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98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自灌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治理项目(优质稻米)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1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4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

第四章总体规划…………………………………………………19

第五章主要单项工程设计………………………………………24

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2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30

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32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33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苏中平原,江淮交汇之处,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自灌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用水口,建于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0.16万亩,灌区的建设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曾为国内先进灌区之一。

但由于水情、工情的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的问题,工程效益逐年下降,水源浪费严重。

为改善**自灌区的水利条件,确保各类灌溉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促进该区域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灌区进行配套改造。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及《江苏省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编制要点》,按照“坚持突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集中资金,实行规模开发;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的原则,切实贯彻把开发的重点转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开发思想,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005年**市**自灌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侧,属于**自灌区的一部分。

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

项目区涉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项目区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本项目开发规划面积2万亩。

项目区以发展优质商品粮基地为目标,突出围绕稻、麦、油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中沟建筑物15座,建设砂石路13.7公里,铺设节水防渗渠25公里,配套田间建筑物510座,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新技术2项,项目建设期限为壹年。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4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240万元,在财政投资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20万元,省财政256万元,**市财政32万元,**市财政配套32万元。

在群众筹资投劳中,农民以劳(投工)折资22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

四、效益

本项目治理面积2万亩,生产布局以稻、麦、油为主体,通过项目建设,将改善灌溉面积0.87万亩,新增(由提水灌溉改自灌)灌溉面积0.1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按每亩提高250公斤左右计算,年新增粮食48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改造前增加300元以上。

此外节约灌溉用水900-1000万方。

项目区不但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组织领导与管理

市、镇分别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同时拟建立项目指挥部,由开发局、财政局、**镇、灌区管理处等单位组成,负责项目规划、招标、工程实施。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工程组、质监组、财务组。

市开发、财政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开发局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编报,并组织项目实施、督查验收;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筹措拨付、报账等。

镇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土方工程实施和群众集资到位使用。

项目建设期间切实执行国家、省、**市农业开发管理政策、规定,做好项目公示、土建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㈠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则,属于**自灌区内的一部分。

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

项目区涉及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

项目区东西长3300米,南北长6900米,总面积3.4万亩,现有耕地2.21万亩、养殖水面3500亩、林地1400亩。

㈡水文气象

**市**自灌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光照充足,无霜期218天。

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于夏季,多年平均降雨974.7mm,但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1570.6mm,最小年雨量395.6mm;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日)约占年雨量的60%,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70.8mm,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水面蒸发量;干旱指数0.97。

㈢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地面真高一般为3.0-4.5米,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质地较粘重,属圩田地区,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水土保持良好。

㈣水资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依赖于总渠系的**闸引运河高水,设计保证上游水位6.5米,下游6.2米,引水流量34.5立方米/秒。

部分田块需进行提水灌溉,流经主要河道有盐邵河。

项目区地下水根据枯水季节土壤剖面静止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在0.8m左右。

本项目隶属**自灌区,现对整个灌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如下:

1、灌区水资源概况

⑴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施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水工程GB50288-99》,本灌区处于较湿润地区,作物布局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区现状灌溉保证率为75%左右。

灌溉设施保证率选取采用典型年法。

经分析选用2003年作为现状年,2002年作为平水年的(P=50%),2001年作为中等干旱年(P=75%)(以水稻灌溉期作经验频率)。

⑵现状水资源概况

灌区内雨量丰沛,且近临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来水充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灌区工程设施的老化,灌溉方法的落后以及管理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在用水方面大量的跑、冒、滴、漏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

同时由于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受到引水能力以及南水北调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灌溉保证率。

本次水资源平衡计算正是以此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来进行的。

2、灌区现状供需水量计算

⑴可供水量计算

灌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大运河、三阳河和本地有效降雨,有效降雨在作物生长期的计算中已扣除,仅需计算引用水部分。

灌区的可供水量包括其引水量以及从三阳河的补水量,详见供水实绩表。

**灌区供水实绩表

单位:

万m3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补水站

补水量

合计

现状年

(2003年)

上旬

846.59

1750.5

525.82

2316.1

418.26

326.16

15456.6

中旬

723.25

2096.2

620.96

1349.4

510.79

下旬

919.84

562.62

2104.4

98.06

515.97

2489.7

4409.3

3251.2

3763.5

1445

平水年

(P=50%)

上旬

1163.2

1939.7

664.4

1863.8

1511.7

978.48

18162.9

中旬

1023.4

1235.4

445.3

1535.2

811.0

下旬

1048.1

876.9

2216.4

967.0

567.9

3234.8

4052.1

3326.1

4365.9

2890.5

中等干

旱年

(P=75%)

上旬

962.1

1696.9

953.4

2067.5

1277.8

1304.6

21945.7

中旬

948.8

2387.1

350.4

2473.6

688.7

下旬

1443.9

1806.1

2693.1

1804.9

3354.8

5890.1

3996.9

6346.0

1966.5

注:

⑴三座补水站的总出水流量为7.55m3/s,其作用主要为抬高灌区尾部水位以及缓解灌溉高峰期用水矛盾。

⑵上年10月至次年4月这一时段中,灌区内基本不引水,补水站也不补水。

⑵现状需水量的计算

①农业用水量

****灌区二○○四年作物布局表

单位:

万亩

作物名称

中稻

经济作物

合计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合计

灌溉面积

8.09

8.09

16.18

3.98

20.16

****灌区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

m3/亩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516.5

568.1

160

11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48

平水年(P=50%)

848.1

767.1

15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862.7

912.7

220

180

****灌区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4178.1

4596.1

2588.8

437.8

11800.9

平水年(P=50%)

6861.3

6205.7

2427.0

477.6

15971.6

中等干旱年(P=75%)

6979.3

7383.8

3559.6

716.4

18639.1

②非农业用水

非农业用水量包括灌区内的城镇、村镇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量。

由于灌区内工业水量较少。

因此,非农业用水由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组成。

**灌区现状非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生活用水

其它用水

合计

水量

694.6

1111.3

1805.9

注:

⑴生活用水以每人每月4m3计。

⑵其它用水主要以少量工业用水、畜禽用水以及冲污用水为主。

⑶**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

**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现状年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农业用水量

11800.9

15971.6

18639.1

非农业用水量

1805.9

1805.9

1805.9

合计

13606.7

17777.5

20445.0

3、设计水平年灌区供需水量计算

⑴供水量预测

本次工程着重在于节水改造,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加固,不再扩大引水流量。

⑵需水量预测

①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仍按现状,不作大的调整。

②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6。

③农业需水量计算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

m3/亩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343.2

365.5

140

12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

平水年(P=50%)

496.8

431.5

13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534.5

530.2

190

180

特殊干旱年(P=90%)

745.8

783.5

220

210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27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