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616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docx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排除对分子运动的模糊认识的干扰,得出对分子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药品:

烧杯A冷水烧杯B热水

大烧杯、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

烧杯A冷水烧杯B热水

一.品红的扩散

如图所示,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会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品红都____________,且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烧杯A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烧杯B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氨水的扩散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小心闻一闻浓氨水的气味,如有气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2.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

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烧杯B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

实验结论:

a、药品中有挥发性的是__________

b、能变红的是__________

c、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变形:

1.如下左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提示:

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A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了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具有挥发性。

2.如下右图所示为一小魔术——铁树开花:

在细铁丝上的棉团上滴上酚酞试液,在烧杯中倒入浓氨水,并用烧杯罩住,一会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

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

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1、本班学生班风良好,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高。

本节课,能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多联想、多讨论、尽可能满足他们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成功,展现自我,而且对学生形成热爱生活、关注自我、关心社会、崇尚科学的良好品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3.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五、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音频、字幕: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

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趣味实验激发兴趣

[补充学生实验]

(1)取一布条,用香水浸湿,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扇子轻轻扇动,稍待,闻室内空气的气味。

2.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多媒体展示: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画面

[放录音]这就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的照片。

照片上的一个白圈表示一个苯分子。

这是放大20万倍。

如果用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结论: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活动与探究一:

分子的特征

(1)

议一议

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

打出音频和字幕:

水分子的自述:

嗨!

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某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某1023个。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

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结论:

分子的特征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与探究二:

分子的特征

(2)

演示实验:

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追问:

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啊?

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解释:

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媒体播放:

氨分子从水中像空气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

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板书:

分子的特征

(2):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议一议: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3.把品红小颗粒放入水中,品红颗粒不见了,而水却变红了。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

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引举学生联想熟悉的生活素材,如当你漫步于花园小道、走进火锅城、路过臭水沟时,你都能闻到别样的气味;湿衣服晾晒会变干;酒精自然挥发;以及在SARS病毒流行期间,大街上的人们戴着大口罩,以防止SARS病毒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染等等。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

活动与探究三:

分子的特征(3):

学生分组实验

A组实验: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B组实验:

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D组实验:

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的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分子的特征(3):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提问: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回答

活动与探究四:

分子可分

提出问题:

(1)水蒸发和水电解是否一样?

为什么?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

一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理解谁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巩固与提升:

用图示表述氢气(H2)和氧气(O2)再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其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情况。

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

板书: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师生归纳总结:

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分子具有三个特点: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分层作业,巩固新知

1.必作题

(1)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

(2)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电解水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香味

②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

③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2.选作题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1)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

(2)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3)空气中氧气分子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的性质相同。

(4)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5)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是发生改变。

3,思考题

(1)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

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2)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人深,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联想与体验:

假如你是水中的一个小分子,你的生活会怎样?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水分子的“生活”。

家庭小实验

用同样大小的杯子,将一杯黄豆和一杯小米混合后,还能装满两杯吗?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有三方面的特点:

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演示与分组实验结合,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