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790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docx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学的复习资料

推拿的发展史1.秦汉:

中医重要原则奠基和构筑;《黄帝岐伯按摩》《内经》。

2.明代明代按摩改称推拿,并形成小儿推拿独特体系。

推拿的禁忌症(不宜)1、过饥或过饱时不宜按摩。

(一般情况饭前半小时至饭后一小时不宜按摩)2、对于过度饮酒,过度疲劳及妇女怀孕期和行经期,慎用按摩。

3、皮肤病局部禁忌按摩。

4、危重病人,急性感染、创伤、骨折禁忌按摩。

5、对有出血性倾向的禁忌按摩。

6、闭合性损伤局部24小时内不宜按摩。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

阳:

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向上的、外向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阳;阴:

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内向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

人体五脏主要是起贮藏作用,相对静止,属阴;六腑主要起运输传导作用,相对来说是运动的,属阳。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

2)十二经脉与四肢的关系除三阴三阳外,经络还以手足命名:

①分布于上肢内侧:

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②分布于上肢外侧:

手三阳(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③分布于下肢内侧:

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④分布于下肢前、后、外侧:

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5.经络的流注

四、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361

(二)奇穴(三)阿是穴五、腧穴的作用

(一)腧穴的主治作用:

1.近治作用:

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

2.远治作用:

指十四经腧穴,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及经脉病证。

3.特殊作用:

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

常用奇穴:

1、印堂2、鱼腰3、太阳4、神聪5、安眠6、落枕7、腰痛穴8、夹脊9、定喘10、鹤顶手法的具体要求1.柔和——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并济。

2.均匀——节奏、速度、压力等保持一致

3.持久——有一定的作用时间(耐力)。

4.有力——技巧力(内力)。

5.深透——渗透至组织深层(病灶点)。

重点手法一、按法:

借力,调方向,停留。

(指掌拳肘)二、拿法:

指腹用力,控制。

(小腿、大腿、肩)三、揉法:

带动皮下组织。

(掌、前臂)四、叩法:

空拳,瞬间手腕发力。

五、拨法:

深按,再与肌走向垂直发力。

六、滚法:

手背、前臂。

一、劳损定义

肌肉运动过度或用力过度,肌肉、筋膜、关节等被牵张过度,称之为劳损。

简言之为“疲劳导致的损伤”。

二、劳损的分类

1、按发病缓急分:

急性和慢性劳损

2、按受患组织分:

肌肉、韧带、筋膜劳损等。

3、按患病部位分:

颈部、肩部、腰部、膝部劳损等三、临床表现

1、长时间或经常保持某一姿势,或反复做某一动作,或用力过度。

以腰部、项背部最为多见,根据习惯和工作不同其他部位也出现。

如网球肘、足球踝等。

急性劳损表现

(1)局部疼痛酸重,可有压痛,关节运动出现障碍;局部可能出现肿胀,但不显著。

(2)不会出现瘀斑,其病程较扭伤为短。

(可区分急性扭伤)4、慢性劳损表现

(1)局部酸痛、或钝性痛,或胀、重,发热感,不适感。

(2)痛点不确切,泛指一片。

(3)病程长,但不严重,有时会出现急性发作。

(4)部分患者在患病处触之粗糙、坚硬。

(5)患者不能持续保持某姿势,而这种姿势正常人易于保持。

(6)局部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压痛,感觉减退。

4、慢性劳损表现

(7)可能出现牵涉性疼痛,如腰部劳损,臀部与大腿可有牵涉痛,但不会痛至小腿;项部劳损,其肩与上臂可有牵涉痛,但不会痛至前臂

5、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对确立本病的诊断无助。

但有时能排除禁忌症

四、治疗

1、急性劳损,按摩手法治疗效果甚好。

其他方法难以与其相比。

2、慢性劳损,按摩手法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减轻症状,但比其他疗法疗效会好一些。

五、急性劳损按摩法

1、按摩,除运动关节类手法,其他手法只要力度适当,皆可应用。

力度必须柔和,时间数分钟至十数分钟。

可配合远端点穴2、局部湿热敷,按摩后用湿热毛巾敷局部数分钟至十数分钟。

(火疗)

3、注意对健侧也要按摩。

六、慢性劳损按摩法

1、按摩,滚、揉、推等手法由轻而重按摩局部数分钟至十数分钟至症状减缓。

2、对局部感觉迟钝者,可于局部加点、拍,两三分钟,时间不宜过长。

可循经取穴点按。

七、注意事项

1、急性劳损按摩后,劳损局部要休息限动,时间数小时至一二日不等。

2、慢性劳损应注意日常工作、生活起居的姿势,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体位。

八、腰肌劳损P218

腰肌劳损:

腰背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

本病又称腰背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中医学称为肾虚腰痛。

(一)症状与检查P219

1、参考劳损症状。

2、结合症状进行诊断和排除禁忌。

(二)治疗

1、治则:

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

2、取穴: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腰眼等。

3、参考腰部手法。

腰肌劳损推拿法

(1)放松腰骶部(摇腿松腰)

(2)拳揉(合掌揉)腰骶(3)前臂滚揉腰骶部、擦命门。

(4)点肾俞(长按1分钟)、大肠俞、腰眼、八髎、环跳等穴。

搓髎点强。

(5)反复拨、揉劳损点(强力渗透)。

(6)后伸扳腰、对扳腰、侧扳腰,牵抖腰。

(7)仰卧位滚腰、屈蹬法。

(8)仰卧位提抖腰(三)功能锻炼

1、拱桥。

2、俯卧飞燕3、抱膝滚腰。

4、金鱼游。

5、伸懒腰。

(四)纠正不良习惯(姿势)1、久坐。

2、长时间侧腰3、软椅(大班椅、沙发)。

4、过软床垫。

5、二郎腿。

肩周炎P224以肩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

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

病因病机:

1、露卧当风,或久居湿地,致使肩部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气血凝滞,阻于经脉;2、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过度劳累,肝肾精亏,导致经脉失养;3、摩擦挤压,筋脉受阻,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

1、单侧肩部酸楚疼痛,夜间加重,活动时疼痛加重,且有僵硬感,2、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疼痛可向颈部和上肢部放射。

3、日久关节粘连,一切活动近于丧失,肩部肌肉萎缩或痉挛。

诊断要点:

1、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常在肩前、外、后侧;2、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与被动活动均障碍,尤其是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动作不能完成。

3、日久,关节僵硬、肩部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

鉴别诊断:

冈上肌腱炎:

肩外侧疼痛,压痛点在肱骨大结节处明显,肩关节在外展60~120度范围内痛剧。

小于60度或大于120度则痛减或不痛。

治疗1、治则:

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取穴:

肩井、肩髃、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操作(患者坐位)1、轻拿颈肩部、上臂、前臂,活动肩关节。

2、点穴:

肩井、肩髃、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3、按揉肩关节周围,双龙点肩(对顶),合揉肩周;4、重点拨、揉病灶点5、活动肩关节:

摇肩关节,扳肩关节,拨伸肩关节。

6、搓肩部及上肢,理五指,抖上肢;最后擦肩关节。

注意事项1、治疗初期以舒筋活血为先,手法宜轻;后期治疗以松解粘连为主,手法可适当加重,并加强肩关节的被动活动。

2、注意肩部保暖,尤其夏天。

3、在肩关节活动时,避免过早进行旋转活动。

4、功能锻炼P225踝关节损伤——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内、腓骨下端外踝的关节面组成的踝穴,与距骨体相应的三个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韧带较外侧韧带坚韧,故外踝损伤较内踝损伤多。

二、大致分类

1、急性扭伤踝关节扭伤(P235),是指踝关节在跖屈位,足踝强力内翻,而使踝部外侧副韧带相应损伤。

2、慢性劳损

三、急性扭伤的临床表现1、疼痛:

受伤部骤然疼痛,上下台阶或剧烈活动时疼痛加剧,有明显压痛。

2、皮下瘀斑,或青紫色,伤后2-3天青紫瘀斑较明显。

(注意与急性劳损区分)3、肿胀,多见于踝前外侧或足背部。

4、功能活动受限,行走跛行。

四、足内翻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握足,将踝关节极度内翻或外翻。

(1)如同侧疼痛,提示有内或外踝骨折可能;

(2)如对侧痛则多属副韧带损伤。

(3)如果两侧都痛,先排除骨折再按摩。

(4)注:

踝关节正常内翻30度,外翻20度。

五、急性扭伤的治疗

病程两周内,受伤24小时后作按摩治疗,效果显著。

1、治则:

活血化瘀,理筋整复。

健侧也要按摩。

2、取穴:

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承筋、承山、昆仑、三阴交、太溪、申脉、照海、太冲等。

3、手法:

推、揉、按、拨、滚、拔伸等,先轻后重,如果伤处痛楚不能按摩,先健侧或远端取穴,缓解疼痛再按摩。

五、急性扭伤的治疗

4、当患者疼痛、肿胀消失,基本恢复功能时,每周仍要做一次治疗作巩固,巩固治疗3-5次即可。

5、可辅助中药(或热水)浸泡,贴药膏,理疗等手段。

六、踝部劳损临床表现

急性损伤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也可导致劳损。

(1)局部酸痛、或钝性痛,或胀、重,发热感,不适感。

(2)痛点不确切,泛指一片。

(3)病程长,但不严重,有时会出现急性发作。

(4)部分患者在患病处触之粗糙、坚硬。

七、踝部劳损治疗按摩手法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减轻症状,但比其他疗法疗效会好一些。

八、慢性劳损按摩法1、按摩,滚、揉、推等手法由轻而重按摩局部数分钟至十数分钟至症状减缓。

2、对局部感觉迟钝者,可于局部加点、拍,两三分钟,时间不宜过长。

可循经取穴点按。

3、健侧也要按摩。

九、注意事项1、急性扭损按摩后,包扎(至少12层,也可用弹力绷带),局部要休息限动,卧床时“踝高髋低位”。

2、慢性劳损应注意避免久站,运动前充分准备活动,运动后压腿、放松、整理。

颈椎病P190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病或颈肩综合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趋势。

二、分类——1、颈型2、神经根型3、脊髓型4、椎动脉型5、交感神经型6、混合型

四、各型诊断P192-1931、颈型

(1)反复出现“落枕”现象

(2)颈脊旁和项背部肌肉张力增高及压痛。

(3)排除颈肩软组织风湿及颈椎损伤。

(4)颈椎平片可见生理弧度异常。

2、神经根型

(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

(3)颈椎X光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变征象。

(4)物理检查提示颈神经病变的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的可能性。

3、脊髓型

(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脊髓长传导束受压的症状、体征。

(3)脊髓损伤的平面不易确定,下肢运动与感觉障碍呈不完全性。

(4)脊髓损害症状呈波浪型逐渐发展和短暂缓解的趋势。

(5)X光平片显示椎体后缘明显骨质增生。

(6)CT、MRI片显示脊髓受骨赘及膨出的颈椎间盘组织压迫。

(7)排除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

4、椎动脉型

(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3)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头颈的位置有关。

(4)脑阻抗图提示椎动脉血流减少。

(5)排除椎动脉瘤等动脉本身的病变。

(6)X光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

5、交感神经型

(1)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有慢性头痛史。

(3)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

(4)排除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5)X光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

6、混合型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的称混合型颈椎病。

七、注意事项1、心理调节2、适当锻炼(羽毛球、项臂争力)3、避免受凉4、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5、枕头高低适度6、电脑显视屏高度7、多伸懒腰8、坐车时注意保护颈部,防拨鞭式损伤

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