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01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德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docx

承德市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请你仔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2)小明测得学校到科技园区路线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他从学校到科技园大约要走(  )

A.450厘米

B.150厘米        

C.450米

D.150米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如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农业实验区在学校的东南方向。

(2)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因此,若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3÷1/15000=45000厘米=450米。

【点评】

(1)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

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2)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看分母,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

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需将比例尺单位进行统一,进而根据分母大小进行比较。

2.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结合“历届G2O峰会举办城市分布图”判断,历届G20举办城市(   )

A.   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B. 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C. 多位于南半球           

D. 多位于东经度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历届G20举办城市主要分布在30°N-60°N,多分布在温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多位于北半球;故答案为:

B。

【点评】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

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3.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B点的半球位置是(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A点属于(   )

A. 低纬度                                

B. 中纬度                                

C. 高纬度                                

D. 南温带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B点的经纬度是(40°S,10°W);由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该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答案为:

C。

(2)根据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A点的纬度是20°S,位于低纬度区;故答案为:

A。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4.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是(    )

A. 季节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昼夜交替                       D. 极昼极夜

【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C符合题意。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5.读“图甲东半球某日太阳光光照”及“图乙地球公转示意”,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20°E,23.5°N)

B.C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C.按照时区的划分,B点的时刻比A点早

D.图甲所表示的日期与图乙中的位置③相同

(2)如图甲所示时期,有关下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俄罗斯正处于一年中寒冷的时期

B.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水位上涨,水量增多

C.中南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D.巴西高原上草木生长茂盛

【答案】

(1)D

(2)B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甲中各条经线上都没有标注度数,无法判断A点的经度数,故A错误;C点和B点不在同一条纬线上,C点不在B点的正西方向,而是在B点的西北方向,故B错误;A点和B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在时间上是相同的,故C错误;图甲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与图乙中的位置③相同,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

D。

(2)读图可知,甲图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北半球的俄罗斯处于冬季;故A正确。

美国位于北半球,此时美国处于冬季,该时期降水少,密西西比河水位不会上涨,水量增多;故B错误。

此时中南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处于旱季;故C正确。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上此时处于雨季,草木生长茂盛;故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

B。

【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6.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

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答案为:

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7.关于下面经纬网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点位于N点的西北方向                                     B. M点位于热带,N点位于东半球

C. 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                       

D. 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时,N地昼短夜长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M点位N点的东北方向,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160°W,40°N.应位于西半球、北温带;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赤道)时,N点昼夜平分。

故答案为:

C。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

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

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8.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图中箭头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完成下列小题。

(1)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

A.昼夜更替

B.五带形成

C.季节变化

D.气候形成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正处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小明做该实验是地球围绕地轴进行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位于北半球的我国为冬季。

【点评】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9.读地球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热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60°N,40°W

B.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

C.乙地日出时刻总比甲地早

D.甲、丙两地都位于中纬度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可知,图中位于赤道以南的是丙和丁;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读图可知,图中位于23.5°N-23.5°S之间的是丙;根据题意,故答案为:

C。

(2)A、根据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60°E,40°N),故A不正确;B、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断,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故B不正确;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乙地日出时刻总比西边的甲地早,故C正确;D、读图可知,甲地的纬度是40°N,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丙位于低纬度.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其中终年炎热,也就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获得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的地区为寒带,即南北极圈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为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10.今年五一,四位大学生穿着登山鞋,带着装备前往北方某山进行考察。

右图为某山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

下列选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

A.a→b→甲

B.c→d→甲    

C.e→f→甲

D.h→g→甲

(2)他们从甲山穿越到乙山,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

A.17米

B.17千米       

C.200米

D.2千米

(3)他们在乙山顶游玩后,先向西北方向,再向北方下山,他们选择的路线是(  )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

【答案】

(1)B

(2)A

(3)D

【解析】【分析】

(1)等高线向高处凸起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起为山脊;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为山峰;等高线密集重合为陡崖。

(2)相对高度是两地形区绝对高度(海拔)的差。

(3)地图上的指向标指向正北,因此符合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断规律。

【点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

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

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向。

 

1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    )

A. 甲山峰高于乙山峰

B. ①处河流较②处河流水流平缓

C. ①处河流流向东南

D. 小李村周围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A.甲山峰海拔400-500米之间,乙山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甲山峰比乙山峰低,A不符合题意;

B.①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河流较②处河流水流平缓,B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C不符合题意;

D.小李村周围地势中部低四周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12.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水:

河流)。

因此,以太阳光照产生的明、暗(阳、阴)为地名来命名的城市很多,且沿用至今。

例如江苏省的江阴市位于长江南岸、陕西省的华阴市位于华山北麓。

下图为山、河的南北两侧太阳光照差异与城市名称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在古代,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

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绵阳、资阳位置的是(   )

A.A——绵阳、丙——资阳

B.乙——绵阳、丁——资阳

C.乙——绵阳、丙——资阳

D.甲——绵阳、丁——资阳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    )

A.秦岭以北

B.赤道以北

C.长江以北

D.北回归线以北

(3)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为阳的是(   )

A.海南五指山(19°N)

B.陕西华山(34°N)

C.湖南衡山(27°N)

D.山东泰山(36°N)

【答案】

(1)C

(2)D

(3)A

【解析】【分析】

(1)由题干信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和“绵阳因靠近绵山得名,资阳因临近资水(沱江)得名”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乙位于山南,应为绵阳;丙位于水北,应为资阳。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2)“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始终在太阳直射点以北。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纬线。

根据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可知,只有海南五指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此时正北向阳,是阳坡。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

由此得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政务太阳位于正北。

(3)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13.下图为联合国缴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联合国徽章图案(   )

A. 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 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 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 纬度范围为60°S~60°N

(2)联合国徽章所示(  )

A. 地球上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相当                         

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 四大洋之间没有相互连通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通过海陆分布可知,A.图中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故A错误;B.图中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故B正确;

C.图中所示区域跨南北半球,故C错误;D.图中纬度范围为60°S~90°N,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2)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无论怎么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热带地区陆地少,海洋面积大;地球上的四个大洋,彼此连在一起;故答案为:

C。

【点评】

(1)为了避免将同一国家划分在不同半球,人们习惯上将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4.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展。

“延延”作为小主人带领各国宾朋游览延庆。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法国的布朗先生到世园会参观,“延延”最好为其提供一幅(  )

A. 延庆地形图                  

B. 北京市交通图                  

C. 延庆政区图                  

D. 世园会游览示意图

(2)如图是布朗先生来京期间某日天气预报图,该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

A. 中雨转阴                   

B. 气温日较差﹣7℃                   

C. 西北风4级                   

D. 空气质量状况优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法国的布朗先生到北京世园会参观,“延延”最好为其提供一幅世园会游览示意图。

这样比例尺大,有指导性,有助于参观游览。

其他地图对游览世园会参考价值不大。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2)读图可知,该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是中雨转多云,西北风四级,气温日较差29﹣22=7℃,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空气质量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告诉您今天或明天您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您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

空气污染指数关注的是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人体健康可能受到的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15.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