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021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docx

我国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零售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也同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零售市场虽然具有初始投资少、经营成本低、竞争阻力小、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市场基础薄弱、网点布局混乱、物流体系不完善、商品质量差、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等制约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

我国农村零售业应该通过提高战略认识、整顿网点市场、创新零售模式、优化物流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等策略来提高农村零售业的竞争力,最后指出发展农村零售业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零售业;现状;发展思路

ResearchontheStatusandDevelopmentofRuralRetailIndustryinChina

Abstract:

Theretailindustryplaysasignificantroleintheruraleconomics,anditsdevelopmentimpactsboththeruraleconomicsanddailylifeofruralresidents.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therearelowoperatingcosts,littleinitialinvestment,competitivesmallresistanceandgreatmarketpotentialadvantagesinruralretailmarket,butitstillexistsmanyproblems.Weakmarketfoundation,confusingnetworklayout,inadequatelogisticssystem,poorqualityofgoodsandthelowleveloftheemployeesrestricttheruralretailindustrydevelopmentinChina.Weshouldimprovetheruralretailcompetitivenessbyimprovingthestrategicawarenessandmanagementlevel,rectifyingnetworklayoutandmarket,innovatingretailmodel,optimizinglogisticssystemruralretailindustry.Finallyitispointedoutthat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problemofruralretail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retailingmarket;status;Developmentofideas

引言

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需求的重要环节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与否,也与人民生活、增加内需息息相关。

可以说,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

研究范围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的零售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城市的零售市场被国内外零售企业占领,且日趋饱和,促使零售企业不断探索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农村税费逐渐减免,农业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在农村中推行基本医疗保障,农民的购买力会逐渐上升,中国的农村市场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潜力的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农村零售业不断发展,农村零售市场逐渐完善和丰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小摊贩,市场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正日益庞大和走向规模化,它正在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到农村零售业市场。

研究目的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到,零售业在农村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城市零售业无论从业态类型、竞争程度、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越了农村零售市场。

农村零售业相对发展滞后,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差距更加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发生着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相应的农村零售商或希望在这一领域发展的零售业经营者迫切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而农村市场本身的特殊性又导致相关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无法完全照搬外国企业的经验,因此本论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把范围限定在县(市)以下的农村地区,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分析我国农村零售业市场的发展思路,据此得出结论。

研究方法

综合起来,本文主要釆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访谈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库、书籍、期刊,查阅并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概念及发展机制方向的研究在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零售业研究发展至今已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另外,国内外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本研究首先对零售业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阐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上述文献研究和理论基础的奠定,本研究选择了具有理论知识的专家教授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进行访谈。

除了就具体的量表设计思路进行探讨外。

也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3)实地访谈法

通过对部分零售业经营者的实地走访,了解其开拓乡村市场的困难及办法,同时了解乡村市场上现有零售业的发展策略及未来构想。

研究意义

首先,本研究可以丰富农村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论研究。

零售业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概念,是一种古老的商业实践模式,是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和总结。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科技的日益发展,不同背景下零售业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加深,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式也随之丰富和深化。

而由于我国早期零售业发展特点——长期以百货店或食杂店的单一零售业态经营,国内零售业研究起步较晚。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零售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各种新兴行业纷纷模仿外国进入各地发展,在此情况下我国开始进行的行业理论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索阶段,对不同背景下的行业发展情况缺乏细致研究。

其次,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指导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实践。

我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各一线、二线城市成为他们的重点进入对象。

外资零售企业纷纷选择最具发展前景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超市领域,我国农村零售市场未被他们充分进入。

但我国本土的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农村零售市场的巨大潜力,如江苏的苏果超市就是在我国农村发展零售业的佼佼者。

许多零售商在进军农村市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探索。

由于地域差异和经济社会背景的不同,我们不应该完全釆用国外的做法,必须根据现有商业实践寻找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零售业发展模式,从而为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除此以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将有利于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对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研究也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望通过对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的研究,为农村零售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使农村零售业的运营更有效率。

1农村零售业现状及环境分析

1.1农村零售业发展历程

根据零售业态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将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建国初期至1952年。

这一时期私营商业是中国农村零售业的主要形式。

当时,中国农村地区的主流零售业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

国有商业、合作社商业、个体商业、私人资本主义商业以及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其中私营商业(包括资本主义商业和个体商业)在零售市场上的比重高达88%。

第二阶段:

1953—1978年。

这一时期中国农村零售业的主要形式为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且有极少量的小商贩和流动集市贸易。

当时,国家为了有效集中控制农村地区的剩余资源与资金,保证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性需要,对商品进行了统一购销的计划控制流通体制,农村地区的零售业开始从原来的多渠道经营转变为国有和合作社垄断的单一渠道经营。

第三阶段:

1979—1984年。

这一时期农村零售业的主要形式开始出现个体贩卖、私营零售商店、超级市场等其他形式,国有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商业独大的局面开始改变。

1978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启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并明确表示改革的主战场在农村。

这一决定使得农村地区零售业的统一购销制度有了巨大的转变,国家逐渐放宽了对集市贸易的限制,农村商品开始实行自由流通、议购议销的新体制,农村零售业进入多样化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

1985—2000年。

这一时期国有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逐渐退出了农村地区流通领域,中国农村零售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当时,政府基本放开了对农村商品的流通控制,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城乡集市贸易,在国家流通制度的改革和引导下,农村集市数量与城乡贸易成交额都开始快速增加。

第五阶段:

2000年至今。

中国农村地区零售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商店、便利店、专业店、无店铺经营等新型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村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

1.2农村零售业模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零售模式相继活跃在我国农村零售市场,特别是沿海发达农村。

形成了由县城商业中心、一些集镇的综合性及专业性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农村基层销售网点三个层次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开放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

但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型杂货店模式、流动商贩模式和定期集市模式依然是是零售业主要存在三种模式。

每一种模式都是农民消费购物的主要平台。

但当我们思考如何开辟广阔的农村市场时,会发现这些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2.1小型杂货店模式

自从供销社改制之后,小型杂货店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居民组兴办起来。

经营小店的家庭把它作为一项副业,为村民提供烟酒糖茶等日用商品。

这些小型杂货店大部分都不办理任何手续,只是进城采购一些相对廉价的商品,然后加价卖给村民。

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商品质量无法保障;其次是无法保证商品的连续供应;再次是商品种类很不齐全,经营者一般只会采购一些最为常用的日用品,以降低贮藏成本,提高经济利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邻里关系不协调,农村同组的人相互都比较熟悉,如果这个组有两家小型杂货店时,在选择购物地点时难免伤及邻里感情。

1.2.2流动商贩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经营者用汽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把商品运送到农民家门口进行交易的一种零售模式。

这为农民消费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商品质量和种类的问题,流动商贩为增加经济利润,就采购那些小作坊生产的低质商品;其次,由于经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考虑,他们往往只销售少数种类的商品。

最后,流动商贩之间由于价格问题产生矛盾,形成恶性竞争。

1.2.3定期集市模式

农民大部分购买需求是通过集市模式实现的。

每个地方会有一天设为集市,邻村的人都会纷至沓来进行商品交易。

集市模式的商品相对以上两种模式是齐全的,从饮食到衣物,从农用物资到各种服务,几乎应有尽有。

但定期集市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首先是农村道路交通不便,给消费者带来购物成本,不能提供便捷的服务;其次是恶劣天气将导致集市无法正常举行,农民的购买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从以上三种模式可以看出,农村零售业模式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一是非正规经营,商品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制约商品种类;三是季节依赖和贮藏成本导致某些商品无法连续供应;四是天气变化影响着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五是便捷优质的服务难以实现。

随着农民需求的增长,新型零售模式会逐步代替这些模式成为农村零售业的主要模式。

1.3农村零售业模式特点

我国农村零售业由于背景的特殊性,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城市的情况。

与城市零售业相比,我国农村零售模式仍有明显的区别,有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1)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农村大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加之消费水平较低,许多流通企业忽视农村市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又由于零售业的进入门槛低,使得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以上。

导致产业组织缺乏整合,流通效率低下,流通秩序混乱,竞争行为不规范,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影响着商业信誉,整体服务水平,根本不能满足农村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2)大中小结构比例失调,小型化趋势有所加剧

农村规模较大的国合商业也把农业的生产方式引进了零售业,不断化小核算单位不断化小核算单位,加上个体零售店铺的增加,使零售业小型化趋势加剧。

经营方式陈旧、管理方式落后使得农村零售企业大中小结构比例失调,经营举步维艰,可以用“小、乱、低、差”四个字来概括:

小,是指市场容量小,企业规模小,市场流通半径小,商品品种少,许多新商品到不了农村基层的零售店;乱,是指流通秩序乱,进货渠道乱,管理混乱,现有的农村小店不少是假冒伪劣商品,使农民屡屡上当;低,是指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低,商品科技含量低;差,是指竞争能力差,融资功能差,售后服务差,现代化管理手段差。

(3)零售模式传统,新型零售模式比例低

农村零售模式的形式有限,百货商店、超市等新型模式往往只在县级市镇,不少乡镇通常以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定期、不连续的集贸市场为主。

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消费者仍买不起高质量的名牌产品,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由于能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低价、适时地集中货源,如地理距离近、可以讨价还价、商品往往是农民生活必需品或农资物品等,所以虽然存在商品无品牌、仿名牌、低质货次等缺陷,仍能作为主流传统营业模式占据农村市场。

由于经营能力有限,不具备大件商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经营的能力,如家电、家具、服装则由城市零售商业提供。

连锁店、超级市场、廉价店、专卖店等新的商业形态还未在农村普及,农村零售市场缺乏健康、有序的竞争格局。

(4)零售模式不规范,经营方式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受传统的轻商思想和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较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零售业态在县域商业区已充分展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卖店、超市连锁店等经营方式,但许多经营者对各种业态和经营方式认识不足,界限模糊。

选择经营模式时,重表象轻实质,以为开架售货就是超市,几家店统一店名、服装、标识就是连锁,许多连锁店表面连锁而实质仍是单店操作,各自为政,而连锁的核心“统一采购和配送”至今未完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零售业的健康发展。

1.4农村零售业宏观环境分析

零售业理论中的环境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发展会受到其所处经济、政策、社会和文化等环境影响,零售组织的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1.4.1政策环境

2005年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延伸;2006年商务部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该工程以支持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建设或改造配送中心、仓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废弃物处理及冷链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繁荣农村零售市场;2006—2007年政府开始加速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市场建设,使商务公共服务信息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地区。

2008年以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扩大农村地区这一广大潜在消费市场的需求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这些政策实施后,对推动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作用。

1.4.2经济环境

近年来,由于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达4381.82元,而1990年这一数字仅为584.63元。

目前,农村经济环境发展良好,农村居民的生活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食物方面,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同时食物类型开始由“填饱肚子”向“注重营养”转变;在衣着方面,由保暖实用、款式单一向美观新颖、时尚潮流转变,部分农村居民开始讲究品牌,服装更趋城市化、高档化;在住房方面,由砖坯瓦房向宽敞小楼转变,同时对装修、家具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交通工具方面,由单一以自行车为主向电动车、汽车等多种方式并存转变;在家电及通讯工具方面,由过去盛行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向现状的“新三大件”—电话、空调、计算机转变,同时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数码产品也开始走进农村家庭。

1.4.3市场环境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其特有的市场环境:

(1)农村零售市场发展潜力大

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但农村人口竟多达全国人口的50%,农村零售市场规模与农村人口规模极不协调。

(2)农村零售市场竞争阻力小

中国加入WTO以来,大中城市零售业发展迅猛,但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与自身管理水平的制约,其零售市场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分散率高、市场覆盖率低。

目前中国农村零售市场并不存在核心领导者,因此农村零售市场的进入壁垒较低,竞争阻力较小。

1.4.4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农村社会文化虽与城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农村文化已经开始出现与城市文化趋同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

一是农村居民的心理因素。

多数农村居民一直向往城市生活,这会促使他们跟随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购买一些时尚潮流的产品;二是外出打工的农村居民人数在不断增加。

虽然农村社会文化在不断发展,但目前农村居民依然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结构。

1.4.5基础设施环境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保证零售业良好发展的前提,但由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可知,目前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1)农村公路建设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2010年底,全国仍有1200个乡镇、12万个建制村不通水泥路,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除此之外,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成果不巩固、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

(2)农村用电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

中西部农村地区电网依然比较薄弱,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没有解决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到2010年底全国仍有无电人口约500万人。

(3)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市场功能不全的现象。

大部分农村市场的水电、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以街为市、以路为机”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相关零售企业缺乏必要的包装、储藏、保鲜设施;农村零售业经营者目前依然普遍采用“一对一”的交易和现金结算模式,电子统一结算、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极少被使用。

2我国农村零售业优势与问题分析

2.1我国农村零售业优势

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决定了我国仍将继续维持消费资料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零售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在内容、档次、范围、质量、环境等方面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这些决定了农村零售业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

表现为:

(1)初始投资少

零售企业开店的投入中,地皮和房屋等建筑物投资是主要的大投资项目。

大城市寸土寸金,地租、房屋等建筑物的建设成本都很高,这使许多单个零售企业在还未进入商业竞争环节就资源耗尽,更何谈组织经营和迎接竞争。

而农村市场开发程度低,地价也低,能从很大程度上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2)运营成本低

农村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比城市低很多。

如果企业录用当地员工,每个劳动力成本就能节约几百至上千元,还解决了当地就业,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而且,由于农村特定地域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分化较少,季节性也较明显。

不同于城市的那样任何季节消费人群分化都存在种类多、差距大的特点,因此,在从组织货源到运输、仓储等方面都能相对占有商品种类少、数量多的成本和管理优势,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3)竞争阻力小

农村相对于大城市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足。

占据这些地区的主要是地方中小商业企业及众多的个体零售业者,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布局乱、组织化程度低、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

因此,我国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正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轻松占领市场。

除直接投资开店外,还可通过收购、兼并、嫁接、加盟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扩张。

(4)市场潜力大

中国13亿人口中70%以上分布在农村,一方面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购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3万亿元。

这说明占全国人口约2/3的农民,消费的商品还不到1/3。

尽管现在农民的购买力相对城镇居民较低,但农村丰富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农村市场商机无限。

可见,农村零售市场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这样有利于国家扩大内需和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就业以及促进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别。

尤其是在我国靠城市经济发展和出口拉动内需已经日益困难的当下,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是扩大内需的支撑点与必然选择,在城市出现饱和的产品在农村还有着广阔的天地。

2.2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必要性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

发展零售业,构建现代新型的零售业体系是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有效途径。

(2)引导和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的发展既依赖于生产,也依赖于消费。

长期以来,农民的消费集中于建房和子女教育。

对于生活性消费一直处于极其保守的状态,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功能始终不能发挥。

发展农村零售业,对于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范围,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积极、合理、健康消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文明进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农村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的。

只有发展农村零售业,适时提供与农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相吻合的高中低档配套、结构合理、价廉物美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永恒主题。

农村零售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必然发展农家店,实现一部分农民由农转商,从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的就业形势,又使其经商致富;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带动运输业、制造加工业、包装业等行业的综合发展,不仅解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大量农民失业问题,也为他们提供较为可观的收入。

同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使一部分土地资源被转让给其他农民,推进农村有限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4)增加县及乡镇财政收入

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有限,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基本运行的需要。

拖欠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更谈不上农业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财政资金反哺农业了。

增加县及乡镇的财政收入是目前大多数县及乡镇面临的课题。

发展农村零售业,不仅可以从其经营本身扩大税源、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