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262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docx

《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习报告.docx

实习报告

学院:

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

10生物工程

学号:

1068121115

姓名:

康晔喆

 

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必不可少,对于我们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必备的课程,通过实习可以学会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通过实习也可以学会儿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本次实习的地点也是经过学院领导选择,对我们影响最大,可以学到的东西最多的地方。

满怀期待当中,实习开始了。

实习单位:

1.燕京啤酒(包头雪鹿)股份有限公司

2.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亿利天然药业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集团

4.包头市农业研究所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名生物工程的学生,每学期的实习是必备的,只有从实习当中才能学会如何运用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

2013年6月25日,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包头市啤酒生产企业,包头燕京雪鹿公司。

燕京啤酒(包头雪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啤酒生产企业,占地面积14.15万平方米,是内蒙古

燕京雪鹿啤酒

自治区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化认证的啤酒生产企业,产品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和QS认证标志,作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以来,燕京雪鹿公司根据燕京啤酒集团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自治区和包头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资产总值6亿元,无形资产10.19亿元,年生产啤酒能力50万吨,年生产矿泉水能力10万吨,并建成自治区第一条纯生啤酒生产线,已进入国内大型啤酒生产企业行列。

燕京雪鹿公司依托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国家级科研中心强大的啤酒研发能力,采用国内外先进、成套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生产技术飞速提升,主要产品有纯生啤酒、冰豹啤酒、10度超爽啤酒、8度低糖啤酒、雪鹿果啤等四大系列30多个品种,口味纯正、柔和爽口,具有当前国际流行的啤酒风味,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中国3.15驰名品牌”、“中国优质新品啤酒”、“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产品”、“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等称号。

经过七年的市场竞争,燕京雪鹿公司在“坚持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理念下,燕京雪鹿产品已经通过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现在燕京雪鹿产品的覆盖率在包头市达到95%以上,在鄂尔多斯市达到85%以上,在呼和浩特市达到70%以上,在巴彦诺尔市达到50%以上,并辐射到周边临近的省区,雪鹿啤酒实实在在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2006年,燕京雪鹿公司完成啤酒销售量17.08万吨,占到自治区啤酒销售总量的1/3;利税总额1.2亿元;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6亿元。

2007年,包头市和昆区两级政府受燕京雪鹿公司“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理念感染,投资1.8亿元,用地面积540亩,在燕京雪鹿啤酒公司前区建造国内目前唯一以展现啤酒文化为主题的“雪鹿啤酒文化生态公园”。

这种前园后厂的格局,为燕京雪鹿公司集中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也是企业与政府良好协作、共促发展的有力见证,必将载入燕京雪鹿发展的史册华章。

求真务实谋雪鹿发展,与时俱进铸燕京辉煌!

在“十一五”的大环境下,燕京雪鹿必将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包头市的快速发展,为燕京啤酒集团振兴民族工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10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为17.39亿,在国内啤酒类行业位于第15位。

在内蒙古酒类行业里品牌价值名列第二。

"华樽杯"酒类品牌价值评议是酒类行业里最有最权威,最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

当我们到达企业,看见的是着装统一的员工和排列有序的斑马线。

之后一位员工担任我们的引导员,首先我们到了会议厅观看燕京雪鹿公司的介绍短片。

燕京雪鹿本着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敢拼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企业分忧的主人翁精神。

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为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之后我们去了发酵车间,参观了燕京雪鹿的糖化车间,发酵车间以及包装车间,全自动化的设备是我们从没见过的,让我们耳目一新。

糖化车间

发酵车间

包装车间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队啤酒制造工艺了解了更多,从原料进厂,到原料选择,杀菌,粉碎,糊化糖化,发酵,包装等工艺过程。

其中涉及到我们许多课本上学习到的,但是没有运用过得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总结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不能纸上谈兵的道理,还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6月27号,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包头伊利公司。

继续进行我们为期两周的实习。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服务于奥运会和世

博会的大型民族企业。

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乳品行业代表。

[1]

伊利集团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

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20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2012年,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19.9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实现净利润17.17亿元。

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导者,伊利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方面一直走在中国乳品行业前列。

截止2012年,伊利集团已累计纳税近150亿元,在其每年出色完成上缴国家利税的同时,伊利持续的公益事业投入,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发挥着行业领导者的作用,为中国商界树立了新的责任标杆,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补充力量。

长期以来,伊利秉承“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发展观,坚持“绿色产业链”发展战略,以自身的良好经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与社会的多方共赢,带动了企业公民理念在中国商界的普及。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过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后正式牵手奥运

会,成为唯一一家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乳品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会期间,伊利集团以高品质牛奶和高质量服务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友人的热烈赞誉。

2009年5月25日,伊利集团再次成功携手世博,又成为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

通过2010年的世博会,伊利再次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提高了品牌实力,巩固了其在乳品行业的绝对领导地位。

未来,伊利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不断进取,坚持以世界领先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胸怀竭诚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成就消费者的健康生活。

发展历程

伊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

伊利科研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仅95户养牛专业户组成的“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乳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伊利近五十年颇具传奇色彩的发展历史,不仅成为了中国乳业的一面旗帜,还开创并引领了中国乳业的“黄金十年”。

伊利又通过奥运与世博,将中国乳业带上了世界舞台。

1956年——伊利雏形形成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养牛合作小组,到1958年,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

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70年——奶牛场改名为“呼市国营红旗奶牛场”。

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1993年2月,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并于1993年6月14日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9年——伊利集团成立中国乳业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带领中国乳业全面进入“液态奶时代”。

到2000年,伊利集团实现全国同行业利税第一。

2003年至2004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高居行业第一。

同年,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伊利以127.87亿元的品牌价值列38位,位居中国食品业首位。

2005年——伊利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首家突破百亿元的企业,也成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

2005年11月16日——牵手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2009年5月25日——牵手上海世博会,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标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2010年——伊利董事长潘刚提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同年,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

2010年12月20日——伊利集团品牌升级,公布新的标识、品牌主张和企业愿景。

伊利集团以“滋养生命活力”为新的品牌主张,向“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迈进,提供健康食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2011年——超额实现业绩增长目标伊利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

伊利不仅超额实现了增长目标,同时也释放出行业整体回暖的信号。

2012年8月——牵手伦敦奥运会,再次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连续8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乳制品,不断强化“不仅是健康食品提供者,更是健康生活倡导者”的品牌定位。

奶源建设

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整个乳业良性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多年来,伊利集团坚决贯彻“奶源为王”的发展战略,从源头上确保乳制品的安全和优质。

【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奶源基地”。

【规划】——“五年三步走”

自2006年起,伊利开始实施“五年三步走”的产业发展战略。

截至2011年,“五年三步走”规划已经全部完成,伊利已经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全国性战略布局。

早上我们坐车到达了包头伊利门口,严格的管理让我们明白了大公司的管理层时多么优秀。

不久,我们的迎导员来了,带领我们参观伊利内部。

伊利的员工向我们介绍伊利的概况

内部企业要求不能拍照,对于内部我们所看到的,只能用惊讶来形容,全自动化的生产,高效率的生产,让我们目瞪口呆,巨大的一个车间只有几个员工,对于包头伊利公司,他们以液态奶为主要生产对象,并且有自己的牧场,从原奶进入工厂,到消毒,进入加工车间,全程对原奶的质量进行全程保护,保持原奶的品质,高温瞬时杀菌,均质,是产品奶包邮原奶的营养要求,让我们广大消费者可以喝到和原奶一样口感的成品奶。

 

亿利天然药业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集团

 

为期两周的实习还在继续,2013年7月2号,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包头中药厂,进入工厂,问到了浓浓的药味,刚开始很不适应,不过很快我便适应了里面的,过了不久,带领我们参观的经理来了,我们也开始了今天的参观。

亿利天然药业集团是一家跨地区集产、学、研、科、工、贸、医疗服务、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国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总部位于首都北京,是由全球最大的沙漠绿色经济企业亿利资源集团独资设立的。

公司以天然、绿色的中药材、特色蒙药为发展主线,开创大漠绿色新兴主导产业,大力投入科技研发,广泛树立绿色循环理念,积极发展绿色地产药材,通过产学研联合,广泛与国内外著名的院士、专家、各大院校等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种数10个,平均每年研制开发的新药15个以上,其中半数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以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立足与中国医药市场。

集团旗下企业包括:

鄂尔多斯市亿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内蒙古亿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甘草分公司、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信医药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维康医药有限公司、北京信海丰园医药、库伦蒙药厂等8家分子公司,现有员工1500余人,总资产4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自创建以来,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自主品牌建设步伐,竭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企业全部一次性通过国家GSP认证,拥有年提取中药材万吨级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

目前已形成以中药为主、中西药并举,覆盖抗生素、消化系统药、循环系统药、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品销售以及对外贸易业务等领域的35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类独家创新中药黄厚止泻滴丸,拥有明目珍宝丸等14个蒙成药属独家产品,亿利甘草片、亿利甘草良咽等产品深受客户信赖,企业部分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

使亿利资源沙漠绿色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天然药业真正成为沙漠绿色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海路,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企业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是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

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包头中药厂,自1974年建厂以来,包头中药人一直不懈努力,企业稳步发展,从医药公司的一个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网络遍布全国的,销售额达5000万的自治区较大医药骨干企业,在中药界崭露头脚!

企业于2003年底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引入了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亿利集团,以及内蒙古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新的资金介入,新产品的上市,管理的提升,资源强强联合,必将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包头中药人信心百倍站在新世纪起跑线上,上下一心,为企业的第二次腾飞作好了充分准备。

包头制药厂本着厚道,共赢,领导力的核心价值观,尽职尽责,全心全意生产好药。

前处理车间,主要进行中的的前处理,粉碎,蒸煮,提纯,等工艺

原料液加入罐中进行蒸煮,回流,提取原料液,并提纯。

成品药液会装罐,沉淀,过滤,取上清液,再沉淀。

 

之后我们有参观了前处理提取车间,这个车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就已经蒸煮好的药液,进行进一步的纯化,以便打到生产标准,为了是药液达到可以使用的标准,这个车间的任务很艰巨,但是每个员工也很认真的工作,保证了药液的安全性。

 

 

丸剂车间,则是负责将提纯好的药液进行制丸,包装,以便出售。

这个车间分为两车,不同的楼层有着不同的生产工艺,例如:

一层则专门制作蜜丸,即只用蜂蜜作为粘合剂,不用加入水,这个工艺也减少了制丸后的蒸干工艺,在料液中加入蜂蜜,进行合坨,之后进行对要玩的加工工艺,该车间还需注意对药品的成分配比,不能出现差错。

二层怎是相对于一层进行的另一种生产工艺,水丸,这种制丸方式就是加入水,作为粘合剂,使料液成丸,这层上产的药丸会很粗糙,所以会进行一个打磨的工艺工程。

接下来我们去了包装车间,因为是无菌环境,我们只能在窗户外观看了里面的包装工作,每一个员工认认真真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最后经理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下企业的仿站方向,以及我们到企业以后可以担当什么职位,为我们以后就业点明了一条道路,并且回答了我们的疑问,这次实习我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我们都意犹未尽,虽然身上还残留着药味,但是我们对今天所学到的好满意。

包头市农业研究所

本次实习的左后一站,包头市农业研究所,早晨我们满怀期待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包头市农业研究所。

这个占地近千亩的大型农业研究所,主要以番茄,玉米的研究为主。

1.基地基本情况

包头市农研所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原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现有加温温室8亩,日光温室30亩,新建厚墙体日光温室50亩,大棚80余亩,新增灌溉设施和仪器设备30台套,保护地内配套了自动记录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气候监测设备,基地内井渠、管灌设施配套齐全,主要蔬菜原良种繁育规模达到600余亩。

 包头市农业研究所是一个以蔬菜育种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

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的选育、蔬菜栽培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组织培养等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近年来,重点围绕“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原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基地组建了由20名骨干科研技术人员构成的研发团队,设四个专业课题组,分别对我市主要蔬菜和马铃薯进行引种、选育和原良种繁育,对引进和自育蔬菜新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近几年,基地选育和扩繁了以番茄、茄子、青椒、尖椒、马铃薯等各类蔬菜品种20个品种,繁殖主要蔬菜原良种面积达到600余亩,平均每亩纯增经济效益2000元。

2010年基地的蔬菜杂交制种产量达到了2180多公斤,常规蔬菜品种制种产量达到5280公斤,繁殖马铃薯脱毒微型薯102万粒。

实现了蔬菜优良新品种原良种的选育、繁育、示范推广、产业化制种、规范规模化经营的产供销良性循环。

2.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情况

近年来基地组织实施了大量科技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2年“内番4号(原T粉86)番茄品种的选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茄子系列新品种的选育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茄子系列新品种在我市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年推广面积达到4500亩以上,平均每亩增收800元,每年农民纯增经济效益360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4年“保果素的研制与应用”获得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稀土多元冲施肥的研制”获得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番茄星宇系列新品种的选育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蔬菜新品种选育、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得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2009年“番茄星宇系列新品种的中试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获得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截止到2010年累计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示范推广3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达3亿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9年“包头市保护地蔬菜集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水平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

2009年-2010年承担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包头市百亩蔬菜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010年“番茄系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获得了内蒙古农牧业丰收二等奖。

2010年“番茄耐贮运和加工型新品种的选育”获得了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选育出的TF195等番茄新品种已经在我市大面积示范种植,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番茄课题组选育的番茄新组合连续参加全国第七轮到第九轮区域试验,综合性状优良,抗病虫性突出。

2011年待全国农作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

 3.未来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增强基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基地将在多年来对蔬菜新品种引进、选育,脱毒马铃薯繁育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立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产业优势明显的农业科技示范机制,努力将基地建成展示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窗口,增强示范和带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南菜北薯”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期间,基地计划新建保护地设施50亩,配备管灌设施。

计划主要蔬菜繁育制种面积达150亩,主要蔬菜原良种制种产量达到3000公斤,繁育马铃薯脱毒微型薯100万粒。

在我市示范推广应用率达到85%以上,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蔬菜优良新品种15万亩。

到达目的地后,首先由科研室的领导带我们做了参观,之后很荣幸的科研所的所长亲自我们讲解了有关玉米和番茄的育种过程。

当进入种植园的时候,满眼的绿色让我们惊叹不已,一个占地千亩的农研所果然不同凡响,本农研所已经有许多自己的专利产业,主要以番茄和玉米为主,通过杂交选择性状优良的品种。

番茄培育基地,有专职人员全程监控,进行人工授粉,保证后代拥有良好的性状,我稳定的遗传。

另外,该研究所还进行高产土豆的研究,以及抗病玉米。

基地选育和扩繁了以番茄、茄子、青椒、尖椒、马铃薯等各类蔬菜品种20个品种,繁殖主要蔬菜原良种面积达到600余亩,平均每亩纯增经济效益2000元。

2010年基地的蔬菜杂交制种产量达到了2180多公斤,常规蔬菜品种制种产量达到5280公斤,繁殖马铃薯脱毒微型薯102万粒。

实现了蔬菜优良新品种原良种的选育、繁育、示范推广、产业化制种、规范规模化经营的产供销良性循环。

另外,该研究所还进行了茄子和辣椒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队对杂交育种有了更多的研究,通过杂交育种,我们可以得到抗性比较好,产量高的品种,再通过组织培养,进行传代。

以保证我们的品种的优越性。

这次实习我们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