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841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 中图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世界地理第31讲世界主要地区教学案中图版

第31讲 世界主要地区

 东南亚

(高考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南 热带雨林气候

(2)地震 火山

(3)原因:

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4)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5)措施: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读东南亚区域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中南半岛  B马来半岛  C海南岛

D苏门答腊岛E加里曼丹岛F新几内亚岛

G爪哇岛H菲律宾群岛

①北部湾②泰国湾③南海

④安达曼海⑤太平洋⑥爪哇海

⑦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2)地理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

②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3)自然地理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地形复杂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显著地理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

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气候湿热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河流众多

中南半岛上多由北向南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马来西亚)

(4)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特征:

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人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2020·沧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某国家水系分布图。

(1)根据图中水系分布,推断与概括该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分析图示三大水系夏季水循环特点及其成因。

(3)比较图中甲、乙两河流水系特征的异同点。

(4)图中甲河流实测最大流量为64000m3/s,最小流量为1306m3/s,试分析该河流流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解析:

(1)图示河流总体由北向南流,说明北高南低;三条河流干流基本平行,再结合支流分别流向两侧,说明干流之间有高地(山脉或高原)隔开。

(2)此地为外流区,则属于海陆间水循环,由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构成;其特点可从循环的水量大小、周期长短角度分析;成因与降水多少以及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快慢有关。

(3)注意图示甲乙两河长度不同,流向相同。

(4)河流流量的变化与补给水源的变化有关。

由图中经纬度可看出,该地属于东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推断图示国家地势北高南低;根据三大河流流域面积比较狭窄,推断图示国家山(或高原)河相间,纵列分布。

(2)特点:

夏季水循环周期短,循环水量大。

原因: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和频发的热带风暴影响。

降水丰沛,形成丰富的地表径流。

(3)相同点:

甲、乙两河流向基本相同,大致自北向南流。

不同点:

流域面积甲河大于乙河;流程甲河长于乙河。

(4)甲河流补给水源以降水为主;该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暴雨频繁;西南季风环流年际变率大,导致降水年际变化大。

 中 亚

(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回答1~3题。

1.据上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B.②

C.③D.④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D 3.C

读中亚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天山山脉 B帕米尔高原  C哈萨克丘陵

D图兰平原E里海沿岸低地F卡拉库姆沙漠

①里海②咸海③巴尔喀什湖

④阿姆河⑤锡尔河⑥额尔齐斯河

(2)位置和范围

①地理位置:

大体位于35°N~55°N,50°E~80°E,属于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②主要国家:

包括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3)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河流

a.内流河:

阿姆河、锡尔河。

b.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

③湖泊:

都为内流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④资源

种类

分布

石油

里海沿岸

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

铁、铜

哈萨克斯坦中部

(4)人文地理特征

①农业发展

a.种植业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

b.农作物分布:

小麦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②交通——“丝绸之路”

a.古今变化: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第二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

b.意义:

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

(2020·湖南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

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

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 图Ⅰ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Ⅱ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解析:

(1)“清澈澄碧”,可从补给水源、泥沙淤积角度分析;“终年不冻”,可从山脉对气温的影响、湖泊盐度、深度、容积角度分析。

(2)注意“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图示东侧注入河流多,且河流发源于高大山脉等信息。

(3)图示湖泊面积1998年以来波动上升,可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补给水量增多的原因。

答案:

(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南 亚

(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km2的三角洲。

(1)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m)和丙地(海拔2000m)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

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2)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读南亚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国家位置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尼泊尔,D不丹。

(4)重要性

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2.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海拔高,在1000m以上,地势落差大

中部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在200m以下,地势低平

南部

德干高原

海拔较高,顶部平坦开阔

(2)三条河流:

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3.气候类型及分布

(1)三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3)降水分布不均

4.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南亚各国,孟加拉国的洪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原因

(1)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2020·南昌模拟)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

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农业生产特点是(  )

A.商品率高B.科技水平高

C.机械化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

3.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市场D.交通

解析:

第1题,图示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夏季高温多雨。

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

第3题,该区域受地形影响,降水差异大,沿海降水多,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德干高原降水较少,发展棉花、小麦种植等。

答案:

1.A 2.D 3.B

(2020·郑州模拟)加尔各答是印度东北部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及重要港口,为西孟加拉邦首府。

近年来,西孟加拉邦政府出台了新的投资和工业政策,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吸引外资,力争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

下图分别为印度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分布示意图、加尔各答及周边地区地形及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4~6题。

4.印度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

A.工业分布比较均衡

B.靠近销售市场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接近原料产地

5.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最主要是依靠当地的(  )

A.气候条件B.港口条件

C.地形条件D.产业基础

6.西孟加拉邦政府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对当地的影响是(  )

A.促进产业升级B.减轻交通压力

C.增加就业机会D.缓解用地紧张

解析:

第4题,印度工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东北部沿海,内陆地区除首都新德里和南部班加罗尔外,工业分布较少,A错误;工业分布大多靠近原料产地,如棉纺织工业主要靠近棉花产地,钢铁工业主要靠近煤铁产地,麻纺织工业主要靠近黄麻产地,B错误、D正确;印度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C错误。

第5题,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地,原材料丰富,人口众多,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麻纺织工业是加尔各答原有的主要工业部门,产业基础好,这是西孟加拉邦政府将其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最主要原因,D正确。

第6题,纺织工业属于传统工业,并不能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A错误;工业发展势必会增加交通需求,并不能减轻交通压力,B错误;西孟加拉邦政府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C正确;工厂建设需要土地,将其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会加剧用地紧张问题而不是缓解,D错误。

答案:

4.D 5.D 6.C

 西亚和非洲

(2017·高考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回答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A 3.B

1.读西亚和北非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①“两洋”——印度洋、A大西洋。

②“三洲”——亚洲、B欧洲、非洲。

③“五海”——C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湖泊)。

 

(2)自然环境

①丰富的石油资源

a.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b.三条海上石油输出路线

c.主产国——E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②匮乏的水资源:

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3)人文环境

①农业: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②文化差异:

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2.读非洲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理位置与轮廓特征

①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0°N与30°S之间,以及10°W与40°E之间,赤道从中间穿过。

②海陆位置:

西侧为a大西洋,东侧为b印度洋,东北以c红海为界与西亚相邻。

③轮廓特征:

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很少。

最大岛屿是d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半岛是e索马里半岛,最大海湾是f几内亚湾,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是g好望角。

(2)地形与河湖

①地形特点:

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②主要地形区

A刚果盆地:

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

B东非高原,C南非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

③重要河湖

h尼罗河

向北注入地中海,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i刚果河

向西注入大西洋,为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j尼日尔河

向南注入几内亚湾

k赞比西河

向东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l维多利亚湖

由凹陷盆地形成,是非洲面积最大的湖泊

m坦噶尼喀湖

位于东非裂谷带,由板块断裂下陷形成,是非洲最深的湖泊

(3)南北对称的气候

①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

②分布特征:

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4)“湖光山色”的东非裂谷带

①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

它是地壳水平运动拉伸断裂形成的,为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

②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集中在东非裂谷带及其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如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③东非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就位于其附近。

(5)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①总体特征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

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②重要矿产国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南非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几内亚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赞比亚

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尼日利亚

(6)人文地理特征

①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②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2020·湖南长郡中学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带,起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的边界,止于奥兰治河,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长达2100千米。

遍布的沙丘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单一的沙丘长达16~32千米,高240米。

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几乎无降雨,但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

纳米布沙漠植物稀少,但在海岸地带可见多肉质植物。

(1)分析纳米布沙漠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长达2100千米的主要原因。

(2)纳米布沙漠上的沙丘多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

解析:

(1)首先明确该纬度主要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同时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扩大了沿岸的沙漠气候范围。

(2)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则沙丘的分布与沙源、风向有关,继而从沙漠分布、风向角度分析即可。

(3)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海水蒸发强,则沿海空气湿度大,受沿岸寒流影响而多雾。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就是热量经过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传递过程,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运用此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小即可。

答案:

(1)纳米布沙漠因热带沙漠气候而形成;流经非洲西南沿岸的本格拉寒流对纳米布沙漠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降温减湿)作用。

因而本格拉寒流流经的沿岸形成沙漠,本格拉寒流流程较长,纳米布沙漠也延伸了2000多千米。

(2)南回归线穿过纳米布沙漠中部,纳米布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东南信风成为纳米布沙漠的盛行风。

在东南信风的长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沙丘顺风向从北—西北向南—东南排列成串。

(3)沿海地区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因而多浓雾。

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加之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偏高。

 欧洲西部

(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B

读欧洲西部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B比利牛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D勃朗峰

E亚平宁山脉F西欧平原

G波德平原H东欧平原

I冰岛J爱尔兰岛

K大不列颠岛L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M伊比利亚半岛N亚平宁半岛

O巴尔干半岛P小亚细亚半岛

Q波罗的海R北海

S比斯开湾T地中海

U英吉利海峡V直布罗陀海峡

①多瑙河②莱茵河

(2)位置

①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

②纬度位置:

大部分处于40°N~60°N。

(3)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②典型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④河流:

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4)人文地理特征

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a.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影响最大。

b.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②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a.特点:

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

b.工业分布特点:

多而密集,十字形分布。

③传统的畜牧业

a.畜牧业发达:

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b.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5)繁荣的旅游业

①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山。

②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

众多的古建筑遗址、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

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1)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流平缓。

(2)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使河流水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小。

(3)各河流之间大都有运河沟通,形成了稠密发达的内河航运网。

(4)经济发达,航运价值高。

 

(2020·安徽A10联盟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界线。

该山地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而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

比利牛斯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变化。

下图为比利牛斯山位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