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228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当代文学 考试大题.docx

现当代文学考试大题

1、“革命样板戏”:

“文革”期间的主要艺术样式,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对传统的京剧样式也实行了变革,如写实布景的加入,情节的集中化,打破生旦净丑行当,引入歌剧与交响乐经验,设计新的唱腔与主题音乐等。

如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交响音乐《沙家浜》、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2、意识流小说(定义):

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即心理时空结构)。

3、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新时期的创作“集束手榴弹”:

《布礼》、《春之声》、《蝴蝶》、《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

《春之声》写一位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回阔别二十年的家乡的途中,在一列闷罐子火车里,听到了“春之声”,感到了祖国春天的到来,这时祖国正在出现三中全会以后新旧交替时期的社会转机,这是春的旋律,是我们作者心灵中的主题。

《海的梦》小说通过主人公一段情绪的描述,浓缩了一代人的惨痛经历和沧桑体验,同时又是对他们这代人的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个人的坎坷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灾难已经被自然地连为一体《蝴蝶》文题取“庄生梦蝶”寓言之义,写老干部张思远的命运浮沉以及人生异化与回归。

小说摒弃了“庄生梦蝶”中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专注于表达人的命运的复杂性。

《风筝飘带》就是象征物,风筝飘带就是寒酸、简陋、质朴的连“光着屁股赤贫娃娃都玩得起的屁股帘儿”,作品表现了主人公佳原和素素对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渴求。

4、先锋小说(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文学中激进的实验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

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80年代中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

先锋小说追求复杂多变形式、讲究叙事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验

5、新写实小说(名词解释):

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但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力求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关注“元生态”的生活。

而且在叙事方式以及文学气息上,都受到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6、(大题)新写实小说在小说内容及价值立场上的特点。

(1)关注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生,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如刘恒《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等;

(2)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写中突出其中执著的生命状态,突出生命的顽强与挣扎。

如池莉的《太阳出世》、叶兆言的《艳歌》等;

(3)展示人的灰色的精神状态。

如方方的《落日》、刘恒的《杀》等。

7、《人到中年》(名词解释):

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属于反思文学,小说讲述的是北京某医院一中年大夫陆文婷医术精湛,工作兢兢业业,但她个人的生存条件却异常窘迫衣食住行等问题一样都没有解决。

小说不仅批判了当时的脑体倒挂文题,而且在新时期文学领域最早推出了被十七年极“左”路线所否定的知识分子形象,率先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呼声。

8、寻根文学(名词解释):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的创作。

"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9、简述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以及寻根文学的创作特点。

(1)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家有:

韩少功、王安忆、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郑万隆、李庆西等。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有:

《棋王》、《遍地风流》、《远村》、《老井》、《爸爸爸》、《女女女》,《异乡异闻》、《小鲍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等。

(3)寻根文学的创作特点有:

强烈地关心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关注民俗风味;在小说艺术的探索上,是把对于生活情景、细节的真实描述,与象征、寓言的因素加以结合,讲究叙事技巧。

10、分析《棋王》王一生的形象及意义。

《棋王》讲一个擅长下象棋的知识青年的故事。

作者写棋呆子王一生的呆,写由这呆所体现的一种特别的处世之道。

王一生出身清贫,又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知道衣食是本。

但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不囿于其中,养成一种崇尚实际、淡泊无争的性情。

在精神生活方面,耽迷象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他还从棋道当中悟出了为人之道,即所谓“生不可太胜”;又进一步写到: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11、为什么说《白鹿原》具有史诗品格?

(1)小说的构架非常宏大

(2)对特定历史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人性内涵深刻探索(3)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4)艺术探索方面的气魄和力度。

12、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小说的突破:

突破之一:

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二:

对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胆正视和正确的艺术表现。

突破之三:

写了有缺点的英雄。

突破之四:

对于“军人是人”命题的重新确立。

13、“双百方针”(名词解释):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对纠正文艺界的极“左”倾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推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

14、(论述题)三次大的思想斗争。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孙瑜根据武训生平事迹,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开始编导历史传记影片《武训传》。

影片歌颂了武训精神,肯定了武训所走的道路。

《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批判者以社论的精神为基调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武训传》进行了批判:

一是认为《武训传》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二是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三是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史发展的面貌。

这些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俞平伯一生研究古典小说《红楼梦》,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首先发起这一论争的是李希凡、蓝翎。

他们认为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主要有:

一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评价《红楼梦》,断定《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说《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二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流于烦琐。

毛泽东撰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于是,在党中央号召之下,文艺界便把这一批判当作一场重大的运动开展起来。

远远超出捍卫文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的问题了。

(3)由毛泽东亲自发动的对胡风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的斗争,就是在文化改造中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步骤,意在清除来自内部的异己者的声音。

1955年推向高潮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

之后胡风向党中央上交了三十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时间的报告》(三十万言书)。

15、新时期的政治抒情诗:

新时期中关心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在对时代情绪和社会矛盾的感受思考上,诗人们以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理性思辨精神,作深刻的社会探求。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张志新被害事件)。

《小草在歌唱》的艺术成就:

作品中自省自责的“我”不仅表达了对生活、对人生、对正义与罪恶的认识与态度,而且对烈士形象起着烘托、对比的作用。

诗人“用小草的形象来完成这首诗”,“围绕小草来展开想象”,借助小草的形象,加强张志新烈士形象的抒写,营造浓烈的悲剧氛围。

此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以小草作为起笔和贯穿全诗的线索,并把小草作为感情的寄托,用以象征烈士、象征人民,使全诗显示出一种刚劲、委婉、含蓄的美。

16、新时期的朦胧诗。

(1)“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是新时期以北岛、顾城、舒婷为代表的青年诗人的探索诗歌。

(2)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3)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

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

17、新时期朦胧诗的技巧特征:

(1)冷调处理法。

朦胧诗与建国初期的新诗传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以前歌颂祖国的诗是热烈的、奔放的,朦胧诗是冷峻的、内蕴的,是炽热感情的冷调处理法。

(2)意象的铸炼与创造(3)结构上的自由随意,形式万化,汲取了古典文学词的形式的优点。

18、“三个崛起”:

指新时期在有关朦胧诗的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

分别是:

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诗人)的《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19、联系具体作品,简述伤痕文学的积极意义及艺术缺陷。

(1)积极意义:

控诉了“四人帮”对人性、人情的摧残,部分作品揭露“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表现出对极左政治、专制主义的批判立场。

如小说《伤痕》从革命小将王晓华母女的情感亦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情感入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

(2)艺术缺陷:

①控诉别人(集团)而不拷问自己。

所有的批判不是对“四人帮”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总之是要外在事物来对我们的创伤和灾难负责。

而不指向知识分子自己用以启蒙的“知识”本身或知识分子本身,没有将自己看成专制土壤的一部分,结果在揭批“四人帮”时站到了这个土壤之外了。

②缺乏对内在的关系的展开,所谓内在关系就是亲情关系与党的关系(政治关系)的冲突,党(或政治)是最高的价值尺度,为了这个价值尺度,可以牺牲亲情,而且牺牲得义无反顾、干脆利落,而缺乏对人性与政治的冲突的探究与关注。

20、(简述)以《绝对信号》《屋外有热流》为例,新时期戏剧改革的的特点:

(1)打破传统的所闭式结构,借用灯光的变化回忆过去。

如《屋外有热流》中哥哥赵长康生病要从乡下回来,弟弟、妹妹互相推脱,不想养哥哥,弟弟、妹妹都对对方说,“想想十年前你大哥说的话吧!

”这时在舞台左角一束光柱中出现十年前哥哥下放的情景。

(2)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现在舞台上。

《绝对信号》里黑子上车作案,碰到恋人蜜蜂,就回避蜜蜂,冷淡蜜蜂,这时他们有一段内心对话,这些话并不是他们说的,而是他们想的,却出现在舞台上,这是现代派的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3)用独白表现心里活动。

《绝对信号》有蜜蜂很大的一段独白,表现蜜蜂的心里活动。

《屋外有热流》妹妹求弟弟写困难申请:

光渐暗,弟弟写报告,妹妹在盘算。

(4)灵魂出现在舞台上。

(5)象征性,不追求真实性,是非现实主义,《绝对信号》和《屋外有热流》的标题的象征性色彩。

21、简述高行健的戏剧观念及戏剧代表作。

(1)高行健的戏剧观念:

突破单纯的说话艺术论,强调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承认舞台的假定性。

(2)高行健的戏剧代表作:

《车站》《野人》《绝对信号》。

22、论述贾平凹80年代小说的艺术风格。

(1)强烈地关注现实;

(2)注重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汲取创作元素,厚重沉郁,富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3)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小说虚静、阴柔、和谐的美学风格;(4)综合运用古代笔记、杂说及西方现代派技巧,因而在叙述方式上有所创新。

23、高行健的《车站》,是一部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副标题)。

24、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社会讽刺剧,剧作者巧妙地通过李小璋的行骗和被戳穿的过程,对干部中存在的特权现象予以无情的剖析和辛辣的嘲笑,体现了剧作者出色的喜剧才能。

作家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安排、戏剧手段和人物语言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25、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局限性:

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痕迹,主要体现为受极左思维的影响。

(极左倾向)。

26、赵树理《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年轻副社长杨小四整治两个农村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故事;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干部蛮横地欺负农民,农民消极怠工、自私自利的农村现实,从侧面反映了农业社“大跃进”政策的危害。

27、在1949年前后,赵树理为什么受到了较多的批评?

赵树理创作《“锻炼锻炼”》的主观意图是什么?

这篇小说中描写得最为生动的人物形象是谁?

在1949年之前,赵树理因发表《邪不压正》受到较多批评,1949年之后又因主持发表《金锁》不得不写检查。

赵树理创作《“锻炼锻炼”》的主观意图就是“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站在青年干部杨小四一边,维护农村中的新生事物,让落后自私的人出丑。

在《“锻炼锻炼”》这篇小说中,描写得最为生动的人物形象不是农业社的新老主任杨小四和王聚海,而是落后人物“小腿疼”和“吃不饱”。

28、杨朔散文艺术风格,特点和不足。

(1)艺术风格:

杨朔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极富诗意,明丽深沉,含蓄委婉。

读他的作品,犹如观赏一幅玲珑剔透、精美别致的淡水墨画,使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

(2)特点:

①感情浓郁,诗意盎然。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

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

②构思精巧,曲折有致。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④语言优美、雅俗共赏。

注意锤字炼句,文章应有“文眼”。

关键字制造诗意的寄托。

他的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3)不足:

①有“左”的印痕。

部分作品,特别是写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散文,忽视对现实矛盾的揭示,显得不够真实。

②在艺术表现上则有雷同化的倾向,如《海市》、《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等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

③构思和语言有时有雕凿痕迹。

因刻意求“诗”,失之“太做”。

“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妙在做而不露。

29、《创业史》是柳青深入生活的艺术结晶,具体分析《创业史》细节的真实性与时代局限性。

(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个别农民发家的条件与机遇,真实地再现了乡土世界的人际关系、人情世态;

(2)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当时乡土社会的野蛮习俗,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愚昧落后思想;(3)小说真实地写出了一般农村青年向城求生的欲望;(4)但《创业史》还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痕迹,主要体现为受极左思维的影响,如郭振山想盖砖瓦房被认为是方向错误,徐改霞的恋爱没有生存和生理需要;根据财产多少设定人物性格,而且只有贫农才是好的;跟富人发生联系,比如借粮食,或帮工,都是立场问题等等。

30、结合《创业史》,分析梁三老汉这个典型人物。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塑造得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性格复杂、内心充满矛盾的老一代农民,梁三老汉既有翻身农民的喜悦,对共产党、对人民政府的满腔感激之情,又有旧社会因袭的重负和对个人发家致富的强烈渴望,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对互助合作运动的抵触情绪;有普通劳动者勤劳、善良、纯朴、正直的美好品德,又有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自私的心理特征;既有老一代农民古板、倔强的性格,又有孩童般天真、单纯的表情。

31、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陈奂生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

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陈奂生》风格特色:

体现了典型的高晓声式的叙事风格。

他惯于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叙述为主,尤其擅长概括性叙述,很少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让人物直接说话和行动,作品的语言基本上都出自叙述人之口。

其语言简练明快,幽默犀利,意蕴含蓄,富有情绪感和节奏感。

作品将人物几十年的普通生活压缩进某一个生活焦点上反映出来,通过人物心理深入开掘,揭示人物性格和作品的题蕴,这又很有点现代小说的味道,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小说叙述方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32、巴金《随想录》的文化批判意义。

(1)《随想录》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地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憾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2)反封建是《随想录》基本主题,对“文革”的否定并不停留在暴露伤痕的浅层面上,作品的主题有“启蒙”倾向,从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发生的原因,认为,封建主义余毒是导致“文革”劫难与社会弊端的一个根源。

(3)《随想录》最撼人心魄的是作者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巴金创作奉行“讲真话”原则。

“讲真话”一方面是指作品真实地反映历史与现实的原生图景以及社会的众生相,另一方面是指作品真实地烛照作者自我的内心世界。

33、老舍《茶馆》的创作特色。

(1)剧本是从横的和纵的两方面来概括所要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的:

横的方面,老舍透过茶馆这个窗口,截取一个个社会生活的横断面,展示出一副副社会风俗图画。

因为“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等,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纵的方面,老舍通过各种贯串人物生活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演变。

《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

剧本“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反描法”:

《茶馆》生动而精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

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

作者通过在茶馆中进出的各色人物,把一幅幅血淋淋的、令人战栗的画面推到读者和观众面前。

作者要阐发的主题引而不发,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题。

(3)“侧面透露法”:

以小见大,以个别表现一般。

(4)老舍戏剧的新尝试:

追求“史诗剧”写作方式。

甩掉贯串全剧人物之间的冲突线,不去述说一个什么故事把全付注意力放在再现一个真实的生活场面上。

《茶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与典型化,老舍的《茶馆》是将人物典型化与类型化相融合的,老舍通过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来塑造一个时代,用人物各自的所作所为折射出历史的风貌特征。

《茶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舞台假定性,舞台上出现的事物,虽然源于生活,并非真实生活的翻版,虽然重视符合生活的逻辑的“情”与“理”,但决不追求酷似生活的舞台幻觉。

抛弃了传统的技法,不在起、承、转、合上花费力气。

34、分析《白鹿原》里白嘉轩的形象特征、局限性

白嘉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艺术典型,是作者寄托着某种理想观念的农村族长形象。

作为封建族长,他所代表的阶级注定要走向失败,但作为一个人格力量强大的人物,他在精神上又是卓然独立的。

小说第十六章写他被黑娃指使的土匪同伙打断了腰,但仍不失威仪,一把夺过鹿三手里的牛鞭在夕阳中扶犁耕地,活脱脱展示了一幅形象有力、充满悲壮意味的别具人生苍凉之感的“夕照图”。

作为代表传统仁义道德的、既讲原则又能身体力行的倔强正直的族长形象,白嘉轩是典型的,也是成功的。

但在白嘉轩人格精神的悲剧结局里,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与否定参半,赞赏与批判共存的历史主义态度。

 

50年代—60年代文学思潮

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和文艺界的大会师

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

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二、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

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从创作上,理论上,组织上充分肯定了第一次文代会以来文艺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

(二)关于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和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

(三)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领导问题。

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四、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建国以后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文艺路线上继批判电影《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思想斗争。

六、“双百”方针: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对纠正文艺界的极“左”倾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推动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浪潮。

七、文艺界的反右运动:

1957年下半年起,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极左路线进一步发展。

八、文艺政策的调整:

进入六十年代,为了纠正“左”的文艺倾向,周恩来多次对文艺工作者发表讲话。

九、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提出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左”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反对“修正主义”成为文艺批判的主题。

(补充:

第三代诗人的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