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84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docx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与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汇编

煤矿企业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有效措施

一、组织现场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如能在事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自救、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自救和互救的方法的正确性。

为了确保自救和互救的有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

(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二、矿工自救与互救应采取的原则

1、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

2、自救器和避难硐室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有供给压缩空气的避难硐室。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的分类:

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两类,为确保防护性能,必须定期进行性能检验。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三、灾害事故时避灾自救互救应采区的应急措施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1、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具体方法是: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尽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为:

(1)矿工在采煤工作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

撤离中快速打开过滤式自救器并佩用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

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时,应首先到避难硐室、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2)掘进工作面发现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时,必须向外迅速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之后把防突风门关好,然后继续外撤。

如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用自救器不能安全到达新鲜风流时,应在撤出途中到避难所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等待救护队援救。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撤离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

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4)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是,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通过从回风口撤到安全地点。

(5)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进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6)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撤退中应考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去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区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7)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火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8)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

煤矿企业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冲积层或第三系泥灰岩充水

第四系冲积层含有流砂层、砂层、砾石层,第三系泥灰岩岩溶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和储水能力较强,当井巷工程揭露或其处于回采工作面上“三带”范围内时,大气降水或其储存水侵入工作面,冲垮或淤积巷道,甚至淹井。

其特点是:

来势猛、危害大。

一般发生在建井阶段和浅部回采区域。

(2)大气降水形成洪流通过井筒灌入井下

井口初于当地地表较低位置或低于当地历史洪水水位标高。

当遇到强降水或多年不遇的大暴雨时,极易从井口直接灌入井下。

其特点是:

来势猛、危害程度深、破坏主系统、人员被封堵。

(3)地表洪水通过采动裂隙或含水层渗入井下

矿井因地表存在水体、开采深度浅、主要含水层露头裸露于地表、局部因小窑破坏隔水煤柱与地表连通等因素,造成大气降水、地表洪水或地表水体水通过塌陷裂隙充入井下,影响或威胁矿井生产安全,甚至淹井。

其特点是:

来势由弱到强、波及面大、危害程度深。

(4)地表水体堤坝垮塌

井田内或其附近存在一般水体或大型水库,当堤坝垮塌后,洪水通过井口或塌陷裂隙灌入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甚至造成矿井被淹。

其特点是:

来势猛、波及面积大、危害程度深。

(5)老空透水

由于矿井本身老空水和边小窑水的存在,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积水区资料的不清,极易误揭老空,造成工作面被淹,甚至采区被淹,存在突水风险。

其特点是来势猛、危害程度深。

(6)顶板砂岩裂隙突水

局部区域煤层顶板裂隙发育,含水性和导水性比较强,受采动影响,直接充入工作面,影响安全生产。

其特点是:

水量小、持续时间短,影响正常生产。

主要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内。

(7)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突水

平顶山煤田及其邻近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或相近,局部区域的石炭系太原群石灰岩和寒武系石灰岩溶洞和裂隙发育,存在较高水头的承压水。

受采动的影响,原应力平衡被破坏,隔水层隔水能力小于临界能力时,发生突水,存在突水风险。

其特点是:

来势猛、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危害面广。

主要发生在开采己组煤层和庚组煤层的工作面内。

(8)断层透水

矿存在落差不等的正断层。

当正断层挫断强含水层时,断层带内存在强承压水,工作面揭露导水断层或接近导水断层时,存在突水风险。

其特点是:

来势猛、水量大、持续时间较长。

主要发生在开、掘工作面内。

(9)陷落柱突水

由于陷落柱的形成大多是由于石灰岩溶洞垮落而致,因此,其含水性和导水性极强,当工作面揭露或接近时,极易发生突水,风险大。

其特点是:

来势猛、水量大、危害面广、持续时间长。

一般发生在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

(10)勘探孔水

因勘探孔封闭不良造成虚孔,串通所揭露的强含水层,当工作面揭露虚孔段时发生突水。

易造成重大停产事故或局部淹井事故。

其特点是:

来势突然。

一般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内。

(11)探放水钻孔水

在井下探放水过程中,因孔口安全装置失效,造成钻孔水失控,充入工作面,影响或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

若钻孔围岩(煤)松软、静水量大,甚至造成淹井事故。

(12)其他原因导致的水害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因停电、排水设备出现故障、其它灾害诱发而引起的水害等,也易造成淹井淹面。

1.2.水灾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2预警行动

4.3信息报告程序

5.应急处置

5.1响应分级

5.2响应程序

5.3现场应急处置

5.3.1现场应急处置应遵循的原则

(1)救人优先的原则:

现场工作人员本着“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首先进行自救,然后进行救助他人;

(2)防止事故扩大,缩小影响范围的原则;

(3)保护救灾人员生命安全的原则;

5.3.2应急指挥

(1)预案启动后,在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成员到达前,成立现场抢险指挥部,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2)及时撤出灾区所有人员。

如有被困人员,应尽快查清人数及地点,想办法进行营救。

(3)按照水灾事故通知程序,尽快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赶赴调度室。

(4)救护队接到事故电话后,应迅速带齐装备进入事故地点。

(5)根据水位与涌水量情况,利用一切可能进入的通道,迅速引出灾区被困人员。

(6)人员必须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在积水水位不高,距离短的情况下也要十分谨慎,应选择熟悉水性的队员配用呼吸器通过。

(7)抢救人员在通过淤积巷道时应铺设木板,以防止人员陷入,被水灾困在井下遇险人员,救出后要保护体温,注意搬运,防止休克。

(8)在井下发现遇险人员时,禁止用灯光直接照射遇险人员的眼睛,以免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失明。

5.3.3应急处置措施

(1)大气降水灾害事故

因连降暴雨,地表洪水通过塌陷区或小煤窑渗入井下,造成矿井涌水量突增时,各生产矿井及建井处,应根据本单位开采水平、工作面与导水通道的空间关系、老空位置等进行救护。

①各生产、基建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援救预案;

②首先撤离除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泵房外井下受威胁的所有人员;

③按本单位应急援救预案,关闭水闸门,开通通向报废采空区的导水通道,尽可能减少进入中央水仓总水量,封堵可能威胁中央泵房、变电所的通道,确保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泵房的安全;

④根据进仓水量开动综合能力相应的水泵台数,并及时从地面运送备用泵和敷设备用管路,增加备用台数和排水能力,确保中央枢纽的安全;⑤因涌水量过大,当采取以上措施而无法控制时,撤离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泵房所有人员,切断通向中央变电所电源;

⑥在地面敷设大型排水设施,加快矿井排水恢复工作。

(2)地面水体灾害事故

地表水体因堤坝垮塌或大气降水所形成的洪水通过井口直接灌入井下,造成井下人员封堵、主要设备损坏等重大灾害时。

①立即通知井下所有人员通过未被淹没或冲垮的立井或斜井撤到地面安全地带;

②当所有出口被冲垮或淹没,人员无法撤离时,就近聚集到标高最高位置,等待救援;

③现场指挥救援指挥部和专家组,根据图纸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被困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及时采取营救工作,包括地表钻探、送养送食等;

④在执行上述抢救工作时,及时敷设大型排水设施,加快矿井排水,多渠道开展被困人员的营救工作。

(3)开掘工作面水灾事故

开掘工作面因揭露积水老空、导水断层、导水陷落柱、导水勘探孔或煤层顶、底板岩溶而发生突水,造成巷道被淹、人员被困或人员伤亡时。

①安全撤离人员及时向自救领导小组汇报。

自救领导小组立即通知相关区域现场工作人员撤离;

②专业救护人员现场勘察灾害情况,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害地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排水营救工作;

③调动安装大型排水设施,加快排水,营救被困人员工作;

④当积水排出后,进入灾害地点的专业救护人员首先寻找和营救存活人员。

因巷道垮落无法进入营救时,应及时开挖或恢复巷道;

⑤待被困人员完全营救出后,及时寻找死亡人员和被掩埋人员尸体。

同时进行巷道清理和恢复工作;

⑥若突水水源水量过大,根据资料分析,立即定位被困人员位置,实施救援工作。

同时定位水源位置,进行注浆封堵或隔离。

(4)回采工作面水害事故

回采工作面揭露积水老空、导水勘探空、导水断层或导水陷落柱而发生突水,造成巷道被淹、人员被困或人员伤亡时。

①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出水点位置决定撤离方向。

其中,出水点上方人员沿高于出水点标高的巷道撤离,出水点下方人员在有安全撤离时间的情况下快速撤离现场,若无撤离时间,就近躲避到较高的空间内,等待救援;

②安全撤离人员及时向自救领导小组汇报。

自救领导小组立即通知相关区域现场工作人员撤离;

③专业救护人员现场勘察灾害情况,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害地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排水营救工作;

④调动安装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