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76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docx

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精选学习文档

2019-2019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D.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如下图,小球重20牛,以2米/秒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是(    )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A. 0牛                                     B. 10牛                                     C. 20牛                                     D. 40牛

3.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 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小,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 第二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小,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D. 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不同,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4.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m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F1>F2                                

B. F2<F1                                

C. F3=F4                                

D. F3<F4

5.一块黑板擦放在水平的讲台面上,以下关于这块黑板擦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受到的重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它所受的力有三个且合力为零

C. 它对桌面的压力不等于它的重力                         

D. 它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水平向后的力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                                    

B. 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 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                                           

D. 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7.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

B.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C.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平衡力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如图甲,工人用水平推力F沿直线向前推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s内,木箱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B. 0﹣1s和5﹣6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C. 3﹣5s内,木箱运动的路程为5m                         

D. 1﹣3s和3﹣5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9.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比如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直线运动,物体斜向上抛出的曲线运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可见同样只受重力,但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你认为物体只受重力时是否作直线运动取决于(  )

A. 物体质量的大小      

B.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C. 物体初始速度的大小      

D. 物体初始速度的方向

10.一氢气球下系一小重物,重物只在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重物匀速运动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虚线方向,图中气球和重物G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上升的电梯受到的拉力与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推力的作用

C.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人推桌子,桌子没有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12.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为期23天的8000海里的远程军演圆满结束,军演中,舰载直升机有一个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  )

A. 直升机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B. 直升机受到的升力等于重力

C. 直升机受到的升力小于重力                                

D. 直升机处于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共4题;共12分)

13.水平面上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未推动,则摩擦力________ 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推力为25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_____ N,当推力变为30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14.水平面上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未推动,则摩擦力________ 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推力为25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_____ N,当推力变为30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15.由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一和丙所示,由图象可知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 N,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 N.

16.物体甲重40N,物体乙重70N,如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7.如图所示,将弹簧的左端固定,弹簧自然伸长到B位置,用一木块放在较粗糙水平面将弹簧压缩到A位置,由静止释放,木块滑到C位置静止,请分析说明木块从A到C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18.一汽车质量为8吨,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1倍,当牵引力为9000N时.(g=10N/kg)

求:

(1)汽车所受合力为多少?

汽车是在加速、匀速还是减速?

(2)当汽车在9000N牵引力作用下,运动一段距离后,突然将牵引力改为8000N,请问合力又是多少,运动状态又是怎么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B、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选项错误;

C、没有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会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选项错误;

D、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改变运动状态才需要力,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光滑水平面上没有摩擦力作用,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物体不需要推力作用,即推力为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平衡态有两种: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处于平衡态时其所受的力为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

(1)从图象中可看出,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第一次用的时间比第二次用的时间少,根据v=

可知,所以第一次实验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两次拉动同一木块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化,故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等.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

(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利用控制变量法,结合图象可以比较物体两次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触面积均无关,据此分析判断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个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不变.

(1)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甲、乙两图中,因为mp<mQ,所以Gp<GQ,所以F1<F2,故A、B错误;

(2)丙、丁实验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压力越大,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5.【答案】A

【解析】【解答】一块黑板擦放在水平的讲台面上,这块黑板擦受到重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黑板擦所处的状态为平衡态,它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即黑板擦到的重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

A。

【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物体所处的状态为平衡态,反过来,物体所处的状态为平衡态其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时物体所处的状态为非平衡态,反过来,物体所处的状态为非平衡态其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

购物车在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说,购物车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经分析可知,此时水平方向上只存在两个力:

水平向前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摩擦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8N.

当购物车突然减速时,水平方向仍然存在两个力:

水平向后的拉力17N和水平向后的阻力8N,因两者方向相同,所以,合力为17N+8N=25N.

故选D.

【分析】先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受人的水平作用力F,滑动摩擦力f,然后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求出摩擦力;再对物体受力分析时,根据物体水平方向受力的方向得到合力.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将运动;当静止物体受平衡力时,会保持静止,不会变为运动,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平衡力时,该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v﹣t图象可知,0﹣1s内物体做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由乙图知此时拉力为100N,摩擦力为100N,故A错误;BD、v﹣t图象可知,0﹣1s内物体做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由乙图知此时拉力为100N,摩擦力也为100N;

速度图象中3~5s得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滑动摩擦力为200N;

5﹣6s内物体处于减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则滑动摩擦力为200N,故B错误,D正确;

C、3~5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s=vt=1m/s×2s=2m,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v﹣t图象可知,各段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即可判断所处的状态;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

9.【答案】D

【解析】【解答】抛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比如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直线运动,物体斜向上抛出的曲线运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可见同样只受重力,但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物体只受重力时是否作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初始速度的方向.

故答案为:

D.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因”,运动状态是“果”,二者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也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所受的力一定是非平衡力.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重物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知,绳子的拉力与重力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绳子的方向必定在竖直方向上.

故选B.

【分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绳子拉力F的方向.

11.【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上升的电梯,所受合外力为零.又因为电梯只受地球对电梯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选项说法正确;B、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其运动是惯性的原因,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

C、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对应的状态是变速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C选项说法错误;

D、人推地面上的木箱,箱子不动,因此箱子受平衡力作用,故小孩用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分析】①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②推出去的物体或抛出去的物体,在不考虑阻力的作用下只受重力作用;③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称之为平衡状态;④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并且所受合力为零.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军演中,舰载直升机在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可知,直升机受到的升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

故选B.

【分析】

(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3.【答案】等于;25;25

【解析】【解答】解:

(1)物体受到20N的推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是20N.

(2)物体受到25N水平推力时,物体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是25N.

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推力为30N物体运动时,没有改变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保持25N不变,增大了推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

等于;25;25.

【分析】

(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14.【答案】等于;25;25

【解析】【解答】解:

(1)物体受到20N的推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是20N.

(2)物体受到25N水平推力时,物体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是25N.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推力为30N物体运动时,没有改变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保持25N不变,增大了推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

等于;25;25.

【分析】

(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15.【答案】静止;1;2;2

【解析】【解答】解:

(1)由图丙的v﹣t图象可以可出,在0~2s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图象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F=1N,由于静止,所以推力与摩擦力平衡,则f=F=1N;

(2)由图丙v﹣t图象可知,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

由图乙的F﹣t图象可知,在4s~6s内,推力F=2N,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F=2N,可知t=5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2N;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与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决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在t=5s时与在t=3s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不变,因此t=5s时摩擦力与t=3s时摩擦力相同,为2N.

故答案为:

静止;1;2;2.

【分析】

(1)由图丙的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丙v﹣t图象可知,0~2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由图乙找出t=1s时推力的大小,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

(2)2s~4s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加,做加速运动,4s~6s物体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确定此过程中的推力大小,便可得摩擦力的大小;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与物体间的压力决定,如果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变、物体间的压力不变,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不变,据此求出t=5s时摩擦力的大小.

16.【答案】0;0

【解析】【解答】解:

甲、乙两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的作用,故合力都为0;故答案为:

0;0.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故可知两物体所受合力大小.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

木块从A到B的过程中,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檫力作用,弹力逐渐变小,滑动摩檫力大小不变;

弹力大于滑动摩檫力时,木块所受合力方向向右,木块速度越来越大;

弹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时,木块所受的合力为零,木块的速度达到最大;

弹力小于滑动摩檫力时,木块所受合力方向向左,木块速度越来越小;

从B到C过程中只受向左的滑动摩檫力作用,木块速度越来越小;

所以木块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分析】根据木块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四、综合题

18.【答案】

(1)解:

G=mg=8000kg×10N/kg=8×104N;

f=0.01G=0.1×8×104N=8000N;

汽车所受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