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20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ocx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思考导学】

1.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态度:

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制造惨案,威胁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积极扶植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角;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遭受沉重的打击。

为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采取上述态度。

2.蒋介石是怎样篡夺革命领导权的?

如何评价蒋介石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答案:

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革命政权。

在大革命前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巩固了广东根据地,并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一切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是进步的。

但大革命后期,他阴谋篡权,发动政变,破坏大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3.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各是什么?

大革命的失败有何教训?

答案:

成功之处: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之处: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训: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自学导引】

一、原因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原因: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2)表现

①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

②1927年3月,英美制造了“南京惨案”。

③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惩凶、赔偿等无理要求。

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1)西山会议派:

孙中山逝世以后,以邹鲁、谢持为代表的右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在上海另立“中央”。

(2)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

①1926年春,蒋介石命令扣押中山舰,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由于中共和苏联顾问的退让,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②1926年,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结果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

(4)后来,蒋介石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并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

二、经过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准备:

①蒋介石在阴谋迁都南昌的同时,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加紧准备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蒋介石到上海后,立即同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进行勾结。

③与汪精卫密谈“分共”问题。

(2)经过

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屠杀。

③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3)影响:

大革命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准备

①“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发展。

②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和许克祥发动反革命叛乱。

(2)经过: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以“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

(3)影响: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三、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1.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2.失败原因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2)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教训:

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重点阐释】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

实现:

①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才能成功。

②国民党革命性强,有威信,又有根据地,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③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破裂:

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

②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夺取党军大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③陈独秀推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政策,对国民党右派和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④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①蒋介石是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野心家、阴谋家,他通过不断夺取国民党的党权和军权,成了反革命的实权人物,并逐渐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②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崩溃,帝国主义要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他们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③大买办、大地主支持蒋介石反共灭共。

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客观上助长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气焰。

影响:

使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局部失败。

3.辛亥革命失败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内外因素的异同及有关的启示

相似点:

①客观上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镇压和破坏革命,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主观上都是由于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发动群众摧毁封建势力,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1927年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一部分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反动派妥协退让,并压制工农运动。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③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1927年大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

④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人的力量。

1927年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启示:

两次革命的失败可以看出,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人民武装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典例剖析】

[例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剖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和把握历史本质的能力。

看一场革命的成败,主要是结合革命的性质和革命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不应看表面现象。

B、C项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选项D是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运动的表现。

答案:

A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国民党右派加紧了反革命活动,破坏国共合作。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活动始于

A.制造中山舰事件

B.策划整理党务案

C.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召开西山会议

答案:

D

2.北伐战争前,蒋介石已担任的职务有

①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②国民政府主席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④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C

3.“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

①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②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③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④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件,并不能表明蒋介石已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也不能表明蒋介石取得江浙财阀的支持,因此②可以排除。

这样,A、B两个选项明显不正确。

就C、D两个选项分析,只需看①是否正确即可。

而①的正确性非常明显。

答案:

D

4.蒋介石为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所作的准备不包括

A.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

B.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及国内各种反动势力勾结

C.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D.连续发布“纠正”工农运动“过火”的训令

答案:

D

5.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中山舰事件”的发生

B.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C.“整理党务案”事件的发生

D.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答案:

B

6.大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D.基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

B

7.大革命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B.要防止阴谋家叛变革命

C.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

D.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诀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

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

……我们应该站在革命观点上,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互相尊敬,事事商协,开诚进行,政见即不尽同,根本必须一致。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是否属实?

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这则宣言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1)不属实。

北伐战争前,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打击限制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又指使其反动军队在江西、安徽镇压工农革命运动。

(2)麻痹了革命群众,使他们放松了对国民党右派的警惕,导致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9.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原因:

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支持下,逐步夺取了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政治上不成熟,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教训: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不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不坚持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

 

【视野拓展】

1.张作霖杀害李大钊内幕

1927年4月,李大钊避居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兵营时,因夜间工作,写文章,谈话有声响,被隔壁法国医院的值班人员发现,法国使馆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外交次长吴晋,同时也与日本使馆进行了联系。

在法、日两国的支持下,吴晋和当时的警察总监陈兴亚、宪兵司令王琦、军法处单处长,共同决定搜查苏联大使馆和旧兵营。

搜查是在1927年4月6日早8点左右开始的。

他们刚刚闯进时,屋内正在烧文件,被捕的人当中,有一人承认是国民党,做革命工作,这就是李大钊。

关于李大钊的处理问题,法、日主张处死;英、美则说不够判处死刑的条件,因为没有发现搞军事暴动的材料,可以从轻处理或释放。

捕杀李大钊,张作霖当然是罪魁祸首,不过也有日本帝国主义假手军阀杀害共产党人的一面,这与其推行“以华制华,以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殖民政策并无二致。

1927年4月28日张作霖不顾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对李大钊等二十多名革命者处以绞刑。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战斗了一生,被杀害时年仅三十八岁。

陈毅在纪念李大钊殉难三十周年时写道: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2.史学界对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研究

传统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观点。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

大多数人认为,国民大革命失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敌人力量的强大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

其原因主要有:

(1)帝国主义的直接干涉;

(2)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3)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4)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但对于主要原因在哪里,意见不尽相同。

其中,有人认为,“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叛变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加快了”失败的“速度”,“加重了”失败的“程度”。

有人认为,“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主要历史责任应由共产国际承担,并不是为陈独秀开脱罪责。

……但是他的责任对于共产国际来说毕竟是第二位的”。

还有人认为,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不能推卸责任,但主要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因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应该由中国共产党来完成。

另外,在西方学者中还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那就是认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二者根本不能统一,因而大革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戴季陶主义

国民党“二大”以后,蒋介石的反革命野心急剧膨胀,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代表。

如果说国民党老右派是公开反对革命的话,那么,新右派则是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从革命阵营内部来篡夺领导权,其理论基础便是戴季陶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用孔孟之道曲解孙中山思想,把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说成是中国两千年来儒家的正统思想。

②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鼓吹阶级调和,反对暴力革命。

③反对三大政策,要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

但戴季陶主义刚一出笼便遭到共产党人的攻击,国民党“二大”也对戴进行弹劾,戴季陶不得不退缩,但戴季陶主义仍然成为新右派的理论基础。

 

【研究学习】

研究课题:

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产生的原因。

活动方式:

1.到图书馆或通过其他途径检索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论文。

2.将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学术界的一般认识。

3.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有关的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关指导:

1.右倾主义投降错误产生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中共自身,二是从共产国际的指导上。

2.从主观方面来看,大革命时期,中共尚处在幼年时期,还不能把中国的革命的实践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客观方面来看,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它的错误指导也是中共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学指导】

教学思路导析

1.教材框架

2.重点难点

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没有完成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后以失败告终。

因此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认识大革命的失败。

重要概念阐释

1.国民党右派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一批人。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时,国民党内的一些元老,如邹鲁、谢持等坚决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被称为国民党右派。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实力增长,其篡党夺权的野心日益膨胀,不断制造反共和破坏国共合作的事件,沦为国民党右派。

国民党右派的破坏,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所形成的系统的右倾投降主义。

在大革命早期,他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资产阶级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只能帮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

随着革命的发展,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其右倾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

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只讲联合,不讲斗争,一味妥协退让,自动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农民问题上,跟随资产阶级污蔑和打击农民运动;在武装问题上,不但反对武装工农,甚至在革命紧急关头交出已有的工农武装。

陈独秀的这种投降主义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并撤消了其总书记职务。

教材材料运用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山舰事件发生以后,广大工农群众和国民党左派都非常愤慨。

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给蒋介石以坚决的反击。

但是,陈独秀等害怕这样会引起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以为只有退让才能团结蒋介石北伐,同意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蒋介石还利用中山舰事件排斥了汪精卫,迫使汪精卫出国,为夺取国民党内权力扫清了道路。

材料21926年11月,广州国民党中央决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不久,蒋介石在南昌截留了取道南昌前往武汉的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初,他又擅自决定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移南昌”,并以中央名义发表通电,公开制造分裂。

后来,由于武汉国民党中央的斗争,蒋介石迁都夺权阴谋暂时没有得逞。

材料31927年4月蒋介石与其(汪精卫)秘密会谈“分共”问题。

汪精卫同意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讨论“分共”。

汪精卫还答应通知陈独秀要共产党停止一切活动。

4月5日,汪精卫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求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

阅读材料,概括蒋介石篡权和发动反革命政变所作的主要准备,并分析其反动本质。

参考答案:

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中共领导的妥协退让,助长、加快了蒋夺权的步伐;排斥了汪精卫,为夺取国民党内权利扫清了道路;阴谋在南昌设立中央,虽没得逞,但增强了其政变的野心;大耍阴谋诡计,密谋分共,欺骗、麻痹革命群众。

一步步加快了其反革命政变的步伐。

蒋介石已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国民革命的敌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7年)4月5日,汪精卫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求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

材料2本会为避免反动派借口武装纠察造谣起见,业于本月28日将纠察队全体解散。

所有前领枪弹,并经交存政府。

——湖北全省总工会解散纠察队的报告

回答:

(1)材料1所述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1、2有何本质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麻痹了群众,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

(2)解除工人武装。

为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

(3)都是右倾投降主义的表现。

文献资料导读

有关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材料

……共产党分子在国民党一切工作中都太过负责任(中山先生在世时,曾说:

“谢英伯这班人太不负责任,谭平山又太负责任了。

”这真是知言),使忌之者得乘机挑拨离间,竟致使先生不相信我们,不相信“仅仅外面造出来的空气就能够成功这样的圈套”,这是我们十分抱歉的事。

至于说我们有反革命的阴谋,即倒蒋阴谋,则我们不能承认。

中国革命的力量还是很弱,我们敌人的力量却非常之大,我们的革命工作,好像撑破船于大海巨浪之中,急求友助还来不及,岂有自毁桅舵之理!

我们对冯玉祥尚且要爱护,何况蒋介石!

——《陈独秀给蒋介石》的一封信(1926年6月4日)

按:

这段材料反映了1926年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发生后,陈独秀对蒋介石所持的态度。

在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太过负责任”造成了蒋介石对中共的“不相信”,他分析了当时形势,表明了对蒋介石无条件信任的态度,而正是这个态度解除了中共对蒋介石集团的精神武器。

所以,通过分析该材料,可以进一步认识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根源,认识其右倾错误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