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组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9321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像机组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摄像机组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摄像机组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摄像机组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摄像机组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像机组装.docx

《摄像机组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像机组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像机组装.docx

摄像机组装

怎样组装摄像机与镜头调试方法

怎样组装摄像机和调试摄像机镜头的方法摄像机的使用很简单,通常只要正确安装镜头、连通信号电缆,接通电源即可工作。

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不能正确地安装镜头并调整摄像机及镜头的状态,则可能达

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以下简要介绍摄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1.安装镜头:

摄像机必须配接镜头才可使用,一般应根据应用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配合适的镜头,如定焦镜头或变焦镜头、手动光圈镜头或自动光圈镜头、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等。

另外还应注意镜头与摄像机的接口,是C型接口还是CS型接口,C型接口和CS型接口镜头的螺纹均为1英寸32牙,直径为1英寸,差别是镜头距CCD靶面的距离不同,C式安装座从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为17.562毫米,比CS式距离CCD靶面多一个专用接圈的长度,CS式距焦点距离为12.5毫米。

别小看这一个接圈,如果没有它,镜头与摄像头就不能正常聚焦,图像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在安装镜头前,先看一看摄像头和镜头是不是同一种接口方式,如果不是,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接圈。

有的摄像头不用接圈,而采用后像调节环,调节时,用螺丝刀拧松调节环上的螺丝,转动调节环,此时CCDfE面会相对安装基座向后(前)运动,也起到接圈的作用。

安装镜头时,首先去掉摄像机及镜头的保护盖,然后将镜头轻轻旋入摄像机的镜头接口并使之到位。

对于自动光圈镜头,还应将镜头的控制线连接到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接口上,对于电动两可变镜头或三可变镜头,只要旋转镜头到位,则暂时不需校正其平衡状态(只有在后焦聚调整完毕后才需要最后校正其平衡状态)。

2.调整镜头光圈与对焦:

关闭摄像机上电子快门及逆光补偿等开关,将摄像机对准欲监视的场景,调整镜头的光圈与对焦环,使监视器上的图像最佳。

如果是在光照度变化比较大的场合使用摄像机,最好配接自动光圈镜头并将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开关(ELC置于OFF.如果选用了手动光圈则应将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开关(ELC置于ON并在应用现场最为明亮(环境光照度最大)时,将镜头光圈尽可能开大并仍使图像为最佳(不能使图像过于发白而过载),镜头即调整完毕。

装好防护罩并上好支架即可。

由于光圈较大,景深范围相对较小,对焦距时应尽可能照顾到整个监视现场的清晰度。

当现场照度降低时,电子快门将自动调整为慢速,配合较大的光圈,仍可使图像满意。

在以上调整过程中,若不注意在光线明亮时将镜头的光圈尽可能开大,而是关得比较小,则摄像机的电子快门会自动调在低速上,因此仍可以在监视器上形成较好的图像;但当光线变暗时,由于镜头的光

圈比较小,而电子快门也已经处于最慢(1/50S)了,此时的成像就可能是昏暗一片了。

3.后焦距的调整后焦距也称背焦距,指的是当安装上标准镜头

(标准C/CS接口镜头)时,能使被摄景物的成像恰好成在CCDS像传

感器的靶面上,一般摄像机在出厂时,对后焦距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因此,在配接定焦镜头的应用场合,一般都不需要调整摄像机的后焦。

在有些应用场合,可能出现当镜头对焦环调整到极限位置时仍不能使图像清晰,此时首先必须确认镜头的接口是否正确。

如果确认无

误,就需要对摄像机的后焦距进行调整。

根据经验,在绝大多数摄像机配接电动变焦镜头的应用场合,往往都需要对摄像机的后焦距进行调整。

后焦距调整的步骤如下:

a.将镜头正确安装到摄像机上。

b.将镜头光圈尽可能开到最大(目的是缩小景深范围,以准确找到成像焦点)。

c.通过变焦距调整(ZoomIn)将镜头推至望远(Tele)状态,拍摄10m以外的一个物体的特写,再通过调整聚焦(Focus)将特写图像调清晰。

d.进行与上一步相反的变焦距调整(ZoomOut)将镜头拉回至广角(Wide)状态,此时画面变为包含上述特写物体的全景图像,但此时不能再作聚焦调整(注意:

如果此时的图像变模糊也不能调整聚焦),而是准备下一步的后焦调整。

e.将摄像机前端用于固定后焦调节环的内六角螺钉旋松,并旋转后焦调节环(对没有后焦调节环的摄像机则直接旋转镜头而带动其内置的后焦环),直至画面最清晰为止,然后暂时旋紧内六角螺钉。

f.重新推镜头到望远状态,看看刚才拍摄的特写物体是否仍然清晰,如不清晰再重复上述第a、b、c步骤。

g.在望远状态下,如果特写物体已经清楚了,旋紧内六角螺钉,将光圈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至此,摄像机和镜头就调试完毕。

怎样组装摄像机和调试摄像机镜头的方法摄像机的使用很简单,通常只要正确安装镜头、连通信号电缆,接通电源即可工作。

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不能正确地安装镜头并调整摄像机及镜头的状态,则可能达

不到预期使用效果。

以下简要介绍摄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1.安装镜头:

摄像机必须配接镜头才可使用,一般应根据应用现场的实际情况来选配合适的镜头,如定焦镜头或变焦镜头、手动光圈镜头或自动光圈镜头、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或长焦镜头等。

另外还应注意镜头与摄像

机的接口,是C型接口还是CS型接口,C型接口和CS型接口镜头的螺纹均为1英寸32牙,直径为1英寸,差别是镜头距CCD靶面的距离不同,C式安装座从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为17.562毫米,比CS式距离CCD靶面多一个专用接圈的长度,CS式距焦点距离为12.5毫米。

别小看这一个接圈,如果没有它,镜头与摄像头就不能正常聚焦,图像变得模糊不清。

所以在安装镜头前,先看一看摄像头和镜头是不是同一种接口方式,如果不是,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接圈。

有的摄像头不用接圈,而采用后像调节环,调节时,用螺丝刀拧松调节环上的螺丝,转动调节环,此时CCDfE面会相对安装基座向后(前)运动,也起到接圈的作用。

安装镜头时,首先去掉摄像机及镜头的保护盖,然后将镜头轻轻旋入摄像机的镜头接口并使之到位。

对于自动光圈镜头,还应将镜头

的控制线连接到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接口上,对于电动两可变镜头或三可变镜头,只要旋转镜头到位,则暂时不需校正其平衡状态(只有在后焦聚调整完毕后才需要最后校正其平衡状态)。

2.调整镜头光圈与对焦:

关闭摄像机上电子快门及逆光补偿等开关,将摄像机对准欲监视的场景,调整镜头的光圈与对焦环,使监视器上的图像最佳。

如果是在光照度变化比较大的场合使用摄像机,最好配接自动光圈镜头并将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开关(ELC置于OFF.如果选用了手动光圈则应将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开关(ELC置于ON并在应用现场最为明亮(环境光照度最大)时,将镜头光圈尽可能开大并仍使图像为最佳(不能使图像过于发白而过载),镜头即调整完毕。

装好防护罩并上好支架即可。

由于光圈较大,景深范围相对较小,对焦距时应尽可能照顾到整个监视现场的清晰度。

当现场照度降低时,电子快门将自动调整为慢速,配合较大的光圈,仍可使图像满意。

在以上调整过程中,若不注意在光线明亮时将镜头的光圈尽可能开大,而是关得比较小,则摄像机的电子快门会自动调在低速上,因此仍可以在监视器上形成较好的图像;但当光线变暗时,由于镜头的光

圈比较小,而电子快门也已经处于最慢(1/50S)了,此时的成像就可能是昏暗一片了。

3.后焦距的调整后焦距也称背焦距,指的是当安装上标准镜

头(标准C/CS接口镜头)时,能使被摄景物的成像恰好成在CCD图像

传感器的靶面上,一般摄像机在出厂时,对后焦距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因此,在配接定焦镜头的应用场合,一般都不需要调整摄像机的后焦。

在有些应用场合,可能出现当镜头对焦环调整到极限位置时仍不能使图像清晰,此时首先必须确认镜头的接口是否正确。

如果确认无

误,就需要对摄像机的后焦距进行调整。

根据经验,在绝大多数摄像机配接电动变焦镜头的应用场合,往往都需要对摄像机的后焦距进行调整。

后焦距调整的步骤如下:

a.将镜头正确安装到摄像机上。

b.将镜头光圈尽可能开到最大(目的是缩小景深范围,以准确找到成像焦点)。

c.通过变焦距调整(Zoomln)将镜头推至望远(Tele)状态,拍摄10m以外的一个物体的特写,再通过调整聚焦(Focus)将特写图像调清晰。

d.进行与上一步相反的变焦距调整(ZoomOut)将镜头拉回至广角(Wide)状态,此时画面变为包含上述特写物体的全景图像,但此时不能再作聚焦调整(注意:

如果此时的图像变模糊也不能调整聚焦),而是准备下一步的后焦调整。

e.将摄像机前端用于固定后焦调节环的内六角螺钉旋松,并旋转后焦调节环(对没有后焦调节环的摄像机则直接旋转镜头而带动其内置的后焦环),直至画面最清晰为止,然后暂时旋紧内六角螺钉。

f.重新推镜头到望远状态,看看刚才拍摄的特写物体是否仍然清晰,如不清晰再重复上述第a、b、c步骤。

g.在望远状态下,如果特写物体已经清楚了,旋紧内六角螺钉,将光圈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至此,摄像机和镜头就调试完毕。

从外到内从理论到实践选购红外半球

红外线半球摄像机性能稳定,价格优势突岀,并且易于室内以及各种环境的安装,可以满足隐蔽性等需求,

非常受市场的广泛欢迎,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红外半球呢?

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啦,我们慢慢往下看:

硬件:

外壳,机芯和红外灯质量

详见:

厂商告诉你红外半球摄像机的猫腻不忽悠

此外白平衡,背光补偿功能可保证用户获得清晰的图象,不容忽视哦,对于追求高品质的拍摄效果的用

户,这样的因素还是要考虑的。

色彩:

精挑细选注意红外摄像机的色彩问题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红外摄像机

1彩色摄像机切换滤光片,白天阻挡红外线,晚上允许红外线进入,但成本高并且切换机构会导致出

现一定的故障率。

2在滤光片上打开一个特定的红外线通道,允许与红外灯波长相同的红外光线进来,这种办法不增加

成本,但色彩还原略差。

两种红外摄像机都各有优劣,建议您根据价格和产品的品牌保修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照度:

根据拍摄距离选择不同照度标准的红外半球

一般来说,照度和距离成反比的,具体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照度(勒克斯)

红外半球的拍摄距离

0.1

50米以内

0.01

50米到100米

0.001以上

100米以上

当然照度越低,能拍摄的距离越远的前提下,摄像机的价格更加高昂,但是红外摄像机指标虚假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厂家,人为地提高信号强度,灵敏度不错,但信噪比很差,导致夜间图像“雪花点”很多很大,很多时候,性噪比是考验红外摄像机品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距离:

红外半球摄像机距离的问题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

所以说,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

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

还有,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相对孔径为F1.0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F2.0的镜头通光量四倍。

同样的红外半球摄像机、红外灯,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半球摄像机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鸡毛蒜皮:

防水除霜寿命问题

对于具体的红外半球,大功率恒流电源供电,内部循环散热设计能保证红外灯较长的寿命;波长较可以

严格降低红暴现象,如果具备电子除霜电路,可以有效的控制机体内的饱和水蒸气浓度,做到了自动除雾除霜,配置了隐形雨刷更好,使得视窗玻璃具有排斥水、灰尘、雪花的功能。

此夕卜半球摄像机的密封性能很重要,要担当起防水防尘的功能

摄像机单板机与双板机的区别

经常听到厂家在销售摄像机时,总是强调双板机要比单板机质量好啦,技术含量高啦等等。

对于工程经销商及用户来说,谁会花时间去深入研究它呢?

哪到底单板机和双板机有什么区别呢?

真的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吗?

这里我们就论一论。

单板或双板,站在厂家的角度来看,能用单板搞定为什么要用双板?

单板生产只需一片电路板再加上两面的SMDra工,而双板生产需二片电路板再加上四面SMD加工,还需连接线,成本肯定是增加不少了。

这里所说的单板和双板是指摄像机前端主板部份,XXX机后面那块板叫做后

尾板或控制板,主要是放视频接头、电源接头、功能开关及自动光圈电路。

我们主要来检讨一下那些电子零件要放在主板上,首先就是CCD

D.S.P、CDS/AGCV-DRIVEF这四颗零件,行业里称它们为“套片”。

还有就是电源电路、输出电路等零件了。

这些零件如果是采用SHARP?

案,放在一片32X32mm大小的板子上是没问题的,所以常常看到的SHARP

摄像机板子都是32X32mm的。

但是如果是SONY机的就有些难度了,因为SONY机还得加上一颗EVR(88347,电子式可变电阻),想要放在32X32mm的单板上,除非厂家的技术高超(真的没几家能做到),否则就得偷料了,至于如何偷料?

这里先不说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SONY机的板大多是38X38mm或42X42mm如果是32X32mm大部份摄像机的质量就令人担忧了。

上面所说的单板,功能上已包括视频输出、背光补偿、白平衡、AGC等足够的功能。

如果谁还想把自动光圈电路放上去的话,那32X32mn的板肯定是放不下的,几乎厂家都是把它搬到后尾板上去,所以基本上单板就够了,但是问题出来了:

1、噪讯:

噪讯绝大部份由电源及板上的布线产生的,板上的零件越密集,噪讯当然就越难处理,所以技术不成熟的厂家干脆就用多片板设计,线拉宽一点,当然就好做多了。

2、方案:

SONY机有些方案,如果要加屏幕菜单,就得加片板子,还有如果是宽动态(SONYSS-2方案),光是零件一片板就放不上去,再来还有过热的问题需解决,例如SONY520线HQ仿案,如果搞在一片板子上,因为主芯片本身就很热(有60多度),芯片的背面刚好就是CCD很容易就会把CCD热坏掉。

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就不能用单板设计了。

3、功能:

如果要加电源同步(SONYSS-12163方案),一片板肯定是放不下去了,同时还得加上一块电源板子来产生同步讯号给电源同步线

路用。

如果是这样装完整台机子就很壮观了:

二块主板,一块后板,一

块开关电源板,整个机壳里装的满满的,而且机壳大大的,有些人一看这么复杂的结构,感觉很高科技的…。

结论:

1、正常功能的一台摄像机,一片板子就够了,二片板的话也不一定品质就咼,但可以肯定的是成本一定咼。

2、加了一堆功能的,如电源同步、O.S.D、宽动态、520线(目前还没有资料依据)….如果只是单板,除非技术了得,否则品质堪虞。

3、应用中需不需要这些附加功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部分监控专用摄像机技术及参数介绍

摄像机是监控行业的领头羊,也是监控系统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图像的质量,始终是历次展览会上的重头戏。

摄像机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五花八门,式样繁多。

一、.摄像机的分类

1.依摄像机采用技术分类有:

(1)模拟式摄像机

(2)具有数字处理功能的DSP摄像机

(3)DV格式的数字摄像机

2.依摄像机成像清晰度分类有:

(1)彩色高分辨率型,752X582像素,480线

⑵彩色标准分辨率型,542X582像素,420线

(3)黑白标准分辨率型,795X596像素,600线

⑷黑白低照度型,537X596像素,420线

3.依摄像机成像光源分类有:

(1)正常照度可见光摄像机

(2)低照度摄像机

1)采用双ccD乍彩色黑白转换的日夜两用型。

2)单CCD同轴多重型摄像机

3)低速快门型摄像机,也称为帧累积型

(3)夜视红外摄像机

4.依摄像系统结构分有:

(1)分离结构组合式摄像系统(有长型和短型像机之分)

(2)一体化球型摄像系统(最高水平如松下WV-CS850)

(3)迷你型、半球型摄像系统

(4)单板型摄像机

(5)针孔隐蔽型摄像机、钮扣式摄像机(ButtonCamera)

从技术上而言,围绕着摄像机的各种组成要素,包括摄像机的体积大小和外观、成像感应方式、分辨率、灵敏度、智能化程度(白平衡、逆光补偿、电子快门、同步方式、数字化处理、屏幕显示、自动增益等)、一体化水平、安装使用方式等诸多要素的千变万化,不断有新产品推出。

当前,摄像机自身最突出的进步一是低照度和夜视性能大有长进,二是微型化方面进展迅速,三是网络传输功能大有提高。

就安全防范系统而言,对摄像机的功能要求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要有较宽的动态范围,以此来弥补逆光补偿功能之不足和设置摄像机的移动探测功能。

便处在强背景光下的阴暗物体仍能清晰成像。

2).具有低照度。

使之既能在正常照度下成像,也能在低照度的场合成像,以实现全天候的监控。

3).摄像机的图像能够直接远程传送或联网发送。

二、摄像机技术上的进展

彩色摄像机除了主要的技术指标外,为了在具体应用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还设置有一系列的可调整功能。

包括背景光补偿BLC白平衡、可变电子快

门AES自动增益控制AGC同步方式的选择等。

作为全球最大CCD芯片供应商的索尼公司和松下公司,其技术进步为众人瞩目,特别是数字化CCD芯片的水平。

1.Sony公司采用HyperHAD(HoleAccumulatedDiode,空穴累积二极管)CCD技术,通过在每一个像素上精确安装的微型镜头OCL(OnChipLens)把光线会聚

到感光区域,使得HyperHAD专感器有高灵敏度,使水平分辨率大为提高。

成功地应用于像素值达到44万的1/3英寸彩色CCD摄象机SSC-DCI8P之中,高分辨率使之成为安全防范和监视系统专用的DSPS像机。

近期,Sony公司又推出了最新的ExwaveHAD技术,并应用于SSC-334P摄像机之中。

ExwaveHADS像机的OCL拥有接近零间隙结构,消除了每个微型镜头拍摄时产生无影区域,这令小孔累积层接收到最大数量的光线,这样,ExwaveHAD摄像机的感光度比Sony公司HyperHAD摄像机整整高出二倍。

另外,ExwaveHAD摄像机能把多余光线折射到CCDS面垂直变换记录器造成的污染(smear)减至最小,现已减低至HyperHAD摄像机1/50。

因此ExwaveHAD是一项把极佳感光度和减至极低的SmearLevels成功结合在一起的全新技术。

ExwaveHAD还包括了智能控制的数码后光补偿功能和超级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令摄像机在低

照度下也能产生清晰可见的图像。

2.松下公司的超级动态技术

对摄像机而言,若被摄图像同时包含明亮区域和较暗区域,此时传统的

背景光补偿技术,只能使镜头的光圈对被摄物阴暗的部分进行调整,而被摄区明

亮的部分由于光圈增大导致曝光过度,图像发白,失去细节,因此致使拍摄效果

不理想,背景光对监视对象的干扰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松下公司为此推出了采

用2倍速CCDS片加图像处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方案,实现了第一代40倍(1/50秒〜1/2000秒)动态范围和第二代80倍(1/50秒〜1/4000秒)的动态范围,有了这种超级动态技术,在最恶劣的光照条件下,仍能进行高精度的全面监视,图像质量有大辐度的提高。

松下公司的1/4"CCD摄像机WV-CS85达到彩色图像1LUX黑白图像0.06LUX的灵敏度,彩色480线、黑白570线的分辨率和50dB的信噪比,并有22倍光学放大、10倍电子放大共计220倍的图像放大功能。

3.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摄像机是分开控制“光圈”和“增益”的,而Sony公

司新开发的数字光线强度控制功能,则利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动调正

"光圈"和"增益"两个因素来达到最佳配合,以此解决强烈的背景光使物体产生阴影的问题。

这样使摄像机不管人射光如何变化(如从白天到黑夜),都能在任何条

件下和任何时间通过适当的光线获得清晰的图像,从而保证背景光补偿更有效地

完成。

称为全自动背景光补偿(BLC)功能。

此外,因为摄像机感应的是整个画面范围,测量的是平均光线强度,因此无论物体出现在画面的任何地方,控制系统都能灵活地工作,这是测量图像光线强度方面显著的进步。

从而使得毋须调整任何光线强度即可安装摄像机,使之适合于安全监控的多种应用。

4.新型的自动跟踪白平衡模式ATWpro,保证了精确的彩色还原。

ATWpro是一个先进的白平衡装置,特别适合让操作者获得与他眼前所看到的同样效果的图像,有效地可操作彩色范围是2500K至6000K。

特别在光线经常变化的环境下,也能让监视者看清物体,效果十分理想。

目前市场使用比较成熟的产品有NIKKEN的NK-685C和JVC的TK-C1481BE(两款。

不过自动跟踪白平衡模式仍然适合于白天的使用,正对强光或阳光时,色彩会偏向强光光源类似色调。

5.Sony公司新开发的TurboAGC自动增益控制)技术,使控制增益的范围比普通AGC范围宽6dB,即将视像补光控制的范围由0〜18dB提升至0〜24dB,从而能更灵活和更有效地增强感光度,这样即使一个物体在非常低的照明条件下,也能很清楚地区别出来。

6.除有正常方式外,还有便图像轮廓鲜明(SHARP的方式。

使用该方式可使

图像的轮廓在画面上非常分明,当被摄物体融于一个场景,并带有与其相近颜色的阴影时,这种方式十分有效,而且这个功能在接有录像机时仍然有效,从而可

记录下轮廓分明的图像。

7.数码操控的CCD自动光圈功能。

随着照明的变化,摄像机会自动变化电子快门速度来控制光敏器件的曝光时间,快门速度范围可从1/50到1/100000秒。

CCD自动光圈功能的另一优点将体现在记录的影像质量上。

白天利用高速快门拍摄快速运动物体(如车辆的牌照),在重播时能清晰可见。

8.诺亚电子公司采用Sony公司的ExviewHADCCD制造出新一代数字极低照度高灵敏度彩色摄像机NK-685C(1R)。

新的DSP技术使该摄像机能传送最佳的AESC自动曝光,控制范围达到1/50-1/100000sec)、受频率分布图控制的LC(自动逆光补偿)、顺利完成AE(自动曝光)控制、保证色彩重现的AWB自动自平衡),有连续可变级的电子快门速度控制,可从手动电子快门1/50到

1/120,1/250,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sec多种,达到水平分辨率480线、最低照度0.003LUX。

9.台湾敏通公司用其研发的DSPC推出ALPH/系列摄像机,信噪比达到52dB,

使图像画质大为提高,能够实现图像左右反转的镜像效果,无论是在2200的烛

光亮

度环境下,还是在15000K的强光下,均有完美的白平衡效果,供自然的画像画面。

有48块可分别设定的逆光补偿功能,有准星光级夜视功能,特别还有可设定的遮蔽功能,而实现图像画面的隐私保护或重要目标不可视的要求。

10.日本池野(iKeNo)公司推出1/3”光纤传输CCD摄像机IK-120X系列,水平分辨率480线、最低照度0.03Lux,能感应800〜1000nm红外。

此光纤传输摄像机的输出部分技术指标为:

波长850nm距离2.5km、单向接收ST接口、光纤线为62.5/125m,接收部分技术指标为:

波长850nmDC12V60mA距离2.5km、ST光纤接口、RNC和FEMALES号接口、带宽8MHz光纤线为62.5/125m。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IK-220X系列同轴视频控制云台和镜头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