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131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8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一小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可,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

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

(一)、走进乡村、加与减

(一)、认识图形、加与减

(二)、整理与复习

(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

(一)”,第八单元“加与减

(二)”。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如: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

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

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

可以怎样派车?

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如:

表格的方式。

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例如:

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2、直尺3、小棒4、实物图5、计数器6、几何图形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6~2.12

一.除法

2

2.13~2.19

除法二.混合运算

3

2.20~2.26

混合运算

4

2.27~3.4

三.方向与路线

5

3.5~3.11

四.生活中的数学

6

3.12~3.18

生活中的数学五.测量

7

3.19~3.25

整理与复习

(一)

8

3.26~4.1

六.加与减

(一)

9

4.2~4.8

加与减

(一)

10

4.9~4.15

加与减

(一)

11

4.16~4.22

七.认识图形

12

5.23~4.29

八.加与减

(二)

13

4.30~5.6

五一假

14

5.7~5.13

加与减

(二)

15

5.14~5.20

整理与复习

(二)

16

5.21~5.27

九.统计

17

5.28~6.3

总复习

18

6.4~6.10

综合复习

19

6.11~6.17

综合复习

20

6.18~6.24

综合复习

21

6.25~7.1

组织期末考试,做好质量分析

一除法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每个人准备若干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20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5)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四道小题,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余数

(1)演示20个苹果

(2)小组讨论:

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学生用圆片分一分,讨论怎样用竖式表示。

(3)全班交流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

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

(1)题”。

(2)学生讨论:

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

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

(2)题。

(三)、巩固练习:

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

10÷516÷518÷520÷5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2)列算式:

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

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

所有商6。

思考:

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

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

P4“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租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

(指名口答)

()×6<258×()<38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

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

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

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

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

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

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

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

3×4+9=21。

4.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

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

P8“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

后指名回答。

条件:

每时租金3元。

问题:

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

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

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

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1~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