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577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docx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理论

主讲:

宁崴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

绪论

一、概念

1.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

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

2.园林设计

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

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

G1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G2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G3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G4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4.绿化

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

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

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

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理论联系实际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动手、动脑、多看、多问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

一、科学依据

二、社会需要

三、功能要求

四、经济条件

1、科学依据

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如该地段的水文、地理、地貌、水位、封冻线、土壤等,植物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的设计规范等

2、社会需要

园林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园林是城市4项基本职能(1933年雅典宪章,工作、居住、交通、游憩)中游憩职能的基地。

满足不同年龄、兴趣、文化层次所有人的需要。

是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本质区别之一

3、功能要求

广义---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狭义---满足人们的需要,包括游览、休息、健身娱乐活动。

如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的布局等

4、经济条件

重要依据和基础条件,包括设计依据、材料选择、施工管理等。

第二节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要考虑适用,其次是经济,然后是美观。

根据园林的性质、类型、环境不同而各有侧重。

一、适用

一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是其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

1.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地形条件,先利用后改造。

如颐和园的建设,明代就原有地形和水体建园,清代改建,通过挖湖筑山的造园手法建清漪园,后由慈喜该名颐和园。

根据功能、景观要求,合理组织空间。

例如留园

2.适合服务对象

不同性质、功能园林的设计手法是有区别的。

湛江市儿童公园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二、经济

1.使用材料上

2.日后管理方面

3.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上

三、美观

园林设计要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

美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园林是艺术,美是其组成部分。

第四章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是园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关于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行为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

本章主要讲述园林美学、园林形式美法则、中国传统艺术原理、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园林空间艺术原理和园林色彩艺术构图等。

第一节园林美学概述

一、古典美学

依附于哲学

春秋末期.孔子——中国美学理论奠基人——统一、和谐、尽善尽美

战国.庄子——无为、自由——物与我的统一

汉.董仲舒——天地之美——阴阳二气协调统一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美的本质使和谐

亚里士多德——美是“秩序、匀称、准确”

美——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

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

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各门社会科学(心理学、伦理学、人来学等)和各门自然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的综合运用

真、善、美统一于艺术的思想——鲁迅。

二、现代美学

三、园林美学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感情、趣味、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的再现,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

(一)园林美的属性和特征

园林属于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有两种提法:

长、宽、高、时间空间、联想空间

线条、时间空间、平面空间、静态立体空间、动态流动空间、心理思维空间

总的来说,园林美是物质与精神空间的总和。

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形态。

(二)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山水地形美、借用天象美、再现生境美、建筑艺术美、工程设施美、文化景观美、色彩音响美、造型艺术美、旅游生活美、联想意境美

第二节形式美法则

景物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

外形式——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形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构成。

内形式——是上述外形式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所构成。

形式美具有变移性、相对性、差异性。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美

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语言。

不同的线型其性格特征也不同。

用直线类组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

弧形曲线则表现柔和、流畅、细腻、活泼。

2.图形美

由各种线条围合成的平面形。

规则式和自然式

规则式——稳定、有序、规律、庄严、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

自然式——自然、流动、不对称、活泼、抽象、柔美、随意

3.体形美

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它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表现于山石、水景、建筑、雕塑、植物造型等

不同景物或相同景物都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美。

4.光影色彩美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

色彩的冷暖和感情,必然引起丰富的联想或精神满足。

5.朦胧美

产生于自然界,是形式美的特殊表现形态。

产生虚实相生、扑朔迷离的美感,给游人留有较大的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

二、形式美法则与应用

(一)多样统一法则

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过分统一则呆板,疏于统一则杂乱。

多样统一原则是其他原则的“统领”。

1.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

规则式和自然式内容与形式容易达到变化统一。

混合式中规则与自然的过渡不要太突然,一般采取用弧形道路进行过渡。

建筑的形式与其功能要达到变化统一。

2.局部与整体的多样统一

同一园林中,景区、景点各具特色,但就全园而言,其造型、色彩、风格均应保持基本协调,寓变化于统一整体之中。

3.风格多样与统一

风格因人、因地而逐渐演进形成。

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与气候、国别、民族、文化、历史背景有关,同时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杭州聚贤亭

静心斋山亭

芳秀园亭

东莞可园亭

4.形体的多样统一

单一形体——统一形体,大小、位置变化

多种形体

主体的主要部分去统一次要部分,次要部分服从或类似主体,烘托、呼应主题。

整体体形去统一各局部体形或细部线条,以及色彩、动势。

5.图形线条的多样统一

指各图形本身总的线条图案与局部线条图案的变化统一。

6.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

材料选择既要有变化又要保持整体的统一。

选择多种材料时,要有主次,切不可等量分布

7.线型纹理的变化统一

着重考虑局部线条纹理与整体线条的协调与变化

(二)整齐一律

景物形式中多种相同或相似部分之间的重复出现,或是对等排列,其美学特征是创造庄严、威严、力量和秩序感。

(三)参差率

与整齐一律相对,指各风景要素和要素中的各部分之间,有秩序的变化与组合关系,形成无秩序的秩序,不整齐的整齐。

一般通过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物规定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

(四)均衡法则

均衡感是人体平衡感的自然产物,它是景物群体的各部分之间前后、左右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一般表现为两大类型,即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

1.静态均衡——游人视点不动状态下(即景物相对静止),观察景物所表现出的均衡状态。

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均衡两种。

对称式均衡——景物各组成部分为对称关系,表现的理性、庄重。

非对称式均衡——景物各组成部分之间为非对称关系,但通过位置和体量的处理,仍让给人以均衡之感。

处理方法如下:

构图中心法:

群体景物中有一是突出强调一个实现构图中心,而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杠杆均衡法:

又称平衡法,通过质量和距离对应不置取得均衡。

惯性心理法:

又称运动平衡法,根据人的习惯性重心感产生的动势倾向而形成的均衡。

2.动态均衡——游人视点移动状态下(即景物相对运动),观察景物所表现出的均衡状态。

运动存在,均衡存在,运动消失,均衡消失。

游人在运动过程中观赏景物要达到均衡状态

(五)稳定法则

指景物上下部分的关系,包括稳定的布局和不稳定的布局。

(六)对比法则

借景物之间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使彼此的特点更加明显和突出,产生强烈的风景感染力。

对比律运用于形体、线型、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光影、虚实、质地、意境等多方面的对比。

1.适于用对比的场所

园林布局中,可以说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存在对比,只是对比的强弱不同而已。

尤其强调的是入口、景点、建筑等位置。

2.获得对比的方法

水平与垂直对比

形体大小对比

形体形状的对比

色彩与明暗对比

空间对比——通过空间序列的开合、曲直、明暗、大小的对比,使空间对游人的感觉发生强烈的变化,达到小中见大、豁然开朗、变化万千等效果。

疏密对比——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

无论建筑、树木、山石在不同空间处理上皆应疏密有致,形成对比,方使全园景观变化多端。

虚实对比——虚予人以轻松,实予人以厚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如山水对比,粉墙与门窗、月洞门的对比,建筑的墙体与门窗的对比,景物本身与水中倒影的对比,苏州怡园面壁亭的镜借法等等

质感对比——不同质感的景物搭配对比,可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可利用植物与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不同材料的质感形成对比。

动静对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再如动水和静水的布置等。

(七)和谐(调和)法则

借景物之间共同点的搭配,使各种景物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色彩、体形、线条、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一种和谐感。

和谐源自同类景物或不同景物之间。

通过相似与近似两个途径取得和谐。

1.相似协调法

形状基本相同的几何形体、建筑体、花坛、树木等,其大小及排列不同而产生的协调感。

2.近似协调法

也称微差协调,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产生的协调感。

3.局部与整体的协调

园林空间中局部景区景点与整体的协调,某一景物的各组成部分与整体的协调。

(八)比例法则

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客观景象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合适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感,这就是合乎比例了。

世界公认的最佳数比关系是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创立的“黄金分割”理论——b:

a=a:

(a+b),b=1a=1.618或a:

b=1:

0.618

弗帮那奇级数:

1、2、3、5、8、13、21、43……

17世纪法国建筑师布龙台:

某个建筑体或景物,只要其自身的各部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同一比例关系时,好的比例就产生了,这个实体就是完美的。

动态比例理论:

一个正方形对角线展开的矩形系列,其长宽比是协调的。

有共同方向或相互垂直对角线的矩形系列,其长宽比是协调的。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人体比例模度数列理论。

相同与不同景物之间都存在比例

局部与全局、景物安排与地形处理、分区规划、种植设计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比例。

“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得四,…”(园冶.相地)

北方—常绿:

落叶=1:

3;乔木:

灌木=7:

3

南方—常绿:

落叶=2、3:

1;乔木:

灌木=1:

1

(九)尺度法则

尺度一般指反应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不涉及具体尺寸。

尺度是景物和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产物,凡是与人有关的物品或环境空间都有尺度问题。

尺度的分类:

不变尺度(适用尺度,辅助标尺):

栏杆、扶手、窗台、踏步、桌椅等

可变尺度:

建筑体量、道路长度等

夸张尺度:

不变尺度的有意放大或缩小,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如台阶等

园林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

1.单位尺度引进法

引用人们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2.人的习惯尺度法

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活动习惯规律为准,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寸。

3.景物与空间尺度法

景物与空间环境的尺度相协调与统一

4.模度尺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系列或被认为美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作为基本模度,进行多种划分、拼接、组合、展开或缩小等。

建筑空间1/10理论:

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比

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1:

3~1:

6

地与墙的比例关系

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的感觉规律

H≤30cm时,有图案感,无空间隔离感,多用于模纹。

H=60cm时,稍有边界划分和隔离感,多用于台边、建筑边缘的处理。

H=90~120cm时,具有较强的边界隔离感。

H>160cm时,具有空间隔离感和封闭感,多用于障景、隔景等。

(十)节奏与韵律法则

节奏—音乐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指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合乎一定规律

韵律—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指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组合,均匀的间歇或停顿,在一定位置上相同音色重复出现

节奏与韵律在园林布局上的应用---布局中把节拍和音转换为景物,使同样、相似、有关联的景物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给人以节奏韵律变化的美感。

绿篱

乔灌木交替配置

花坛

花期、花色交替变化

林冠线、林缘线变化

道路起伏、曲折变化

踏步与台地交替

栏杆

喷泉

地面铺装

地形起伏

水面涟漪

1.园林中的节奏与韵律构成因素

2.园林中的韵律设计

规则韵律:

严整规定性、理智型

不规则韵律:

自然多变性、感情性

半规则韵律:

显示前两种的共性

连续韵律:

一种或多种景观要素有秩序的排列延续,保持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

渐变韵律:

连续出现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大到小或有小到大的排列。

突变韵律:

景物以较大的差别和对立形式出现,产生突变的韵律感。

交错韵律:

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

旋转韵律:

要素或线条按照螺旋状方式反复连续进行,向上或向左右发展,从而得到旋转强烈的韵律特征。

自由韵律:

某些要素或线条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不规则但有一定规律地婉转流动,反复延续,出现自然优美的韵律感。

(十一)主次法则(主从原理)

主次法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主景和配景

主景:

是某一范围内景观和构图的重点或核心景物,是控制点,是主题或主体所在。

配景:

陪衬或烘托主景的景观,使主景更加突出,如图1、2、3

背景:

为主景和配景存在提供条件,同样烘托主景。

关系:

主景要突出,配景起到陪衬的作用。

不能孤立无援,更不能喧宾夺主,所有景观的布置要围绕主景进行。

突出主景的常用方法

(1)主景升高

把主景至于地势较高处或置于基座上。

如红军纪念碑、佛香阁、孤植树等。

(2)中轴对称

在主体的前方两侧配置一对或一对以上的配体,主体常在中轴线的终点。

分为绝对对称和拟对称。

如故宫博物院内部和天安门广场周围,佛香阁两侧的转轮藏和铜亭,门前植物对植等。

(3)轴线和透景线的焦点

规则式---轴线焦点,如道路交叉口

自然式---透景线焦点,如北海白塔

(4)环拱水平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也叫动势集中,即四面皆有高于视平线景物所围合起来的构图空间,主景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

如杭州西湖的孤山,树林环抱的林间空地等

(5)构图的重心位能

即重心处理。

把主景置于整个构图的重心上,起到最佳的位能效益。

规则式---几何重心,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的雕塑等。

自然式---自然重心,如万寿山、佛香阁、自然广场的雕塑等

(6)渐变法(渐层、级进)

色彩---由浅级逐渐升至深级

景物---由次要逐渐升到主要,如佛香阁、柏林苏联烈士纪念碑等

(7)抑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

即欲扬先抑的手法。

如障景的使用,留园入口处的空间处理等。

(8)对比处理

即用另一景物的对比,使主景的特点和地位更加突出。

如黑松和京桃的搭配。

2.主要景区和次要景区

根据功能和艺术构图把园林分成若干个景区

每个景区既独立又互相联系

每个景区有自己的主景和配景

景区有主次之分,主要景区要突出,次要景区起陪衬和烘托作用

全园的主景在主要景区当中

第三节园林空间艺术原理

西方把空间理解为一个三向量(长、宽、高)的盒子,从外面看是实体,从内部看就是空间,可以用代数、几何学及物理学进行求证。

东方理解空间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意念。

总之,我们所看到的、所处的、所想象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空间。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有变化的美好境界。

空间的分类:

静态空间——相对固定的空间

动态空间——相对流动的空间

一、静态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的类型

按照活动内容:

生活居住空间

游览观光空间

安静休息空间

体育活动空间

按照地域特征:

山岳空间

台地空间

谷地空间

平地空间

按照开朗程度:

开朗空间

半开朗空间

闭锁空间

纵深空间

按照构成要素:

绿色空间

建筑空间

山石空间

水域空间

按照大小:

超人空间

自然空间

亲密空间

按照形式:

规则空间

自然空间

半规则空间

(二)静态空间艺术布局

1.风景界面与空间感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

2.不同视距的风景感染力

视力:

人眼看清物体的能力。

视距:

人眼于物体之间的距离。

正常人清晰视距——20~30cm

看到景物细部视距——30~50m

识别景物类型视距——150~270m

能辨认景物轮廓视距——500m

能明确发现物体视距——1200~2000m

视域、视场、视角、中视线、视平线

最大视场:

水平视角160°,垂直视角130°

清晰视场:

水平视角45°,垂直视角30°

景物的适宜视距:

D=3.5H

室内景物适宜视距2H

室外景物适宜视距3.7(H-h)

景物的适宜视距:

D=1.2W

适宜视距以H、W数值大者确定

视距为1倍、2倍、3倍H的不同风景感染力,分别是:

意义:

设计合适视点位置,确定景物周围的布局,确定景物的体量、高度。

静态空间尺度规律

景物高度与水平空间的宽度关系1:

3~1:

6时景观效果最好。

3.不同视角的风景感染力

平视风景:

中视线水平向前---平静、安宁、深远、放松---安静休息区

仰视风景:

中视线上仰---高度感强烈---1倍h内安排视点---强调景物的高度

俯视风景:

中视线向下---惊险、满足、自豪、兴奋---风景区、较大公园中应用较多

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是开敞空间,所见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心胸开阔、壮观豪放。

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

视线被周围景物所屏障的空间是闭合空间,所见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亲切、安静感,近景感染力强。

纵深空间与聚景:

两旁有建筑、密林或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峡谷等形成的狭长空间叫纵深空间;把视线引向端点,这风景叫聚景。

有强烈的深度感。

4.静态艺术布局的景观组织手法

(1)主景与配景

(2)借景与障景

借景:

将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观组织到园内来“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3)对景与添景

对景——位置上相互对应的景观,通常利用利用环路、水面、大草坪、广场等等开朗空间。

添景——对景之间设一配景,以丰富对景的画面效果。

(4)前景与背景

(5)抑景与扬景

(6)实景与虚景

(7)夹景与框景

(8)俯景与仰景

(9)透景与漏景

(10)藏景与隔景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一)空间的动态序列

园林对于游人是一个流动的空间,随着游人运动而变化的风景布局叫动态布局,而游人的运动是沿着游览线有始有终、有规律变化的,风景与游人的相对关系也不断的、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所以称之为动态(连续风景)序列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序列

(1)一般序列

两段式:

起景→高潮

三段式:

起景→高潮→结束

丰富序列:

序景→起景→发展→高潮→过渡→结束

(2)循环序列:

现代综合性公园多采用主景区领衔,次景区辅佐,多条展示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景物为构图中心,以综合循环游憩景观为主线,以方便游人、满足园林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来组织空间序列,这已成为现代综合性园林的特点。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植物园:

裸子→被子→单子叶→双子叶

动物园:

低等动物→鱼类→栖类→爬行类→鸟类→食草、食肉哺乳动物→灵长类高级动物

盆景园:

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水石盆景→微型盆景→根雕艺术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

空间序列的展示主要依靠道路系统的导游职能。

多种类型的道路体系为游人提供了动态游览条件,因地制宜地园景布局又为动态序列的展示打下基础。

园林道路系统的类型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风景序列由多种风景要素有机组合逐步展现出来的,在统一基础上求变化,又在变化之中见统一,这是创造风景序列的重要手法。

风景序列的构成可以是地形起伏、水系环绕、植物群落或建筑空间,无论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总有头有尾、又收有放,这也是创造风景序列的常用手法。

(1)植物景观的序列布局

主调、配调、基调植物景观

转调的运用:

急转调、缓转调

急转调---由一个主调马上转为另一个主调,一般急转调出现在道路交叉口位置,如行道树的变化。

缓转调---由一个主调逐渐转为另一个主调,一般缓转调出现在景区内部或自然式园林中。

(2)水体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水面扩大或分支为开,水之溪流又为合。

用来龙去脉表现水体空间之活跃,以收放变换而创造水之情趣。

(3)地形地势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其景区景点拉开距离,分区分段设置,在游览路引导下,景观断续发展,游程起伏高下,而取得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效果。

(4)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需要,对建筑群体组合的本身及对整个园林中的建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