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年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118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年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历代年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历代年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历代年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历代年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代年号.docx

《历代年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年号.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代年号.docx

历代年号

 历代年号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

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

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

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

明清的皇帝则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编辑本段

汉朝时期

西汉

汉武帝(在位:

前141年—前87年二月)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又作延和

    后元前88年~前87年  

汉昭帝(在位:

前87年—前74年四月)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 七月汉宣帝即位沿用

汉宣帝(在位:

前74年—前49年)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1年二月  

    神爵前61年三月~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   

汉元帝(在位:

前48年—前33年)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宁前33年  六月汉成帝即位沿用

汉成帝(在位:

前33年—前7年)

    建始前32年~前28年二月   

    河平前28年三月~前25年   

    阳朔前24年~前21年  

    鸿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绥和前8年~前7年  二年四月汉哀帝即位沿用

汉哀帝(在位:

前7年—前1年)

    建平前6年~前3年 二年六月改元太初元将,同年八月又改回建平二年

    太初元将前5年六月~八月 又作太初

    元寿前2年~前1年 或作元受,二年九月汉平帝即位沿用

汉平帝(在位:

前1年—5年)

    元始1年—5年  居延汉简中这个年号被用至元始二十六年

汉少帝(在位:

6年—8年十一月)

    居摄6年~8年十一月  这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

    初始8年十一月  或作始初

新朝

王莽(在位:

9年—23年)

    始建国9年~13年 或作建国

    天凤14年~19年  也作始建国天凤上戊、始建国天凤

    地皇20年~23年九月  也作始建国地皇上戊、始建国地皇

更始

汉更始帝(在位:

23年二月—25年九月)

    更始23年二月~25年九月  

东汉

汉光武帝(在位:

25年—57年二月)

    建武25年六月~56年四月  

    建武中元56年四月~57年 一作中元。

二年二月汉明帝即位沿用

汉明帝(在位:

57年—75年)

    永平58年~75年  十八年八月汉章帝即位沿用

汉章帝(在位:

75年—88年)

    建初76年~84年八月 

    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   

    章和87年七月~88年  二年二月汉和帝即位沿用

汉和帝(在位:

88年—105年)

    永元89年~105年三月   

    元兴105年四月~十二月   

汉殇帝(在位:

106年)

    延平106年  八月汉安帝即位沿用

汉安帝(在位:

106年—125年)

    永初107年~113年   

    元初114年~120年四月   

    永宁120年四月~121年六月   

    建光121年七月~122年三月  

    延光122年三月~125年  四年三月北乡侯刘懿即位沿用;同年十一月汉顺帝即位沿用

汉顺帝(在位:

125年—144年)

    永建126年~132年三月 

    阳嘉132年三月~135年   

    永和136年~141年   

    汉安142年~144年四月   

    建康144年四月~十二月  八月汉冲帝即位沿用

汉冲帝(在位:

144年—145年)

    永憙145年  或作元嘉、永嘉、永熹。

正月汉质帝即位沿用

汉质帝(在位:

145年~146年)

    本初146年  闰六月汉桓帝即位沿用

汉桓帝(在位:

147年—167年)

    建和147年~149年   

    和平150年   

    元嘉151年~153年五月   

    永兴153年五月~154年  

    永寿155年~158年六月   

    延熹158年六月~167年六月   

    永康167年六月~十二月   

汉灵帝(在位:

168年—189年)

    建宁168年~172年五月   

    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  

    光和178年三月~184年   

    中平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 

汉少帝(在位:

189年四月—189年九月)

    光熹189年四月~八月   

    昭宁189年八月~九月   

汉献帝(在位:

189年—220年)

    永汉189年九月~十二月  

    中平189年十二月   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初平190年~193年   

    兴平194年~195年   

    建安196年~220年二月   

    延康220年三月~十月  

编辑本段

三国时期

曹魏

曹丕(在位:

220年—226年)

    黄初220年十月~226年  七年五月魏明帝曹睿即位沿用

曹睿(在位:

226年—239年)

    太和227年~233年正月   

    青龙233年二月~237年二月   

    景初237年三月~239年  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曹芳(在位:

239年—254年)

    正始240年~249年四月   

    嘉平249年四月~254年十月   

曹髦(在位:

254年—260年)

    正元254年十月~256年五月  

    甘露256年六月~260年五月   

曹奂(在位:

260年—265年)

    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   

    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蜀汉

刘备(在位:

221年—223年)

    章武221年四月~223年四月  

刘禅(在位:

223年—263年)

    建兴223年五月~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七月  

    炎兴263年八月~十一月  

孙吴

孙权(在位:

229年—252年)

    黄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 

    黄龙229年四月~231年  

    嘉禾232年~238年八月 

    赤乌238年八月~251年四月  

    太元251年五月~252年正月  

    神凤252年二月~四月  

孙亮(在位:

252年—258年)

    建兴252年四月~253年 

    五凤254年~256年十月  

    太平256年十月~258年十月  

孙休(在位:

258年—264年)

    永安258年十月~264年六月  

孙皓(在位:

264年—280年)

    元兴264年七月~265年三月  

    甘露265年四月~266年七月  

    宝鼎266年八月~269年九月  

    建衡269年十月~271年  

    凤凰272年~274年  

    天册275年~276年六月  

    天玺276年七月~十二月  

    天纪277年~280年三月 

编辑本段

晋朝时期

西晋

晋武帝(在位:

266年—290年)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晋惠帝(在位:

290年—306年)

    永熙290年四月~十二月  

    永平291年正月~三月   

    元康291年三月~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四月  

    永宁301年四月~302年十一月   

    太安302年十二月~303年  或作大安

    永安304年正月~七月、十一月  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次月又改元为永兴元年

    建武304年七月~十一月 

    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   

    光熙306年六月~十二月  十一月晋怀帝即位沿用

晋怀帝(在位:

306年—313年)

    永嘉307年~313年四月   

晋愍帝(在位:

313年—316年)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 也有只记到晋愍帝投降前赵时的建兴四年。

前凉多位君主沿用该年号

东晋

晋元帝(在位:

318年—322年)

    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  

    大兴318年三月~321年 或作太兴

    永昌322年~323年二月  闰十月晋明帝即位沿用

晋明帝(在位:

322年—325年)

    太宁323年三月~326年正月 三年闰八月晋成帝即位沿用

晋成帝(在位: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二月~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八年六月晋康帝即位沿用

晋康帝(在位: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二年九月晋穆帝即位沿用

晋穆帝(在位:

342年—344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45年~356年  五年五月晋哀帝即位沿用。

前凉沿用该年号

晋哀帝(在位: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二月  或作崇和

    兴宁363年二月~365年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位沿用 

晋废帝(在位: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十一月  

晋简文帝(在位: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十一月~372年  二年七月晋孝武帝即位沿用

晋孝武帝(在位:

372年—396年)

    宁康373年~375年  《魏书》错写作康宁

    太元376年~396年  二十一年九月晋安帝即位沿用

晋安帝(在位:

397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或作崇安

    元兴402年~404年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元年三月,元显败,复隆安年号。

桓玄寻改曰大亨。

玄篡,又改曰永始。

    大亨402年三月~十二月  

    义熙405年~418年  403年—404年桓玄篡位

晋恭帝(在位:

419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六月  

编辑本段

十六国时期

前赵

刘渊(在位:

304年—310年)

    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  

    永凤308年十月~309年四月  

    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刘聪(在位:

310年—318年)

    光兴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嘉平311年六月~315年二月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   

刘粲(在位:

318年)

    汉昌318年七月~九月  

刘曜(在位:

318年—328年)

    光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或作佐初

    太和 【见于《魏书》,一般认为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成汉

李特(在位:

303年)

    建初303年~304年九月2年元年二月李流即位沿用

李雄(在位:

304年—334年)

    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晏平306年六月—310年  或作宣平

    玉衡311年~334年34年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

    大武  【一般认为大武年号并不存在。

《晋载记》中称“改元大武”,乃是该书转写《三十国春秋》误写“改年大成”所致。

“改年大成”又是因为成汉国号“大成”,《魏书》称“雄称帝,号大成,改元晏平”之误】

李期(在位:

334年—338年)

    玉恒335年~338年三月4年钟渊映认为《华阳国志》没有玉衡,只有玉恒,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并没有改元玉衡,而记载错误,误以为是李雄年号;也有可能是李期没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号。

但是这两个年号无从考质

李寿(在位:

338年—343年)

    汉兴338年四月~343年6年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

李势(在位:

343年—347年)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  

    嘉宁346年十月~347年三月  

前凉

张寔(在位:

314年—320年)

    建兴317年~320年五月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五年到八年。

一作永安

张茂(在位:

320年—324年)

    建兴320年六月~324年四月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八年到十二年。

一作永元

张骏(在位:

324年—346年)

    建兴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十二年到三十四年。

一作太元

张重华(在位:

346年—353年)

    建兴346年五月~353年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

一作永乐

张祚(在位:

353年—355年)

    和平354年~355年九月   

张玄靓(在位:

355年—363年)

    建兴355年闰九月~361年十一月  用晋愍帝年号,作建兴四十三年到四十九年

    升平361年十二月~363年七月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五年到七年。

一作太始

张天锡(在位:

363年—376年)

    升平363年八月~376年八月  用晋穆帝年号,作升平七年到二十年。

一作太清

 

后赵

石勒(在位:

319年—333年)

    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建平330年九月~333年 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

石弘(在位:

333年—334年)

    延熙334年 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

石虎(在位:

334年—349年)

    建武335年~348年  

    太宁349年 或作泰宁。

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鉴即位沿用

    永熙 【《资治通鉴》考异:

“《三十国·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统历》云‘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为延兴,明年改建武。

’”而《三十国春秋》并没有记载石弘改元延熙,故《资治通鉴》考异认为“误云”。

“弘既号延熙,虎安肯称永熙?

”】

    延兴 【《资治通鉴》考异:

“陈鸿云虎改建平五年为延兴,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鸿说误。

”】

石鉴(在位:

349年—350年)

    青龙350年正月~闰二月   

石祗(在位:

350年—351年)

    永宁350年~351年  

前燕

慕容皝(在位:

337年—348年)

    燕元 【据《历代建元考》,慕容皝从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起改元燕元,历4年。

《晋书》和《资治通鉴》都称慕容皝以古代诸侯即位,只称元年,故不用年号。

或疑为附会后燕慕容垂的燕元年号】

慕容俊(在位:

348年—359年)

    元玺352年十一月~357年正月  

    光寿357年二月~359年   

慕容暐(在位:

360年—370年)

    建熙360年~370年十一月  

前秦

苻健(在位:

351年—355年)

    皇始351年~355年五月   

苻生(在位:

355年—357年)

    寿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   

苻坚(在位:

357年—385年)

    永兴357年六月~359年五月   

    甘露359年六月~364年  

    建元365年~385年七月   

苻丕(在位:

385年—386年)

    太安385年八月~386年十月   

苻登(在位:

386年—394年)

    太初386年十一月~394年六月   

苻崇(在位:

394年)

    延初394年七月~十月  

后秦

姚苌(在位:

384年—394年)

    白雀384年四月~386年四月  

    建初386年四月~394年四月   

姚苌(在位:

384年—394年)

    皇初394年五月~399年九月   

    弘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   

姚泓(在位:

416年—417年)

    永和 416年二月~417年八月 

后燕

慕容垂(在位:

384年—396年)

    燕元384年正月~386年二月   

    建兴386年二月~396年四月   

慕容宝(在位:

396年—398年)

    永康396年四月~398年四月  

慕容盛(在位:

398年—401年)

    建平398年十月~398年十二月  

    长乐399年正月~401年七月   

慕容熙(在位:

401年—407年)

    光始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   

    建始407年正月~七月 

西燕

慕容泓

    燕兴384年四月~十二月  

慕容冲(在位:

385年—386年)

    更始385年正月~386年二月   

段随(在位:

386年)

    昌平(年号)386年二月~三月  

慕容顗(在位:

386年)

    建明386年三月  

慕容瑶(在位:

386年)

    建平386年三月  

慕容忠(在位:

386年)

    建平386年三月~九月  

慕容永(在位:

386年—394年)

    中兴386年十月~394年八月 

西秦

乞伏国仁(在位:

385年—388年)

    建义385年九月~388年六月  

乞伏乾归(在位:

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太初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更始409年七月~412年八月 400年七月降于南凉,八月又降于后秦,409年复国

乞伏炽磐(在位:

412年—428年)

    永康412年八月~419年 

    建弘420年~428年五月  

乞伏暮末(在位:

428年—431年)

    永弘428年五月~431年正月 

后凉

吕光(在位:

386年—399年)

    太安386年十月~389年正月  或作大安

    麟嘉389年二月~396年六月   

    龙飞396年六月~399年  

    承康 【诸史不载。

《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述异记》谓“吕光承康二年……其年光死,子绍代立。

”。

鲁迅的《古小说钩沉》根据《开元占经·卷一一三》引祖冲之《述异记》谓“永康二年”。

根据各种书籍记载,吕光死于龙飞四年十二月(399年),同月吕纂即天王位,改元咸宁。

由于根据《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述异记》,承康二年年号出现于吕光逝世当年,即龙飞四年。

而各种书籍并无记载龙飞四年有承康二年,因此吕光在位时期应该无“永康二年”。

后燕慕容宝、西秦乞伏炽磐均有永康年号,但时间上不合】

吕纂(在位:

399年—401年)

    咸宁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   

吕隆(在位:

401年—403年)

    神鼎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南凉

秃发乌孤(在位:

397年—399年)

    太初397年~399年   

秃发利鹿孤(在位:

399年—402年)

    建和400年—402年三月   

秃发傉檀(在位:

402年—414年)

    弘昌402年三月~404年二月  或作宏昌

    嘉平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  404年二月去年号。

408年十一月复称凉王

 

南燕

慕容德(在位:

398年—405年)

    燕平?

或398年~399年  诸书未言燕平年号之事,所据不详

    建平400年~405年九月  

慕容超(在位:

405年—410年)

    太上405年九月~410年二月 

西凉

李皓(在位:

400年—417年)

    庚子400年十一月~404年   

    建初405年~417年二月   

李歆(在位:

417年—420年)

    嘉兴417年二月~420年七月   

李恂(在位:

420年—421年)

    永建420年十月~421年三月  

赫连勃勃(在位:

407年—425年)

    龙升407年六月~413年二月  

    凤翔413年三月~418年十月   

    昌武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  

    真兴419年二月~425年七月   

赫连昌(在位:

425年—428年)

    承光425年八月~428年二月  或作承阳、永光

赫连定(在位:

428年—431年)

    胜光428年二月~431年六月 

北燕

慕容云(在位:

407年—409年)

    正始407年七月~409年十月   

冯跋(在位:

409年—430年)

    太平409年十月~430年  二十二年九月冯弘沿用

冯弘(在位:

430年—436年)

    太兴431年~436年五月  

北凉

段业(在位:

397年—399年)

    神玺397年五月~399年正月   

    天玺399年二月~401年五月 或作六玺

沮渠蒙逊(在位:

401年—433年)

    永安401年六月~412年十月   

    玄始412年十一月~428年  或作元始

    真兴 【根据《吐鲁番文书》中自北凉玄始十三年起出现相当于十三、十四年的夏国真兴六、七年(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