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816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docx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

会计职业道德浅析

一、前言

为了对目前会计诚信及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网络匿名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16个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378份,涵盖沿海内地的商业、金融、地勘,IP、房地产开发等近20个行业的会计人员,其中普中会计人员占70.63%,尽管本次调查规模较小,但网络的广泛性及匿名性,仍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

本次调查中,有77.78%的会计人员主为目前我国会计业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有46.83%的会计人员认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基本不可信;还有14.28%认为根本不可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危机严重的现状已引起了业内广大人士的认可。

实际上对于会计诚信问题,社会舆论一直措辞激烈;从2001年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到2002年美国“安然事件”,以及后来的世界通信公司、施乐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到前不久《会计师》杂志披露的2005年中国会计行业十大负面新闻,已经让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任感产生了严重动摇。

究其产生原因似乎过于复杂,有太多内在外在因素值得探讨,而在考察会计人员在会计诚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公众普遍表现了一种宽容和同情的态度,业内人士更感委屈无奈。

实际上,会计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形成的直接参与者,不管其面对外界压力所表现出的无奈多么令人同情,其责任上的失职和道德方面的缺陷仍然不得不让人对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产生异议,正如2002年北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讨会”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前总干事JohnGruner所言:

“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会计这个职业现在正处在相当大的压力之下。

……它使我们受到了很多谴责—缺乏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不足、无效的企业模式以及会计师和审计师自身的问题等等。

然而,我经常想,最终的罪魁祸首不正是职业道德的沦丧吗?

本文主要从会计业自身的职业道德角度出发,控讨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其沦丧成因,从而探讨如何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重塑会计诚信。

二、会计职业道德概述及现状

(一)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人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

从其概念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并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在调查中43.65%的人士认为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是实事求是做账记账,还有38.89%认为是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所以,舆论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更多的是依赖于行业人员的自律,依靠的是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但由于会计工作的专业性,会计职业道德并不会自动形成,职业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必须依靠教育手段来形成并提高,因此,要培养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情操,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二)现状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沦丧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次调查中认为目前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较差及很差的占总数的35.71%,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

主要表现在:

1、部分会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主动违法犯法。

在现实中,有相当部分会计人员面对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准则,丧失法律道德意识,通过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损毁会计资料等中饱私囊;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等,比如科龙电器事件中顾雏军等人自2002年以来就通过编制虚假银行票证,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抽逃关联企业注册资金等手段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

而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私欲膨胀,贪污1200余万元人民币、挪用公款2亿多元人民币,成为北京市检察机关近年来自行侦破的犯罪数额最大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

虽然这些严重的主动违法犯罪行为只是少数人所为,但对会计行业整体职业道德产生了相当坏的社会影响。

2、屈从外界压力的会计人员被动失信。

本次调查问到,在您处理业务过程中,面对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情形你该怎么办,选择坚持原则的仅为9.52%,选择灵活处理、设法回避及服从领导等选项的则大有人在,这说明会计人员在很多时候面临的两难选择让他们经常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2002年,有关媒体报道了黑龙江商学院会计系毕业生刘士泉,毕业4年换了4家单位,都是因为对做假账坚决说“不”,因此成为了不被企业领导欣赏的会计,而在现实中像刘士泉这样执著的会计人员仅仅只是少数,由于会计人员首先是作为社会人存在的,他首先需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如果其坚持职业道德的行为会导致他丢掉赖以生存的“饭碗”时,大部分会计人员会更倾向于一些较圆滑的解决方式,这种圆滑导致的被动失信虽然不能全部归咎于会计人员的失职,但其引发的道德危机却不容忽视。

3、业务不精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上失误。

业务能务水平是会计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归集者,如果业务知识不熟练,会计核算不能按照相关准则规范处理,会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是引发会计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方面: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总体处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低级人才过剩的状况,而且相当部分会计人员存在着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当然更谈不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了。

4、会计人员自身认知上存在不足。

深层次地认识分析问题会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改进不足,而事实上谈到会计诚信危机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沦丧,我们的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对产生问题的外界因素的迁怒和抱怨,而忽视了对自身问题的思考。

本次调查中,在被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问题的主体因素时,仅有11.11%的人员把原因归结为相关会计人员;在问及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丧失应承担何种责任时,选择一般责任、较轻责任及无关的达68.25%;在问及造成目前会计业诚信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时,仅有7.14%认为是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志簿。

说明业内人士尽管已经认识到目前会计诚信危机及会计自身的职业道德沦丧问题,但潜意识里业内人士根本没有认同自身在危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成因。

(一)内部原因

本次调查中,对于造成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丧失,进而影响会计业诚信的内部原因时,44.44%将其归结于单位负责人的不良影响,34.92%认为是企业内部控制失灵,另外20.63%则认为是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如自律性不强,职业道德意志簿弱,业务不精,法律意识淡簿等。

现分别分析如下:

1、来自单位负责人的压力。

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并无造假动机,但现阶段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任免上的生杀大权,使得会计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受命于单位负责人的意专,单位负责人要追求经济政治效益,要把账面做得“漂亮”一点,必然会把压力转嫁给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存之本,不得不屈从领导意志甚至成为其同谋,造成职业道德意志的解体。

如国内闻名的“琼民源”案,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5.4亿元,就是在“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划下作出的。

无怪乎业内人士会把单位负责人的压力列作道德沦丧成因的第一位。

2、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但现实是很多时候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企业迫于制度压力所设置,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这样,内部控制不到位,对会计人员行为做不到应有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职业道德要求的松懈。

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会计人员在内在品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他面对诱惑能否保持自制,面对压力能否做到坚持准则,而对错综复杂的会计问题能否客观准确公正地做出判断和处理,现实中部分会计人员无视国家财经法规,会计核算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或者是本身业平低下,满足不了新时期会计核算处理的需要,导致会计工作失误,会计信息失真;更有少数会计人员,不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反省和培养,为一己之私不惜把道德责任抛在一边,主动违法犯法。

(二)外部原因

1、道德环境整体不佳。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笔者调查中,有34.13%的比例归结于这一原因。

的确,当失信成为一种习惯现象时,就会像瘟疫一样泛滥至各行各业,如果我们的会计人员经常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局势;要么坚持原则被社会摒弃,要么放弃原则违背职业道德,请问需要我们怎样去做才能力保两全?

这种从业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更不利于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

2、国家监管力度簿弱,职能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力。

税力机关、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等机构理应对会计诚信、会计人员工作做到必要的监管,但事实是这些机构在监管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私利,不能产在独立客观公正的角度去进行审计,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注册会计师被称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那么要生存“粮”从哪里来?

只能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那里来。

现今中国,注册会计师从来没有真正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割断经济利害关系,因为无法超越这种经济利益制约,所以注册会计师也从来没有真正表现出他的独立审计立场,审计不力是必然的事情,对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职业道德引发的造假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情理之中。

3、会计法规制度不完善,惩治力度太轻,失信成本过低。

我国199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一方面无法保证会计人员因坚持职业道德原则受到打击报复时,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对违法会计行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

另外惩治力度太轻也是造成会计人员胆敢大肆违背职业道德的一个原因,例如,在2002年,全国有20家上市公司因虚假报告遭到投资者起诉,这么多做假公司总共才向约300名投资者赔付了约500万元的赔偿款。

如果以20家公司来平均,每家公司只赔付了约25万元,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为其做假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只有25万元。

实际上任何时候,当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一旦事发导致的惩治时,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会选择前者,更何况现阶段的会计法规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小而又小,不得不让人怀有太多的侥幸心理。

4、会计教育体制问题。

在当今中国教育整体重智育轻德育的大环境下,会计教育也体现了它的缺陷性,即更多地偏重于对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目前的会计课程中并没有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出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给师生的感觉更多的是一些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而据本次调查,问及在您的会计职业生涯中,您是否接受过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回答经常接受的仅占26.98%,这不能不说明我们会计教育上存在的缺欠和偏颇。

四会计职业道德重塑对策

(一)保持会计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根本。

只要会计审计人员与所就职的单位存在人事经济从属关系,其监督职能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其会计职业道德准线极易大打折扣;如果切断这种人事经济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不再对会计人员享有人事生杀权,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不再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或许事情会变得相对简单。

近年兴起的公司委派制度值得我们推广,在这种制度下,会计人员不再是“内部人”,要对委派部门和所在单位承担“双重责任”,因此在工作中不仅要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和准则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为单位管理提供服务,而且要从委派部门的角度考虑所承担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及时向委派部门报告单位的资金收支和财务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事后监督所存在缺陷和不足,这样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会计人员因人事工资关系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导致的被动失信。

对于担任重要审计职能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个直接对其实行管制的职能部门,该职能部门的经费来源于企事来单位缴纳的审计费,但企事业单位无权决定其与注册会计师的雇佣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往来关系,一切都通过职能部门进行委派协调,审计佣金也由职能部门直接按规定标准拨付,从根本上切断因为直接雇佣关系带来的利益上的依附暧昧关系,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二)健全法制建设,严惩造假者,提高造假成本。

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来说,只有当某一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经济个体才会实施该行为,收益和成本差异越大,实施该行为的冲动会越强烈,如果成本太高,让经济个体看不到由此带来的收益时,他会谨慎行事,所以强化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造假单位和个人,加大其违规成本,会对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毕竟,道德本身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即通常是由他律然后再转向自律,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徘徊于他律的初级阶段,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会计人员的自律,所以严惩手段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三)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有关部门应尽量建立起一咱具有独立性的企业内控机构,企业的内审机构人员也可以采取上级或相关部门委派制,使其与被审单位脱离人事上的依附关系,更好的发挥其独立监督作用,该机构应负责定期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建立并监督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实行情况;考察不相容职务是否分开设立,使各种岗位之间能否相互牵制;等等。

(四)提高单位负责人素质,创造好的执业环境

单位负责人的素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不可忽视,有关部门应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职业道德感,让他们从内心了解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对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会计人员被动失信的概率。

(五)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

首先应该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纳入我国会计教育系统,使初学者在刚开始接触会计这门学科的时候,除了学会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处,同进也能意识到这个行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在工作过程中,各单位和会计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将继续教育和培训列入其业务考核的内容,促使会计人员努力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