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40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docx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土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土豆早春栽培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方式,一般2月中旬播种,6月初收获,亩产量可达2500kg以上,市场价格在1.8元几g左右,效益十分可观。

一、种薯选择。

种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种薯:

早大白、克新1号等。

对种薯严格挑选,淘汰薯形不规整,表皮粗糙老化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等不良性状的薯块。

二、整地施肥做畦。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解冻后按1.2米的行距开沟,耕翻深度为20—30厘米,整细耙平,然后起垄,垄宽60厘米,垄高10-15厘米。

随整地每亩施足优质、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5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

粗肥和2/3化肥底施垄沟内,3/1化肥作种肥。

为防止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随施肥撒入辛硫磷毒土或地虫净等杀虫剂。

三、种薯处理。

为使土豆出苗快,出苗齐及早解除土豆休眠期,播种前20—30天,需进行播前处理。

1、切块:

为打破土豆顶端优势,节约种薯用量,要将种薯切块。

切块前,切刀用3%来苏水或75%的酒精消毒。

切块后为防止种薯带菌传播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等病害,薯块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切块成立体三角形,每个薯块至少有两个芽眼,重25克左右。

切块应尽量带顶部芽眼,使出芽整齐,较小的种薯(50—100克)可自顶部纵切2—4块,大种薯先从薯尾切块,切到一定大小时再从顶部纵切4—5块。

如切到病薯,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切刀,然后再切。

2、暖种催芽:

待薯块切口晾干愈合后,置于20℃潮湿条件下催芽,方法是:

将排放好的薯块上面覆盖3-4厘米的潮湿细沙,温度15—18℃,经10天左右芽长至2—3厘米时,去掉细沙,维持12-15℃,在散射光条件下摊晾练芽,晒种5-7天。

切块如果不进行催芽,可用每斤0.5毫克的赤霉素浸种10分钟。

3、拥闲中

(1)播期:

播种时,10厘米地温稳定回升到5-7℃,或以当地终霜期为准,向前推30—40天为适宜播期,播种期为2月中旬,适宜的条件下,播期每提前5天,增产10%—20%,因此,播期宁早勿晚,否则产量降低。

(2)播种:

按45厘米的小行距在小高垄上开深10厘米的双沟,然后将催好芽的薯块按20-22厘米株距排于沟中,浇透水,覆土8—12厘米,栏平畦面覆膜。

或在做好的小高垄上以20-22厘米的株距,45厘米的小行距交错打孔,孔深8—10厘米,然后播种,覆土8—12厘米。

如果墒情不好,可浇水后盖土,马上覆膜,用土将四周压严,每亩50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土豆出芽后,在对准幼苗地膜处及时拉“十”字放苗,并用土将孔四周封严。

幼苗生长前期(6-8叶)蹲苗,促根深扎。

为促发根和发棵,6—8片叶前,(团棵前)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并及时浇水。

(2)发棵期管理:

团棵到开花,土壤干旱不浇水,需补肥时可放在发棵前或结果初期。

否则会引起植株徒长。

(3)结薯期管理:

结薯期是块根主要膨大期需水量大,土壤应始终保持湿润,从初花到终花浇3-4次水。

5、病虫害防治

(1)早疫病:

主要症状是叶片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具同心轮纹,病斑

外缘由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2)青枯病:

主要症状是植株萎缩,浅绿或苍绿,下步叶片萎缩后全部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蔫,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切开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由细菌液溢出。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

每株灌0.3-0.5升,隔7—10天1次,连灌2-3次。

(3)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

(4)瓢虫:

幼虫分散前,喷洒2.5%氯氰菊酷乳油3000倍液或功夫乳油4000倍液。

6、收获:

当植秣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块茎停止膨大时采收。

收获时避免损伤薯块。

蔬菜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提高蔬菜植株本身素质和抗病虫能力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防治方法,尽可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同步提高。

一、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就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优化农作措施防治病虫害,如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调整播期、及时除草、改进土壤耕作制度、合理肥水管理,以及建立无病株留种田等来消灭、避免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选用抗病品种。

在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很多,其抗病能力有较大的差别,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蔬菜病害的类型,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这对于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害蔬菜产品具有明显的效果。

2、改革耕作改制、合理轮作换茬和间作套种。

(1)耕作制度是作物种植制度以及相应的用地和养池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确定轮作、间作、套种、复种等制度,在有限的土地上既可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多样性,又有利于互补,降低自然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化学物质的施用量,减少污染,处理好用地和养地的关系,可全面改善农田营养物质循环、耕层结构、减少和避免土地劣化进程、合理调节和保护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蔬菜作物可持续增产。

(2)合理轮作换茌,不仅使土壤养分得到均衡利用,而且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增强,并且可以切断专性寄主和单一的病虫食物链和世代交替环节,也能使生态适应性窄的病虫因条件恶化而难以生存、繁衍,从而改善菜田生态系统。

(3)合理提高复种指数和间种套种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这不但可以提高土壤利用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合理复种和间套种,由于根系的分泌物不同可起到相生相克的作用,有利于作物群体之间的互补,对于克服由于连作造成的病虫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合理的进行土壤翻耕也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如深翻冻垡,可以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通过日光照射和冻融交替,达到消灭病原菌和虫卵及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3、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高峰期。

蔬菜播种期的早晚不但影响产量和品质,与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适当早播或晚播避开高温和高湿季节,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最初应用在西瓜是为了防治西瓜的枯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嫁接育苗在许多蔬菜上应用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可以防治许多蔬菜病害。

嫁接除了防治病害外,还有其他重要作用,因为所用的砧木多具有较强的根系,可增加植株的综合抗逆性,如抗寒、抗旱、抗热、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加产量等。

5、优化蔬菜的群体结构。

(1)合理配置植株。

病虫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光照、湿度、气体等,在田间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受群体结构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小气候。

为了获得无污染的放心菜,从生产上必须创造有利于作物具体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群体。

应提倡合理稀植,并通过植株调整等技术措施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

(2)支架或吊蔓。

蔓性蔬菜支架栽培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5—5.5,如黄瓜、豆类、番茄等;直立栽培的果菜类最适叶面积指数为3.5-4.0:

茎为蔓性或半蔓性蔬菜,如瓜类、豆类、部分茄果类的茎不能直立,植株群体内荫蔽,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植株细嫩,抵抗病虫的能力差,发病率明显上升。

而支架栽培可以加强群体内的通风透光,降低群体内的空气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可明显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爬地生长叶面积指数小,仅为1.5-2,而支架栽培叶面积指数可达4,比爬地生长高1倍多,具有产量高品种好等优点。

因此,在生产上对蔓性或半蔓性蔬菜要尽量用支架或吊蔓栽培。

(3)整枝打杈。

整枝打杈可改善和优化蔬菜群体结构,避免植株徒长,增强抗病能力。

二、物理防治措施

1、设施保护。

保护设施的通风口或门窗处罩上防虫网,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

2、人工清除田间中心病株和病叶。

当田间出现中心痛株、病叶时,应立即排除或摘除,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

也可用药喷施中心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对病害进行封锁控制,避免整个棚内用药,以免空气湿度过大,又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3、人工捕杀。

当害虫个体较大、群体较小,发生面积不大,劳动力允许时,进行人工捕杀效果较好,既可以消灭虫害,又可减少用药,还不污染蔬菜产品。

4、诱杀、驱避。

(1)灯光诱杀。

黑光灯————可以诱杀300多种害虫。

频振式杀虫灯—一—既可诱杀害虫,又能保护天敌。

另外,还有高压汞灯、双波灯等。

(2)色板诱杀。

黄色黏虫板、黄色机油板。

可以用来防治白粉虱、蚜虫及斑潜蝇等小虫子。

用蓝板诱杀瓜蓟马等。

(3)食饵诱杀。

糖醋液诱杀————糖醋液诱集夜蛾科害虫。

(4)潜所诱杀。

利用害虫在某一时期喜欢某一特殊环境的习性,人为设置类似的环境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潜所诱杀。

如在树干基部绑扎草把或麻布片,可引诱某些蛾类幼虫前来越冬;在苗圃内堆集新鲜杂草,能诱集地老虎幼虫潜伏草下,然后集中杀灭。

(5)性引诱杀。

许多性成熟的昆虫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异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进行交配。

现代科学据此原理研制了模仿雌性昆虫释放的外激素,以引诱其雄性前来交配。

这种在昆虫交配过程中起通讯联络作用的化学物质(昆虫性外激素或性信息素)或其类似物就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

使用性诱剂由于诱杀了大量的雄蛾,减少了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机会,因而对降低田间卵量、减少害虫的发生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6)灰色地膜和遮阳网驱蚜、避蚜。

在棚室上覆盖银灰色遮阳网或田间挂一些银灰色的条状农膜,或覆盖银灰地膜能有效的驱避蚜虫。

5、高温消毒。

(1)种子消毒。

将种子充分干燥后,用温汤浸种。

在温汤浸种的过程中要不断搅动,防止局部受热,烫伤种胚,浸种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所带的病菌和病毒。

(2)土壤蒸汽高温消毒。

在土壤消毒之前,需将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温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消毒的土壤上面,四周要封密,并将高温蒸汽输送管放置在覆盖物下,每次消毒的面积与消毒机锅炉的大小或能力有关。

(3)夏季高温闷棚消毒。

在盛夏,待作物收获后,浇透水、扣严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棚室温度,消毒处理一周。

6、臭氧防治。

利用臭氧发生器防治病虫害。

三、生物防治措施

采用释放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甘蓝夜蛾赤眼蜂、食蚜瘿蚊等多种天敌昆虫,可有效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各种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棉铃虫等蔬菜主要害虫。

替代或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实现蔬菜无分害安全生产。

在果菜田推广熊蜂授粉技术,以提高坐果率,减少植物激素的使用,减少畸形果的发生,使果形正、着色匀,提高商品率。

方法是定植后根据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虫量按益害比3:

1释放丽蚜小蜂或桨角蚜小蜂;防治桃蚜、萝卜蚜、甘蓝蚜等蚜虫,定植后按益害比1:

20释放食蚜瘿蚊;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在始见卵后开始释放甘蓝夜蛾赤眼蜂,隔三天释放一次,一般每亩放蜂点8—10个,掌握在10000头/亩左右。

在晴天的傍晚释放最好,将蜂卡挂在作物的中上部背阴处,避免高温(30℃以上)干燥和雨天释放。

四是熊蜂授粉技术。

按每标准棚一箱蜂,当蔬菜初花期开始释放,一直持续至采收结束。

四、化学防治

1、在确保蔬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的标准下,在病虫害流行且数量大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杀谱广的农药。

严禁在生产中使用国家已公布禁用的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农药及其混配剂(包括拌种及杀灭地下害虫等)。

2、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掌握田园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指导菜农及时、准确掌握危害症状、特点、防治最佳时间及药物反应;病虫害天敌生长规律、习性,天敌的作用效果和保护,选择最佳时间进行防治。

3、正确用药,做到对症下药。

一是合理混用农药,可扩大防治对象,降低成本,但不能盲目混用;二是正确掌握用药量,生产中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不得随意增减,配药时要使用计量器具;三是交替使用多种农药,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性。

4、根据天气情况,科学用药。

一般农药的使用都受天气影响,比如阴天、大风、下雨等都会影响农药的施用效果。

因此,应注意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观察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选择无风、雨等晴好天气,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用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时间和蔬菜收获安全间隔时间。

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时间,一般气温高时7~lOd,气温低10~15d为宜;蔬菜收获安全间隔时间,一般在收获前15~20d,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秸秆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

秸秆反应堆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和养料,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积累,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无公害的农产品。

可使冬季棚内C02浓度提高6-10倍;地温提高2—40(2,气温提高2—3℃;对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可达45—95%,减少农药用量的60%;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上市期提前10—20天,收获期延长30天左右:

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增产30%以上,产品个体增大,差异缩小,着色加深,外表性状和内在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投入产出比为1:

10以上。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一般在我市推广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技术。

一、内置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

1、建造时间:

在“棚菜”播种或定植前7天建造完毕即可。

2、规格尺寸:

根据所种蔬菜品种的行距布置,确定反应堆位置,一般在定植行内顺行距挖一条深40厘米、宽50—80厘米、长与行长相等的一条沟。

3、菌种用量与发酵:

亩标准棚用菌种6公斤,菌种与添加料之比为1:

15,添加料以麦麸、稻糠、粉碎的玉米芯为主。

加水量为麦麸、稻糠料与水之比为1:

0.8,玉米芯与水之比为1:

1.35,拌匀后平铺于阴凉通风处,厚度10厘米,发酵48小时即可使用。

4、接种:

分两层接种。

第一层底部填加较硬秸秆如棉杆、树枝、玉米秸等,厚度20厘米左右,然后加较软秸秆5厘米,先浇水,水量掌握以湿透秸秆为准,踏实后撒接第一层菌种,用量为总量的1/3。

然后铺第二层,以麦秸为主,厚度为20厘米,踏实浇水后接第二层菌种,用量为总量的2/3。

两层秸秆总厚度略高于反应沟深度。

5、覆土:

接种完毕后覆土,厚度为4—5厘米,然后打孔发酵5天,第二次覆土在定植前5—7天进行,两次覆土厚度为20—30厘米。

6、浇水:

内置反应堆建造完,要大水浇灌,让覆土充分沉实。

7、打孔:

在内置反应堆的顶部每平方米打8—10扎,以便气体交换。

二、内置反应堆的作用和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二是提高地温;三是综合利用秸秆反应产生的有效成份C0:

,提高光合效率;四是增加有机质,活化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加强对根系供氧能力,提高根系的呼吸代谢;五是贮存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到了夜间可对棚内供热。

内置反应堆创造了一个特殊大棚生态系统,适合秋延迟大棚、深冬大棚和早春大棚应用。

三、植物疫苗技术

植物疫苗技术是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的生物高科技,它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证实植物疫苗技术不仅对植物病虫害有直接的生防作用,而且使用该技术获得的农产品,对人的保健还有显著的二次防效,实现了微生物与植物,植物与人,三连良性循环效应,它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根本途径和措施。

植物疫苗防治对象:

线虫、刺吸式害虫(蚜虫、飞虱)、夜蛾科害虫以及由此虫害引起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病。

植物疫苗每亩用量:

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其用量也有一定区别:

大棚瓜菜类4—5公斤;大田瓜菜类3—4公斤;大田作物3—4公斤;

植物疫苗使用方法:

接种当天按每公斤疫苗兑掺25-30公斤麦麸,加水22.5—27公斤,三者拌合均匀后,堆积4—5小时,开始使用。

接种方法有穴接、条带接和环形根区接三种,不论哪种接法均要先与土壤充分混合,再定植与根系密切接触,接种后先浇小水,后.隔4—5天浇大水,以平衡降温,促使疫苗快速进入植物机体或免去因高温造成的失活。

如当天接种不完,摊放于阴暗处,厚度5厘米,第二天继续使用。

两网一膜技术

采用“两网一膜”生产是有效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和塑料棚膜进行越夏蔬菜生产的一项新技术。

防虫网可减少病虫危害,遮阳网在夏季可降低棚室内温度,塑料棚膜可起到保温及夏季防雨的作用,为蔬菜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夏季蔬菜品种、提高夏季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该技术从育苗到收获采取全程封闭栽培,从源头上杜绝了病虫侵入,是一项安全越夏生产技术,也是一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

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为发展出口创汇蔬菜奠定了基础。

一、越夏蔬菜“两网一膜”的作用

1、节本增效,便于推广。

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使用寿命长,一般能连续使用3—5年,应用茬次多,降低了用药、浇水、施肥等成本,所以经济效益高。

2、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减轻灾害性气候的危害。

夏季的强光、高温、暴雨、大风、干旱等灾害性气候,常造成夏秋蔬菜失收减产,形成淡季缺菜。

如夏季晴天光照强度远远超过了蔬菜的要求,可达到十万勒克斯以上,中午裸地土表温度可达45-50℃,土表10厘米深处也常常上升到35℃以上,而一般的蔬菜适宜的土温最高也不超过30℃。

采用两网一膜技术后,中午能使畦面土温下降5-7℃,特别炎热的中午能下降8-10℃;棚内气温下降3-4℃;光照强度能下降30%—50%。

减少了高温对许多根菜类、叶菜类的热害。

薄膜有避免暴雨直接冲击土表,造成土壤板结、根系窒息而死苗现象的发生;同时还有保墒、调节空气湿度、防止干旱、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发芽与齐苗的作用。

3、避虫、防病。

夏秋季是蚜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多发季节,利用两网一膜进行封闭式拱棚覆盖育苗或栽培,使害虫无法进入棚内,也就是说从源头上杜绝了虫害的发生;塑料膜的应用,使蔬菜避免了雨水冲刷,从环境条件上减免了病害的发生,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温、气条件,蔬菜生长健壮,减轻了化学农药对蔬菜的污染,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项新技术。

4、增产增值、效益显著。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两网一膜技术一般增产20%-50%,有的产量产值成倍增加。

增加了叶菜类产量,提高了果菜类商品产量。

还能使早花菜,早甘蓝、早大白菜等秋菜提前10—30天上市。

采用两网一膜技术增加了夏季蔬菜花色品种,是解决蔬菜伏缺的有效途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夏季秋菜育苗中应用两网一膜技术,能显著的提高成功率和秧苗质量。

5、采用两网一膜技术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

(1)减少了农药用量,杜绝了农药污染。

(2)降低了精纤维含量,改善了蔬菜品质。

(3)外观品质鲜嫩,提高了商品性能。

二、“两网一膜”在生产中的应用

1、可以利用现有的日光温室,但后墙上必须有放风口。

2、大棚蔬菜生产区可利用现有的春大棚。

3、建造专用大棚。

专用棚应建成东西方向,跨度在10—15米,长度在50米以上,高度2.5-3米,面积1亩左右。

两网一膜技术适用于所有越夏蔬菜,凡是从4月中旬到8月上旬播种的蔬菜都可以采用这种技术,目前效益最好的是黄瓜和西红柿。

三、栽培要点

1、选用耐热品种。

西红柿选用百利,黄瓜选用冀美四号、津春4号、津春5号、戴多星,辣椒选用普多利,茄子选用茄杂二号,大白菜选用际夏王45天、际洲一号桔红心,芹菜选用际夏王西芹、菜花选用509-48,菠菜选用星光65,香菜选用泰国耐热香菜。

2、小苗定植。

夏季温度高,大苗定植易徒长,因此应小苗定植。

一般西红柿苗龄20天,幼苗达到4叶1心时即可定植。

黄瓜苗龄15天即可定植。

3、小密度栽培。

采用两网一膜技术生长期长,植株高大,应采取大行距小密度栽培。

例如黄瓜、西红柿,行距1米,株距30厘米,亩栽2500株即可。

西红柿如采用国外品种,亩栽1800—2000株即可。

4、小高垄生产。

为防止植株早衰,定植缓苗后要在根部不断培土,

5、及时疏果。

西红柿既要喷花防落,又要将畸形果、多余果疏除,黄瓜要去雄花、卷须,减少养分消耗。

6、生长期间要不断打掉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利于田间通风降温。

7、采取落蔓技术。

所谓落蔓技术就是将蔓生的黄瓜、豆角、西葫芦、西红柿等品种逐步去掉下部老叶,下放茎蔓,降低生长点,控制植株高度的一种栽培方法。

由于降低了植株高度,保持了棚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能,便于管理和采收,使全棚蔬菜生产整齐,可有效的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8、浇水,采用两网一膜技术的,浇水要适宜,见干见湿,一般宜下午4点以后浇水。

9、施肥。

叶菜类生长期短的品种,施足基肥的,追肥要少,由于棚内不受雨水冲淋,追肥太多会造成硝酸盐含量超标。

果菜类蔬菜要少施勤施。

注意事项:

(1)必须从播种育苗开始就采用两网一膜技术。

(2)要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的系统。

塑料薄膜与防虫网的接口处要重重叠20—30厘米,防虫网的下端应埋于土中。

避免膜与网、网与地面出现缝隙,使防虫失败。

(3)对国产遮阳网的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产品的理化性能予以充分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依蔬菜品种的需温需光特性和气候的变化,选用适当规格的产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防止负效应的发生。

防虫网视预防害虫的主要对象选择不同目数的防虫网,以降低成本。

(4)要重视遮阳网覆盖后的管理。

遮阳网覆盖时要拉直、拉紧、拉平,及时揭盖,切忌一盖到底,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状况,采取灵活覆盖的办法,做到揭盖结合。

一般晴天应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覆盖遮阳网,阴天应去掉遮阳网。

遮阳网的应用时间为6—8月,速生叶菜类以生长前期覆盖为主,直播的,遮阳网覆盖时间10—15天,育苗移栽的覆盖7—10天,香菜可全程覆盖。

(5)要重视遮阳网覆盖栽培的配套技术的研究。

应选用抗逆性强、耐热、耐病、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生长速度快的品种。

在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以及揭盖薄膜的配套设施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配套和完善。

新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

日光温室是利用太阳能增温,节约燃料的蔬菜温室生产设施。

进行结构优化改造及配套设备更新,对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周年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一、温室性能指标

温度:

冬季室内最低气温在8℃以上,10cm地温11℃以上。

光照:

温室内前屋面下,离地1m高处,平均相对光照在70%以上。

整体稳定性:

温室可承担雪荷载20kg/m2,风荷载30kg/m2,最大均在荷载lOOkg/m2。

二、技术参数

跨度7—7.5m,温室长度不小于50m。

高度在3.5m以上(根据跨度计算高度)。

后墙内高1.8m,墙宽41cm,后墙堆土达到4—5m以上。

前屋面主采光面角度25—30~。

前屋面水平投影5.8m。

后屋面仰角45-50‘,水平投影1.2m。

半地下式日光温室,栽培床下挖深度一般为50厘米左右。

三、建造技术

1、场地与规划

选背风向阳,有水源、电源、交通方便,东西南三面无大树木或建筑物遮阴地块。

温室座北朝南,东西延长,方位角正南偏西5’(注意罗盘上读数减去本地的磁偏角,北京地区是偏西5‘57’)。

东西两栋温室间距3m,南北两栋温室间距不少于日m(前栋不给后栋遮阳为宜)。

2、墙体

墙体为粘土砖砌成。

温室后墙宽为41cm,高1.8m,其中粘土砖高1.6m,上绕20cm高的圈梁,砖墙采用空心墙或24cm砖+5cm泡沫板/12cm砖砌成。

东西山墙同后墙。

3、屋架

前后屋面为一整体的铁结构,拱架间距1m。

焊制骨架。

铁拱架上弦边长9.5m,上下弦间距15cm,上弦为直径2cm,壁厚1.5mm的铁管,下弦为直径14圆钢,中间用直径10圆钢作拉筋。

焊接时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