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70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女中部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据《瓯越文化史》记载,现在的温州市就是当时回浦县的东瓯乡,属会稽郡。

下列对此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会稽郡设有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②会稽郡最高长官由世袭产生

③回浦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④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尚书▪伊训》记载:

“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这一记载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王权和神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具有“公天下”色彩

4.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

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6.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

7.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C.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有限

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9.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

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0.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11.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

“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

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12.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13.“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B.公民意识C.平民政治D.法律至上

14.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公民开放

16.据记载,古希腊雅典官方文件对整体人口的表述为“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此表述方式主要说明了

A.古代雅典妇女没有名字B.古代雅典实行男女平等

C.妇女和儿童没有公民权D.古代雅典社会等级森严

17.“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8.“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1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

”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C.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20.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个女奴为妻后反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

2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2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

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3.二战期间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

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

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24.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保守势力,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是

A.工业革命的开始B.1688年的宫廷政变

C.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D.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25.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体现在(  )

A.国王和上议院B.国王和内阁

C.国王和下议院D.内阁和上议院

26.18世纪上半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

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

”他所指的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

27.(2014·广东文综·T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8.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

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低D.革命的彻底性

29.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一个国家: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这体现了该国

A.摆脱了邦联制的松散,建立

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结束了封建专制政权,逐步实现了议会制民主

C.由分裂走向统一,迅速

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D.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30.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31.《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

“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A.四口开埠通商B.广州贸易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32.时人记载:

“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B.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反对生活西化D.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3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34.“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在朝鲜战胜中国、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接着又完全吞并了这个国家。

”这场战争是指 (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D.卢沟桥事变

35.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主观题(共30分)

二、材料问答题(共2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据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

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

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4分)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6分)

 

37.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权利法案》

材料三宪法第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

“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1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5*2=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B

B

A

B

B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B

C

C

B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C

A

A

D

B

A

B

31

32

33

34

35

D

A

C

A

B

 

二、材料问答题(共2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

36.

(1)态度:

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

(2分)政治运行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

(4分)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

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

(4分)

(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

(2分)原因:

中书省权力过重。

(2分)措施:

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2分)

 

37.

(1)文献:

《十二铜表法》(1分)

作用: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是罗马的基本法(4分)

(2)权力:

法律、司法、财政(税收)、军事(3分)

(3)相同点:

都是君主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不同点:

英王统而不治,权力中心在议会,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权力中心在皇帝,宰相对皇帝负责(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