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05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宁波市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北仑快速提升综合实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按照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宁波市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宏观性和前瞻性,是“十一五”时期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一、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全区上下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从112.5亿元提高到234亿元,年均递增20%,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财政收入从18.4亿元提高到48.1亿元,年均递增28.5%。

省、市经济强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产业结构提升到新层次。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的5:

72:

23转变为2005年的2:

73:

25。

以临港大工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区位功能得到新拓展。

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区港联动试点全面启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开始确立。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区域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机制优势向全区辐射。

全区发展统一的决策机制形成,各种要素、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国有、外资、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民生活提高到新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991元增加到17300元,年均递增9.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76元增加到8000元,年均递增9.2%。

各类教育共同发展,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公共卫生体系开始构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顺利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十一五”期间,和平、发展与合作是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技术和资本协同转移的趋势明显。

从国内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自身改革加快;社会全面转型,二元社会结构逐步改变;地区发展进一步协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一体化进程加快。

作为全市改革开放的重点区域,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处于新的阶段,有条件更快、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体制创新、更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提高综合实力。

但同时也应看到,贸易保护主义和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但严重影响我区的出口,也对企业的低成本竞争战略提出严峻挑战;产业转移伴随的高能耗和高污染转移将对我区的环境和资源支撑系统带来较大压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在促进地区合作的同时也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经济粗放型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引起的各种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

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发挥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三)指导原则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六大联动”战略,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港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实力北仑”、“平安北仑”、“生态北仑”、“法治北仑”,实现制造业基地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的突破,把北仑建设成为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为重点、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体制机制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开放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走在前列。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科学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促进区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加快现阶段发展的基础上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促进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联动,必须加强和谐社会构建,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促进发展。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立足港口优势,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统一发展规划,协调功能布局,促进港区发展的一体化,实现港口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联动。

不但要依托港口发展制造业,还要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主的服务业,实现港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共同繁荣,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节约使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提高钢铁、石化、造纸、电力等临港大工业的工艺和技术水平,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大降低,再生资源产业良好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工程,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作用,集中全社会的智慧,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联动。

汲取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采用符合北仑实际的城市化模式,着眼于解决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充分发挥开发区的机制和功能优势,接受保税区和大榭岛的辐射,加快东部地区开发进程,推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构建。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北仑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坚持依法治区,维护社会公正,着力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北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安定的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把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优势向全区辐射,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公平发展的环境;构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把对外开放的着眼点放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上来。

(四)发展定位和目标

总体定位:

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为重点、以港口物流为依托、体制机制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开放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区;具体定位:

长三角南翼国际航运中心、临港制造业中心、港口物流中心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体目标: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到2010年达到510亿元。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自营出口年均递增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6%。

——临港制造业中心初步形成。

形成以石化、造纸、能源、汽车、钢铁、修造船为重点的临港产业群;以塑机、汽车配件、模具、纺织、服装、文具为主的传统产业群;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群,到2010年,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明显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明显提升。

——长三角南翼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框架形成。

穿山港区开发完成,北仑港成为国际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港口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完善,港口腹地进一步拓宽,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主物流园区建成,仓储、配送、采购、交易等功能基本完善;第三方物流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全部物流产业的15%以上;与物流发展相配套的国内外贸易、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010年常住人口达到6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万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单位GDP能耗下降20%,单位GDP水耗控制在70立方米/万元以内。

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在320天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城市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3平方米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危险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

——城乡统筹取得明显进展。

城区建成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增强,农村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基本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

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初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惠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外贸增长方式稳步转变,开放型经济建设达到新水平。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9%,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92%。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提高到1.94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2.66张。

——人民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小康。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

到2010年建立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高标准建设临港大工业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在临港大工业的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坚持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临港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建成逸盛PTA、台塑一期等大项目,加快建设台塑二期项目,达到12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业的石化产业群。

钢铁产业,建成宁波钢铁项目,推进宝新不锈钢扩建工程,达到600万吨优质钢、1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形成以不锈钢和宽厚板生产为主要特色的钢铁产业群。

汽车及配件产业,推进吉利三期、四期扩建工程,形成有自主品牌的20万辆中高档车、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提升汽车配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建成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汽车配件基地。

造纸产业,推进白纸板三期工程,形成300万吨白纸板的生产能力,建成中国最大的白纸板生产基地。

船舶工业,建成恒富蓝天造船基地,推进三星修造船二期项目建设,形成30万吨级船舶修造能力。

能源工业,加快建设LNG项目,扩建北仑电厂,形成300万吨/年的LNG接收能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80万千瓦。

(二)深度延伸大工业产业链

依托石化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高档纤维、生物化工、新材料工业;依托钢铁产业,发展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汽车和船舶配件、家电、厨卫设备、医疗器械、水资源加工设备等工业;依托能源产业,发展新型建材等工业;依托汽车工业和修造船业,大力发展精密模具、电子、节能设备、尾气排放控制系统、数控设备、发动机制造等工业。

在钢铁、石化、汽车、修造船等产业之间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

发挥临港大工业的带动作用,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和临港大工业联动发展。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深度开发多功能、多组份的数字化、高附加值的注塑机,实现注塑机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的突破。

在模具工业中引进高速切削加工、快速成形和快速制模技术,搭建模具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模具产业基地,实现模具产业集约化发展。

在纺织、服装工业中运用高档织物印染、高技术后整理加工、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等技术,把全区纺织、服装工业提高到新水平。

整合汽车配件工业,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音响、通讯系统、照明系统、电子与电气系统、引擎系统、变速系统、乘员保护系统等。

(四)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

发展装备制造业。

依托海天精工,提高国产化水平,开发大型高精度加工中心,为汽车、船舶制造等工业服务。

紧紧围绕临港大工业的发展,在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设备、先进运输设备、高效连铸连轧设备、熔融还原设备等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大的突破。

发展新材料工业,主要是新型塑料、纳米材料、钢基复合材料、高档纺织材料等。

生物产业要在现有基础上,适应农业、健康、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产业产品技术新突破。

大力发展医药产业,鼓励新型医用材料、新型诊断制剂、药用生物工程、新型药物包装材料、中药有效成分提炼等产业的发展。

(五)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形成临港大工业、高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产业带。

集中布局临港大工业项目,节约岸线和土地资源。

临港大工业在小港、新碶、霞浦北部沿海布局,石化产业集聚于台塑石化专区和青峙化工区,钢铁产业集聚于霞浦街道北部沿海,汽车与配件产业集聚于小山工业区和汽配园,修造船产业在白峰神马岛布局。

以留学生创业园和北仑科技园区为依托,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精密机械产业在大港工业城布局。

改变传统工业布局分散的局面,引导传统工业向园区集中。

整体搬迁大碶模具企业,在汽配园形成模具产业集聚区。

出口加工工业向江南出口加工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集中。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全区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在钢铁工业中开发直接还原、熔融还原、干法熄焦、高效连铸、微合金材料合成技术;在石化工业中开发乙烯后加工、重油深度加工、工程塑料及新型塑料制造技术;在能源工业中开发热电联产、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主要开发发动机、变速箱、安全防护等技术;在塑机工业中主要开发数控、精密成型等技术。

大力开发钢铁、石化、能源等产业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稳定机制。

鼓励工业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工业企业开发先进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步伐,努力集聚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好格局。

培育花卉、金柑、竹笋、无公害蔬菜、海洋水产品等龙头企业,发挥北仑特色农业的优势。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争创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提升农产品销售水平。

(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把城区的各种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

把城乡统筹发展体现在各级规划中,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做到城区、街道(镇乡)、村(社区)规划的协调。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气、环保等设施。

把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延伸到农村,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打破城乡空间上的分隔。

推进千里清水河道整治、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形成城乡联网供水格局。

优化城乡教育、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水平。

把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农民综合教育体系。

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

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

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向新社区集中,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统一建设新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镇社区服务向农村新社区延伸。

规范农村新社区管理,完善社会福利、卫生文化、法制宣传、治安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形成资源信息和公共服务共享的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网络。

(四)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完善农民素质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培训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力度,建立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联动机制,促进被征地人员、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着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采用临时工、钟点工和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形式,推进农民非正规就业。

建立劳动力需求信息库,规范和有序发展劳务中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放宽企业注册登记条件,取消对投资者的身份限制,形成平等的创业环境,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实施“农民走出去,农业向外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五)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乡镇综合改革步伐。

按照职能清晰、权责明确、决策科学、运转高效的原则,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使乡镇、街道政府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要求。

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城乡人口合理自由流动。

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创业致富的长效机制。

按照以区为主的原则,改革乡镇教育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有效整合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致富兴业的积极性。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引导农民依法行使管理各项事务的权利。

 

四、建设航运中心和港口物流中心

(一)建立现代化的国际航运与物流体系

以资本为纽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航运公司和港口管理服务公司,全方位服务港口的开发,推进航运业快速发展。

以港口为龙头、以制造业为支撑,以物流园区为载体,构建有北仑特色的国际物流体系。

依托原北仑港区和穿山北港区,抓紧规划建设以集装箱和化工、钢铁等生产资料为特色的物流园区。

以港区联动试点为契机,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在白峰镇建设宁波主物流园区。

调整产业布局,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足够的空间。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在物流园区管理上积极创新。

(二)完善支撑系统

构建以港口为中心、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内河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紧密配合的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

构建完善的城区货运网络,建立高效的分拨、配送体系。

整合现有仓储设施,建立高效便捷、功能强大的仓储系统。

构筑以战略规划、决策分析、管理控制、业务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系统运转的效率。

建设以物流信息平台为依托的物流交易中心,培育物流交易市场。

(三)培育第三方物流

以仓储、运输、快递、海运、货代为重点,培育和港口、大工业配套的第三方物流。

出台鼓励政策,建立引导资金,扶持物流企业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采取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战略,组建物流主导企业。

积极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到北仑落户。

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向专业化发展,稳步向多元化推进。

(四)建立生产资料交易中心

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大型生产资料交易中心。

培育不锈钢及其制品、特种钢、化工材料、汽车及配件、塑料机械、建筑材料、模具等专业市场,促进生产资料的集散。

鼓励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特色产品交易市场。

整合企业产品展示场馆,建立规模大、品种丰富的特色产品展示中心。

(五)发展配套服务业

开展多式联运,加快设备更新,建立完善的修配和补给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有效整合,优化布局,促进仓储配送业集约发展。

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龙头,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

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主体作用,开发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全力支持高新技术、物流、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扩大保险业覆盖面,提高保险业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电信通讯、科技服务、决策咨询、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质量认证、经纪代理、职业培训、社区服务、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

 

五、统筹区域发展

(一)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根据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将区域空间划分为:

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适度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

包括小港、新碶、大碶、霞浦、柴桥太白山麓以北沿海地区。

本区域是中心城区和西部城区所在地,发展方向为依托城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北仑港,发展临港大工业、传统优势产业、高技术产业、物流业和其他生产、生活服务业,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和港口物流的核心集聚区。

本区域要把提升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丰富文化内涵放在首位,严格限制低水平开发。

——重点开发区。

指北仑的东部地区,空间范围是白峰北部沿海和峙头沿海地区,主要功能是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物流,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港口物流新的发展区。

该区域是北仑“十一五”期间开发的重点区域,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加大空间拓展和开发力度,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明确产业导向,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引导人口和产业集聚。

——禁止开发区。

中部太白山区是北仑的天然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区域和森林公园,该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系统、涵养城区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

该区域保留少量的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对现有的乡村工业主要是模具业适时进行整体搬迁。

——适度开发区。

空间范围包括南部滨海地区和梅山岛,主要功能是旅游休闲和海洋生态保护,同时发展适量的无污染工业、服务业。

本区域要合理控制开发规模,适度聚集人口,建成具有滨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对梅山岛的发展要从宁波舟山一体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

要充分利用梅山岛的岸线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二)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

实施东拓、西连、南进战略,拉开中心城区建设框架,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

东拓,向柴桥发展,把柴桥建成中心城区的重要功能区;西连,向小港发展,和西部城区成为一体;南进,向春晓发展,把春晓建成滨海特色功能区。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进开发区东区建设。

严格产业导向,加快引进物流、高档服装、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集聚。

合理规划发展城区产业,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位置合理、布局科学、聚集效应强的商务中心,建成特色商业街和大型商业广场,完善文化、体育、医疗、科技、教育、卫生等各种设施,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实现大工业、港口和城区均衡发展。

(三)加快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建设

加快东部城区开发进程。

白峰地区要积极为穿山半岛港口开发和大工业发展服务,合理规划建设居住区,完善商贸、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设施,形成新的港区和大工业服务区。

抓住宁波城市东扩的机遇,建设北仑西部城区。

进一步优化小港产业布局,工业项目向江南公路两侧集聚,服务业、居住区沿通途路两侧布局。

引导纺织、注塑机、文具等传统产业集约化发展,争取迁移垃圾发电等高污染项目,拓展城区发展空间。

完善城区商贸、交通、供水、环保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抓住宁波东部新城建设的机遇,实现产业配套和功能协调。

(四)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区域联动的总体思路是统一规划、明确定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推进港口和各功能区的开发,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推进区港联动发展。

合理规划港区的发展,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作用。

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的定位,实现优势互补。

发挥开发区的综合优势,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利用保税区的贸易和政策优势,培育北仑城区的贸易和服务功能。

借助宁波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提高北仑出口加工工业的档次和水平。

依托大榭岛港口和物流优势,带动北仑东部城区发展。

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开发的进程和模式,把城区建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