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02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docx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

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

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一、美不等于美学

1、《大英百科全书》:

“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

“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

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

(注:

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

”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

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

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

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

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

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

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

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

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注:

以上文字可以理解为解答了为什么会产生美学;而且美学为什么偏偏在西方产生

基础一:

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

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

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

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

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

(注:

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

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

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

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

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

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

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

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

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

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第二阶段:

近代西方是西方美学真正形成体系化的时期。

此时的鲍姆加登虽然也有和柏拉图相同的基于一切美的事物共同的东西,但是已经使美学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古代美学以美为研究的中心,是美的哲学,近代的美学以英国经验主义为主潮,以趣味为美学的中心,从审美客体转移到了审美主体。

鲍姆加登的美学代表了与古代以本体论为中心的美学不同的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近代美学。

第三阶段:

美的研究从客体到主体是美学的一大转折,但美学的研究还有另一个转折。

即从泛美对象到艺术的转折。

(注:

也就是说,以前的美学什么都研究,现在只研究艺术了。

在这一时期,关于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分别转入了两个主方向,一是美与心理的关系,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一是各门艺术的统一性,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西方现有的三套美学:

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典型为基本结构。

三种范式的共同点就是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四、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

中国接受西方文化有三条主线:

一是西方本土,二是日本,三是苏联。

第一阶段:

(从王国维到1949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吧美学引入中国的应该算是王国维;真正让中国人感受到美学的是朱光潜。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美=美感=距离=直觉=移情。

第二阶段:

(1949-1976年中国美学把基点完全转移到苏联美学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的热潮是两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出现四种关于美学的观点:

1、美是客观的(蔡仪2、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4、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

第三阶段:

(1978年以后中国美学一方面表现为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即在美的本质上前进并将其体系化,另外又力图吸收西方新思想以使这种体系化建设更全面。

其进行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现象,第一是在美的本质的基础上完成了其体系化的工作,第二是当中国学人对西方

现、当代美学知道的越多,就发现与自己的预期越远。

五、美学如何存在

1、美学的四大部分:

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理论、技术美学。

美学主要包括:

1、审美现象学2、审美类型学3、审美文化学4、形式美法则5、美的起源5、美学的学科历史。

(注:

话说这两个概念实在太过于雷同,不好取舍,只好都摘抄下来,供大家自己思考2、美学的难题:

1、美的虚体性造成的基本概念困难;2、主体引入造成的逻辑统一困难;3、艺术学与美学的重合造成的美学的自我局限和自我消解。

3、七门基本艺术:

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

4、五门典型艺术:

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

5、三大类型:

象征型(建筑、古典型(雕刻浪漫型(绘画、音乐、诗歌

6、基本典型的美学著作: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谈美》、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7、为什么说美学史最奇怪的学科?

答:

1、诞生艰难、2、发展多舛、3、自身混乱、4、逻辑矛盾、5、名实悖论。

8、如何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

答:

一是确定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词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词汇;四是对自己有深刻的历史认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

第二章.什么是美

一、柏拉图之问

1、柏拉图之问产生的结果:

1、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

3、追求美的悖论

二、美的本质的追求历史

1、西方发展线路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开始,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就表现为:

讲明晰,求定义,讲逻辑,求基点,要讲作为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也即一类事物的最后基点。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

1、两种根本,最后的基点不是唯心,就是唯物;2、在唯心和唯物的反复中,时常显示出用主客观的统一去综合的趋势;3、从一般联系到一种辩证关系(黑格尔:

是审美客体——艺术中的辩证关系;康德:

是审美主体中的辩证关系;4、从一般客体到个人主体;5、三大定点的确立(理念论、形式论、快感论。

三大定点的确立,不但预构了随西方文化全球化而来的美学全球化的各非西方文学美学的基本结构,也预构了西方文化自己批判自己的原始立场后的基本方向。

2、苏联发展路线

苏联美学主要做的是两件大事,一是按照苏联的世界观重写美的本质历史,二是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主义有两个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产生了苏联的自然派,即美的本质在于事物的自然属性。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

产生了苏联的审美学派,也成社会学派,他们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正是

事物的社会性使自然事物获得了美的属性。

3、中国发展线路(详细内容请参照上文“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部分

三、“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

1、归纳哲学和分析哲学对柏拉图之问的三大批判:

(1、图像论与美的本质无意义;(2、美的词性和美的本质的迷误;(3、美的句型与美的本质的迷误。

四、言说“美”的三种新方式

1、言说美的三种方式:

其一,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没有固定的本质和外延;其二,美存在而不可言说;其三,美在于人与神的相遇。

五、美如何在

1、美学上的“美”在四种意义上被使用:

(1美=美的本质;(2美=审美对象;(3美=美感;(4在审美意象中细分,美是审美对象之一,与崇高对象,悲剧对象,荒诞对象相对。

第三章.美怎样获得

一、美:

从何谈起

1、这一章提到的一些作家及其作品:

克罗齐《美学》;浮龙.李《美与丑》;谷鲁斯《审美欣赏》;闵斯特堡《审美教育原理》;布洛《作为一个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立普斯《空间美学与几何学》、《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

2、三种关于审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认识态度:

一言以蔽之就是这是什么?

它要获得的就是关于对象的认识(知识属性

2、功利态度:

一言以蔽之就是它有什么用?

它要获得是关于对象的实用价值(实用属性

3、审美态度:

一言以蔽之就是只关注对象呈现给主体的形象本身(审美属性

3、怎样理解“美是物的形象性”?

答:

其一,美是物的形象性,是在与物的物理性和有用性的比较中出现的;其二,美是物的形象性,既有自由展开自己的向度,又与物的物理性和可用性等处于同一物中。

4、怎样理解美在于美感或者美等同于美感?

答:

1、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其中包括形象性,只有当人以审美的态度去看物时,物的形象性才得以满足;

2、物的形象性是固有的,有形象性的物并不是美,只有物的形象性脱离物的其他属性呈现出来,才是美;

3、形象性之所以能单独地呈现出来而成为美,是审美态度的结果,审美态度是美感的主动性突显。

5、一般来说,我们从哪三个方面来把握“美”?

答:

我们从三个规定去把握美:

第一,美关系到物的形象性,但不是物的形象性本身,而是物的形象性的独立呈现;第二,美依赖于美感;第三,美与美感是同时存在的。

二、美:

基于心理距离

1、心理距离:

人面对物,物的形象性之所以能脱离其他属性呈现出来,是由于人用审美态

度去看的结果,这种审美态度就是心理距离。

2、现象学加括号的大意义:

自我把自己的个人性、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统统括起来,使自我回到五一丝一毫个人性等偏见和局限的“纯粹的自我”。

3、虚静:

人专心凝神于某一方面而忘记其他方面,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讲就是虚静。

(人在某些时候转为审美之人的条件,就是心理距离,就是加括号,而心理距离主要是与功利态度和认识态度拉开距离,加括号主要是对功利和认识态度加括号,在采取心理距离加括号后,人的心由虚空静转为审美之“一”,人之心灵和感官都由此成为审美的心灵和感官。

4、、客体转换在先的审美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答:

虽然这种客体转换的速度很快,但是仍包含三个逻辑阶段:

其一,物(客体成为审美客体;其二,在审美客体的刺激下,人激发心理距离,成为审美主体;其三,主客以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角色一道进入审美事件。

5、、心理距离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是什么?

答:

其一,是现象学加括号,既把主体的非审美属性括起来,也把客体的非审美属性括起来;其二,主客体双向加括号的结果,是主体的虚静,即主体心理转换的完成;其三,主体心理转换完成的结果,是主客体双方的完型转换,即主体成为审美主体,客体成为审美客体,达到审美事件的开始。

三、美呈现为直觉形象

1、直觉形象:

由心理距离产生的主客体双方加括号的结果,就是客体形象成为主体直觉中的形象,简言之就是直觉形象。

2、直觉:

克罗齐认为,直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概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阶段各有各自的对象世界,直觉产生个别意象,概念产生普通概念。

直觉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个别的具体意象,第二,它还没有上升到概念,是与概念没有关系的意象。

3、心理距离是美产生的条件,直觉形象则是美的形成,美,呈现为直觉形象。

四、美:

表现为内模仿和移情

1、直觉形象是主客体完成转换的标志。

2、完形心理学的三种方式:

分离方式、分类方式、完美方式。

3、、真正现实主客观合一的内模仿和移情。

4、内模仿:

是指当主体面对客体的时候,人的知觉会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5、、移情现象的细分:

移情之一,是给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注以生命;其二,是在对动物、植物和非生物的关照中,通过移情将之拟人化;其三是心情外射;其四,是把人的外貌当成内心表征的移情。

6、移情的特点是什么?

答:

移情的特点:

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这正好与内模仿的突出客体的作用形成一种辩证关系;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五、美:

体现为主客同构

1、同构:

指的是主客不同的,然而又是在某些方面相同的,这些相同不是一般的相同,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实体的而是虚体的。

2、同构可以归纳为三点:

(1、无论两种事物有多么不同,只要是有内在的同构性,就能归于一类。

(2、同构强调了主客的同一是怎样的一种同一。

(3、同构是交流的同构。

4、完形理论把客体分为三个层面:

表现性(本质性的东西、骨架结构(由主要特征形成的

结构、轮廓外形(客体外在形象。

相当于中国文化中的神骨肉理论。

5、按照完形的观点,内模仿是身体运动的力的式样和客体的力的式样同构;移情是情感的力的式样与客体的力的式样的同构。

6、中国美学关于“力”的同构是如何表现的?

答:

中国美学关于“力”的同构:

1、同构在于宇宙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虚体的,相当于气。

2、宇宙间的人与物,主体与客体,都基于宇宙的统一性,其最根本性的东西也是虚体的,就是完形的表现性,中国的神。

3、因此,同构是三个基础的统一,宇宙的统一性(气,万物间的统一性(神、骨、肉,具体相对的因缘性。

六:

美:

走向意义深处

1、艺术审美的五个逻辑阶段:

第一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质料变为艺术形象,在主体方面,是从审美直觉到艺术呈现。

人的审美直觉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使物质质料转化为艺术形象。

第二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形象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在主体方面,是从呈现到再现。

第三阶段,在客体方面,是由活的形象到主题,在主体方面,是由活现到思想。

第四阶段,在作品,表现为一种非主题所能穷尽的意蕴,即境外之象,境外之景,意外之意,韵外之致;在主体,表现为一种非思想所能穷尽的情味,可感到而无法言说,可意得而难以形求。

(韵外之致指的是一种美的最高境界,是美(美感的最高特征,是作品的深度,蕴含的是美的超越性;味外之味是美(美感的最高特征,在味外之味中,人感受到了主体的深度,即人的本质。

第五阶段,在客体方面就是由韵外之致达到客体深度,在主体方面就是由味外之味到达主体深度。

第四章.美的基本审美类型

一、审美类型的基本理论

1、审美类型,从理论上说就是美的逻辑展开。

#中国美学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

1、中国美学的审美类型的两大特点:

第一,基本上是建立在美的展开上的;第二,审美类型中总含有一种等级评判的因素。

2、中国美学的审美类型是以两种方式来组成的,一是等级性,二是风格性。

3、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类型划分:

第一类:

强调等级差异的分类

1、分为两大品类,如六朝时候的“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

2、分为四大品类,从唐到宋很流行的“神、逸、秒、能”四格。

3、分为九大品类的,诗品、画品、书品等等

第二类:

强调审美类型的分类

1、二分法,清代姚鼐的阳刚阴柔

2、三分法,神(儒家之神、逸(道释之神、妙(民俗趣味之神

3、四分法,曹丕《典论.论文》中“雅、理、实、丽”

4、八分法,刘勰《文心雕龙》有八体:

“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新奇、轻靡”

4、中国的审美类型可以做如下简单归纳:

1、阳刚阴柔,从宇宙天地总分;1、神、逸、妙,

从主要思想和历史发展总分;3、四时之景,从宇宙间天地人的互相渗透和运动分;4、24品,是二、三、四基本分发上的一些展开。

#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

一、

1、古希腊:

从文体上分出了悲剧和喜剧

2、从文艺思潮上进行概括: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3、爱迪生:

美、伟大、新奇

4、布拉德雷:

小巧、秀雅、优美、巨大、崇高

5、海柏:

美、崇高、如画

6、科斯梅亚:

悲剧(古代、崇高(近代、恐怖(现代

二、弗莱的审美类型划分理论:

1、角度:

一是以我为视点,二是以宇宙为视点。

二者合二为一,构成整个体系

2、第一个视点,以“我”即“我们”为视点。

(1主人公在性质上远远的高于我们而且超越了我们的环境,是神,不受人的法则制约,也不受人的环境法则制约。

以神为主人公的故事就是神话。

(2主人公不是在性质上而是在程度上远远高于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是典型的浪漫影响。

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民间故事和传奇。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我们,但并不高于我们的环境,他们也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高级模仿

(4主人公是我们中的一员,是普通人,受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的支配,他们的故事就是低级模仿。

(5主人公在智力和能力上都低于我们,以至于我们自身感到优越,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反讽。

(这里虽然讲的是文学,但是却能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构成了文学的,也是艺术和美学的五种基本模式

3、第二个视点,以宇宙为视点。

(1启示意象表现的是天国,是人的宗教理想

(2魔幻意识表现的是地狱,是与人为敌的世界

(3天真类比意象提供的是一个人类纯真理想世界

(4自然和理性类比意象提供的是一个人类的现实理想世界

(5经验类比提供的是一个与魔幻世界有关的日常世界

三、简单归纳一下:

由神(天堂与魔(地狱的善恶对立构成二元对立的两极,而生三(传奇、高模、低模而成五基型(神话、反讽、传奇、高模、低模,又进而凝成四基型(喜剧、悲剧、传奇、反讽,在展开为24相。

#印度美学的审美类型理论(省略

#本书的审美类型理论

1、划分原则:

(1在不同文化分类范式中寻求公约性的逻辑统一

(2以人在历史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对象的历史展开为基础

(3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不用关系为依据

二、美(优美、壮美、典雅

1、在各种审美对象中,美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

2、美的特性包括什么?

答:

1、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2、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

3、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

3、优美与壮美是如何区别与界定的?

答:

1、空间上形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质上的柔与刚。

(当然了,在现实生活中,优美或者壮美的客体,往往集多种性质为一体

4、关于典雅,它是从与优美和壮美不同的角度对美的定义,是从与世俗的差异中显现出来的,它是脱俗的。

5、典雅的具体表现:

(1典雅在西方,就是17世纪法国的宫廷趣味;(2典雅在印度,就是舞蹈中对形体详细的动作规定和意义定义;(3典雅在中国,就是孔子的一举手一抬脚无不合于礼,就是唐宋士大夫的城市园林建筑艺术。

三、悲(悲态、悲剧、崇高、荒诞

1、悲作为审美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悲是一种普遍的审美现象。

而中国美学对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悲态上,西方则主要集中在悲剧、崇高和荒诞上。

2、亚里士多德《诗学》为悲剧范畴奠定的主要之点:

悲剧性质,写严肃的行动;悲剧人物,比一般人物好但又有缺点;悲剧效果,通过人物的毁灭产生恐惧和怜悯,使人得到净化。

3、西方的崇高理论可追溯到古罗马朗基努斯,作为美学的崇高始于近代

4、荒诞则是现代西方的主要概念。

#悲态:

悲态是又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悲剧

1、悲剧与悲态的区别:

1、悲态表现的是对人不能把握的东西的一种顺应、一种理解,在顺应和理解中超越对象。

悲剧呈现出的则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一种抗争。

2、悲态的对象虽然与人敌对,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在人的主观内心里,是善的,至少无所谓恶,而悲剧的对象不仅仅是敌对的,而且是恶的。

3、悲剧与悲态的不同性质:

激烈的冲突与坚决的抗争。

2、悲剧的分类:

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3、悲剧三要素:

抗争、行动、毁灭

#崇高

1、崇高:

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却是在崇高中走向生

2、凯瑞特总结的崇高的四阶段:

第一,引起我们情感的超常的体积或力量;第二,首先是一个受挫或拒绝的消极状态;第三,随后是一个自我扩张或者提高;第四,其最后的情感是与客体合一的积极情感。

3、悲态、悲剧、崇高的关系:

三者都是对强大东西的把握,都关涉一个对人有否定意义的东西,但是与人敌对的三者性质是有差别的,悲态主要在无情的规律和自然大化上,悲剧主要在社会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崇高则遍于社会艺术中的各个情景。

#荒诞

1、荒诞的特点:

1、悲的思考和理性主体(人之为人的消失,这不悲之中包含着另一种更深沉的悲;

2、人与人不能沟通,人与社会、与宇宙不能同构,这悲的基础的消失包含着一种无名之悲;

3、人生宇宙的理性结构的消失,人进入了不可悲之悲的荒诞之中。

2、、悲剧的四种类型的关系:

悲态、悲剧、崇高都是在理性和规律基础上的审美思考,而荒诞却是非理性的;悲态、悲剧、荒诞自始至终都是主体小于客体,崇高却是从小于到同于或者大于;悲剧和崇高指出的是主体终将或已经战胜了客体,悲态和荒诞指出的是主体永远战胜不了客体

3、为什么要把荒诞放在悲的大范畴来讲?

答:

第一,荒诞的核心仍然是与人敌对的东西,第二,从历史的发展看,在西方文化中,明显的呈现出从悲剧到崇高到荒诞的逻辑演进结构。

四、喜(丑、怪、滑稽

1、喜这里指令人发笑的东西,喜的可笑不同于美的愉悦,美是与人同一的东西,悲是与人敌对、比人强大的东西,喜则是比人低级、卑下的东西。

喜的核心是滑稽。

#怪

1、、怪是对正常的物的尺度的一种变形,即不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以一种不可能有的、变了形的面貌出现,这种变形不是集中化、典型化、概括化、简括化,甚至抽象化,而是各种夸张和古怪的组合。

怪是原始艺术的根本特征。

2、、变形包括:

事物的变形、事物关系的变形、整个世界图景的变形。

#丑

1、丑就其根本而言是对正常的负方向偏离,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怪主要是变形,丑主要是畸形。

变形是人的一种主动追求,畸形是人不情愿的遭遇和无可奈何的结果。

丑的基本特征是与美的形式法则不合或者相反。

丑有很多流向的可能,加上邪恶的力量就变成了崇高和怪,主要流向是滑稽。

#滑稽

1、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上讲,是被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