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710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docx

极限及配合课程标准编写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

中级车工,中级钳工

学时:

70

开课学期:

一年级第一学期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掌握公差配合与零件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

2.会查用有关公差、测量的国家标准

3.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

4.熟练掌握典型零件的检测方法

5.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具有对复杂零件进行检测方案设计及实施测量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3)能力目标

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与《数学》相关,通过《数学》的计算,会更熟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计算。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与《机械制图》密切相关,通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学习,会正确的识图和读图。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教学模块

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能力要求

参考学时

绪论

绪论

理解互换性的概念

会举例互换性

2

极限与配合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1.理解和掌握尺寸、尺寸偏差、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尺寸公差带及其画法。

3.理解配合的概念;能根据孔轴公差带位置或极限偏差确定配合的种类;掌握配合间隙和过盈的计算。

4、理解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掌握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表方法。

5.理解尺寸公差带代号;能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代号使用表确定极限偏差;掌握极限偏差表的查表方法。

6.理解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理解配合代号。

会区分清楚尺寸,公差,偏差,极限尺寸之间的联系,会区分清楚孔轴之间是什么配合,以及配合如何计算,会查表关于基本偏差和极限偏差的计算。

18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常用机械式量仪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光滑极限量规

1.了解常用长度量具的种类、精度。

2.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会正确读取量具及测量器具的数值

20

几何公差

表面结构要求

螺纹的公差与检测

概述

几何公差的标注

几何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

几何误差的检测

1.理解与形位公差有关的各种几何要素的定义及其特点。

2.熟悉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项目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3.了解形位公差的定义及行为公差带。

4.熟悉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符号的组成。

5.掌握形位公差的标准方法。

6.熟悉形位公差各项目的含义及应用。

7.理解常见各种形位公差标准的含义;了解其公差带的特点。

8.了解形位误差常用的检测方法。

理解每种形位公差的含义。

16

表面结构要求的基本术语和评定参数

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

R轮廓参数的选用及检测

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了解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3.理解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意义,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4.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和检测方法。

理解各种表面粗糙度符号及主要参数的含义。

5

概述

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螺纹的检测

1.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

2.了解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理解普通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

3.理解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了解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4.理解作用中径的概念及中径合格条件。

5.了解普通螺纹公差标注的结构及公差带的特点。

6.理解螺纹标记的含义;掌握螺纹公差表格的查阅方法。

7.理解用螺纹工作量规对螺纹进行综合检验的方法;理解测量螺纹中径的三针法

了解螺纹各几何参数的应用,会正确测量螺纹。

7

机动

2

合计

70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推荐教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四版

(二)教学参考资料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参考书第四版

教师素质要求

1、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良好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能力

4、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四)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1、教室(黑板,教科书)

2、相关量具,量仪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1)试卷考核

(2)课堂提问

(3)平时作业

(4)实物分析考核

2、课程考核标准

(1)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项目过程

考核方式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教师评价

20

学习态度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50

出勤

教师评价

20

课堂提问

教师评价

10

(2)单元实践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成绩比例(%)

1

平时作业、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提问

30

2

期末考试

70

合计

100

(3)期末考试考核标准

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6)学习情景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

按照“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课程开发思路,依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以企业检测项目为载体,本课程教学内容共设计8个学习情境。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表

资讯环节:

教师布置团队工作任务,下发任务书,学生自然分组,选出组长。

教师简单讲述任务的要求和特点,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

决策环节:

学生利用各种立体的教学资源,根据检测几何参数,进行检测技术分析,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制定检测方案,列出所需设备材料清单。

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质疑,帮助纠正及修改不可行的决策,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

计划环节:

学生根据决策制定实施计划,教师审定实施计划,制定进度检查计划。

实施环节:

学生根据制定的检测计划,进行仪器的校准、调试,并操作仪器对零件进行检测。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并给予指导,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对于比较共性的问题,教师当场进行讲解或操作演示,特别是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检查环节:

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察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做好相应记录,小组讨论进行评价工作完成过程中较好和不足的部分。

评价环节:

学生完成质量检测报告,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对质量检测报告、技术指标、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进行评价。

2.学习情境实施

以学习情境1尺寸误差检测为例,详细说明学习情境实施设计,详见下表

课程名称

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

课时

12

上课地点

精密测试实训室

学习情境

尺寸误差测量

学习项目

零件轴径检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千分尺检测轴径基本知识;

2.掌握立式光学计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

3.掌握万能测长仪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

4.掌握工具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零件轴径的各种检测方法和测量步骤、数据处理;

2.掌握零件轴径检测常用仪器的操作及调整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

教学媒体

电子课件、项目任务书、评价表、记录单及合格性判断、专用操作工具

学生应具

备的知识

与能力基

?

具备识读简单机械原理图的能力

?

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

具备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能力

?

具备常用工具的使用与选用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

资讯

1.布置任务

学习任务为零件轴径检测。

学生应掌握几何量计量的基本概念,掌握计量仪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零件轴径的各种检测方法和测量步骤及数据处理。

2.教师讲解

用千分尺测量轴径;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用万能测长仪测量轴径;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轴径;数据处理及测量精度分析3.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收集整理、阅读相关资料,复习回顾相关知识,为实操做好准备。

重点指导:

(1)协调学生自愿分组;

(2)分析任务要求;

(3)使用工具的功能、参数、使用方法;

(4)观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4.5

决策

1.开放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任务进行讨论;

2.组内成员之间交流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

3.分析任务的难点;

4.制定检测方案;

5.根据任务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

重点指导:

(1)组织、引导讨论过程的有效进行;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答疑;

(3)观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

0.5

计划

根据任务要求决定实施步骤,制定实施计划,在教师组织下分

组回顾、讨论相关理论和基本操作步骤

0.5

实施

1.现场示范讲解

现场演示操作过程。

布置工作任务,小组讨论拟定检测方案,选择检测工具,完成检测任务

2.技能练习及实操

学生按要求根据指导教师的示范分组进行零件轴径检测训练,教师巡回检查并随时进行技术指导和错误纠正,学生相互观察、讨

论以利于检测技能的快速提高。

5

检查

1.各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讨论;

2.提问方式分组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

3.分组检查任务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

4.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1

评价

任务完成情况的整体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

2.小组互评

3.教师对学生评价

0.5

3.学习情境特点

本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特点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

六、其它

系/院:

教研室

编制:

校对:

审核:

编制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