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潮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潮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3分)
1.(2分)(2019高二上·杭州期中)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济济(jǐjǐ)一堂 悄(qiāo)无声息 繁芜(wú)丛杂 萌蘖(niè)
B.扪(mén)心自问 髀(bì)肉复生 舐(shì)犊情深 鹰隼(sǔn)
C.殒(yǔn)身不恤 麻痹(pì)大意 沆(hàng)瀣一气 脖颈(gěng)
D.气喘吁吁(xūxū) 长歌当(dàng)哭 扺(dǐ)掌而谈 汗涔涔(céncén)
2.(2分)(2019高一上·福州期中)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读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桀骜(ào) 激亢(kàng) 执拗(niù) 菲薄(fěi)
B.揕击(zhèn) 籼米(xiān) 遒劲(qiú) 陨身不恤(yǔn)
C.莅校(lì) 目眦(zì) 攒(zǎn)射 俟机(sì)
D.叱咤(zhà) 漫溯(suò) 喋血(dié) 斨害(qiānɡ)
3.(2分)(2017高一·龙江月考)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刘大爷对记者说:
“现在有好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讲述我年轻时候的故事的,这总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
B.夕阳下流淌的松花江,波光潋滟,呼之欲出,江畔的柳树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C.10月1日,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
观礼台上各国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河一号”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中“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重大成果。
B.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不断蔓延,我们必须对学校、易感人群、人口稠密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做好防疫监控工作。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丰厚的盈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老板称这里为“私塾”。
5.(2分)(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A.A
B.B
C.C
D.D
6.(3分)(2020·太原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语有: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
“君子如玉”。
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①________,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
但老子却说:
“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②________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
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③________;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
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
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
7.(6分)(2019·石家庄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对于理解二者的关系很有意义。
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有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
据记载,古埃及的医学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之眼”崇敬为守护与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
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幻想和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幻想能够使之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
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些动物因为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
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将绘画艺术和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
他创作了一系列详细记录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近代以来,将艺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
英国优秀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童年时期恰好是牛顿确立经典力学并在数学和天文学、光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时代,他在诗中这样赞美牛顿:
大自然及其规律,隐匿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一切变得光明。
不仅是诗人,思想家们还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赞美科学,比如托马斯·莫尔以水手对话的形式写成幻想小说《乌托邦》,书中的“乌托邦人”竟然掌握着当时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并广泛地加以运用。
空想主义者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也描述了公有社会里所拥有的先进科学和技术。
当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
从20世纪后期直到今天,现代科学和当代艺术又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代和近代的结合方式呈现给世界,二者交融的侧重点不仅在于内容或者形式,更在于成果的相互利用,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的广泛渗透。
首先,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多种科技手段的参与和支持。
各类艺术形式无不充分利用科学,尤其是当代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们正是巧妙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
当然,科学和技术不仅是手段,很多科学成果的内容自身就显示出极强的艺术性。
比如数学家们用透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奇幻迷离,这种全新的艺术格调带给人们以对称与和谐的美感。
其次,科学自身的发展与普及也需要艺术家的帮助,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在很多国家的城市里都有艺术家们参与科学普及和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两翼。
当科学与艺术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必将散发出无尽的光彩。
(摘编自《讨论科学与艺术之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医学史上的“贺鲁斯之眼”、法老的陵墓、把大地驮在背上的动物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科学与神话近乎自然的融合。
B.文艺复兴后先进的科学技术兴起,达·芬奇的人体素描、小说《乌托邦》《太阳城》和蒲柏的诗歌都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价值。
C.为了充分地利用现当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艺术家巧妙地塑造了众多的利用传统表现手段根本无法实现的艺术形象。
D.数学家用迭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显示出全新的艺术格调,这证明了科技手段极强的艺术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从古至今社会生活中科学和艺术方面的许多具体实例,论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艺术广泛渗透,这是文章论述当代艺术与科学结合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前提。
C.文章中三个历史阶段的科学与艺术相互关系的论证重点,始终与二者结合交融的内容或形式有关。
D.文章按照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的顺序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中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人类历史阶段性的考察,我们发现,科学对艺术的影响是不断加强、不断深化的过程。
B.如果没有现当代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就很难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变换的审美需求。
C.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它们的结合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必然。
D.如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寻找到一条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路径。
8.(18分)(2015高二上·沈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曾国藩的领导力:
并非权谋,而是理念
不少人心中的曾国藩,是“权谋”的形象。
事实上,在朝有武功、在野有著述,被称为清朝理学大儒、“中兴名臣”的曾国藩的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个“书憨”;梁启超也说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也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
曾国藩相信“至拙”能胜“至巧”。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的成功,恰恰就是“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
民国学者萧一山也说曾国藩“不尚机权,惟务质实”,这是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他一生得力之处。
曾国藩是以书生从戎,他所面临的环境非常险恶。
一方面是太平军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另一方面,统治集团中,官吏渎法贪冒;士子不知廉耻,唯利是求。
军队之中,将帅贪婪平庸,士卒望敌而走。
在曾国藩看来,可怕的不是太平军作乱,而是人心的陷溺、人欲的横流。
军事的失败的背后是价值体系的崩溃。
无兵无饷不足忧,唯独放眼看去,竟然很难找到一个见利而不争先、见义而唯恐落人后的人。
要扭转这种局面,在曾国藩看来,当务之急,是以“忠义血性”为核心的理念来改变人心,号召那些“抱道君子”,投身于挽狂澜的事业中。
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所形成的强大感召力,便是他的领导力的核心。
曾国藩的湘军因而表现出了异于任何军队的战斗力。
曾国藩理念的核心,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而一般的儒生却只是想、只是说,而不敢做、不去做。
曾国藩坚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毛泽东对曾国藩这一点非常佩服,认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曾国藩成事的根本,就在以“传教”来达成“办事”的结果。
曾国藩在北京为官的时候,以理学为自己的修养之道。
理学对其领导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一生以“做圣贤”为自己的追求。
曾国藩具有“卫道”的强烈使命意识。
曾国藩正是把与太平天国之间这场军事对抗,变成了一场文化上、价值上的“卫道”的战争。
儒家为中国人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和价值追求,是一种正面的导向。
但是,儒家也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过于相信道德的力量,因而理想主义色彩过浓的儒生,往往无法成事。
因此,对于要在现实世界中把事情做成的曾国藩来说,只靠儒家的价值理念,显然是不够的。
曾国藩出来统帅湘军,开始运用法家的理念施为。
法家相信人的本性是求利的,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围绕着利益而展开的。
法家认为权势才真正具有让人屈服和顺从的力量,此外,法家还强调争夺。
它使得曾国藩能够透过表面的温情看清深层的利害,这无疑是他能在为官从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而明白的意识的关键因素。
但是,法家也有自身的不足。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强势、冷酷、过于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所以曾国藩在湖南和江西带兵时,就陷入了极度紧张的人际关系中,以至于“通国不能相容”,最终被罢免了兵权,跌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挫败一度使曾国藩陷入焦虑抑郁之中。
当然,挫折使曾国藩有了一个自我反省并得以真正脱胎换骨的机会。
近一年的自我反省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即道家)处世”。
法家之弊是逞强,是自以为是,而道家的“柔弱”、“不争”,恰恰是要打破人的自矜、自是,从过分的自我之中走出来。
曾国藩就这样把儒、法、道三家的精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圆通无碍的境界。
这便是曾国藩领导力的最大特色,也是他最终能够成就事业的根本原因。
(选自《大家》2015.11.16,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左宗棠评价曾国藩“才略太欠”,是个书呆子;梁启超也瞧不起曾国藩,认为他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杰出人物中,是最笨的一个。
B.在曾国藩看来,士卒的多寡和有无粮饷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他忧虑的是,统治集团腐败,整个社会缺少“忠义血性”,只见逐利之徒,难见好义之人。
C.曾国藩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理念的核心,以“做圣贤”为自己的追求,具有强烈的“卫道”的使命感。
可以说,主要就是儒家的思想成就了曾国藩。
D.曾国藩运用法家的理念治军,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一度被罢免兵权,后来他放弃法家而以道家处世,最终走向人生的辉煌。
E.法家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法家理念中,只有实力才是靠得住的,人的行为也只有通过强制的力量才能改变。
曾国藩治湘军的成功从中得力最大。
(2)请简要概括儒家、法家、道家对曾国藩的主要的积极影响。
(3)请简要分析曾国藩的品质特点。
(4)毛泽东认为曾国藩是“办事兼传教”之人。
结合全文分析毛泽东这样说的理由,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题;共29分)
9.(11分)(2017高三下·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
干往见清江刘清之。
清之奇之,曰:
“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
”因命受业朱熹。
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
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熹语人曰:
“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
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
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
“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
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
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
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
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
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
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
妪曰:
“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
”不受而去。
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
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相谓曰:
“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
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是·黄干传》)
【注】①深衣:
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
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指学校。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
也称“请祠”。
“祠”,指祠禄官。
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道教的庙宇,也称“道观”。
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
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
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
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
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地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
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非常高兴。
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
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
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来投他的,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
干礼之,命具酒炙。
②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
民德之。
10.(7分)(2019高三上·湖北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11.(6分)(2016高三上·磐安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②,或强或羸,或载或隳③。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④。
——《老子》
【注】①不得已:
达不到、得不到。
②觑:
轻声和缓地吐气;吹:
急吐气。
③载:
安稳;隳:
危险。
④泰:
极端。
(1)上述材料体现老子________的政治思想。
(2)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老子这一思想的理解。
12.(5分)(2017·新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反复吟唱,给全诗营造出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
”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②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借助锯来加工木材,将其裁制成人们需要的种种规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不管是人自身的作用力发挥,还是锯条在木材中的运行,总是既有“进”的方向,也存在“退”的姿态。
而正是在对这样一种“退”与“进”的深刻把握之中,人们完成了工作,满足了自己生活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共13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题;共29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12-3、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