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3翻译句子.docx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3翻译句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3翻译句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3翻译句子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3翻译句子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学生甲
(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子读书,以期保持住先业。
3分
该生翻译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教子”“以期”“先业”均是文言词语,应该分别翻译为“教育儿子”“希望能”“先人的事业”。
(2)朋友把经书中的考题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2分
该生翻译遗漏要点。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中“相商”是“彼此商量”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辄塞耳不敢听”中“辄”是“就”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
学生乙
(1)你就算了,还是教育儿子读书,希望不坠落先人的事业。
2分
该生翻译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还教子读书”中“还”是动词,“回去”之意,该生译为“还是”,没有照应语境中的“顾大父”和送别的场景。
“以期不坠先业”中“坠”是“使……毁害、损害”之意,该生译为“坠落”,望文生义。
(短板三:
脱离语境,该活不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3分
该生翻译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入耳文立就”和“辄塞耳不敢听”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考题”和“他”,该生没有补出来,导致句意不通顺而丢分。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特别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第
(1)句,共三小句,第一小句是判断句,重点词是“已”,意为“停止、完了”,可意译为“算了”。
第二、三两句是个目的复句,“以”即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用来”;“教子”即“教育你的孩子”;“坠”是使动用法,“使……毁害、损害”。
第
(2)句,共四小句,第一小句重点是“以经书题”,意为“用(拿)经书中的考题”;第二小句重点词是“就”意为“完成”,可译为“(文章)写成”;第三小句重点词是“言及者”,意即“提到这些题”;第四小句重点词“辄”,意即“就”,连词。
【答案】
(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4分)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4分)
一、规避文言文翻译的“6大误区”
1.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把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
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3)小题中,“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使用了古今异义词“虽然”,结合语境,应翻译为两个词“虽然这样”。
2.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删表语气或衬音节的虚词。
如2016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
(2)小题中,“苏轼”为人名,“从容”古今意思相同,翻译时保留不译。
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3)小题中,“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使用了表语气的虚词“也”和“乎”,翻译时应删去。
3.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应对策略——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
(2)小题中,“不亦难乎”使用了单音节词“亦”,翻译时须译为“也”。
4.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应对策略——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
如2016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
(2)小题中,“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为省略句,翻译时须先在句前补出主语“衡山之君”。
5.该调不调,结构混乱
应对策略——将倒装句式调整为正常句式。
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
(2)小题中,“礼以客主”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须先调语序,将状语“以客主”置于动词“礼”之前。
6.该活不活,词义谬错
应对策略——甄别词类活用的各种类型,准确解释。
如2016年山东卷文言文阅读语句翻译题第
(2)小题中,“公乃愿致诸侯”有词类活用现象,“致”为使动用法,翻译为动词“使(让)……归附”。
二、翻译文言语句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一)审题
1.审语境
(1)关注文段内容
①记叙性文段
a、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关系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相传以为神明。
(选自《宋史·刘敞传》)
【解析】 本题3分,补出“知”后的省略成分“刘敞”1分,大意2分。
要补准“刘敞”这一省略成分,必须关注人物关系。
文段内容中“敞见而察其冤”“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两处可见刘敞一开始便察觉到王甲的冤情,并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后来还亲自审问来为他洗清冤情。
当事人王甲也明白“能为己直”的人只有刘敞,才敢以实情相告。
全句应翻译为:
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
b、事件经过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4分)”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
(选自《宋史·刘敞传》)
【解析】 本题4分,“径”1分,“故”1分,大意2分。
得分点“径”“故”亦是翻译的难点,同时,如果大意分中的1分落在“易”上,“易”也成为一个难点。
要突破这些难点,便要梳理文段中的事件经过。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交代了刘敞出使契丹行走的路线,以及契丹人选择这条路线的意图。
而“敞质译人曰”的“质”表明刘敞对既定路线的不满,“何为故道此”的“故”译为“故意”,与质问的语气相符,内容上与契丹人“欲夸示险远”的意图相应,而下文“译相顾骇愧”也正显示出契丹人意图被识破后的尴尬。
刘敞认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是“自松亭趋柳河”,这条路“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
“径”与原路线“回屈”的情况相反,当译为“直”;“易”与“险”相反,当译为“平坦”;而“不数日可抵中京”则与“殆千里”“远”的情况相反。
可见,刘敞的确熟悉两地的山川道路,他的质疑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全句应翻译为:
(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
②议论性文段
议论性文段语境的把握,首先要把文段中观点与材料两部分区分开,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其次是注意前后句子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假设关系;最后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事理逻辑。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选自明代杜琼《雪屋记》)
【解析】 本题3分,“木”“土”的活用1分,“颠”1分,大意1分。
得分点“颠”是难点所在,可能会误译为“癫狂”“颠簸”,而正解当为“跌落”。
依据前文“巢于木”的提示,这“木处”便是在树上住,既是在高处,就有跌落下来的危险。
译为“癫狂”可能是由“病”推测出来的,但这不符合事理逻辑,“住在高处”与“人精神疯癫”无法建立因果联系。
译为“颠簸”或是“摇晃”,与“在树上住”有一点点联系,但依然不合理,因为“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这句中的“患”是“灾祸”的意思,“颠簸”不足以成为“灾祸”,“跌落”才是让人们害怕的事。
全句应翻译为: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2)关注句子结构
要关注句子内部词语的搭配,以辨明词性或活用的情况。
如果上下文语境中有对称结构,也需要重视和关注,它能帮助我们辨明词性或推断词义。
①句内搭配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注】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5分)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 张敌万:
盗贼首领。
【解析】 本题5分,“窟穴”1分,“通”1分,“梗”1分,大意2分。
要落实得分点“窟穴”,须关注句内词语搭配。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一句中没有动词,该句句式上既然不是判断句,就必然要有一个词活用为动词。
“贼张敌万”适合作主语;“其间”是方位词,常作状语;名词“窟穴”便承担起动词的职责,译为“建造巢穴”;“其间”前须相应地补充介词“于”,介宾结构作后置状语修饰“窟穴”。
全句应翻译为:
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②句间对称
【例】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
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
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
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3分)
(选自《名实说》)
【解析】 本题3分,“身”1分,“指摘”1分,大意1分。
“指摘”这一动词沿用至今,比较容易翻译;“世”也相应地译为能实施批评行为的“世人”。
而得分点“身”容易被误译为“身体”,这是对句间对称关注不够。
“身之便安”和“世之指摘”对称,“身”和“世”都应指人,与“世人”相对的便是“自身”。
全句应翻译为:
自己的安适,无暇考虑;世人的批评,不敢逃避。
(3)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译的语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样的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
①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②关注该语句所在“对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2.审得分点
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
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答题
翻译要做到:
1.切分
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2.草拟
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
3.誊写
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认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
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
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
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4.检查
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
这是避免因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