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927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docx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高芸子

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

 

作者姓名:

高芸子

培养单位:

商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1702

指导教师:

***

 

2018年5月16日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到就业情况。

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总结了我国目前劳动力供求方面出现的问题。

研究发现: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劳动力供求地区不平衡,劳动力普遍知识技能较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协调劳动力供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供求,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供求状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腾飞,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中国依靠廉价的低端劳动力取得了“制造大国”的地位。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依靠低端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由此,现有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使劳动力市场达到供求的数量及结构平衡,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需要我们对中国劳动力的供求现状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现状,供求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劳动力供求现状

1.1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总量不断上升,比重呈现下降,但规模仍然巨大,劳动力供给充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力总规模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劳动力资源丰富。

从2006-2016十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力总量不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众多,近十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每年增长始终保持在800到1000万人,劳动力总量巨大。

但劳动力比重呈现下降状态,人口红利逐年减退。

图表1我国劳动力总量

数据来源:

2007~2017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图表2我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1.2劳动力供给质量逐渐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步显现。

但总体来看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2008年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为79.4%,高中程度为13.4%,高等教育程度仅为7.2%。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存量劳动力大概有8.4亿,其中90%以上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只能从事简单加工制造的一般劳动力。

说明高校的扩招对于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仍然不是很高。

图表3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数据来源:

201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1.3劳动力总需求规模仍然较大,劳动力需求结构逐渐转变

从劳动力需求总规模上看,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总需求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使劳动力总需求增加。

我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提质增效时期,经济增速放缓,质量提高。

但我国经济增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快,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从劳动力需求结构上看,我国传统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幅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长。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使其对知识技能掌握较少的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工程师的需求增加。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劳动

力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图表4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

201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1.4劳动力供求地区不平衡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规模大,劳动力需求大,同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

而西部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较慢,工厂数量较少,劳动力需求较小。

这种差异造成了西部地区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的现象,东西地区供求不平衡。

2劳动力供求中产生的问题

2.1结构性失业严重

近几十年我国失业率十分稳定,保持在4.5%以下,失业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但我国结构性失业却愈演愈烈。

我国的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与新兴产业人才不足并存,高级技工供给缺乏与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两个方面。

随着每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

同时,某些高等学校盲目扩招,开设热门专业,使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竞争力,满足不了高新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新兴产业人才不足并存。

另一方面,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有700多万技术工人,但高级技工只占3.5%,单从发达的上海来看,其高级技工也只占7%,这体现了我国高级技工供给缺乏的现象。

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但与此同时,新增劳动力由于经验不够、技术不过关而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下岗工人中的大部分则由于预期流动成本高、再就业信心低而自愿失业,造成高级技工缺乏与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2.2劳动力供求地区不平衡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严重差异,劳动力呈现由西向东流动的趋势。

据智联招聘的大数据分析,我国就业机会的地区分布不均,目前东部地区的在线职位数量最高,占全国总量的73%,但人口大省却主要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造成了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迁移的现象,使我国东西部劳动力供求严重不平衡。

西部流失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人才,对于高端人才的供给太少,而流入东部的劳动力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虽然保证了东部城市的建设,但是满足不了东部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没有解决东部的“用工荒”问题。

2.3劳动力普遍知识技能较差

虽然我国高校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劳动力素质有上升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知识技能还是较差,这从我国结构性失业严重的现象也可见一斑。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许霓妮就曾表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如果加快提升劳动力素质,潜在经济增长率将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2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6年,而美国为12.4年。

美国目前的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13.3年。

此外,日本为11.6年,分别比我国高3.8年和3年。

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素质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

3改善劳动力供求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转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结构性失业问题中大学生就业难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改革教育模式,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措施来实现供求平衡。

各大高校不应盲目开设热门专业,而是根据市场适当调整专业组成,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需要。

同时高效可以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相应的工作需要的技能知识。

同时,也应当提升大学生自己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自己能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3.2完善职业教育,加大专业技工供给

政府不仅应当支持各大高校的发展,也应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提高高级技工的供给质量,保证高级技工的供给。

整顿职业教育学风,转变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有针对性的培养出更多职业技能强悍、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填补市场上这方面人才的空缺。

3.3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工人、新增劳动力素质

针对下岗工人与新增劳动力,各大“招工难”的企业与政府可以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素质,达到企业招工的技能需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结构性失业现象。

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使劳动力与企业都能获得利益,采取企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的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

3.4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劳动力向中西部地区流动

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而东部地区对于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然而受固有观念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劳动力还是愿意前往东部地区寻求就业机会。

对此,国家及中西部地区的当地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以产业聚人才、以培训育人才、以平台引人才、以环境留人才,为人才提供心仪的创新创业环境,将中西部地区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留在当地,吸引更多人才援助西部开发,支持中部建设。

同时对于低端劳动力也可以采取提高工资待遇、提供免费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吸引他们留在当地,保证中西部劳动力的供给。

3.5完善人才市场,搭建信息平台

通过完善人才市场链接劳动力供需,使供需匹配变得更加简单,收集整理信息能够使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信息更加通畅,为其充分就业提供条件,也更能够让他们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为再就业或者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童玉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形势[J].劳动经济评论,2018,

(1):

1-15

[2]滕远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

(2):

74-76

[3]赖德胜.论中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失衡与复衡[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79-83

[4]朱丽东.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特点分析[J].中华少年,2017(17):

295-296

[5]常文涛.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现状_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2016(14):

5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