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40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docx

生命科学的两面性课件

 

基因研究的两面性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姓名:

****

学号:

*****

学校:

******

学院:

******

学系:

*********

日期:

******

 

摘要:

20世纪初,只有少数人认识到原子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同时也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

同样的一幕在21世纪初重演。

基因解密确实可以带来灵丹妙药,但同时也正在掀开"潘多拉的盒子"。

在盒子开启之处,人们似乎隐约可以窥见一道道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难题正在准备飞出。

难怪美国伍斯特工艺研究所宗教和社会伦理学教授汤姆·香农警告说:

基因组图谱的绘就,促使人们对隐私权、保密权等伦理道德问题加以重新思考。

关键词:

基因,隐私,疾病,歧视,长寿。

1.基因隐私如何管?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和今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将提供出人体的细节,使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

在草图中绝大多数基因看起来是标准的复制品--人类中的每一个个体分享着99.9%的相同基因组成,每个个体的惟一性是由剩下的0.1%造成的。

当科学可以在基因上揭示人与人的不同,人类的隐私就到了基因层面。

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所含遗传信息是否具有隐私权呢?

伦理学界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人类基因组具有多样性,每个人的基因组因某些基因的细微差异而各具特色;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基因组中或多或少含有脆弱的基因或不正常的基因,它们有给人带来不良后果的潜在可能性。

基于这些原因,个人的基因组信息是不能暴露的,否则有可能直接危害其自身利益和生存空间。

基因研究的长期目标就是给每个人创造一个基因身份证,人们就可以通过"基因肖像"明白自己的健康面临什么危险,什么样的治疗是最有效的。

但是,正如基因研究已经展示的,基因可以提供的信息太多了,不仅仅是揭示疾病的产生,也决定着头发的颜色、胖瘦、视觉甚至是某种人格特征。

于是,人们不能不担心,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有一天某个公司就会获得基因信息技术,然后有一天管理人员的挑选标准就变成了由基因特征进行选择,保险公司恐怕有一天要通过基因信息来挑选客户。

精明的商人希望基因档案为他们干任何事,这实在令人恐惧,人们需要保护自己,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基因隐私。

但基因隐私问题也有两面性。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透露自己的基因信息,也许会给个人带来好处。

譬如,假如你有证据表明自己在遗传上天生就对某些物质过敏,那么将有助于你说服老板给你换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去年冬天,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一个行政命令,禁止联邦部门机构在雇佣和解雇人员时使用基因信息。

美国国会也正在进行立法,以保护那些在私人部门工作的人。

但是,在美国参众两院立法进展非常缓慢,而其他国家可能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谁该知道你的病?

就目前而言,人类基因组序列仍是一部"天书",但就将来而言,这部天书终究会变成一部人类遗传的"活字典"。

届时,从这部字典里查到的某种基因或其变异体与这种疾病有关联,就可能给携带此种基因或其变异体的人带来灾难性后果。

譬如,假如掌握了病人遗传密码的医生确诊说,这个20多岁的人50岁会患一种致命的疾病。

谁该知道这个消息呢?

是患者本人、他的亲属、老板还是保险公司?

基因组信息的医学解释,有时会与心理压力及名誉损害等直接相关。

即使此人并不生病,也有可能使其一生都在无形的精神压力下度过。

有的时候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医务人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那些携带可致病基因的人们或家族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这样做反而使被监护者感到自卑,蒙受社会和心理压力。

此外,当人们还处在不能完全解释基因组信息的生物学含义时,往往容易片面理解或误解遗传信息与遗传质量、个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关系,这样容易造成社会偏见,给某些人的名誉带来不良影响,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子女。

人们担心得更多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将要为人父母的人所作的出发点很好的选择,累积起来有可能对整个人类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有时候某些致病基因同时恰巧又可以使携带者具有抵抗其他疾病的能力,例如,体内携带镰状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人就对疟疾具有抗病能力。

我们的聪明才智是否足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去除"不良"基因将对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进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先从基因预测来说吧,大家都希望自己家里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可是"创造性"的基因很可能与严重的神经精神病相关的基因紧紧相连,甚至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的不同存在方式或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方式。

你看,梵高、海明威,也许可以说是这样的例子。

再拿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说吧。

20世纪天才之一、被誉为拥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大脑的英国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严重的遗传病(侧索硬化症)的患者。

这样的"病"孩谁都可以说不要,可这样的天才对人类的贡献至少使我这位"正常人"自叹不如。

再比如,梵高有非常严重的精神病,假设,如果我们在梵高还未出生时就发现他有容易导致精神病的基因,而将他流产,就不会有梵高了;如果梵高出生后作了基因治疗,那么,基因治疗后的梵高也许会考大学、上研究生,但他还是那个取得了非凡的绘画成就的梵高吗?

另外现在已经发现人类还存在"自然的基因治疗"。

明明据基因诊断为遗传病的人,后来一个"自然"发生的"回复"突变居然使他恢复正常。

我们能简单地根据基因诊断来判处他是不该出生的人吗?

就说里根吧。

如果真的那时候有人"预测"他有80%-90%的可能性会患上"老年性痴呆症",这对选民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谈对象都要进行"基因配型",又有什么好处呢?

再回到一个简单的问题:

现在完全可以在技术上从基因来诊断性别。

如果父母们都喜欢某一性别,不出几十年,这个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出问题。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3.基因歧视怎么防?

人类基因组研究将使人们掌握更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同时科学家们也可能开发出新的技术手段,对很多疑难顽症进行准确诊断。

这样一来,除了隐私权的问题外,个人可能在工作、生育、获得医疗权利等方面受到歧视变得不容忽视。

在欧美等国家一直有这种担心,即随着基因组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部门在招聘、雇佣人员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身体检查,而要求作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检查。

如果检查出有问题,有可能会被当作借口将求职者拒之门外,使其失去就业和生存的机会。

美国肯特法学院的洛里斯·安德鲁斯警告说,改变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越容易,社会对于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的宽容度就越低。

如果对尚在母腹中的胎儿所作的基因检测表明孩子将来可能会出现智力迟钝、肥胖、个子矮小--或者其他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孩子家长不希望出现的特征--社会会不会蔑视这些其父母允许他们带着上述"缺陷"出生的孩子呢?

安德鲁斯发现,某些护士和医生早就在批评一些新生儿的家长,因为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有先天缺陷的孩子,而这种先天缺陷是可以在孩子出世前诊断出来的;是不是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用带有同样的谴责意味的态度对待那些体貌特征不太理想的人呢?

社会也许很不公平,富人与穷人之间不均,富国与穷国间也不均,到底谁承担得起基因改造的费用?

基因改造的人类与未被改造的"劣等人"之间是否会产生种族歧视?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刚刚起步时开始,伦理学家就警告说,人们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可能会使某些人在保险和就业等问题上处于不利地位。

弄清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就像是判断健康保护组织是否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一样。

针对这种担忧展开的系统调查并没有发现多少问题,但是人们却听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故事。

一位男士在接受基因检测之后被告知,他携带一个标志着血色素沉着病(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基因。

尽管他正在接受卓有成效的治疗,但是他的保险公司却拒绝继续为他提供服务,理由是他也许会停止治疗并患上这种疾病。

另一个人则因为在招工体检时"说谎"而被雇主取消了其应聘资格。

虽然这个人的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他却携带一个可能会导致肾脏疾病的基因。

还有人担心,基因歧视走到极端,会导致社会过分追求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从而导致优生学、甚至种族歧视借尸还魂。

优生学从20世纪初诞生到纳粹和最近的"种族清洗"狂潮的这段历史无疑是一个警告:

人类对我们即将掌握的基因知识还没有做好准备。

  4."长寿不老一族"难安置

科学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积极的科学进步会在其他方面造成消极的后果。

现在全世界有60亿人口。

如果我们通过基因组技术挽救另外千百万人以及他们孩子的生命,那么地球如何能承受得起?

从原则上讲,延长寿命的重大科学进步出现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必须采取能使生物圈接纳更多人口的措施。

世界人口如今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而海洋面积却在迅速退缩。

正如英国遗传学家哈里斯提出警告说,基因研究的突破可能制造出一批长寿不老族,从而带来人满为患的威胁以及世代之间的对立。

他说,有些研究已经指向人类寿命的无限延长,以至于让人开始想到或许将长生不老的地步,而在未来出现一个青年人必须与上一辈的人竞争工作和生活空间与资源的社会。

解决基因组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办法之一就是实施使粮食增产的植物工程,即植物转基因技术。

大量植物的基因代码图谱将在21世纪初绘制完毕。

对某些害虫具有抗御能力的基因已经被移植到玉米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玉米产量提高了20%。

这种技术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增长,而每一寸可耕地都已经被利用了。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事实--如果从今天起不出产粮食,所剩的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全球人口6个星期的生活--农业转基因技术对于每个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就显而易见了。

哈里斯说,西方国家政府未来还有可能采取一胎化政策,迫使人们在让自己活得更长寿和是否要生小孩之间做一选择。

依照他的看法,未来50年里,由于治疗老年病和防止老化方面的一些进展,人类的寿命将可大大的延长;不过,受惠者大多将是西方国家的人。

5."病人"概念更难判断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对"什么是病人"的看法很可能也将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很难判断的。

对此,大致有三种"说法":

第一、没有发病症状就不是病人。

但很多人认为,有了症状才算病人,这对医学的要求太低了。

因此,有人认为,疾病就是偏离了物种的正常的标准,比如说视力,正常人能看清楚多少米之外的物体,如果看不到就是近视,看得更远就是远视。

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解决衡量标准的问题。

比如说,随着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标准"是不是应该随之改变?

第三种意见认为,疾病是一个文化的范畴,不是单纯的科学概念,同意识形态有关系。

比如,有的美国科学家就举例子,说在蓄奴制时期,当时有些人就认为一些黑人有"游荡症",实际上,这是由于这些黑人不堪忍受对他们的歧视和剥削的一种反应。

而相反,有些人则把精神病患者视为能够"通天"的人。

但这同样没有回答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

是否有疾病,已变成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

参考文献:

〔1〕SCHULERGD.Agenemapofhumangenome〔J〕.Science,1996,274:

540-546.

〔2〕HOLTZMANA.Predictivegenetictesting:

frombasicresearchtoclinicalpractice〔J〕.Science,1997,278:

602-605.

〔3〕STAVERStress.TheinvisiblehandineasternEurope’sdeathrate〔J〕.Science,2000,288:

1732-1733.1RowenL.MahairasG,hood.L.Science,1997;278:

605-607

2GoffeauA,Barrellh,BusseyHetal.Sceince,1996;274:

546-567

3KleynPW,VeselleS.DevelopSci,1998;18:

1820

4HousmanD,LedleyfD.NatureBiotech,1998;16:

492

5HitertP,Boguskim.Science,1997;278:

568

6OldenK.EnvironHealthperspec,1997;105:

464

7PersidisA.Naturebiotech,1998;16:

3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