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33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docx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学习报告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

学习报告

 

3月28日至4月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和华为公司联合协办的“资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开班。

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刘华彬带队,各县(区)、市级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业务骨干等共48人参加培训。

培训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的方式,学习了《政府行业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大数据应用发展现状与未来》等课程,现场考察学习了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组织了班级专题研讨。

学员们一致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维,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区块链、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要场景应用,对当下资阳城市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和认知。

现将学习体会、建议意见梳理汇总报告如下:

一、培训感悟和体会

二、

(一)加深了国内信息化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

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科技技术,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并且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带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一环。

资阳在下一阶段的建设核心是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

(二)凝聚了共识谋划发展合力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是通过采取重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标准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等措施,应用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当下,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改善城市运行管理、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动力、新途径,资阳要抢抓机遇,需大力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下阶段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依托数字经济实现换道超车。

(三)拓宽了新时代下数字化转型思路和途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智慧政务建设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起点,本质是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和应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

现有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无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境。

培训中提到的很多典型应用场景,其创新的思维和方式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也为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要聚焦通信网络设施规模化,加快全市新基建部署,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持能力,推进跨行业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二要发展信息新技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推进“AI+场景应用”,加快推动区块链在产品溯源、信用认证等方面的应用。

三是加快推动数智赋能融合基础设施,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轨道交通建设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三、资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2019年1月组建成立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切实履行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督导落实职责,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深化我市“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数字政府”,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9年7月调整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2020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3次、专题协调会5次。

先后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义印发文件14个,进一步明确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市级部门协同一体推进相关工作。

完成23个市级系统技术方案审查和10个系统的竣工验收。

(二)市智慧治理中心顺利推进。

按照借鉴成都经验、同城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要求,建设与成都市标准规范一致、内容模式协同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枢。

目前,已完成部分系统集成、界面设计、前期软件开发,接入市级各类系统53个,汇聚数据265万余条。

(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质增效。

实现24个部门45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全程网办”“全程网办+快递送达”等“零跑腿”模式。

非涉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聚焦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推出258个“一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

上线运行“天府通办”资阳分站点,配置资阳本地高频政务服务场景应用130余个。

同时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向村、社区延伸,目前已覆盖全市70%的行政村(社区)。

(四)市政务云管理逐步规范。

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推进各部门自建系统上云。

全市44个部门(单位)累计上云126个项目,市级系统上云数占自建系统总数的67.1%。

同步强化云资源动态管理,累计回收闲置云资源设备16套,调减服务器CPU配置3658核、内存配置6140G、存储758T,撤销“僵尸”系统16个,实现动态管理后,每年减少财政支出1500余万元。

(五)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取得成效。

完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期建设,汇聚各县(区)和35个市级政务部门数据资源,发布共享资源目录3153个,其中开放资源目录1763个,资源对接率达到100%,资源目录数排名全省第6位,省市级联资源对接情况排名全省第8位。

(六)民生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率先在全省依托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成集门户网站、书记市长信箱、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于一体的全市网络理政平台,推进建设“全市一张网”的网络理政新格局。

打造全市统一的掌上公共服务“资阳市民云”平台,整合公安、人保、民政等部门公共服务共计207项,实现省级下沉和同城化服务22项,注册用户突破27万,服务群众近171万人次。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对标深圳、成都等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经分析对比,资阳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底子薄。

在系统建设方面,系统建设小和分散,所建系统仅供部门内部使用,跨部门综合性大平台、共性支撑平台少,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没有很好解决。

在建设标准方面,各部门建设标准不尽相同,大量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造成跨部门协同困难。

在产业发展规模方面。

资阳目前并没有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基建产业重大项目,暂无法支撑上层的高新产业。

以软件产业为例,仅有泰克科技、远景网络、智誉电子科技、昊众网络等普通科技企业,无行业领先和上规模的高新科技企业。

(二)思想认识不统一。

由于各级各部门人员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及原理理解不尽相同,造成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统筹、内部管理松散、部门分条划块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推动相关工作积极性较弱。

部分部门系统建设整合意识不足、共享数据协调难,传统纸质、线下、碎片化和人工为主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协调实时沟通要求,极大影响资阳数字化转型。

(三)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模式单一。

随着全市信息化系统新建、改造、整合需求增大,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融资模式,难以一次性筹集建设资金,信息化项目建设仍靠财政投入,部分基础性信息化项目因资金问题暂停,不利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

政府数据资源没有实现价值转化,这将导致智慧城市资金来源存在问题,单靠财政资金难以为继。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匮乏。

一方面缺乏完备人才引进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项目奖励和引才政策配套不全。

信息化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领军人物、技术和学术带头人缺乏,信息化技能型人才也严重不足,已成为数字资阳建设的严重障碍。

另一方面,各县(区)、市级部门党政干部信息化素质不尽相同,系统“建而不用、事后录入、集中突击”现象仍普遍存在,后期数据对比、清洗和分析力度、深度明显不足。

(五)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健全。

当前全市信息化系统存在重建设、轻安全的情况,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软件功能测评、密码保护测评等工作开展参差不齐,各部门安全意识良莠不齐,全市信息化安全保护体系“木桶效应”现象仍然存在。

(六)政务信息化部门体系的职能需完善。

一是各县(区)未设置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所涉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外网等相关工作未明确统一的机构实施,不利于市县两级相关工作统筹协调。

二是全市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明确统一的机构审批,工程建设类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由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进行审批,而政务采购类信息化项目采购方案未由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进行审批,不便于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整合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

 

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下阶段打算

结合资阳本地实际,在现有支撑性平台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定位,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修好数字化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完善数字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机遇,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

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是统一数字化思想认识。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大力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共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抢得人工智能先机,谁就赢得新一轮产业革命胜利。

资阳处于四川腹地,要实现跨越发展,全市上下需要坚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心决心,坚持一盘棋思维,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建设基于数据融合、网络安全、业务协同的跨部门、跨业务和跨层级的一体化生态体系。

同时,抓住5G规模化应用契机,大力推动城市智慧治理建设,力争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更高质量赋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防控力。

二是优化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一方面推进政府内部流程再造,对行政工作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改造,逐步施行“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利用业务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反向提升部门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围绕智慧治理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即时、全量、全网、全要素的数据资源,形成整体认知、机器智能、全局协同的数据中台支撑。

结合智慧理政、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网络理政“一键回应”等重点领域,强化与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对接,逐步建成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城市战略发展,协同构建智慧城市运行体系。

三是优化项目资金配置。

由于全市财政资金紧张,建议一方面积极申请发行2021年政府信息化专项债,将具有一定盈利能力、已纳入建设规划的信息化项目,包装为资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运营中心项目,解决资金难题。

另一方面,统筹使用建设经费。

市级使用国有资金的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由市财政局按切块资金预算,由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按集约节约的原则进行统筹,按程序申请使用。

各县(区)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由当地财政按切块资金预算,由县(区)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主管单位统筹使用。

四是探索实施市场化运营。

全市信息化项目光靠政府“输血”远远不够,要依托本地化信息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市场化运作,实现数据资产的增产和高效利用。

多地已纷纷成立国有合资或独资公司,如:

广州市南海区成立国有独资数投公司,简阳市成立成都东进雄州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及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

建议由市国资委牵头,组建我市国有独资或合资信息化建设公司,实施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等具体实施工作。

通过产业化运作,提供多元专业化技术服务,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形成自身造血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是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信息通信(ICT)产业聚集,支持一批人工智能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

做好数字产业化试点工作,强化产业科学布局,谋划信息化产业联盟,重点建设我市特色数字经济园区,高标准建设软硬件特色名城,培育一批面向新领域的骨干型、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深度赋能本地优势服务及制造业产业,推动协同制造、智能制造。

深化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内容等新技术在餐饮购物、旅游运动、文创娱乐、医养、农业等优势领域融合应用。

做好定位取舍,实现三区错位发展、配套发展、上下游发展,打造具有资阳特色优势的数字产业集群。

探索培育本地“网红项目”,结合资阳实际,用好“蜀人原乡”“柠檬之都”“元帅故里”“长寿之乡”等品牌,聚力发展“网红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数字活力。

三是推进数字化治理。

推动资阳市各部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向共享平台迁移集聚,构建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共享交换融合体系,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畅通市内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人群获取基础类数据渠道,分步推进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利用数据资源孵化能力输出,进而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提升群众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辅助党委政府决策,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四是推动数据价值转变。

加快实现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

要加快推进收集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各领域数据,加快推动数据转变资产,积极探索数据产权制度,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等市场运营体系。

(三)夯实智慧城市建设组织保障

一是理顺组织架构。

全市统一由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审核、验收信息化项目,进一步健全县(区)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数据管理等部门工作职能和体制。

根据县(区)工作需要,整合各单位职责,设立与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对口的责任机构,明确编制数量、职能职责,加强统筹设计、采取有力措施、注重实际应用、强化上下左右联动。

建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门间协调机制,指定一位市政府副秘书长负责跨系统跨部门协调事项,由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全程监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决议落实情况。

二是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资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资阳市政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和管理规范,按照不涉密数据对政府无条件共享,对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之间由信息化主管部门召集论证一次性确定开放权限。

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管理体系。

做好全市信息化项目论证、审查、监督、验收、全流程备案等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台账,形成工作闭环。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

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分层级对全市科级及以上干部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轮训。

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日常学习范围,制定年度信息化培训计划,并与年终考核挂钩,通过专题培训、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认识形成共识,培养一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同时,利用户外宣传电子屏、网络知识竞答、小区宣传展板等平台,加大对数字资阳宣传力度,让智慧城市建设在群中入脑入心,在全社会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要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形成全民都会使用数字平台的良好局面。

四是夯实人才支撑。

借鉴成都实施“蓉漂”计划、城市猎头行动计划、“蓉贝”软件人才引育计划,结合资阳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育战略和措施,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大政企合作,做好信息化人才技术储备,技术人才可由专业的企业提供。

建立人才引进、流动和使用机制,支持优秀人才在安居保障、医疗服务、子女教育、奖励补贴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增强对来资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