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002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科尔沁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5日在科尔沁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哈斯布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科尔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

在通辽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全力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五化进程”,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攀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亿元,同比增长22.7%。

其中,第一产业4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290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133亿元,增长26.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

62:

28.4。

财政收入达到23.4亿元,增长11.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5亿元,增长24.8%;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172万美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80元和9,255元,分别增加2,829元和1,190元。

全年GDP综合能耗降低3%,减排二氧化硫576吨,减排化学需氧量1,215吨,减排氮氧化物240吨,减排氨氮314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

——农业基础日益稳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全区完成总播面积238万亩,建设吨粮田4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4.3亿斤;整合支农资金2.4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67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新增特色种植2万亩,总面积达到7万亩;新建食用菌专业小区2个,总数达到15个,栽植规模达到2,450万棒,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新增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2.5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改良牲畜10.2万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区)37个,新建棚舍3.15万平方米、窖池1.26万立方米、饲草料基地6万亩,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148.8万头只。

投入7,957万元,基本农田土地整理7.44万亩,新增耕地2,124亩。

购进玉米收获机173台,机收面积达到65万亩;完成人工造林4.7万亩,绿化村屯16个,森林覆被率达到16.4%。

投入补贴资金866万元,种植业保险面积达到64万亩。

新增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到33户,全年加工转化玉米160万吨,屠宰加工畜禽22万吨,生产有机食品3万吨;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总数达到215个,会员达到2.6万人。

积极协调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10.2亿元。

发放惠农补贴2.1亿元,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100元以上。

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专项资金610万元,1,535户贫困农民从中受益。

全年输出劳动力1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

——工业经济日益壮大,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221亿元,增长20%;实现税金13亿元,增长2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总数达到113户。

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

续建4个,新建4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1亿元,增长36%。

梅花生物120万吨复合肥系列项目、三星10万吨玉米胚芽油、谷润肉业6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同德170万平方米钢化玻璃制品等33个续建新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原铝及铝后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77亿元,增长24%,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86%。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扶持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办法》,全区工业中小企业达到650户。

全面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投资2.6亿元,启动实施了5万吨污水处理及5万吨中水回用、8万吨地表水、10万吨水源地及供水、绿化亮化等重点工程。

园区新增企业12户,总数达到130户,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商贸物流日益繁荣,第三产业蓄势聚能。

全区商业网点总数达到2.2万个,交易额超5亿元的大型市场(商场)达到8个。

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活动,销售家电5.91万台(部),兑现财政补贴1,850万元。

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7家,总数达到384家。

新兴商业圈迅速兴起,台湾大润发超市开业运营,中启盛建沃尔玛国际广场、华申时代广场、三角公园市场改造和金叶广场二期等项目将于近期投入运营。

红光大街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长春欧亚、万华上都全面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华申工业日用品批发市场等项目进展顺利。

金港国际物流园配送中心、工程机械交易区投入运营,被评为中国品牌价值百强物流企业;三元冷鲜食品仓储配送中心二期和科尔沁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全年实现物流增加值84.2亿元,同比增长33%。

金驹坡草原度假村建成运营,会丰度假村、绿水生态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4.5亿元,增长20%。

——城镇建设日益加快,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实施主城区“南扩、东移”战略,研究制定了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屋征收补偿办法,重点启动实施了14.6平方公里的城中村改造工程。

民航路片区正在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红星片区已完成摸底调查及基础数据收集工作,铁南片区已有金灿家园、易丰房地产等9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建设。

不断做大城市体量,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征收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的民生综合服务大楼项目已开工建设,大象广场、科尔沁蒙古族中学附近、红星路西侧等地块房屋征收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组织编制了木里图组团生活区城市建设规划,对大林、育新和莫力庙等镇苏木进行了详规修编。

切实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对农村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全年为农牧民办理房屋产权证1,469件、他项权证274件,开工建设项目达到39个,累计完成投资2.13亿元。

——招商引资日益深入,投资拉动势头强劲。

全年新签约项目43个,实现签约额164.28亿元,到位资金93.5亿元,同比增长25.5%。

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10亿元项目5个,1-5亿元项目10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12个,1,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10个,项目开工率达到72%。

投资10亿元的长星风电整机制造、投资5亿元的梅花生物科技5万吨调味品中试生产线、投资2.5亿元的富士汇5,000台套电梯组装、投资1亿元的山东德能LED灯、投资5,000万元的绿牛航空食品加工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全年争取上级发改类项目资金1.34亿元、财政类项目资金1.6亿元。

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小额贷款公司2家、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等银行分支机构3家,实现融资11.6亿元。

积极整合我区国有资产,将城投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为“AA”级,为我区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奠定了基础。

——社会环境日益和谐,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发放补助资金4,988万元,惠及学生8.5万人;撤并学校26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新建校园医务室30个、心理咨询室20个;4所公办幼儿园全部晋升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成功召开了“首届教育教学节”,总结推广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启动了全区优秀教师培训建设工程;在全市率先普及了农村校车,出台了《学生校外托管场所管理暂行规定》,对私立幼儿园、私立学校、学生校外托管场所进行了整顿规范。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实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与市级平台联网运行,核销医药费3,582万元,参合率达到98.53%;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出生率8.5‰。

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

“五险”参保总数达到34.6万人,累计征缴基金3.85亿元。

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助达到300元,农村低保人均年补助达到1,500元,发放低保资金13,855万元。

发放各类救灾、医疗、抚恤金1,262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成功举办了少儿版画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和风筝节;建立流动图书点4个,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130场次,放映电影5,959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引进了自治区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

——惠民举措日益深入,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积极筹措资金10亿元,全力实施了“十项惠民实事”。

一是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新建及加固中小学校舍33.1万平方米,新建中心镇幼儿园10所。

二是文体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新建农牧场综合文化站9个、镇苏木图书馆5个、草原书屋134个。

三是城乡医疗环境明显改善。

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中医院病房综合楼已开工建设,施介、科尔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25所村卫生室建设工程。

四是妇婴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开展生殖健康检查15万人次,为3,348对新婚夫妇免费开展婚前健康检查,为1,522人实施孕前优生检查,发放孕期“一杯奶”6.2万件。

五是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就业9,0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5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扶持帮助600人创业;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5,570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2元,7,538名“五七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万人,核销医疗费6,927万元。

六是老年供养水平明显提高。

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每人每年分别达到3,500元和2,500元,完成了建国、余粮堡2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9.1%。

七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新建明仁、西门街道及8个社区办公用房,新建通村油路、水泥路103.6公里。

八是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解决了26个村、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613户、新建公租房452户,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5,000座、公益设施99处。

九是贫困地区发展明显加快。

新建改造村屯和农田输电线路264千米,扶持相对贫困民族嘎查村30个。

十是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

完善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开展镇街、村居无纸化办公试点工作,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10个、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站点86个。

——民主法制日益加强,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六五”普法顺利启动,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施政、民主理政,切实增强了政府执政能力。

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被评为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

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新实施了战区化警务新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被评为自治区先进集体、通辽市平安法治建设先进地区。

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城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

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信访工作实行区域化管理,建立了社会稳定信访信息预警、风险评估等源头预防机制,排查各类矛盾1,857件,化解率达到96.5%。

人民武装、爱国卫生、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残疾人、统计、审计、监察、科技、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档案、气象等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是我区在宏观政策趋紧、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在区域竞争加剧、资源配置紧张的情况下,富民强区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更是在可用财力有限、支出因素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建设最多、民生改善最大的一年。

我们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城乡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办成了一些事关我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实事,解决了大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矢志创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创了风清气正、人心齐聚、奋发有为、文明和谐的崭新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监督支持,区政协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区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上升期,也正处于转型升级、奋力跨越的攻坚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发展的质量还不够高,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改善民生、富民增收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可用财力还不足,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保工资、保运转的财政状况;部分重点项目未能如期签约落地,已签约项目进展不快;设施农业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城市化推进还不够理想,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实际进度不够快,土地、房屋征收的难度增大等。

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的办法去解决,靠创新的举措去突破,靠团结的力量去推进,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勇拼搏、激情创业,再创我区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再上加快发展的新台阶,更好地担当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历史重任。

二、2012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2年,是我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确保实现“五个翻番”的关键一年。

刚刚闭幕的区委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确定了加快融入东北一体化进程,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任务,为我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内部条件看,我区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竞相发展,为我们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从外部环境看,国家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效力将进一步显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更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提供了难得契机。

但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区域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各方利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投入到富民强区的宏伟事业中,为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五化进程”,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建设推动大提升,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做大城市体量、提高发展质量,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而努力奋斗。

2012年的主要目标是:

重点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在16%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8.1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5:

62:

2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30元。

万元GDP能耗降低3%以上。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富民增收,大幅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以实施“8511521113”工程为重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着力打造节水高产高效粮食示范田、设施农业、沙地葡萄、食用菌、生猪、肉牛等富民产业,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是全面实施富民增收工程。

新增节水高产高效示范田40万亩,集中连片规模达到8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6亿斤,打造东北地区粮食节水高产示范区。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整合资金2,000万元,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打造精品示范小区12个;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在钱家店镇、红星街道规划建设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扶持食用菌专业小区发展,栽培规模达到2,800万棒;以莫力庙苏木关家窑村为核心,集中打造万亩红干椒膜下滴灌示范区;新增万寿菊、沙地西瓜等特色种植面积4万亩,总面积达到11万亩;新增以沙地葡萄为主的经济林2.5万亩,总面积达到12.5万亩。

加快肉牛、生猪养殖专业村和基地建设,整合资金1,000万元,新建基础母牛示范村8个,总数达到12个;以余粮堡、大林等镇为重点,沿国道111线和303线打造肉牛产业带,新增肉牛存栏2.5万头,总数达到25万头;投入450万元,新建生猪养殖场(小区)15个,总数达到66个,新增生猪存栏13.2万口,总数达到90万口;改良牲畜12万头只,家畜存栏达到165万头只。

二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项目资金2.5亿元以上,确保农民政策性增收。

投入支农资金3亿元以上,新增节水灌溉40万亩,关闭机电井870眼;将丰田镇建新村建成高效节水整村推进示范村。

投入补贴资金1,000万元,种植业保险达到70万亩,养殖业保险达到6万头只。

筹措资金1,000万元,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60万亩、玉米螟统防统治80万亩。

提高农机补贴标准,购进大小垄播种机150台、铺膜机25台、深松机50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80万亩。

扎实推进收缩转移战略,新建棚舍3万平方米、窖池1万立方米、饲草料基地6万亩。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投入2,500万元,人工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封育1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6.5%。

三是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积极培育壮大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余粮畜业3至5年内上市,确保金锣50万口生猪基地一期年底前建成投产;力促大成菌业新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100栋以上,努力建成国内技术最先进、效益最明显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小区;力促华盟集团30万口生猪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年底前完成建设,匈牙利葡萄酒酿造、合飞公司天然色素颗粒加工等项目早日签约入驻,力争引进3至5户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全年加工转化玉米172万吨、有机食品3.5万吨、畜禽25万吨。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5个,总数达到285个。

全年输出劳动力13.8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0亿元。

(二)优化布局,做强产业,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按照融入东北、主动对接、实现双赢、率先崛起的方针,集中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承接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园区,重点打造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六大特色产业园和八大产业基地,全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和产业格局。

2012年,区属工业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增长22%;实现税金16亿元,增长23%;新增规模企业10户,总数达到123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7.5%。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一流的发展平台。

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布局,工业园区南区在现有规划36.2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展至148.79平方公里,东区在现有11.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展至17.3平方公里,在大林镇新规划工业园区100平方公里,园区总体面积扩展到266.09平方公里。

突出产业特色,将园区整体划分为“两区六园”。

两区为:

生物科技产业区和非资源装备制造产业区,六园为:

在南区西部重点规划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东南部重点规划建设硅砂及新能源产业园、东北部重点规划建设医药产业园;在东区重点建设原铝及铝后加工产业园;在工业园区东区和南区连接带上重点建设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园。

结合木里图至后旗工业长廊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亿元,重点做好5万吨污水处理、5万吨中水回用、304国道公铁立交桥、8万吨地表水、10万吨水源地及供水、园区绿化亮化及扩容区域规划建设、土地收储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工作,为园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2年,园区新增企业25户,总数达到155户,力争实现产值1,000亿元,上缴税金20亿元。

到2015年,力争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生物科技示范基地、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基地,自治区乃至东北地区知名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硅砂深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清真肉制品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

二是超前谋划,科学定位,着力打造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

做精生物科技产业。

力促梅花生物1万吨谷氨酰胺、德瑞20万吨淀粉糖、三星10万吨胚芽油精炼、万顺达5万吨结晶葡萄糖、顺通生物20万吨淀粉糖浆等项目开工建设,重点引进黄原胶、多元醇、氯碱化工等项目,争取把玉米深加工做到酸等高附加值产品;2012年,实现产值320亿元、利税30亿元。

做强原铝及铝后加工产业。

力促同禹铝业5万吨板材、霍煤碳素12万吨碳素阳极、银河铝业5万吨铝合金棒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引进高品质铸件、铝材电缆、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等工业铝型材深加工项目,逐步形成铝锭到精铝、工业铝型材、高精板带箔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2012年,实现产值380亿元、利税40亿元。

做大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

确保金锣10万吨清真肠、蒙古王实业6,000千升白酒生产线达产达效,力促金锣集团日产1,000吨清真肉制品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扶持肉类精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科尔沁知名品牌,建设全国最大的清真肉制品生产基地;2012年,实现产值220亿元、利税16亿元。

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产业。

以格林风电、三元粮机等企业为基础,力促格林风电压力容器、田恒特种钢、长星风电整机及配套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引进农机具制造、汽车铸件、矿山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集冶炼、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一体的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园;2012年,实现产值40亿元、利税1.6亿元。

大力发展硅砂及新能源产业。

以福耀玻璃、大林型砂等企业为基础,力促迎新集团超薄玻璃、山东德能LED灯等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引进低辐射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特种玻璃建材工业项目;在新能源开发领域,加快以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引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同时,积极承接东北建材产业转移项目,抢占新型建材市场份额;2012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2.5亿元。

大力发展医药产业。

以蒙药公司、东北六药、通辽制药等企业为基础,力促台湾超群生技医药产业园、华北制药通辽项目开工建设;加强与知名制药企业合作,大力推进蒙药产业发展;以梅花生物药用氨基酸为基础,着力引进阿维菌素、维生素C及玉米抗生素中间体生产等项目及原料药生产企业;2012年,把医药产业园建成初步规模,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2亿元。

三是狠抓项目,强化服务,着力打造实力雄厚、高位运行的发展态势。

深入实施重点项目专项推进责任制,力促银河铝业3万吨工业型材、800万套汽车压铸件、中科天元20万吨结晶葡萄糖、谷道粮原5万吨葵花籽油、兴合化工扩能、威宁化工、华美彩印包装、校车研发及组装生产、胡源塑料制品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

扎实做好重点骨干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在流动资金、生产原料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确保企业满产、高效运转。

进一步加大协调联系力度,努力盘活闲置工业资产和资源。

积极建立以创业指导、资金融通、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为主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规模,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最为宽松的环境。

深入实施“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梅花生物、金锣食品、霍煤碳素和长星风电四户企业,加大扶持入驻企业服务力度,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以便鼓励企业释放现有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大幅提升区域辐射带动水平

以优化布局、整合提升为重点,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