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40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docx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docx

精品文档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

 

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总报告4

一、我国城市垃圾现状4

1、大城市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变缓5

2、垃圾结构变化较大7

3、我国垃圾管理模式变化7

4、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缺乏8

二、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9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9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9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9

三、完善社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的思路10

1、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10

2、促进社区垃圾减量管理的措施11

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12

专题报告1——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调查报告14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现状14

1、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4

2、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15

3、上海市垃圾分类方法16

4、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7

5、上海城市垃圾处理费用18

6、上海市垃圾管理工作目标18

二、上海市社区垃圾管理对策19

1、推进社区垃圾分类19

2、对生活垃圾总量控制20

3、实施垃圾处理权成本收费20

4、体制改革21

三、社区垃圾管理主要工作成效21

1、垃圾分类认知率提高,分类社区初具规模21

2、建立了垃圾分类全程管理系统。

22

3、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23

4、建立专项垃圾回收系统23

四、需要改进的方面24

1、社区垃圾分类实效有待提高24

2、市民对深度分类参与率相对偏低。

24

3、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缓慢24

4、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法规不健全25

专题报告二——北京市社区垃圾管理现状调查报告26

 

.

精品文档

 

一、北京市生活垃圾现状26

1、北京垃圾产生量26

2、北京市垃圾成分27

3、北京市垃圾分类方法28

4、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28

5、北京垃圾处理费用28

6、北京市垃圾管理工作目标28

二、北京市社区垃圾管理对策29

1、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29

2、推行社区垃圾分类分步实施计划29

3、NGO组织推进社区垃圾分类29

4、市政府出台社区垃圾分类政策30

5、实施鼓励社区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30

6、环卫部门逐渐推行垃圾分类收集31

7、逐步建成与垃圾分类相配套的处理设施31

三、北京社区垃圾分类成果31

1、总体情况31

2、昌平区社区垃圾分类情况32

3、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案例32

四、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33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33

2、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率有待提高33

3、需要真正建立全过程垃圾减量的激励机制34

4、未实行垃圾总量控制、垃圾收费低34

5、对垃圾分类工作缺乏监督34

专题报告三——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调查35

一、调查背景35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35

1、调查内容35

2、调查方法、组织与实施36

3、调查对象36

4、数据处理36

5、样本情况36

被访者户口和居住区36

被访者年龄分布37

被访者的职业分布37

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布37

被访者收入水平的分布38

三、调查结果38

1、市民对市政府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认知程度和途径38

市民对市政府“垃圾分类”政策的认知程度38

市民对“垃圾分类”政策的认知途径39

2、市民的环境知识(主要集中在垃圾收集、处理、回收利用层面)40

3、市民现阶段的环境友好行为及其意愿40

 

.

精品文档

 

市民现阶段的环境友好行为40

市民的环境友好意愿41

4、市民的意见和建议43

设施44

分类方式44

垃圾减量化44

政府的政策、措施、手段45

收费45

四、结论与思考46

附件一市民环境意识(垃圾分类)调查问卷48

 

.

精品文档

 

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总报告

 

关于调查地点选择的说明

本课题调查地点选在北京市、上海市。

北京市、上海市都具有经济高度发达、人口高度聚集的特点,两个城市在发展中均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例如,上海市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06%,人口数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但

上海市每年生产的垃圾量约占全国城市垃圾总量的5%。

垃圾问题是两个城市目前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另外,北京、上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垃圾资源

化的经济可行性较高。

研究大城市社区垃圾管理的模式,总结经验会对中、小城市垃圾管理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一、我国城市垃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

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3

年的660个,市镇人口由1.7245亿人增加到5.2亿人。

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

28%提高到2003年的40.5%。

与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供给则严重不足,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如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则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5亿吨,历年来堆存的垃圾量已达60亿吨,

侵占了约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

生活垃圾产生量的60%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

口的52重点城市。

其中北京、上海和沈阳三个城市的垃圾产生量之和约占全国

垃圾产生量的10%。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很快,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

在垃圾的包围之中。

并且我国城市垃圾中约有一半未经处理,这些垃圾裸露堆填,污染水质、土壤、大气,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表1列出了我国1990-2003年垃圾、粪便

 

.

精品文档

 

清运量数据。

图1是根据表1数据做出的趋势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数值仍呈现

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表11990-2003年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

单位:

万吨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1

2002

2003

8851

9820

11264

11959

12337

13077

13755

13827

14223

16457

16798

18332

 

图11990-2003年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

20000

18000

量16000

运14000

清12000

便10000

8000

垃6000400020000

1990

 

16798

14223

13755

16457

11264

12337

13077

13827

8851

11959

982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01

02

03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18332

年份

 

数据来源:

1997-1998、2001-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大城市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变缓

 

分析上海市和北京市垃圾产量增长率不难发现,两个城市垃圾增长速率都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

目前,根据两个城市的预测垃圾增长率基本上将稳定在2%的水平。

见图2、图3的示意图。

具体数据见表2,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燃煤做饭、采暖方式是垃圾产生量增长

快的主要原因。

另外是由于当时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数据基本上是估算的,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

随着城市气化率、采暖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

精品文档

 

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煤灰的产生量,对城市垃圾减量贡献较大。

 

表2

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

单位:

万吨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北京

432.4

447.4

483

460.5

495

450.1

296

309

321

361.4

上海

325

372.03

478.3

453.8

470.1

499.79

523.9

526.5

376.911

585.32

 

图21994-2003年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

700

600

499.79523.9

585.32

483

460.5495

量500

432.4447.4

526.5

478.3

453.8470.1450.1

400

376.91

372.03

361.4

300

325

296

309

321

200

100

0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年份

北京市垃圾清运量(万吨)上海市垃圾清运量(万吨)

 

数据来源:

1994-200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4-2003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

精品文档

 

14.00%

12.30%

12.00%

10.00%

7.85%

8.00%

北京

垃圾增长率

上海

6.00%

3.50%

4.00%

2.52%

2%2%

2%

2.00%

 

0.00%

“七五”期间“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

时期

 

图3北京、上海垃圾增长率示意图

 

2、垃圾结构变化较大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生活垃圾主要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垃圾中的有机物比例增加,可回收利用物比例增加,垃圾热值升高,灰土量迅速减少。

 

3、我国垃圾管理模式变化

 

废旧物资回收阶段在上世纪60、70年代起,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提倡勤俭节约,许多东西都回收利用,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些可回收使用的物资被称作废旧物资。

因此,在那个年代,能回收利用的都基本上回收了,垃圾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是灰土、果皮等。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垃圾产生

量增长较快,这个时期的垃圾管理主要是以垃圾清运为主,把垃圾运出城市之外,

一埋了之,就算解决问题。

以前完善的废品收购网络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

体废品回收,年龄大的居民还保持着废物回收的习惯,但年轻新一代很少这样做。

从垃圾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上是末端处置的思路,垃圾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垃圾

 

.

精品文档

 

本身。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认识到将垃圾一扔了之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人类的健康。

垃圾管理思路从末端处置的被动管理模式转为垃圾减量、推进社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动管理模式。

目前城市垃圾瘦身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废物回收利用,

各个城市都开展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市垃圾减量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国

垃圾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废旧物资数量,因此,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垃圾

回收率比较低。

在国外废纸、废饮料瓶、废金属等都被统计在垃圾产生量数据中,

这样计算出来的垃圾回收率比较高。

课题组在上海卢湾区上海鑫环废弃物处置有

限公司调查得知,该公司拥有上海市第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拣流水线,居民垃圾

经过流水线分拣,可回收物约占5%左右,医院、大厦的垃圾,经过流水线,可

回收物约占15%以上。

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效显著。

 

4、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缺乏

 

北京、上海两市都非常重视垃圾管理问题,但目前北京、上海两城市的垃圾

处理、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现状需求。

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两个城市均计划加大了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投资力度。

据调查两城市每年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8-9亿元,上海约有三分之一经费由垃圾产生者来承担,政府承担三分之二。

北京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政府,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只有10%。

 

虽然许多城市开征了垃圾处理费,但是垃圾处理费收缴率都比较低,相对垃圾处理费来说,更显得微乎其微。

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负担不起高昂的处理费用,只能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资金缺乏制约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

精品文档

 

二、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课题组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北京的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

出228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

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为了解北京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成效和北京市民对政府这一举措

 

的关心程度,问卷内特别设计了三个问题,统计结果分别为:

有52.5%的被访者知道“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有57.4%的被访者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中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承诺”;76.0%的被访者知道“北京部分小区已经试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并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排放量”。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1%的被访者一直保持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有42.2%的被访者在家中会偶尔进行简单分类,有29.6%被访者从不进行分类。

一直保持在家中简单分类的被访者比例远低于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观察垃圾的投放情况发现垃圾混放的情况特别普遍。

因此,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

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与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的垃圾收费标准一样。

垃圾减量后,环卫部门有可能减少垃圾清运收入,因此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

减量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时混合运输。

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

精品文档

 

垃圾收费主要是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按量全成本收取垃圾处理费。

政府对社区、企、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实施垃圾减量的指标规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减量。

 

三、完善社区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的思路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垃圾管理已经走出了产多少,运多少,埋多少的简单管理模式,把垃圾管理流程向垃圾产生源头推进。

实施源头分类收集,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社区配置好分类垃圾桶、贴宣传图片、发放宣传品就能有效地到达垃圾减量的目的。

根据对北京、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的调查,提出以下完善社区垃圾管理的思路。

 

1、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

 

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处理环节

 

2、控制垃圾

3、垃圾分类回

4、热能的

1、避免垃

收、综合利用

回收

最小产生量

 

处置环节

 

5、堆肥、填埋、焚烧

 

.

精品文档

 

图4社区垃圾管理全过程控制示意图

 

垃圾管理应该贯穿在生产、流通、消费、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

 

生产环节: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减少一次性产品的生产,避免产品的过度包装;尽量选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流通环节:

积极推广净菜上市,扩大超市成品和半成品;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和“二手货”交易市场。

消费环节:

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延长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推广使用环境有好产品。

处理环节:

鼓励有机垃圾就地生化处理,无机垃圾进行分拣、回收利用,减少最终处置量。

全过程管理的总负责人是政府,它主要起政策制定和引导的作用,并规定在管理流程中各方责任人(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的职责、权力和义务,为配合政策实施,政府出台奖励和惩罚措施。

根据不同的垃圾产生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应非常详细地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成果评估。

 

2、促进社区垃圾减量管理的措施

 

实施以区、社区为核算单位的垃圾总量控制

政府可以根据历年垃圾数据,规定各区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对于垃圾量少于指标的区县、社区政府支付奖金,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部分,由超标单位支付全

成本处置费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垃圾减量目标的实现。

详见图3。

此项政策的出台实施,社区垃圾前分后混的大难题很容易解决,为配套实施此项政策的前提是需要安装垃圾量计量统计系统。

 

.

精品文档

 

市级垃圾总量控制目标

 

减量部分支付补贴超额部分支付处理费

 

区垃圾总量控制目标

 

企、事单位垃圾总量指标社区、居民垃圾总量指标

 

图5垃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示意图

 

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目前,我国只有上海对单位用户执行了半成本收费、四星级以上宾馆和娱乐场所执行全成本收费。

其他城市主要是收取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垃圾处理全成本收费。

有些城市对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基本是以户为单位定额收取垃圾处理费,但收取率非常低。

实施全成本收费一方面可以为垃圾处理处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控制垃圾产生量。

建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社区建立资源回收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可回收物资在扔到垃圾桶前就得

以回收,而不是等到垃圾被送到垃圾场后再由拾荒者来分拣。

政府可以尝试给社区资源中心垃圾补贴,免收所得税等办法鼓励成立社区资源回收中心。

建立资源回收中心,政府可以大大降低垃圾清运的成本和处理成本,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如上海卢湾区成立的物资回收公司,每年回收物资1万多吨,解决33名下岗职工的就业,每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

 

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

 

根据对北京市、上海市居民有关垃圾分类意识的调查,两个城市居民对垃圾

 

.

精品文档

 

分类的知晓率都非常高,但参与率不高。

在北京进行有关垃圾分类调查时问及“如果所住社区未实施垃圾分类,是否

渴望尽快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减少垃圾排放量”时,有63.1%的被访者表

示“非常渴望”,33.3%的被访者表示“一般”,仅有3.6%的人表示“无所谓”。

表明整体看来,市民还是很乐意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

因此进一步扩大社区垃圾

分类试点工作是非常可行的。

为了创造出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参与机制和参与模式,可以对北京、上海的垃

圾分类小区进行调查,分析发掘垃圾分类有特点且分类效果好的小区,总结推广

垃圾分类实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范围。

 

.

精品文档

 

专题报告1——上海社区垃圾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1月课题组分别到上海市市容环境管理局、卢湾区环卫局、上海鑫港废品回收有限公司、东怡花苑小区、巴士小区进行了有关社区垃圾管理方面的调研。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现状

 

1、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根据上海市容环境管理局的统计,生活垃圾日产量从1990年8620吨/日增

加到2003年16040吨/日。

2003年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为1100吨/日。

预计

到2010年,上海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657万吨,平均日产生量为18,000吨,

人均垃圾产生量将从目前的0.84千克/日增至1.12千克/日。

“九五”期间上海市

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12.03%,“十五”期间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3.5%,预计

2005年~2010年生活垃圾年平均增长率为2%。

表1中数据取自1994-2004年上海市环境质量公报,图1根据表数据做出垃圾产生量图。

从图1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上海市垃圾产生量的增长趋势。

 

.

精品文档

 

图1-11994-2003年上海市垃圾清运量

 

700

年)600

478.3

499.79

523.9

585.32

/

526.5

吨500

470.1

(万400

372.03

453.8

376.91

量300

325

清200

垃圾100

0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000

001

002

003

1

1

1

1

1

1

2

2

2

2

年份

 

表1-11994-2003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

单位:

万吨/年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325

372.03

478.3

453.8

470.1

499.79

523.9

526.5

376.911

585.32

注1:

2002年数据是上海市城区实际产生的垃圾量。

 

2、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胥传阳在上海人居与信息化论坛关于“上海市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