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270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信息技术《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SUM、AVERAGE、MAX、MIN等函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会利用以上函数进行计算。

(3)了解函数的含义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类似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选取学生身边实际生活案例,体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SUM、A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2.插入函数的方法

3.数据区域选择的方法

4.TRIMMEAN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函数含义及和函数的格式。

2.TRIMMEAN函数参数:

“去除数据点比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游戏体验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学生操作素材、学生电子学案、ppt。

2.学生准备:

课前分小组,选出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小组加分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棋盘上的麦粒”

2.学生展示

能否在15秒内利用公式计算64单元格的和

3.导出课题

观看视频

学生体会公式处理大量数据的复杂性

 

2新知探究

学习SUM函数的使用方法

1.任务布置——(ppt展示)

尝试使用SUM函数计算麦粒总数

2.思考问题——(ppt展示)

(1)怎样找到SUM函数,有几种方法?

(2)怎样选择数据?

有几种方法?

3.帮助途径——(ppt展示)

(1)阅读课本P36

(2)观看帮助视频

(3)寻求组内成员帮助

学生示范——

(1)插入函数的方法

(2)选择数据区域的方法

A.连续区域(拖动、shift)

B.不连续区域(Ctrl)

教师强调小结——(ppt展示)

1.插入函数

2.选择数据

 

了解任务要求

了解要思考的问题

 

了解获取帮助途径

学生操作——

结合电子学案,完成任务1

学生补充完善教师问题

 

完善任务1

完成的同学——

1)完成学案自我评价

2)帮助组内其他同学

3学以致用

1.任务介绍——(ppt展示)

利用对SUM的理解,尝试使用AVERAGE、MAX、MIN函数计算平均值和最后得分

2.思考问题——(ppt展示)

(1).能否使用全用公式计算最高分、最低分

(2)函数能否和公式一样拖动填充?

(3).在常用函数里没有的函数怎么查找?

(4).结合sum、min、max等函数思考什么是函数?

 

3.学生展示

4.教师强调——(ppt展示)

(1)常用函数中没有怎么找

(2)函数的含义

A介绍反应力游戏规则

B.反应力游戏

C.小结函数含义

D.介绍函数结构:

=函数名(参数)

函数返回值

 

了解任务要求

 

了解思考问题

 

结合学案,完成任务2

尝试解决思考问题

 

根据屏幕展示,

完成反应力游戏

理解函数含义

了解函数的结构

完善任务2

完成学案自我评价

4拓展提高

1.介绍任务——(ppt展示)

尝试使用修剪平均值函数Trimmean来直接计算出平均得分

2.思考问题:

(ppt展示)

(1)参数于前面的函数有什么区别?

(2)如何计算“除去数据点比例”?

 

3.学生展示

4.强调“出去数据点比例”

(ppt展示)

了解任务要求

 

了解思考问题

 

完成任务3及思考问题

 

完善任务3

填写自我评价

5.巩固练习

思考:

函数能否和公式一样横向拖动填充

完成任务4

完成的按要求提交作业

6.作业点评

展示学生操作成果(EXCEL素材)

展示学生自我评价(WORD学案)

评价被展示学生作业

7.课堂小结

1.展示SUM、AVERAGE、MAX、MIN函数与TRIMMEAN函数的格式

2.引出下节课IF、COUNTIF函数,

(ppt展示)

发现函数格式的区别

注意IF、COUNTIF函数参数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学+迁移+拓展+巩固+评价”的学习流程,通过“创设任务”激发兴趣,提供“小组合作、帮助视频”等多种帮助途径不仅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而且培养学生合作、集体意识。

在设计任务时,配套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内容的设计上,采取由低到高的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再完成规定的任务后,能有相应的任务可以操作。

本课通过展示学生操作结果和电子学案中自我评价项目,对学生学习效果采取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三者相结合,使教师能了解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我也发现这节课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

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不主动向他人请教,组长的指导监督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准备不足,现场应变能力需要再加强。

对于任务中思考问题的处理,在学生示范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回答了相关问题,后面还有没有必要再利用ppt把要点再展示一边。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今后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力争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用函数处理数据》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5课

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选择单元格和使用公式运算的基本方法(如拖动填充公式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使用自动求和(平均值)按钮来进行简单的运算,但是他们对于函数的含义以及函数更详细的使用方法并不了解,特别是对于处理数据更加方便的TRIMMEAN函数更是缺少了解,因此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本课教学目标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用函数处理数据》效果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5课

本节课共设置了“新知探究——学以致用——拓展提高——巩固练习——提交作业”具体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除了详细的任务要求,还配有相应的思考问题,并提供多种帮助方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寻求帮助的途径,再配以学生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强调,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用函数处理数据》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5课

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

通过前面连续、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方法的学习特别是第四课如何使用公式来进行数据运算,为本课函数的学习打下铺垫。

由于公式在处理数据上存在不方便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本课教学内容恰恰是对公式不足的完善,因此,选择合适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公式存在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共有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以及TRIMMEAN七个函数,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且IF、COUNTIF函数难度较大,因此把第5课分为2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介绍SUM、AVERAGE、MAX、MIN,由于采用计算最后得分案例,把TRIMMEAN放在第1课时,一来让学生体验函数功能的强大,二来通过函数参数的对比,为下节课学习IF和COUNTIF函数打下铺垫。

因此,本课在公式和函数直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用函数处理数据》评测练习

八年级下册第5课

任务介绍

问题思考及自我评价

评价标准

任务1:

在“棋盘上的麦粒”工作表中,

利用SUM函数在B66单元格中计算所有麦粒的总数

1.如何找到SUM函数?

有几种方法?

()

2.如何选择数据?

结合选择单元格的方法,有几种方法?

()

A开始就会

B开始不会,通过自学后掌握

C开始不会,通过他人帮助掌握D仍然不会

任务2:

在“学以致用”工作表中,

计算出各班最后得分

最后得分=(总分-最高分-最低分)/评委数

要求:

(1).利用SUM函数计算总分

(2).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

(3).利用MAX函数计算最高分

(4).利用MIN函数计算最低分

1.能否使用公式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

2.函数能否拖动填充?

()

3.怎样找到常用函数里没有的函数?

()

4.结合对SUM.AVERAGE、MAX、MIN函数的理解,思考什么是函数?

()

 

A开始就会

B开始不会,通过自学后掌握

C开始不会,通过他人帮助掌握D仍然不会

任务3:

在“拓展提高”工作表中

使用TRIMMEAN函数直接计算最后得分

参考课本:

P40阅读材料

1.什么是“除去数据点比例”?

()

2.Trimmean函数的的参数于SUM、MAX、AVERAGE、MIN函数有什么区别?

()

A开始就会

B开始不会,通过自学后掌握

C开始不会,通过他人帮助掌握D仍然不会

任务4:

在“巩固练习”工作表中

利用以上四个函数,计算各科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平均分(保留1位小数)

1.函数的横向填充()

A开始就会

B开始不会,通过自学后掌握

C开始不会,通过他人帮助掌握D仍然不会

任务5:

1.填写学案中自我评价表

2将“第5课素材.xls”文件和“第5课学案.doc”重命名考号加姓名上传作业

()

A全部完成并提交

B部分未完成并提交

C未完成未提交

《用函数处理数据》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5课

本课采用“自学+迁移+拓展+巩固+评价”的学习流程,通过“创设任务”激发兴趣,提供“小组合作、帮助视频”等多种帮助途径不仅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而且培养学生合作、集体意识。

在设计任务时,配套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内容的设计上,采取由低到高的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再完成规定的任务后,能有相应的任务可以操作。

本课通过展示学生操作结果和电子学案中自我评价项目,对学生学习效果采取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三者相结合,使教师能了解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我也发现这节课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

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不主动向他人请教,组长的指导监督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准备不足,现场应变能力需要再加强。

对于任务中思考问题的处理,在学生示范过程中已经让学生回答了相关问题,后面还有没有必要再利用ppt把要点再展示一边。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今后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力争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用函数处理数据》课标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用函数处理数据》这节课紧紧围绕课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案例——统计棋盘上的麦粒和最后得分作为探究任务,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技能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自学、合作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通过新知识新技能的迁移来自主学习探究类似的问题。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等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素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