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36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

这一情形最不可能发生在()。

A、北周

B、梁朝

C、北魏

D、北齐

【答案】B

【解析】宋、齐、梁、陈是南朝的四个朝代,分别为南朝宋(刘宋)、南朝齐(南齐)、南朝梁(南梁)、南朝陈(南陈),统治阶级为汉族。

而北朝的北周、北魏、北齐的统治者皆出身于鲜卑族,自然多使用鲜卑语。

因此B项当选。

2、关于公司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

B、公司以章程为存在和活动的根据

C、公司具备法人资格

D、公司股东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和处分公司财产

【答案】D

【解析】公司的特征中没有“公司股东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和处分公司财产”的相关规定。

故选D。

3、公文正文的字体应该是()。

A、仿宋体

B、宋体

C、楷体

D、黑体

【答案】A

【解析】公文正文使用3号仿宋字体,故本题答案选A。

4、公务员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德”的考察,我国古代也有以德选官的制度,以下哪些制度是以考察选任人员的德行为主要依据?

()

①“世官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科举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是我国古代西周政权选任官吏的基本制度;“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方法。

“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

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主要内容是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负责察访本州、郡、县散处在各地的士人,综合德才、门第定出“品”和“状”。

供吏部选官参考;“科举制”是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故②③项制度是以考察德行为主要依据。

5、下列名医与著作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华佗─《伤寒杂病论》

B、葛洪—《抱朴子》

C、孙思邈─《千金方》

D、李时珍─《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华佗的著作是《青囊经》,因此A项错误,当选。

6、张某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经常在其学校门口一家小卖部买零食和一些学习用品,部分赊账,年终时共欠小卖部840元。

小卖部老板拿着账单要求张某父亲付款,遭到张某父亲拒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无需付款

B、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C、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D、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应当由其自己付款,不应当由其父亲付款

【答案】B

【解析】《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1O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可见张某的行为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故选B。

7、荀子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这

里的“行”是指()。

A、行为

B、运行

C、学习

D、实践

【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强调“行”即实践的重要性。

故选D。

8、“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B

【解析】这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

在理。

反应的道理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故选B。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要求赔偿。

A、可以向服务者

B、可以像销售者

C、只能向服务者

D、只能向生产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故选择B项。

10、小区召开业主大会,会上物业管理处马主任现场解答业主的提问,其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未经业主委员会同意,顶楼业主不得私自封闭屋顶天台

B、经物业管理处同意,业主可在自家临街外墙设置广告牌

C、未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开发商无权出售架空层内的车库

D、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业主可将自家住宅改为商店

【答案】A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司法解释》规定,屋顶天台属于该楼全体业主共

有,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应当由业主共同决定,所以顶楼业主无权私自封闭屋顶天台。

故选A。

11、该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事由

B、文种

C、发文机关名称

D、目的

【答案】ABC

【解析】该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事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文种(意见)组成,故本题答案为ABC。

12、下列各条中,属于误用文种的是()。

A、××县××局关于2019年度工作的报告

B、××大学关于印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C、××局关于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要点

D、××市经济工作会议纪要

【答案】A

【解析】A项属于误用文种,××县××局关于2019年度工作的“总结”,而非“报告”。

故选A。

13、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成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答案】A

【解析】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认识论,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检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正确与否,因而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

14、下列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

B、批评错误

C、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D、上级机关回复下级的请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报的相关知识。

通报是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ABC正确。

D项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应该是批复,故本题应选择D选项。

15、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

A、价值具有主体性

B、价值具有客观性

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具有多维性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价值具有主体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形成是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的,因此客体对于主

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同。

药物针对健康人和病人存在不同价值,体现了不同主体对同一种

事物的价值认同不尽相同,是价值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B项错误,价值客观性是指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

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题干中并未体现这一点。

C项错误,价值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要有对比和

参照物,比如黄金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扮演着稳定的财富象征,但是黄金的价值属性也要有相应的社会历史条

件为依托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存在。

题干中并未体现这一点。

D项错误,价值多维性是指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

对外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成为一个个体,但由于个体内部,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全面

的。

因此,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题干中并未体现这一点。

故选A。

16、上行文种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行文方式是()。

A、逐级上文行

B、多级上文行

C、越级上文行

D、分级上文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上行文。

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

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

逐级行文即下级机关仅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行文,是上行文最常用的方式。

除特殊情况外,下级机关一般仅向其直接上级机关行文,以保持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多级行文即下级机关在必要时,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和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

这种行文方式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遇有重大问题时才可使用。

越级行文即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仅向更高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越级行文的同时,应将公文同时报给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这种方式只能在下列特殊情况下采用。

故本题选择A。

17、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主要经济杠杆作用的是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通过竞争来实现的

B、通过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来的

C、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的

D、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知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进而以商品价格的波动形式来表现的,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并不是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故C错误,更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故D错误。

本题出题形式有误。

18、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是()。

A、古朴典雅

B、华丽流畅

C、准确简洁

D、威严有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特点,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1)严谨、庄重;应用文中的公文代表机关发言,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在运用语言时必须严谨、庄重,以体现出公文的严肃性,因此,既不宜使用口语,也不宜运用文学语言。

(2)准确、规范:

正确地记载与传递信息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3)朴实得体:

朴实,即文风要朴实无华,语言实在,强调直接叙述;得体,即指应用文的语言适应不同应用文种类的需要,说话有分寸、适度。

故本题选择C选项。

19、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是()。

A、古朴典雅

B、华丽流畅

C、准确简洁

D、威严有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特点,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1)严谨、庄重;应用文中的公文代表机关发言,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在运用语言时必须严谨、庄重,以体现出公文的严肃性,因此,既不宜使用口语,也不宜运用文学语言。

(2)准确、规范:

正确地记载与传递信息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3)朴实得体:

朴实,即文风要朴实无华,语言实在,强调直接叙述;得体,即指应用文的语言适应不同应用文种类的需要,说话有分寸、适度。

故本题选择C选项。

20、“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

【答案】B

【解析】“防微杜渐”比喻要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体现在,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

故本题选B

21、张某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经常在其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卖部买零食和一些学习用品,部分赊账,

年终时共欠小卖部340元。

小卖部老板拿着账单要求张某父亲付款,遭到张某父亲拒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无需赔偿

B、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C、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赔偿

D、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应当由其自己付款,不应当由其父亲付款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

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张某

11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题中的表述可知,张某从事的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

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ACD都不对。

故选B。

2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文明道德风尚

D、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答案】B

【解析】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决定》的这一新思想、新观点,不仅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23、某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检测结果显示,在主要污染物中,PM颗粒浓度严重超标,PM颗粒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尚在正常范围。

如果你是城市决策者,采取以下哪些措施能在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最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①整改郊区水泥厂②整改郊区造纸厂

③市区车辆限号行驶④改善郊区植被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PM指环境空气中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PM是环境空气中小于等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PM包含PM。

该城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PM浓度严重超标,PM颗粒浓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尚在正常范围,所以改善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PM的排放量,即主要减少固态颗粒排放量。

①水泥厂的污染物肯定会涉及一些固态颗粒物污染,所以应该整改。

②造纸厂主要的污染是废气废水污染,产生的粉尘固态颗粒污染物并不多,因此整改郊区造纸厂并不能最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②不选。

③车辆的尾气排放主要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固体悬浮颗粒等,影响的也是PM,③不选。

④郊区植被环境会影响城市的环流,影响粉尘的流动。

所以①④能最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

B项正确,当选。

24、请求批准函的正文,可写()等结语。

A、“妥否,请批复”

B、“可否,请批准”

C、“请予请示”

D、“请批准”、“请予批准”

【答案】B

【解析】“请求批准函”是“函”的一种。

“函”属于平行文,结束语多用商请的语气,如“当否,请予批准”或“请予批准为荷”,而不能用“请批复”、“特此请示”等,因此A、C两项排除。

D项的语气比较生硬,不如B项合适。

25、甲因犯抢劫罪被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经一审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甲上诉,省高级法院核准死缓判决。

根据审判监督程序规定,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

A、最高法院自行对该案重新审理,依法改判

B、最高法院指令省高级法院再审

C、最高检察院对该案向最高法院提出抗诉

D、省检察院对该案向省高院提出抗诉

【答案】D

【解析】A、B项说法正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6、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部长以上工作人员使用的文种是()。

A、决定

B、命令

C、通知

D、指示

【答案】B

【解析】任免令是用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的命令,一般用于国家主席任免国务院部长以上工作人员和驻外使节,国务院任免副部长级工作人员。

27、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取()。

A、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B、举手表决通过的方式

C、鼓掌通过的方式

D、记名投票的方式

【答案】A

【解析】我国《选举法》第36条第1款规定: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

投票的方法。

”根据这一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

方式。

故选A。

28、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

A、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B、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

C、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D、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

【答案】C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因此A、B、D三项不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内,C项当选。

29、下列批办意见正确的是()。

A、阅

B、拟同意

C、请××部门办理

D、传阅

【答案】C

【解析】批办时应注明具体意见、承办部门、阅知范围等内容,不可只写“阅”、“拟同意”,应更具体。

30、马航MH370航班失踪之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试图利用多普勒原理计算出失踪航班的下落。

多普勒原理,源于这样一种物理现象(多普勒效应):

随着飞机高速接近(或远离)接收微波信号的卫星,卫星所侦测到的微波频率就会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

下列描述的现象中,哪一种也体现了同样的多普勒效应()。

A、站在铁轨附近的人,听到鸣笛的火车由远及近高速驶来时,汽笛的音调逐渐变得尖锐

B、一束自然光射入三棱镜,射出时,被分解为不同的颜色

C、向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荡起的涟漪呈圆形逐渐向周围扩散

D、在日环食的过程中,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存在

【答案】A

【解析】火车由远及近高速驶来时,汽笛的音调逐渐变得尖锐,这是由于汽笛声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因此A项当选。

31、该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事由

B、文种

C、发文机关名称

D、目的

【答案】ABC

【解析】该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事由(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文种(意见)组成,故本题答案为ABC。

32、下列选项中,行文方式较为灵活的文种是()。

A、决议

B、批复

C、请示

D、意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5种公文格式,在行文方向上,意见三者都可适用,较为灵活。

决议、批复属于下行

文。

请示属于上行文。

故选D。

33、下列()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答案】AB

【解析】C项“物极必反”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相反相成”是说相互对立的事物有互相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D项说明事物是联系的,事物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本题答案选AB。

34、2014年6月15日,某铅锌矿出现轻微透水,井下作业工人自行撤到地面上。

矿长魏某得知后未对透水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强令工人继续下井开采,并威胁说如不下井马上开除。

当班的60余位工人被迫下井,3小时后井下大量透水,致使25位矿工身亡。

魏某的行为构成的是()。

A、玩忽职守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

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答案】D

【解析】《刑法》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

故选D。

35、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答案】A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

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

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

因此A项错误。

36、文件的连续性是指()。

A、对同一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的文件之间有必要的继承关系

B、文件结构与语言必须周严有效

C、文件内容与形式同其他文件、同作者权利的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D、整个文件的所有部分具有的高度的一体性关联

【答案】A

【解析】文件的连续性是指对同一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各个文件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继承关系,不能各自孤立,互相矛盾。

37、某市财政局变更办公地址,可用()进行公布周知。

A、启示

B、通告

C、布告

D、通知

【答案】D

【解析】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

政府部门变更办公地址需要政府机关和广大市民周知了解,以通知进行公布周知。

故本题答案为D。

38、在北方,人们常用地窖来储存粮食和蔬菜,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要将地窖的通风口打开一段时间,这么做,最主要是因为()。

A、地窖内太冷了

B、地窖里有大量的二氧化氮

C、地窖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D、地窖里有大量的氧气

【答案】C

【解析】地窖中一般都存有蔬菜和粮食,这些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但是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由于地窖是一个相对比较密闭的环境,消耗的氧气无法得到补充,所以二氧化碳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人若置身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当中,就会因缺氧而发生晕厥,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下地窖前必须选通风并进行灯火试验。

所以答案为C项。

39、()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A、行政许可审查

B、申请人

C、利害关系人

D、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答案】D

【解析】依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