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621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docx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

有关二级公共营养师论文

浅析蔬菜农药内幕

餐桌上的蔬菜和咱老百姓是息息相关的,而蔬菜中到底有多少农药残留,也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平时一直在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农药的危害,但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得是夸大其词。

近日,焦点访谈播报了种植生姜用剧毒农药的事情,让很多人又瞬间紧张了起来,一下子把农药残留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到底有多少农药进入到我们的体内?

又会造成何种的危害呢?

平时我们为了健康而多吃的蔬菜,究竟吃的是健康还是一堆慢慢渗透进我们每个细胞的农药呢?

我把这几年所了解的一些关于蔬菜与农药化肥的事情告诉大家,农药残留不可轻视,但也不需要过度恐慌而放弃蔬菜的正常摄入,只要处理得当,还是能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的。

农药数据检测与检测技术息息相关,合格不等于无残留,可能只是在检测的那几项标准中合格。

因为几百种的农药再加上消费巨大的蔬菜数量,让检测异常困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让大家拒绝食用蔬菜,根据富集原理,即使你不吃蔬菜,选择肉食,也只会摄取更多的有害物质,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更多的是教给大家如何去辨别,清洗,处理蔬菜,最大化的减少其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如果不使用农药,不使用化肥,很多植物会减少收获,产品质量降低。

甚至会绝产,有机蔬菜也只是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

面对有机、绿色菜,虽然国家也在全力规范,但相信很多消费者不是怕花钱,而是怕花冤枉钱,当然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有的蔬菜商贩是会把一些高农药培养出来的好看蔬菜冒充绿色蔬菜,其残留更高,而购买者却往往会放松警惕。

农药的危害

关键词:

农药、危害、吸收

农药到底有多么恐怖呢?

吃多了以后对身体究竟又造成何种危害呢?

农药的几种常见使用方法:

一种是施在土里,一种是洒在蔬菜上,还有烟熏施药法即让整个大棚充满燃烧农药的烟雾,施在土中的话农药便会充满整个植株。

有的人认为对于农药,外面洗干净就可以了,最多把皮削掉,但事实是很多时候农药已经渗进蔬菜里面了。

例如蘑菇、青椒、豇豆等我们又如何能够削皮呢?

我们普通消费者很难从食物外观来看出其污染状况。

所以很多时候,残留的农药是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被吸收进我们人体的。

不要走开,因为农药就时时刻刻存在于你吃的蔬菜之中。

你看不见它,但它却能让你:

急性中毒:

我们会感觉有灼热感、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发炎等症状,严重的将会导致休克死亡。

急性中毒发病快,如果抢救及时的话是可以治愈的,当然有的农药急性中毒后即使治好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慢性中毒:

会导致制畸、致癌、突变动物突变、肝硬化、肝病、肾衰竭等。

慢性中毒平时很难被我们发现,往往一旦出现症状后就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平时我们摄入农药残留的蔬菜或许没有症状,并不是我们不怕毒,而是毒素在一点一滴慢慢的渗透进我们的身体,日积月累一旦发病,后果便不堪设想。

特别是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群、婴幼儿与少年儿童等更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危害。

蔬菜上的农药

关键词:

农药、蔬菜、污染

何种蔬菜更容易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呢?

这里列举几种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大家也可以举一反三,一般种植的类似蔬菜其农药残留同样不少。

●油菜

使用八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之一是杀菌剂得克利,它的过量摄取可能会诱发睾丸癌、女性乳癌,并增加癌症发生率。

●青椒

使用十四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之一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喷雾防治或者拌土撒施。

急性中毒重者可出现肌束颤动和抽搐。

●小白菜

使用十二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有赛灭灵、除虫菊精。

虽然是低毒性,但高残留摄入会有致癌风险。

●黄瓜

使用九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有好年冬,拌土撒施或者稀释后灌入土壤中,由根部吸收,整个植株都有吸收。

且黄瓜类涂抹的生长激素类制剂也较多。

所以食用黄瓜请削皮。

●甜椒

使用二十五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有芬普尼杀菌剂,残留过多会损害肝肾。

因甜椒肉质更多汁,香甜可口,我们爱吃的同时虫类也喜欢吃,所以相比青辣椒农药更多一些。

●豇豆

使用三十种以上的复合农药,其中有嘉保信、四氯异苯腈,毒性相对较高,含有致癌物质。

因为豇豆生长速度快,为了保证新生豇豆不受病虫害,在喷洒药物时往往待采摘的成品豇豆也会沾染农药,其农药残留量偏高。

即使农户自己食用的豇豆,一般也会少量喷洒农药灭虫。

●胡萝卜

用灌根法来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农药残留会进入植株。

●豆芽

添加无根剂4-氯苯氧乙酸钠,提高产量质量,同时还会添加一些6-苄基腺嘌呤与赤霉素,杀草强,西玛津等。

为了卖相更肥嫩,会超标使用生长剂,保鲜剂,增白剂,选有根豆芽,不要选择芽体水脆,子叶发绿的,那些不容易蔫的一般是打了保鲜粉。

建议大家找偏黄,细根,瘦瘦的,感觉像营养不良的那种豆芽食用。

自己在家中发豆芽,即使悉心照顾,也要在其不高的时候收获,否则就会褐变腐烂等。

所以,芽菜虽好,购买需谨慎。

●蘑菇

蘑菇采摘后容易褐变,不法商贩会采取喷洒荧光剂等手段来让蘑菇卖相变得更好,延长其“保鲜期“,但这会损害肝脏,有很大的潜在致癌危险。

有的蘑菇中会含有甲醛,大部分蘑菇为降低成本一般会加水,加水容易腐烂,便会加入甲醛漂白粉熏二氧化硫等防腐。

●韭菜

曾经的毒韭菜事件震动全国。

为了防治害虫韭蛆在根部的危害,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去除,菜农就要用许多高毒农药有机磷灌根,而韭菜本身农药吸附性也较高。

其中国家明令禁止的3911甲拌磷乳油农药灌根漫灌施药法,效果较好。

其残留在体内极难分解,易造成慢性中毒。

虽然我们平时很难分辨,但那些叶片肥厚翠绿的韭菜,一般都是用大量农药化肥浇灌的,尽量不要购买。

苏打粉对水浸泡可以去除掉部分残留,生韭菜建议不要轻易食用。

●西兰花/菜花

十字花科类容易长虫且难以杀灭,所以没虫的一般农药含量都比较高,此类蔬菜较难清洗,农药残留较高。

●葱

管状层叠结构很容易残留寄生虫,虫卵,而且也很容易有农药残留,为了健康着想,建议葱要洗净后熟吃。

烫一下再凉拌蔬菜或者用葱油凉拌安全性会高一些。

●玉米

因为外皮包裹,很难看到里面的虫子,所以很多农民采取埋药法,将农药埋在玉米根部,让玉米整株吸收,达到灭虫的效果。

而且农户会在玉米刚出玉米苞时,在其顶端洒进粉末状的农药,使其“安全”成长。

整棵玉米一定要煮熟,蒸熟后捞出冲水食用。

建议不要喝煮整棵玉米的水了,即使它的营养价值很高。

玉米芯中也会有残留农药,最好的方法是生玉米剥皮后用小苏打浸泡十分钟,然后切粒熬粥煮食会更健康。

●生姜

放入地窖,半年后拿出来依旧新鲜如初,往姜井中储存姜时,会一边撒六六粉,一边打敌敌畏,虫害就会降到最低,而这两种农药却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其实农户在喷洒,埋置农药时,自己也难免吸收农药液态雾滴或者粉末,其直接造成的身体损伤不亚于消费者!

重要提醒

即使是现在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农民一般喜欢喷洒使用的大多是有机磷农药,在暂无致癌性验证下,我们也更像是一只小白鼠,因为现在明令禁止的一些农药放在之前也都是放心使用的品种。

且现实中农民使用农药一般将多种农药混合后使用以达到最佳灭虫效果,多种农药混合后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大概只有专业机构才能说明白吧,但是田间地头何种搭配何种比例,想来只有种植者自己知道了。

混合效应或许解释起来非常麻烦,但我们大多应该知道几种酒混合后饮用特别容易醉。

几种农药混合后是否也会产生一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呢?

对害虫如此,对人呢?

农药清除有妙招

关键词:

农药、清除、妙招

很多时候,为了洗干净所吃的蔬菜,我们不惜双手拼命地搓洗,即使把蔬菜弄得烂糟糟了再吃也不甚放心。

但是在清洗蔬菜这方面,双手可不是万能的。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如何尽量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

晾晒、水洗、去皮、加热是去除蔬菜农药残留的四大法宝。

但是具体如何来做却是学问多多,下面就具体到某样蔬菜或者某类蔬菜来给大家一一介绍:

●叶菜类

白菜、油菜、卷心菜甘蓝清洗要格外注意。

把叶菜买回家后先散开放置半天的时间,让农药挥发掉一部分。

阳光照射可以让农药分解破坏,照射五分钟,有机氯的含量可以大大降低。

油菜类的蔬菜清洗时从根部往上多切一部分,以让每个叶片都散落不相连为宜。

菜根部分建议舍弃。

叶菜单掰下来后流动水冲洗,因叶片部位的农药会顺势流到叶片根部,所以根部残留农药较多。

换水后加入小苏打浸泡不要超过半个小时,以20分钟左右为宜,水要没过蔬菜。

菜花青菜等可焯烫的菜类洗净后,用开水焯烫。

●茄瓜类

黄瓜、茄子、萝卜尽量去皮后食用,虽然例如茄子皮等富含营养素,但是在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的时候建议削皮食用。

较难清洗的苦瓜,其农药残留分布在它的凹凸面与缝隙中,需要流水用牙刷冲洗后加小苏打浸泡。

建议苦瓜食用前焯烫一下。

洗黄瓜可以用一点盐搓洗一下,削皮后食用。

●十字花科

冲洗后用淘米水或者小苏打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掰成小块冲洗。

●蘑菇

清水加淀粉后用手在水中一个方向搅拌,形成离心力,更容易洗掉缝隙间残留。

冲洗干净,开水煮十分钟左右,然后再清水冲洗后待用。

当然,好的蔬菜清洗方法有千万种,这里仅仅介绍其中几种简单易学的,有的人会说如此麻烦,除却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我们的健康不说,这些清洗步骤我们习惯熟练后其实并不会耽搁很久的时间,小小清洗方法,却可以最大限度的来呵护我们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低残留蔬菜怎么挑

关键词:

残留、挑选、蔬菜

面对市场上纷杂的蔬菜,如何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蔬菜却又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呢?

其实只要掌握好技巧,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很多窍门的。

一、选择时令菜

不要选择蔬菜购买旺季的时候例如春节,因为可能会喷洒促生长的生长激素等。

警惕反季蔬果,通常这种蔬果残存农药比较多,而且漂亮的外观要靠化学物质的参与才会实现,且大都徒有其表,口感不好,营养不好,残留还很多。

夏秋季节比冬春季节农药残留要高。

大棚蔬菜比露天蔬菜农药残留要高。

二、选择正规超市的蔬菜

不要迷信路边老农所销售的蔬菜,那同样会喷洒农药,而相对有制度约束的超市更靠谱一些。

而且还会有不定期的抽查,即使作用不大也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三、检查蔬菜外观

观察蔬果表面是否有药斑残留。

当然菜贩一般会用毛巾将茄果类蔬菜拭擦,您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爱干净,有的时候是为了将表面残留的药斑擦掉。

选择成熟适度的,不要购买颜色异常的蔬菜,并不是颜色越鲜艳越好,更不要买有干枯,病变,虫害的蔬菜。

畸形的蔬菜杜绝购买。

四、检查蔬菜气味

闻气味,气味异常,略有刺鼻气味的蔬菜不要购买。

因为喷洒或者浸泡剧毒农药会让气味变得异常。

部分芽菜、菌菇类蔬菜可以选择一小份放入碗中开水烫一下,如有臭鸡蛋的味道则代表可能会硫化物残留,须谨慎食用。

五、选择可去皮食用的蔬果与抗病虫害较强的蔬果食用

这些蔬菜自身相对抗病虫害能力就会较强:

洋葱、地瓜叶、红萝卜、大蒜苗、南瓜、毛豆、木耳菜等。

浅析当前中国食物营养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应不断丰富,居民对食物营养的追求目标不断提升,从以往的"吃饱"、"吃好"到现在的"吃的营养、吃的健康"转变,居民对食物营养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我国食物营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上各种营养宣传琳琅满目,为居民提供了大量营养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渴望,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宣传不规范,以偏概全,甚至以商业为目的等问题,这种不规范的宣传使得大众对食物营养知识的理解比较较乱。

为此,亟需健全食物营养宣传体系、规范营养师教育制度,切实指导居民均衡饮食,健康消费,从食物营养的角度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1我国食物营养面临的新形势

21世纪以来,我国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伴随着居民食物营养的改善和转型,居民对食物营养知识的需求形势也更为迫切。

1.1农产品供应不断丰富,居民食物营养目标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食物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供应日渐丰富,突出表现在国内市场上除了有丰富的主食类食物供应外,还有各种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以及各种加工制品等的充足供给。

因此,伴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不断增强,居民已经不再简单地满足于碳水化合物带来的饱腹感,2021年,我国居民粮食、蔬菜、干鲜瓜果、肉类、蛋类、奶类等农产品的年人均消费量分别达到148.7、94.9、40.7、32.7、8.2、11.7kg."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以及脂类、蛋白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的全面与均衡是新时期大多数居民的食物营养目标。

1.2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进入食物营养改善转型期

国外食物消费的基本规律表明,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1],居民食物消费也会发生不断变化;当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处于变化敏感期,适宜对居民进行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干预[2];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社会需求结构将经历很长一段的深刻变化,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3];人均GDP进入15000~20000美元时,居民的食物消费模式基本稳定,食物消费数量增长缓慢或变化不大[4].我国人均GDP6000多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5],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将不断转型升级。

此外,202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5%和37.7%,低于40%,说明已经进入富裕阶段[6],居民更加追求食物的口味、营养和安全。

1.3居民膳食结构不断转型,对食物营养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长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物消费呈现出动物性食物替代粮食消费的趋势[7],同时以动物性食物消费为主的西方消费模式在国内不断盛行。

尽管已有学者揭示西方膳食模式的很多弊端,但我国膳食西方化的趋势非常明显[8].居民面对这种转型后的食物消费结构,需要更全面、更新的食物营养知识系统与之相适应,以更好地指导个性化的膳食消费。

有研究表明,现在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关注饮食健康[9],中老年人特别是已患病人群非常关注各种食物营养讲座、养生节目或食物营养书籍等,这是对食物营养知识迫切需求的具体表现。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增长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老人多等特点[10],按照目前的趋势判断,不久的将来居民关注食物营养的程度将是史无前例的。

2目前中国食物营养面临的主要困境

新形势下,我国食物营养也面临一些困境,如食物营养宣传体系不健全,居民营养知识缺乏,以及国家营养师匮乏及其制度不完善等,这些困境会直接影响居民对食物营养的正确认知,也会对居民的营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1食物营养知识宣传体系有待健全完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制定了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日常需要的膳食营养,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给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直观地告诉了居民人均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11].2021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21》[12]的出台,也彰显了国家对食物营养的高度重视。

然而,这种普及性的食物营养信息并未能完全满足居民对食物营养的更深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食物营养宣传平台。

受利益的驱使,一些节目对某类食品的功效存在过度宣传或片面宣传的误导;有些宣传似是而非,缺乏科学依据,甚至有些宣传违背了基本常识和群众实践,不利于正确引导居民的合理健康膳食消费。

2.2大众营养知识匮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逐渐深入民心,大众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渴望也是前所未有的。

但根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成人营养知识严重匮乏[13].居民对营养知识的渴望和自身知识的匮乏,使得很多以商业为目的的不正确营养理念和知识被居民接受。

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将自家的土鸡蛋、大豆和水果卖掉,到市场上换回方便面、膨化食品等"高营养"产品,许多城市居民坚持"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的消费理念,这些不合理的营养知识理解,导致很多人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若不及时矫正,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为这种错误的饮食习惯所带来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痛风和多种癌症等付出沉重代价。

2.3居民对膳食结构调整的认识不足

受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死因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麻疹、肺结核和老衰等为主,变成了目前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14].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2021年全国慢性病患者近2.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9%,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为30.6%和12.0%[15],其中儿童超重率为11.0%、肥胖率为7.7%,且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城市成年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5%和24.5%,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70%和27%,形势严峻。

有研究表明,这种不断增多的慢性疾病与高能量、高胆固醇、低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不无关系[16].对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居民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提出"食物多养养,谷物为主,粗细搭配"等膳食方式,但我国城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的实际状况是,动物性食物消费越来越多,而传统的谷物类食物消费量日渐减少,具体表现是,猪肉消费量多、禽肉和鱼虾类消费量少,奶类、蛋类和水果摄入量不足,盐摄入量偏高[17]等。

这是居民对膳食结构调整不力的表现,深层原因是居民对食物消费调整的认识不到位。

2.4营养师制度不健全

营养师职业是顺应社会健康需求而产生的,我国《国民营养条例》明确规定,各学校、医院、幼儿园、大型宾馆、饭店食品企业、健身俱乐部、养老院等人数超过100人的职工食堂应配备专门的公共营养师[18].然而,从目前我国营养师的数量不足4000人,平均约30万人中有1名营养师,远远低于日本、欧美国家的营养师的数量水平。

为满足国内市场上对营养师的迅速需求,各地营养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有的获得了卫生部和中国营养学会批准,也有的是以各种名义开办的,如劳动部门、科研单位、公办院校、社会人士[19]等,但基本上没有统一的办学标准,有的营养师培训机构受利益驱使,对营养师资格把关不严,造成营养师队伍鱼龙混杂,这将对未来我国食物营养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亟需对营养师培训市场进行规范。

3提高我国居民对食物营养正确认知的建议

食物营养关乎国民素质和居民健康,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大食物营养的宣传力度,让正确的食物营养知识深入民心,让更多的家庭和个人受益,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3.1充分发挥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职能,进行高权威、正能量的食物营养宣传教育

让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饮食深入民心,离不开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对食物营养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科学的、高权威、正能量的宣传教育。

一是呼吁规范和统一各种食物营养宣传知识。

建议严格把关与食物营养有关的健康类节目和报刊杂志,避免和禁止一切打着食物营养的旗号,以商业为目的以偏概全的虚假宣传。

二是建议尽快建立高权威、高知名度的宣传途径和渠道,构建具有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特色的"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平台。

3.2加强食物营养宣传教育需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很多老年病的形成都与年轻时甚至婴幼儿时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为此,加强食物营养教育和宣传,应该从年轻人抓起,从娃娃抓起。

第一,建议在中小学开设食物营养与健康知识课程,将科学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从小植入娃娃心中。

第二,建议在大学开设食物与营养专业。

目前食物与营养研究在我国是交叉学科,也是边缘学科,应进一步完善我国食物与营养学科体系建设。

3.3加大营养师培训力度,提高营养师从业资水格平

面对目前营养师供不应求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营养师的培训力度和规模,尽快满足社会对营养师的快速需求。

此外,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营养师教育机制,完善我国营养师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和监督营养师资格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和办学模式,对于"报名就能考试,考试就能通过"的营养师培训机构予以坚决取缔,切实提高营养师队伍业务水平,在居民营养与健康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3.4结合地方实践,提高宣传的可操作性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21》作为国家食物营养近期发展的总规划,引导我国食物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协调发展。

其所列食物消费量指标,如到2021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kg、食用植物油12kg、豆类13kg、肉类29kg、蛋类16kg、奶类36kg、水产品18kg、蔬菜140kg和水果60kg,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参考。

尽管这些消费类定量指标非常科学和精确,但是如果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某些食物的消费数量附以具体食物载体,如有些人喜欢吃豆乳,将人均年消费豆类13kg,宣传时转化成"每月每人1.5kg,约6块豆乳"之类的宣传语,将大大提高当地居民对"豆类13kg"的认识,有利于实践操作和把握。

参考文献:

[1]朝统宣.恩格尔系数[J].数据,2021,3:

80.

[2]苏畅.经济因素对我国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九省实例分析1991-2021[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论文,北京:

2021.

[3]张庆霖.消费主导应成为稳增长基本战略[N].南方日报,2021-06-23.

[4]毛雪峰.国际食物消费启示与中国食物缺口分析---基于历史数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8:

103-112.

[5]中国人均GDP6000美元进中等收入阶段。

[6]李幸,文博.从恩格尔系数看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J].农村经济,2021,2:

59-60.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