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069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x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地质局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谈变化

我生在新中国“大跃进”前夕,小时候常听母亲和老师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童谣,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尤为流传,里面包含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是平房,土墼墙的茅草房较普遍,谁家若有砖瓦房算是上等“豪宅”。

而每当春末夏初黄梅雨淅淅沥沥到来之际,外面下大雨,屋内就是滴滴答答的小雨,我和家人便拿小盆小碗到处接着。

家家如此,也都习以为常了。

因而,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便成了那个时代人们最大的梦想!

  1970年,村里用上了照明电,靠的是离国营红星垦殖场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吗,这对许多农村甚至不少公社都是一种奢望。

电灯是有了,停电很平常,照明还得依赖于煤油灯。

71年我上初中了,晚自习时也要备好自己制作的灯——用墨水瓶和棉纱线制成的灯,停电时人手一盏小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是一张张聚精会神的脸。

若是用柴油替代煤油,下自习后,相互小觑对方两个小鼻孔都熏黑了,倒也自得其乐。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我离开了农村,成了一名地矿人。

但家乡的情结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发思念。

改革开放的春风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缩短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距,仿佛一夜之间,人们发现原来梦中的一切来的这样快!

村里也盖起了小洋楼,里面装修一新,丝毫不比城里逊色。

千家万户装上了程控电话,手机也成了寻常之物,田间地头,集市街边,处处可见拿着手机的人们。

  改革开放以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大大落后于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飞跃的变化。

比如私家车一族温和增大;又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等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记得1995年我家搬进了楼房,告别了平房,乔迁之喜购买了一台25吋彩电替换了使用多年的电视机。

欣赏之余,凝视新彩电那么大,占去了不少空间,忽然间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是电视机能够挂上墙该有多好啊!

果然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液晶电视的问世,还真的挂上墙了。

  当我们满怀豪情跨入21世纪之后,信息化真可谓突飞猛进地发展。

这确实是我们老百姓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也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电视突然从有线变成了数字电视,电脑进入了网络时代,手机进入了双卡、双带和网络信息时代,照相机也进入了数码时代。

你说,这个用网络联络感情和人际关系的媒介,难道还不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似风驰电掣般地快得惊人吗?

  共和国六十年的征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已经把一穷二白、百废待举的祖国建设成为今天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乐园,现正朝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祖国母亲一定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华儿女幸福安康的生活万年长。

单位职员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五星红旗,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旗。

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三个关于国旗的故事,三个关注着国旗,爱护着国旗的普通人。

  第一个故事是我读到的,也记不清刊登在哪一年,哪一月的《读者》上,只深深地记得了文中那位绰号小石头的战士,对于国旗那份浓浓的爱,就是这份浓浓的爱,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怀。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有的10月1日,第四野战军49军146师正按计划向湖南省的宝庆挺进。

就在那一天,绰号小石头的通讯员得知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可五星红旗什么样,别说小石头不知道,就连那些比他大些的官也不知道。

于是他整天缠着他眼中的文化人——队长画一面,可队长也不知道,再说,五星红旗作为国旗是神圣的,横宽比例,五星大小,排列图案,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作为队长也只是听说。

于是,队长安慰小石头说:

“再等等吧,等后方送来国旗,报纸上也可能公布了。

”于是,小石头带着遗憾、失望扬鞭而去。

 后来,没到宝庆,点头在衡宝打响了。

这场战斗打得可真艰难,五天五夜的枪炮声,就没断过,一直到第五天,才把敌人歼灭了。

衡宝战役结束后。

队长从后方送来的报纸上见到了国旗的图案,并标注有比例尺寸,与报纸一同送达的还有几面崭新的国旗。

在庆功大会上,队长惊喜地发现了他的小老乡小石头立了大功,而立大功的人数总共只有八名。

队长带上自制的小国旗,去找小石头,以满足小石头的心愿,可小石头却永远长眠于那块红色的土地,时年仅18岁。

 第二个故事与《国旗法》联系在一起,而《国旗法》的首位倡导者是李玉坤先生,他是江苏省如皋人,我也是如皋人。

因此,对于他倡议颁布《国旗法》,也是略知一二。

 那是1985年6月,李玉坤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时的老师、美籍华人罗斯•卡尔女士身患癌症,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特地带着三个子女回祖国观光,并在古城如皋住了一周。

临回美国前,罗斯•卡尔一心想找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子女作永久纪念,李玉坤陪老师跑了十多家商店,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罗斯•卡尔手捧国旗,热泪盈眶,吻了又吻,然后郑重地交给三个已经加入美国籍的子女,再三嘱咐:

“这是妈妈送给你们最珍贵的礼物。

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你们永远是炎黄子孙,这国旗就是中国的象征!

 3年后的1988年,李玉坤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6月,他到美国考察,看到大街小巷、到处插着星条旗。

而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那年国庆节,他带着孩子跑遍自己所住的城市,也没看到一面飘扬着的五星红旗。

于是,李玉坤当夜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国旗法》的建议。

令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的信很快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90年6月28日《国旗法》正式颁布,并于同年国庆节实施。

 第三个故事与我的女儿有关,我女儿今年十二岁,下学期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说起她对国旗的热爱,那也是不一般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刚刚学会画画的时候,她最会画,最常画的就是五星红旗,虽然尺寸不标准,那红色、黄色是用蜡笔涂抹而成,她也是乐此不疲。

上学后,她一直是学校少先队的委员,因此,每天的升旗仪式,她总是穿戴整齐、干净,腰板挺得笔直。

每周一的在国旗下讲话,她也是积极查阅资料,准备讲话的内容。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夏天的中午,她回家吃饭,忽然间就下起了雨,女儿一见,说:

“坏了,国旗还在旗杆上呢!

”于是,急急忙忙穿上雨衣去学校。

晚上回来,她又把国旗带回了家,叫妈妈帮她用熨斗熨平。

现在,她又爱上了民族乐器,她经常在练习的就是那首《五星红旗》,每当听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心总会汹涌澎湃,激荡不已。

 其实,在生活中,关于国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常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国旗顶风冒雨,甚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想大概都是因为国旗是意志,是信念,是目标,是指引大家前行的航标!

让我们面向国旗,深情地吟诵:

“哦,五星红旗,我心中的旗!

彝族建立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彝族建立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彝家山寨老笙手/芦笙伴你度春秋/笙曲吹过千万首/笙歌声声响悠悠……昔日含悲吹芦笙/泪水伴着笙声流/五支笙管五个音/声声奏出恨和仇……党的阳光照彝山/金芦笙呵当歌喉/吹得奴隶变主人/一心跟党不回头

  ——云南彝族民歌

  1、彩云之南,大山皱褶之中,裸洒河畔,名叫大栗树的彝寨——我的故乡,冲破乌云的笼罩、砸碎铁锁链,沐浴着十月的祥光,把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的旗帜高扬,让自豪和欣喜自然流淌。

 因了十月祥光的普照,彝山天不老地不荒,老鹰自由翱翔、鸽哨悠远嘹亮、茶马古道欢畅,铁锤和镰刀,在彝寨的山山岭岭熠熠闪光,三七花绚丽、光坎米飘香。

 回首坎坷崎岖,却光灿灿的历程,仰望喜洋洋的太阳蓝莹莹的月亮,彝家儿女把心贴得紧紧,把木棉花般火红的日子攥得紧紧。

 2、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争创辉煌。

共和国在荒山野岭建设,日日夜夜挥汗如雨哟年年月月美艳如玉。

诗意,弥漫着新中国的每个季节,长江、黄河,就连故乡这条小小的裸洒河,也一遍遍歌唱着你的壮美你的伟大。

从城市的车水马龙,从乡村的甜脆山歌,我感受到你的心跳与活力,北京——彝山,彝山——北京,田野的开花结果,都应和着你匀称的呼吸。

 冬去春来、阴晴圆缺,祖国啊,你从未停止过团结奋斗的步履。

盛产山歌盛产弦子舞的彝山,展现从未有过的风姿,日子不再是一堆瘪荞壳,不再是一支长满霉锈的歌,手握金钥匙的彝家后生,无须将灵魂放逐四面八方,寻找果腹和精神的乐园,用手中的钥匙,开启一道道丰收幸福之门,让秋后彝山弦子舞的节律更欢畅,让曾经瘦削过的山歌,重新丰腴起来,让祖辈没有唱响的调子重新嘹亮起来,传向山外传向遥远……

 太阳停止了旅行,栖息在西山那边。

劳累了一天的彝山,隐进了桃林,桃林撑一张月弓,筛落月光斑驳的碎影。

阿黑欢快的弦子声歌声从夜空飘来:

“阿乃哟,现在已取消公粮,我要用这笔钱好好修修我俩将来的新房……”

 阿黑甜甜的歌声,撩拨得阿乃的心直痒痒:

“阿黑哥哟,我要用这笔钱,置办让姐妹们羡慕的嫁妆……”

 山伯走出了辣烟袋长长的寂寞,山婶走出了手纺车悠悠的嗟叹。

彝山的夜哟,在轻轻松松欢欢乐乐的旋律里流淌,夜的彝山哟,在跳荡的音符中跃进新的世界……

 3、金色的风,一遍又一遍抚摸山川田野,金色的太阳,一次又一次,印刷金色的宣言,直到田野呈现金色的稻海金色的浪,金色的玉米金色的旗。

 快看哪,金黄飘香的十月,被银镰邀到这里;成熟的热望,在这里聚集。

呵,彝山的晒场,一个丰满的季节,在静谧中萌动……

 瞧,一堆堆谷哟,正翘首伫望,期待着盛情如火的娇阳、笑声哗哗的碾米机,来为她们梳妆打扮;期待着魁伟的粮仓吹吹打打用麻线织就的软轿前来迎娶……

 火柴“扑哧”一乐,飘出了看场人喷香的袅袅思绪。

一个圈接着一个圈,圈走了昔日干瘪的怅惘……

 彝山的晒场,洋溢着彝家人承包后又一个沉甸甸的喜悦!

 呵,金风鼓荡的十月,处处有灿烂的金色。

 金色的十月很抒情,漫铺欢笑原野的不只是沉甸甸的收获。

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奋起,有的在逃避……

 十月哟,汗颜的不是田畴,荒颓山岗才生长茂密的叹息!

 金色的十月很富有,镀金的谷垛充实了干瘪的憧憬。

 金色的十月很热闹,男女老少,个个争着拥抱圆鼓鼓的日月,要把它投进新的天地。

 金色的十月很健谈,讲述着春的醇香、夏的热情、秋的成熟……

 啊,十月,出港的十月,载着金灿灿的诗远去……

 4、十月,和平的阳光,总会触动我的灵感,让我信感生活的温暖和芬芳。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忽觉天空一下子高远起来,湛蓝天空中滚动着的太阳,成熟得像哲人的面庞。

秋风徐徐,枯叶飘零,一望无际的水稻流淌出粘稠的金黄色,颗颗饱满的文字向人们叙说,丰收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猛然觉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很陌生很遥远,猛然觉得稻草人的姿式很优美,他的竹篾帽也很有风味,猛然明白秋天的日月为什么圆鼓,明白秋天的彝家山寨为什么洒满甜脆悠扬的山歌……

 所有漂泊在外的彝家汉,重回打开山门后的彝山,定会和我一样,耳边轰响一个雄浑的声音:

莫白喝彝山水、白吃彝山粮、枉为彝山汉!

 守望在秋天的彝山,很想和秋天谈谈心,和圆鼓鼓的日月谈谈心,然后,随便扯一根草含进嘴里,靠在田埂上,让漫天的金稻把自己淹没……

 5、彝山、彝山,彝族、彝族,虎的民族、火的民族,快拔动琴弦,亮开歌喉,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歌声阵

 

阵、弦子铮铮,把盛装展示、把歌舞展示,把欣喜展示、把幸福展示,把党的恩情唱出来、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舞出来。

 彝山、彝山,彝族、彝族,虎的民族、火的民族,快点燃火把,点燃激情,红红的火把一点点,红红的火把一片片,红红的火把燃成圆圆的圈,红红的火把点燃彝山的夜,红红的火把燃红六月的天,火红的火把火红的天,火红的日子万万年!

 6、无须考证弦子的来源,无须追溯弦子舞的历史,快拔动琴弦,邀夜莺一起唱,邀高楼一起舞,皓月朗朗、琴声铮铮、脚步擦擦,翻、滚、踢、跳、蹉,时左时右,双双对舞旋转,“苍蝇搓脚”、“小马跑”,跳得草坪山响,“蜻蜒点水”、“鸭子摆尾”,勾走了月儿的魂。

欢快而炽热的氛围,美化着彝家人的心灵。

于庭院、于街头、于草坪,通宵达旦余兴仍恋着手足,弦子舞!

弦子舞!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揩干秋忙汗滴的彝家人,拔动琴弦,涌向街头涌向草坪,跳起弦子舞,把欢畅的彝山献给太阳。

 沐浴着十月和平阳光的我,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普通的彝家汉,温暖幸福之感、骄傲自豪之情,用我笨拙的诗歌难以诉说,只好让风吹过耳畔,让它送来十月的歌声十月的欢笑,以及鼓锣的震响芦笙的悠扬……

 烫金的六十个十月耀眼而过,一次比一次辉煌灿烂。

十月,沐浴着祥光的彝家山寨,铜鼓震天、山歌宏亮,三步弦跳得山响。

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舞醉河唱醉山,颂歌献给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给一种成熟、一种崭新的开端!

 (注:

1、阿黑、阿乃,彝语:

小伙子、小姑娘。

2、“苍蝇搓脚”、“小马跑”、“蜻蜒点水”、“鸭子摆尾”,均为舞蹈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