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237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9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全解成套讲义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

新闻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

(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

(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

(二) 

1.巴东三峡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削: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葱cng:

青色。

袅nio:

细长柔弱。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渺mio小:

藐mio小。

潇洒:

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浣hun妆:

梳洗打扮。

浣,洗,洗涤。

玲lng珑lng:

(东西)精巧细致

转弯抹角: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壑h:

山沟或大水沆。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大杰(1904~1977),文学家,岳阳人。

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撰《支那儿女》、《昨日之花》等作品。

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

新中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

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

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

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

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

应该说,刘大杰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情况。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西陵峡:

共四段:

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巫峡:

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第三层(9),瞿塘峡:

水势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第三部分(10),叙写游览三峡的感受:

愉快轻松。

三、写作方法

⑴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峡的山、水及其他景观的特征来写。

如:

巫峡抓住了“最奇险最美丽”来写;瞿塘峡抓住了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的特点来写。

⑵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等等。

⑶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如: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

另外,也使得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化内涵。

四、重难点导析

⑴第七、八段对巫峡的描写。

第七段描写巫山的山水。

先一句总写“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种手法进行描绘,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使人感觉危险异常。

在写到山时,运用拟人手法突出其高峻。

如“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围”“咬”二字用得极妙。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

最后一句用江水冲击山崖、石滩发出的声音形成的声势来突出“奇险”,照应了开头。

总之,这段采用多种手法描绘巫峡的山水,强烈冲击人的视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写巫山的云。

巫山云雾天下闻名,但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作者仍然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进行了一番描绘:

“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并且与庐山比较:

“发地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样就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写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法,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丰富文章的内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写走完三峡后人们的感受。

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的心情,这些关于心情的描写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经过三峡时人们的紧张与惊惧。

【类文品读】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

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二百零四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

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来米。

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

峡口有夔门,有人说:

“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八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经过了。

这八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八米,每小时二十多公里。

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呜号……扁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

”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瞿塘峡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濒堆。

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颃堆上,撞得粉碎。

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顽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

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四十公里。

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

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

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一百五十六公里。

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

这里有几个险滩:

青滩、泄滩、崆岭滩。

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

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选二百零四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壮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

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

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

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

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

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

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化成的。

“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毛主席《游泳》词中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里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对这段不平凡的航程,抒发自己的感情。

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人类造福。

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五百公里,落差达一百四十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

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

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兴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

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

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一百三十八亿度电力。

这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1.概括下列各段的内容要点。

(1)第一段总写三峡:

     、     、     和     。

(2)第二至四段写瞿塘峡,它的突出特点是。

(3)第五段写巫峡,它的特点是。

(4)第六段写西陵峡,它的特点是。

2.第七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介绍三峡的壮丽景色,第八段以后为什么又介绍了与三峡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哪些语句表明“瞿塘雄”?

巫峡被称为“一条曲折的山水画廊”,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这篇文章与《巴东三峡》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

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特点起止点长度修久的文化⑵雄奇、险峻⑶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⑷急

流险滩(或险滩) 2.承上启下。

承上,总括长江三峡自然景色雄伟瑰丽;启下,介绍三峡地区许多与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3.这些名胜古迹都出自三峡地区,应是三峡的组成部分,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既表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景观,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又使文章的说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峡口有夔门,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

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状变幻无穷。

 5.文章叙述了三峡的雄壮瑰丽和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6.这是一道开放性题。

只要言之有理,皆应予以适当肯定。

注意要做到中心突出,意思完整。

如喜欢《巴东三峡》,可陈述理由为:

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拟人、比喻、反复、烘托等手法很值得学习,同时作者的叙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随作者一起在三峡中游览。

如回答喜欢《壮丽的长江三峡》,可陈述理由为:

在介绍三峡自然风光之外,还侧重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刘备托孤”的故事,“巫山十三峰”及“神女峰”的传说,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印象。

2.周庄水韵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橹l:

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艄或船旁,用人摇。

缀zhu:

用针线等使连起来。

泊b:

船靠岸;停船。

斑bn斓ln:

颜色错杂灿烂。

眩xun目:

耀眼。

相看两不厌:

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晶莹:

光亮透明。

谛d听:

仔细听。

如诉如泣:

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细。

娴xin熟:

熟练。

难以捉摸:

不容易猜测、预料。

张灯结彩:

陈设辉煌的灯光,扎结美丽的丝绸。

瞬shn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

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

“文革”时中学毕业后曾去崇明岛“插队”,其间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

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

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

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各种著作共五十余部。

作品曾二十余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2、关于周庄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

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

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周庄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镇上有近百余幢古宅,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的建筑。

六十余座砖雕门楼。

窄直的河道上横卧着二十四座石桥,其中元至清古桥十余座。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幽静。

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元代名句: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作者曾经三次到过周庄,然而每次都能使他有新的感觉:

小雨中的周庄,隐约缥缈;小雪后的周庄,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节日里的周庄,光华四射,摇曳生辉……作者将带你走进这如诗如画的境界。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5),作者叙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三、写作方法

⑴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⑵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四、重难点导析

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游周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前两次到周庄,为略写,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第一次正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雨中游览,眼中所见皆朦胧迷离,较之晴日,更多了一分诗意,所以作者感受到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写得较详细。

所选季节为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

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眩目”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

景色和情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

写第三次游周庄,由岸上写到河中,先写到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条理分明。

写第二次游周庄时,听到流水声“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而此时却真的在河面上聆听江南丝竹管弦声了。

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都很优美。

文中写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以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

作者巧妙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非油画不足以表现其内容。

【类文品读】

离开平遥后我们来到了祁县的乔家大院,一踏进大门,与我们同行的歌唱家单秀荣女士就说:

“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富贵。

”其实,单秀荣女士长期居住在北京,见过很多世面,并不孤陋寡闻。

就我而言,全国各地的大宅深院也见得多了,但一进这个宅院,记忆中的诸多名园便立即显得过于柔雅小气。

进门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把整个住宅划分成好些个独立的世界,而每个世界都是中国古典建筑学中叹为观止的一流建筑。

张艺谋在这里拍摄了杰出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那只是取了其中的一些角落而已。

事实上,乔家大院真正的主人并不是过着影片中那种封闭生活。

你只要在这个宅院中徜徉片刻,便能强烈地领略到一种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

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

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因此,这个宅院没有像其他远年宅院那样传递给我们种种避世感、腐朽感和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

乔家大院吸引着很多现代游客,人们来参观建筑,更是来领略这种逝去已久的人生风采。

乔家的后人海内外多有散落,他们,是否对前辈的风采也有点陌生了呢?

乔家,只是当年众多山西商家中的一家罢了。

其他商家的后人又怎么样了呢?

他们能领略猜度自己祖先的风采吗?

1.以上文段中提到了“荣国府”,请写出《红楼梦》里提到的荣国府中的四个人物的名字。

①②③④

2.文章开头写了单秀荣女士的一句话,强调的是乔家的富贵程度。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乔家富贵的原因?

摘录在下面。

3.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飞檐大都是向上的,乔家大院的飞檐似乎并无特别之处,而作者却需要专门写一句“宅院的无数飞檐又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为什么?

4.文中提到了张艺谋拍摄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其作用是什么?

5.依你看来,乔家大院的主人的“人生风采”至少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写出其中两点。

6.文中第二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7、文章用了对比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两处运用对比手法的例子。

8、文章结尾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读了本文,还会提出哪些与文章中的有关的问题,请写出两个。

(参考答案:

1.①贾政②贾迎春③贾惜春④贾宝玉 2.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3.为了表现乔家的心胸开阔,敢于驰骋华夏的豪迈气概。

 4.反衬乔家大院规模之大,说明乔家大院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过着影片中的封闭生活。

 5.①心胸开阔的豪迈气概。

②创业精神。

 6.对今天的乔家后人,今天的山西人仍不能摆脱贫困的惋惜。

 7.略 8.①乔家大院的真正主人是怎样走进历史,又怎样从历史中走出。

②今天的山西人该怎样续写前辈的历史。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颠din簸b:

上下震荡。

镶xing: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湛zhn蓝:

深蓝。

涟lin漪y:

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

逶wi迤y: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娓wi娓: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恬雅:

安静、文雅。

折服:

这里指被征服,屈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原指蓝色是从蓼蓝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蓼蓝更深。

油然而生:

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世外桃源:

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脍kui炙zh人口:

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虚无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一席之地:

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极小的一个位置。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冯君莉,当代作家。

2、关于青海湖

青海湖,是祖国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

自古以来,人们为它的浩瀚、神奇而向往,为它的雄伟、秀丽而称赞,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