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36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docx

传染病和免疫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学习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所以,本章教材对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的处理有别于传统的教科书,而将其列入健康生活的第一个方面。

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是历来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免疫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作了如下处理:

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材料,在建立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的建构概念。

2、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特别是免疫一节中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3、活动设计时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4、注重情感教育。

如练习中与艾滋病人怎样相处的问题。

本教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注意。

一是传染病。

二是艾滋病。

三是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题:

传染病及其免疫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

我们在预防传染病是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只要切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流行不起来。

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切断一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时,要抓住三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三、导入新课

请你回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

(学生回答:

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贫血、龋齿、近视眼等)其中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蛔虫病、肺结核、结膜炎是能够传染的,像大家常说的禽流感、非典、艾滋病也是能够传染的,像这些疾病都是传染病。

那么什么是传染病呢?

四、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46—47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传染病?

2、什么是病原体?

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4、有结核杆菌、HIV病毒、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各是什么传染病?

点拨: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和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HIV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能够引起艾滋病(医学名称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是AIDS)。

学生理解记忆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47—48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课本48页三个讨论题。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3、什么是传染原?

什么是传播途径?

什么是易感人群?

4、你能分别说出流感、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染原、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吗?

点拨:

艾滋病的传染原是携带HIV病毒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易感人群是未感染HIV病毒的人或动物。

禽流感的传染原是感染了甲型流行病毒的鸡、鸭等家禽或人,传播途径是通过与有病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进行传播,易感人群是没有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家禽或人。

非典的传染原是患非典的人,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是没有感染SARS病毒的人。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原、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典例分析:

1988年上海市流行甲型肝炎,后来查明是食用不清洁的毛蚶引起的,这种毛蚶成了甲型肝炎的()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病原体

解析:

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原、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故排除答案D,毛蚶本身不是病原体,但它往往会携带病原体;它自身不患病,但它和它携带的病原体被健康人吃掉,病原体就传播给健康的人,使人患病。

因而毛蚶是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学生理解记忆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48—49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2、预防传染病时,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到综合措施和相结合。

预防脊髓灰质炎要以为重点。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要以为重点。

预防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时,要以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及时进行处理。

点拨: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时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紧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造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学生理解记忆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检测

同步训练46—47页选择题、非选择题。

七、课后作业: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写出调查报告。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

课题: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以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2、理解增强个人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源?

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

2、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那三个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三、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

吃同样的鱼、虾,有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包等过敏症状。

器官移植为什么不容易成活?

接种疫苗为什么能够预防传染病?

这些都与免疫有关。

四、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55页资料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课本56页的三个讨论题。

点拨:

涂在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当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接种过水痘的人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56—57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各是什么?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4、人体的免疫器官有哪些?

人体的免疫细胞是什么细胞?

5、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体?

6、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点拨: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异性血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

抗体是指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产生的,并能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它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不同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有的可终生存留抗体,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而有些抗体在体内只存留较短的时间,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和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不能遗传,而非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就有的,是对多数病原体起作用,是能够遗传的。

典例分析:

早在十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将康人身上,使人能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点拨:

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中含有天花病毒,将它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会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使人产生特异性免疫。

因此,答案是B。

学生理解掌握。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检测

同步训练51页选择题1—7,非选择题10,课本63页练习1。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课时)

课题: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难点:

1、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2、理解增强个人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免疫的概念和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各是什么?

2、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3、人体的免疫器官有哪些?

人体的免疫细胞指的是什么细胞?

4、什么是抗原?

什么是抗体?

5、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三、导入新课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和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不能遗传,而非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就有的,是对多数病原体起作用,是能够遗传的。

那么什么是免疫呢?

四、学习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1、人体的免疫概念和功能。

2、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57—58页课本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各是什么?

2、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免疫是否对人体总是有益处?

点拨:

1、免疫的功能:

(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和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处。

如器官移植容易出现排斥反应过敏反应等,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

●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58—60页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疫苗通常用什么做成?

2、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的意义是什么?

3、接种卡介苗、百白破各是为了预防什么传染病?

4、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扩大计划免疫项目的办法来预防吗?

为什么?

点拨:

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人群接种,以此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计划免疫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因此,计划免疫的目的是保护易感者。

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扩大计划免疫项目的方法来预防。

因为有的传染病的疫苗人类并没有生产出来,如艾滋病。

典例分析:

器官移植的最大难题是接受器官的机体的排异反应,机体的这种功能属于()

A、防御感染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D、计划免疫

点拨:

从免疫的概念来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是非己成分,人体的免疫系统有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的功能,因而必定产生抗体,而抗体的作用是千方百计将异物或抗原清除,机体的这种排异反应在功能上属于免疫监视。

学生理解掌握。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第一课时 第一节安全用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       3.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或标签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       通过参与“小药箱”的设计活动,树立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情感,增强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

二、重点难点

¡       安全用药的常识.

¡       练习读懂药物使用说明或标签

¡       提高学生的防病治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材料。

2、学生预习好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学生观看,并对此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新授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生读)。

1、安全用药

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内容,独立或者讨论出答案,自主学习2分钟,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师作点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出示药盒、说明书,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

自主学习3分钟,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师作点拨。

学生活动,交流(略)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5分钟

  提出:

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每人练习读懂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或标签,然后前后四人交换阅读,同时要思考课本P65的讨论1-4    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分小组讨论:

第一步:

小组自学,教师导学。

四人组结合手中的药物初步解读,找出难点。

第二步:

交流。

交流阅读心得,小组活动中,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明书遇到陌生概念、名词,及时提出,在教师引导下共解疑问。

例:

生产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随时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PPT演示讲解

4、家庭用药、家庭小药箱的设计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有小伤小病时,只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用药常识,自己可以根据标签、说明书随买随用,比上医院要请假、挤车、排队诊治、取药、化验检查等省时、省力、省钱。

随着我国医疗保健费用的调整,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已是必然。

我们每个家庭买些备用药,建立家庭小药箱,以便偶尔用之。

如果你家还没有,建议你利用已获得的药物知识和安全用药常识,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小药箱。

自学P66了解配备哪些药物。

PPT演示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设计:

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不仅每个家庭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需要配备家庭小药箱,长辈外出工作,我们外出旅游,参加夏令营……为了防止旅途中的小伤小病,随身也应携带一些药物。

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有了暑假出游的计划。

请每位根据自己的出游计划,利用今天了解到的药物知识和安全用药常识,为自己设计一个特色旅行小药箱

课题:

急救常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列举突发事件的急救方法

2.学会对一些急救情况或意外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重点:

1.掌握人工呼吸机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要领

2.掌握煤气中毒和骨折的急救常识

难点:

能判断外出血的类型并掌握相应的止血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OTC”表达的含义

2.”是药三分毒”的正确理解是

3.药物分和,在使用前,首先要仔细阅读,了解药物的、

、、、、、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导入:

生活中难免会遭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时,不小心跌到,发生骨折或外出血;当家中突发心脏病病人等等,你应怎么办?

拨打“120”急救电话来寻求救助,打电话时我们应说些什么呢?

——病人所在地址,病人病情。

在救护车到达前我们又应做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导案

学案

自主学习题一

阅读分析P69,图V-13,图V-14独立完成1—2题

1、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法

2、具体操作步骤

是病人头,将病人的

解开,放松

清除病人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

畅通

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另一

只手捏紧病人的,然后对着病人的

部用里吹入,吹起停止后,救护者的

离开,并立即松开捏的手,如

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次

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

有,并且气体能够从部排出,则

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

做,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人的

侧,双手在一起,有地,

带性的用力向下按压病人

的,使其下陷厘米,一般每

做一次人工呼吸,需做次心脏挤压,

当病人出现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

色逐渐转为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自主学习题二

分析探究教材P70止血及图V-15图V-16图V-17小组完成3——6题

比较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止血时方法的异同点(提示:

止血部位在伤口的那一端)

3、出血一般有和

4、外出血可分为、和

三种。

5、毛细血管出血特点:

止血:

动脉出血特点:

止血:

静脉出血特点:

止血:

6、用止血带止血,要在止血带部位写上开

始时

间,原则上应,若超

过1小时,应每隔分钟松绑分

钟,让少量血液流出以防,止血

带止血时间最长不超过小时

自主学习题三

阅读分析教材P70煤气中毒的急救

小组完成7—9题

7、煤气中毒又名

8、当对煤气中毒患者进行就何时,想一想怎样进入煤气泄漏的房间更安全?

9、应怎样对中毒患者进行急救?

自主学习题四

学习P71模拟练习

小组讨论完成10——11题

10、夹板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11、为什么给夹板缠绷带时,松紧要适度?

应掌握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所学

当堂达标:

1.下列属于内出血的是()

A脸部毛细血管出血B脾脏出血C上肢静脉出血D颈部动脉出血

2.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煤气中毒时迅速打开排气扇排气

B打“120”急救呼叫

C用手指压迫受伤处暂时止血

D进行人工呼吸

3.比较三种出血类型的特点及初步护理措施

外出血

血液颜色

血流速度

处理方法

毛细血管出血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课题:

急救常识(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  加强对急救作用的认识,知道急救的用途。

2.  能知道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并能运用这些急救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学生要了解急救的重要性还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以便不时之需。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至用。

五.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提问)

(1)      药物的种类。

(处方药,非处方药OTC)

(2)      安全用药的含义(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3.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全用药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是对一些不是特别突然的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

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意外的情况发生,像溺水,不小心割破手了等等的情况,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轻一下危害呢?

也许有的同学说了打120,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但是医院并不在我们的身边,急救车来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4.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69――P70

 

5.   自学思考题:

(1)      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哪种?

(2)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步骤是什么?

每分钟的次数是多少?

(3)      病人心跳停止时采用胸外心脏挤压,心脏挤压的部位,方法,以及与人工呼吸是怎样配合进行的?

(4)      出血一般分为哪几种?

外出血分为哪几种?

(5)      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的特征是什么?

(6)      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急救?

(7)      用止血带止血时应该注意什么?

(8)      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6.   学生自学结束讨论自学思考题。

7.   教师提问自学思考题。

(在提问,回答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归纳。

(1)动脉,静脉出血时如果需要用止血带止血时要特别注意:

尽量缩短止血带止血时间,以防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2)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压迫血管部位的不同:

动脉出血压迫血管的近心端,静脉出血是压迫血管的远心端。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

(3)教师简要介绍一下骨折的急救方法。

8.   随堂检测题

(1)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应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挤压时,救护人员站在()

A.左侧B。

右侧C。

都可能

(2)外出血最常见的是()出血,压迫血管的部位在近心端的是()血管。

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淋巴管

(3)煤气中毒又叫()中毒。

A.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甲烷

(4)下列适合进行人工呼吸的意外事故不包括()

A.溺水B。

心脏病发作C。

煤气中毒D。

触电

(5)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时,应()

A.       先进行人工呼吸,后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B.       先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C.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

D.      以上说法都对。

(6)当人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可以用---------方法进行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次,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

(7)出血一般有---------和-------。

后者又分为----------,---------,-------。

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为---------或---------,对于大动脉或大静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同时,用---------,-------,或--------止血。

 

课题: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教学目标: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巩固(3分钟)

(1)“是药三分毒”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2)如果你的亲人遇到威胁生命、危害健康的时候,如溺水、血管出血等,你会怎么办?

3、导入新课

健康是人生永恒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

真正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珍爱生命。

有人说“肌肉发达,强健有力是健康”、也有人说“没病没灾是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是健康?

同学们,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健康吗?

4、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多媒体展示)

5、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一)

根据课本的健康小测试,给自己的健康打分。

(8分钟)

提示: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否则结果无意义。

总分仅供参考,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

分析讨论健康小测试有何特点,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分钟)

教师点拨: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