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659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docx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负反馈调节是重要概念,是学习完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后的综合知识,体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

教材通过两个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实例,阐述什么是负反馈调节。

之后,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食虫鸟与害虫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建立概念模型,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反馈的含义。

此后,再以森林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的事例做进一步说明,涉及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再阐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是学习掌握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意识。

(2)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区别及其关系。

二、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

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实地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三、说学法

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自己有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意识,。

通过课题|: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观察其稳定性。

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引入:

学生演示他们预习制作的生态瓶图片,交流生态瓶的制作过程,随后说明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

由此复习旧课:

组成生态系统需要有哪些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是什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推进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条件)。

从而进入新课:

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种稳定性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到生物的生活。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适当的砍伐、草原生态系统的适当放牧、海洋生态系统的适当捕捉动物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概括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教师精讲概念的三层含义:

①它是生态系统发到一定阶段的所具有的一种综合能力

②结构和功能即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相对稳定

③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部分。

分别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组织学讨论分析,读图、识图、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讲图文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恢复力稳定性要强调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使学生理解负反馈调节的机制师生共同比较归纳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来源及特征。

画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图。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收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其原状的能力

来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3、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

探究二:

思考讨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课件展示与讲述结合,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语言表达思考的答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接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例如:

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

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

主要让学生明确以下观点:

(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

(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反思总结,练习巩固:

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回顾,整理出简要的知识主线,为学生系统性复习巩固提供思路,课件展示老师课前收集准备的相关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加学生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

结课布置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达到对本节内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延展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基础:

负反馈调节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

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相关

2.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一般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负相关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和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教案示例

第四节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课下调查结果及教材引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2. 通过教材P23,24多幅图片及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3. 讲解课本P25草原生态系统图,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的生物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最后能举例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4.一小段动画片的放映,学生能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提示学生课后阅读《林业工人的新任务》,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向马永顺爷爷学习什么。

以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生态系统,养成言行一致的优良品性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生态系统图片,生态系统录像片及放像设备。

  学生:

1.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做好记录。

  2.记录自己上个双休日在家中所吃的食品,列出目录以备上课时用。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分小组汇报在校园调查的结果。

1.听学生的发言并做好维护课堂秩序的工作,必要的提示及最后的小结。

2.看书或看投影。

23,24的多幅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倍投将书上的图片投影到幕布上。

3.

(1)看书P25图片或看挂图。

(2)做课上练习,用箭头将P25图中生物链接起来。

(3)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了解自己在生物网中的位置。

3.

(1)用书上或已准备好

的挂图讲解。

(2)指导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生物并提出思考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

4.观看一小段关于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录像内容。

  4.操作放像设备,讲解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探究。

5.像马永顺爷爷那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爱护生态系统

5.阅读《林业工业的新任务》这篇课后文章。

5.布置学生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你的启示。

小结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下面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对刚刚进

  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应在课前也就是上一节课结束后布置给学生调查校园环境这一任务,了解一下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课上伊始先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自告奋勇到讲台前面来讲。

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倾听,二是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已说过的内容,除非有新的认识。

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地认识过程。

最后小结: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P23的两幅很有说服力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合学生们的调查结果,以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为切入点,逐一分析它们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在自然界,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摄取到体内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

(关于这个问题在第三单元第四章中讲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己所需,而且还为很多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被称之为生产者。

而动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随之流入动物体内,因而叫消费者。

在自然界中,有肉眼可见的真菌(图片中树干上),还有部分真菌和细菌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图片中变质的苹果),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解后的物质重新回到自然界参加物质循环,它们就是分解者。

教学中应着重讲解生物因素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建议: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中国的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开头,这句话的本意是比喻只想算计别人,不想到另外又有人在算计他自己(原文在课后扩展资料部分),但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还可以以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首先提出食物链的理论)描述的一个场景为引言: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来到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吸吮花蜜,冷不防背面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一只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出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但还没来得及吞咽,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蹿,准确无误地咬住蛤蟆,正在此时,一只老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这在大自然里,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为探究新的问题作铺垫,试着让学生用箭头把上面两段话中的生物连接起来,强调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教师再利用与书上相近似的草原生态系统挂图或直接用书上P25的图进行讲解,之后指导学生用箭头将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

例:

草→鼠→猫头鹰,草→兔→狐,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等。

小结: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叫食物链。

在填写过程中,一边填写一边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那条食物链的生物种类最多?

哪种生物种类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之为食物网。

每种生物就是这网上的一个“网结”,这个网也可以被称之为本节内容开始时教材中提到的“生命之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自己在上周的双休日家中所吃的食物种类,它们来自哪一种动物和植物?

这些又与别的生物有什么关系?

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由此看来,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思考人类应怎样处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讲解这个问题之前放一小段关于生态系统的动画内容,片中讲的是草,兔,狐几种生物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此消彼长的动态调节过程,让学生明确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它们的遗体或遗物与分解者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这里应着重指出: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制造的灾难。

  让学生分析P26淡水生态环境的一条食物链中大鱼体内的大量有毒物质是哪来的,追根溯源是水环境中的,而很有可能是人类排放的,因此人类破坏环境之后遭到报应的是人类自身。

  5. 爱护生态环境

  除了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课后阅读P28文章《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思考:

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最终明确人类生产生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道理。

  本课小结:

  

(1)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

  (3)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提示:

为下节课提前作准备,教材共介绍7个生态系统,下课后8个小组的负责人到前面来抽签决定各自选题,轮空的那一组选一个教材以外的生态系统向大家介绍。

  展示的内容包括:

  

(1)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

  

(2)自动调节能力如何。

  (3)人类的行为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

  提示:

资料来源可以是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网上查询,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等。

典型例题

  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

  1.此食物网中有___条食物链。

  2.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有___种生物。

  3.最长的食物链有___种生物。

  4.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___。

  【答案】

(1)8条 

(2)4种  (3)7种  (4)池边食肉动物

  【分析】

(1)本题第1问有些难度

  

(2)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认识某种淡水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本题选自1998年4月《北京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试题》第117题,选用时

习题精选

  1.下面为一生态系统中几条食物链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蚯蚓数目的变化是( )。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A.生产者依赖于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分解者

  B.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依赖于分解者

  C.分解者依赖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

  D.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3.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B.羊C.草D.光

  5.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肉食动物是。

  ②此图中含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与。

  ③此图中各种动物可统称为。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参考答案:

  1.A2.C3.D4.C5.①草兔和鼠狐、鹰和蛇②5食物网吃被吃③种群④草→鼠→蛇→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