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59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docx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标准格式6000字以上docx

 

浅谈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r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可持续发展  低碳消费      

 

 

前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

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

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低碳经济

第一章:

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第一节:

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

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第二节: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第二章:

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20%,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

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

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应当首先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第三章:

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4-2008年GDP年平均增长9.8%,2007年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达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

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

在这种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我国每年出口大量高碳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

产品出口到外国,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自己,这不是低碳经济,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四章: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战略性方案。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气候变化之间的应对平衡。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

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

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

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

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第五章:

为低碳经济寻找一条出路 

第一节: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举足轻重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举足轻重,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

是世界上最大的减排行动。

到09年我国已完成节能减排的13%的任务,共减排二氧化碳9亿吨。

按《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欧盟总计可减少6亿吨。

美国加州有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但到2025年只能减排3亿吨。

1980-2005年我国通过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1亿吨;最近发布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到2008年,我国森林总碳储量达78.1亿吨。

  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估算出从1981年—2000年20年中国每年的碳汇量为1.9亿—2.6亿吨,占中国碳排放量的28—37%。

 到07年底中国农村沼气用户2650多万户,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低碳资源国家,再加上市场配臵资源的机制,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低碳崛起。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场

  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

 中国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继“十一五”期间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之后,又制定了到20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由此形成了我国科学的节能、治污、减碳联动的目标体系,和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第三节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科学发展

  走出气候问题和低碳经济都是发达国家对我国施压的误区,统一到胡锦涛提出的“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 的认识上来。

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契机:

中国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5,用来制造发达国家不再生产的高耗能产品。

改变”拿走资源留下污染、拿走财富留下贫困”的传统发展模式。

是实现由以外贸、投资推动为主向“三驾马车”联动、由主要靠物质资源投入推动增长向主要靠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转变的契机。

 

第四节:

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碳交易既提供了绿色GDP、生态环境补偿的依据,又提供了进入可操作性的途径和GDP碳强度减排的挑战我国确定的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减少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指标比较,具有更强烈的约束性。

这个目标与总量减排的目标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如单位GDP减排40-45%,在GDP增长1倍(即经济年增长速度不超过7%)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10-20%;而如果在GDP增加2倍(即GDP年均增长不超过14%)的情况下,排放总量要增长65-80%。

在下降44%基础上的减排。

 

第五节:

 存量和增量的减排双重压力

既面临着工业化的增长,也面临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碳排放的“双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段和地区,增量比存量的减排显然要繁重和艰巨得多。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压力,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前四年节能14.38%,今年要完成超过5%,但去年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出现反弹,不降反升,减排形势严峻。

 

第六章:

强化问责制

要强化节能目标的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不仅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对相应的监管部门都要追究责任,给予处分。

 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结构、转方式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

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 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

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3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

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

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结论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CO2 )和二氧化硫( SO2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

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参考文献:

《瞭望》  、  《新浪博客》  、  《低碳生活》

注释: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

低碳经济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减少恶劣气候令人类造成伤害的机会,因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可以会引致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会为人类的将来带来负面影响。

2、理念背景: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3、概念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