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64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docx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效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学生工作。

完全学分制下的学风建设已经凸显了更大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成为辅导员一个重要课题。

辅导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加强研究,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不辱使命,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学风建设更好地贡献力量。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辅导员;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历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它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高校的办学品味、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的学风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学风建设始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它旨在从学生个性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分制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满足“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学分制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学年制的教学制度,两者在教学管理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培养规格、教育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学风的形成条件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随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流动性加大,传统以班级管理为主要阵地的学风建设框架被逐渐打破,教学模式在逐渐变化,这些都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辅导员兼具育人和管理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学习及生活等。

辅导员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健康的身心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其在创建和深化优良学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完全学分制下的学风建设,已经成为了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把迈进大学校门作为其最高奋斗目标,认为大学就是象牙塔,是天堂,再也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和痛苦。

大学之前,学生为了能够通过“独木桥”,不断地给自己加码,拼命学习,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本该拥有的课余生活。

进入大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高考升学目标突然消失,老师和家长的外在压力也不复存在。

大学之前过分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一旦跨过“独木桥”,从心理上极度渴望放松—下,还没有思想意识去树立大学的学习目标,因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多数同学开始茫然失措,不知道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想要得到什么;不知道大学为了谁而学,要学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所学知识有何用处,锻炼能力抑或是兼职赚钱?

于是,很多同学很快融入这种宽松的环境并沉溺其中。

不少学生要么根本就没有理想,认为只要能毕业,成绩好坏无所谓;要么觉得理想与现实与所学专业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实现,天长日久,理想也就被丢弃了;要么将来还很遥远,而且有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不愿意或者没意识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学习不求上进,安于现状,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意志消沉,生活颓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状态。

2.学习生活不适应

在高中阶段,所有同学的时间被学校合理安排,从早到晚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小时,老师都安排好内容,课下有老师精挑细选的课外作业在等着,只要按照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就万事大吉。

可是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环境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教学目标上来说,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取代了单纯的课本知识的学习;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大学的课堂容量更大,信息更密集,知识点更抽象,而且交叉学科明显增多;从教学方式上讲,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模式。

总之,大学学习要求学生更加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一时间多数同学的学习不知该从何入手,从而开始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有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的期望值过高,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很大差异,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另有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行业,受父母、老师、亲友影响,为了容易录取,或为了好找工作,盲目填报志愿。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受社会的职业选择、价值观及高年级或已毕业学生的消极影响。

认为所学专业无用,是“冷门”专业或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由此对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很多学生开始向网络、小说等方面寻求逃避,导致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可有可无,对其随便学学即可,将来未必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更有甚者,在学习过程中带着狭隘的功利主义色彩,专业素质不高,对待专业知识,浮于表面,不去刻苦钻研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

4.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和抵制诱惑能力

高考以前的学习阶段学生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被规划、被安排的。

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依赖和监督,由于缺乏自控能力,理想和奋斗目标也不明确,大部分学生本着利用网络增长知识、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初衷购置电脑,却抵制不住网络的诱惑,逐渐沉迷于聊天交友、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的世界里“乐不思蜀”,并不可自拔,将专业学习置之脑后,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

5.时间分配问题

从单一的高中生活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过渡,使一些学生处理不好时间分配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学习与兼职、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影响了学习成绩。

比如,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因勤工助学不能协调兼职和学习的时间而影响了学习;有的学生参加了很多社团、任多个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从而频繁参加社团活动而出现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现象;还有的学生因为谈恋爱和情感问题而耗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从而影响到了学习,等等。

6.心理和经济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学风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社会阶层。

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成长经历、社会关系、教育背景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心理、性格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集体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而且,现在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勤于思考、渴望成功,但部分同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力较脆弱,进入大学后面临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甚至经济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一些学生出现了困惑、忧郁、失望、沮丧、恐惧等消极情绪,遇到挫折时也更容易自暴自弃。

学风包含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往往焦虑、固执、冷漠、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

他们不可能有好的精神风貌,也不可能静下心来学习,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学校的问题

高校自身教育管理和教学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仪器设备落后,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

此外,一方面,高等教育扩招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扩招后,学生整体素质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管理难度随之加大,整体学风欠佳。

其次,师资短缺问题突出。

高校扩招引起学生人数增加增加,师资相对短缺,必然导致现任教师授课负担加重,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下滑。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待遇偏低,不仅助长了教师队伍的“经商风”,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了教师良好敬业精神的发挥和严谨治学态度的树立。

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

他们对待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设计简单粗糙,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更严重的是对学生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上课时只管自己讲,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考查,最终的考试抱着与学生“你好我也好”的态度草草了结。

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教师的“教”不能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1]。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从培养精英人才已经逐步转化为培养大众适用人才。

高考升学率的逐步升高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这是高校学风下降的一个社会原因。

学风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学风建设不可避免要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因此,当前出现的学风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问题,而是与学校和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市场经济日益推进的今天,社会价值观处于一种浮躁状态,高校也难独善其身。

从“快男超女”的造星运动,到“一夜暴富”的致富神话,媒体报道中充满了人生的“捷径”,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范文澜先生的治学名言,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很少有学生能够坚持静下心来坐“冷板凳”[2]。

由于受社会上分配制度中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功利心较强,认为学好学坏没关系,依靠社会关系也能有好的前途,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付出艰苦劳动。

二、完全学分制下学风建设的新问题

实行完全学分制,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实现竞争。

但是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也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完全学分制为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一些新的难题。

(一)班级概念淡化,集体活动难于开展

学年制条件下,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的基层组织形式,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的有效载体。

在学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学生思想问题主要通过班级范围的思想教育加解决,以班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确立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纪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行学分制以后,随着“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自主选学”制度的推行,使得以班级、团支部为整体的活动相应减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的交流随之增多,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

上课时间辅导员无法找到学生,班集体活动又因场地、时间的频频冲突或人员不齐而无法有效进行,致使原有学年制下的班级概念名存实亡,学生中的班级概念、集体概念逐渐淡化。

同时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界线,高校现行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与学分制条下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学生自由性增强,个性极化趋势加大

学年制条件下,培养的学生规格基本相同。

学分制的实行,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个性极化趋势也在大大增强。

因此,学风建设必须在尊重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

即在宽松的学习过程管理的同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严格的学习纪律更多地通过教育法规的导向功能而逐步形成。

因而学分制条件下教育法规的建立、实施,成为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

学风建设再也不能采用传统的“课堂考勤”、“课后辅导”等作为考察老师或学生的指标,已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那种管理模式上。

(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目的

实行完全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变化,有些学生不再对知识、真理进行不懈地追求,而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而学习,缺乏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有的学生在选课上就易避难,选课时往往只考虑这门课容不容易通过,选老师时往往只考虑这个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严不严格,形成“凑学分”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学习目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于是便出现学习纪律松弛,上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课后不复习,临考抱“佛脚”的现象。

(四)学习纪律松弛,难于监督管理

实施学分制,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些学生在“自主性”的掩护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参加早读早操、无故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发短信、聊QQ、学习时间在寝室打牌、上网、玩游戏影响他人学习的现象越来越多,学习纪律也越来越松驰。

而辅导员却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随时监督学生,无法及时对症下药,解决学风问题。

三、辅导员学风建设实践与思考

班级学风建设工作面临着上述诸多普遍问题和由于实行完全学分制而带来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自身从事辅导员近四年的实践和思考,主要从学生的自身问题和学生管理、引导角度出发,总结出如下对策:

(一)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端正教风。

辅导员首先是教师,所以同样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只有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高尚,思想教育才会有说服力;辅导员要以德服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辅导员要以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树立优良的学习风气。

此外,辅导员应更新观念,加强研究。

完全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已经实施多年,但对于其内在规律的研究仍不足。

辅导员要搞好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研究,更新观念,而不是停留在学年制下的老一套思维模式。

只有充分认识到了其内在规律,才能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推动学风建设。

(三)转变管理重心和工作方式方法

学分制条件下,随着必修课的减少,以班级为整体的活动相应减少,跨班级、学科的交流随之增多,以学分为基础,接所修课程与学分组成学习群体,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扩大,接触面更广,所了解的信息更多。

由此,要求管理手段、方法也由单一的线性管理向综合化、多样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完全学分制打乱了自然班的建制,因此学风建设的载体也在向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转移。

因此,要调动学生在学风建设上的内在积极性,必须以寝室为载体,创建优良学风。

大学生存在普遍的从众心理,加之自身的自制力较差,学习态度很容易受周边同学的影响,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

而室友则是学分制下学生接触最多,最固定人,所以往往舍风直接关系到班风和学风,可见宿舍已经成为了学风建设的主战场,必须抓好宿舍的管理与教育。

辅导员在给学生安排宿舍时,必须注意来自不同生源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搭配,并根据宿舍学风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有的宿舍学生整体优秀,有的宿舍学生整体堕落的现象。

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诸如“优秀示范宿舍”、“宿舍学习之星评比”等活动,比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也更具操作性,效果更好。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地强化“引导”,淡化“管理”。

两者的区别在于“引导”是一种把学生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而我们通常的“管理”过程则是把管理者作为主体,而把学生放在被动位置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管理者的意图。

因此,必须重视发挥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的引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载体的培育,开展人文关怀,关心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障碍学生群体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

(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四有”人才首先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学风建设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

学风的好坏也反应出人才的质量和素质,因此以德育为首开展学风建设是完全必要。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散都与对学习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但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还是理想信念、世界观。

如何在学风建设中针对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为形成良好学风打下基础,是学风建设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辅导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这也是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的。

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肃清源流,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引导提高学习兴趣;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和生涯规划。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的算账课,开展大学生为什么上大学的大讨论,搜索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及励志方面的视频,在主题班会上观看讨论,以两三个宿舍为单位进行关于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小组座谈与交流,结合专业现状组织历年毕业生学习问题与就业状况讲座,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能够敲山震虎的活动,帮助自制力不强的、理想目标不明确、不能“立长志”的学生“常立志”,形成整体持久不懈的学习动力。

(五)建立保障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营造校园学风氛围的功能

辅导员应该让学生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关于早操打卡、上课出勤率抽查、晚上归寝等日常管理制度,并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安心学习。

坚持和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辅导员助理制度,学风预警机制,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之星评比、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竞赛和评估等,从制度上保障学校学风的不断优化;组织学术讨论和讲座,培养大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习惯与善于学习的能力;对学习先进以及学习取得了较大进步的同学公开表彰、进行奖励,对优秀学生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同时激发未受到表彰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严抓学习纪律,严肃考风考纪。

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学风建设目标的实现。

完全学分制下,如果任课教师考勤不利,必将造成学生学习纪律松弛。

上课时间,辅导员可以到学生宿舍开展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逃课现象及时处理。

为了解决学分制注重自由发展但部分学生自制力差的矛盾,考前一个月辅导员应该进行统一的考前动员,严肃考风考纪的同时,号召学生刻苦复习,有必要安排以班为单位的统一晚自习,甚至号召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学自觉封存电脑。

(六)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学风建设

辅导员应该加强和导师、任课教师、专业负责人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比如,和家长沟通,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背景等,可以请家长协助学生的监督和教育。

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各类社团和学生组织,加强对各种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前提和保证;利用网络作用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应该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班风、学风一起抓,这些都是搞好学风建设可以很好利用起来的资源。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高校当前学生工作的重点。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当前的完全学分制下,辅导员在抓学风建设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不断探索,通过深化教育和丰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合格的现代人才而努力,为学校长远发展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亮.关于学分制下的高校学风建设[J].宜宾学院学报,2009,(9)125-126.

[2]李霞.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4):

6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