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53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docx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前言

(一)规划目的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充分发挥福州中心城市优势,在新的起点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福州综合经济竞争力,推动福州科学发展必然战略选择。

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发挥福州服务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带动作用,调整经济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渠道,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福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相关规划为依据,并与福建省、福州市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主要依据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

《福建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福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0-2020);

(三)规划范围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福州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包括五城区和闽侯的荆溪、上街大学新区、南屿南通、青口、峡南以及长乐吴航、长乐滨海等。

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4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00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规划的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二、福州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评价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1、总量持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福州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8.7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6.04%,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4.08%)1.9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

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6.1%,比2005年提高了2.74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立的42%和市委45%的目标值。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24.28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9.6%,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提高。

服务业提供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收入逐渐成为福州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0年,服务业地税收入达134.42亿元,占全年地税收入的69%,服务业地税贡献率达到66%。

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稳步增长。

2010年,福州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66.66万人,比2005年增加38.97万人,增长30.5%。

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38.69%提高到2010年的42.82%,服务业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州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5年-2010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结构中三次产业比重从11.72:

44.98:

43.30调整为9.0:

44.9:

46.1。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发展态势良好

传统服务业加快升级。

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促进了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有力地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2010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872个,其中批发企业413个,零售企业459个,销售总额达2297.96亿元;全市拥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55个,总面积250万平方米,连锁经营企业58家,网点2123个,配送中心7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超额完成任务,乡镇覆盖率达98.7%;“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成效明显,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4.44万台,销售额20.15亿元,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

新兴业态亮点频现。

软件、商务、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动漫、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成长,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2010年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2005年增长1.95倍和4.43倍;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2家,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会展业稳步推进,2010年全市举办展会142场,其中全国性会展12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直接拉动了20多个服务行业的市场消费,带动了广告、住宿、餐饮、旅游、通讯、购物、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实现790.8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5%,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5.0%。

2010年全市物流增加值为1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3.7%。

全市工业品物流总额达485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福州服务业增长的生力军。

表1:

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比重情况表(含批发业不含零售业)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十一五”年均增速(%)

生产性服务业

(亿元)

295.8

380.42

505.91

615.52

676.16

790.85

20.5

比重(%)

45.8

48.2

51.7

53.9

53.9

55.0

说明:

①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批发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共6个行业(对于批发零售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属性在学界存在争议,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等资料,本课题组将批发业列为生产性服务业,将零售业列为生活型服务业。

)②2010年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为课题组测算约数,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

(数据来源:

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

3、服务业集聚步伐加快,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化

全市服务业商业圈层逐步从中心城区的核心圈向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扩展,城市商业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等多层次的市域商业体系格局开始形成。

核心圈的鼓楼区,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59.33亿元,约占福州市的三分之一,福州市有6家五星级酒店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档商务楼宇均座落于鼓楼,聚集了全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有和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国美、苏宁、大洋、东百、新华都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连锁商贸企业,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购物、休闲中心。

服务业总体布局日臻优化。

鼓楼区以行政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及现代商贸业和信息软件业为主,中心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和金融商务等四个功能区基本形成;台江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随着特色街区、新型业态的发展,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和购物等休闲服务型商贸繁荣带初步形成;晋安区生产资料、家居、汽配专业批发等传统市场以及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大商贸功能进一步完善;仓山区围绕仓山、金山、东部新城三大区域板块的商贸服务业配套建设,新型业态等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马尾区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高新科技园区等为依托,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城市新城转变。

与此同时,在构建以连锁经营为主的城乡消费品流通体系、以商务服务、物流配送和专业会展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体系,基于产销对接和信用管理的农村流通体系过程中,流通网络和县域的商业网点也不断拓展完善。

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全市拥有81个专业批发市场,占地总面积4725亩,年交易额395亿元以上,其中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38个。

城镇服务业投资额由2005年的36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4.34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5.9%。

4、服务民生功能突出、市场供给保障有力

“菜篮子”工程是保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的重大举措,是实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全面贯彻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以保证菜篮子供应为重点,以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为核心,全面落实加强“菜篮子”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扎实推进了福州市农副产品生产的长足进展,形成了以蔬菜、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四大类农副产品生产为格局的“菜篮子”产业,并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超市、农贸市场和商业零售网点为依托,以早市为补充的副食品流通网络,菜篮子贸易流通体系不断发育完善。

目前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占福建省蔬菜播种总面积的15.6%,居全省第二位,总产量267万吨,实现蔬菜产值26亿元,全市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

市区共有各类农副食品批发市场8个,集贸市场81个(约0.5公里半径设有市场),大中型零售网点46个。

生猪直控基地28个,年出栏55万头,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禽蛋基地10个,蔬菜基地面积8000公顷,蔬菜基地产量90万吨。

通过不断完善“菜篮子”市场准入体系、产品监测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着力构筑“菜篮子”监管体系长效机制,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共有5家企业31类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权,42家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切实保障了城市的副食品供应,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0年被商务部批准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

(二)总体评价

“十一五”期间,福州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的服务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产业布局趋向合理,构筑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在吸引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增进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利用外资和民间资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福州服务业的总体目标[⑤]和结构指标均已提前超额完成。

近年来福州服务业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十二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推进,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日渐显著,将成为福州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表2:

福州市服务业“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2005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值

市委意见目标值

2010年实际

完成情况

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速(%)

12.2

11.5

-

16.04

超额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3.3

42

45

46.1

超额完成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①

38.69

50

41

42.82

完成市委目标,未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64.55

1180

-

1624.28

超额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

12

-

19.6

超额完成

批发零售贸易业年均增速(%)

-

13

-

19.7

超额完成

住宿餐饮业年均增速(%)

-

14

-

18.9

超额完成

大中型批发市场个数(个)②

-

80

-

81

完成

大中型批发市场经营面积(公顷)

-

260

-

315

完成

大中型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亿元)

-

500

-

395

未完成

农家店乡镇覆盖率(%)

-

-

88

98.7

超额完成

说明:

①“十一五”目标为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0%,2007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该指标调整为41%。

从“十一五”分行业增长指标分析,在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增速较快的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88%)、批发业(25.44%)、金融业(28.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27.7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2.64%)等都属于资金与智力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人数有限,“十一五”制定的就业结构指标与产值结构相比偏高,市委、市政府调整后的指标比较切合实际。

②“十一五”规划所指大中型批发市场在2010年数据中调整为专业批发市场个数(数据来源:

《2010年福州统计快报》)。

三、“十二五”期间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国家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对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

世界发展经验表明,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密集出台,消费将从投资与净出口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从重化工业带动转为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前福州经济社会已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为福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海西区战略深入实施对服务业发展产生多重利好政策的叠加效应

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以及国家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海西经济区对台经贸合作采取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为福州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将促进海峡西岸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福州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目前福州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的消费群体加速崛起,推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与优化升级,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城市功能分工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优化空间产业结构、增进居民消费等作用进一步凸显,政策的叠加效应使得福州服务业的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3、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目前福州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速铁路、公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温福、福厦高铁相继建成通车,福银、沈海高速在这里交汇,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通航城市达45个,正运营的国内外航线近50条。

福州港已列入国家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船运可达国内各大港口和日本、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市区道路干支相连,交织成网。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福州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轴线,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了服务业集聚和扩展速度,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扩大,同城效应进一步显现,都为发展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为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带来新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国际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当前跨国公司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形式加快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步伐,有利于福州发挥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州软件园)和福州高科技园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园区优势,大力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业务;同时也为福州服务业大规模吸引外资,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挑战

1、周边城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竞争压力

当前,国内各地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度关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发达城市都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

周边省会城市也加大了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与福州形成了服务竞争市场的挑战态势。

2010年,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6.1%)虽然高于全国43.0%和全省39.2%的平均水平,但落后于广州(61.0%)杭州(48.7%)、南京(50.7%),济南(52.6%)。

在海西经济区内部,福州发展城市服务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厦门和泉州的竞争。

表3:

2010年福州和沿海省会城市主要指标比较

指 标

福州

广州

杭州

南京

济南

GDP(亿元)

3120.95

10604.48

5945.82

5010.36

3910.8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1438.76

6464.79

2893.39

2540.57

2058.18

三次产业结构

9.0:

44.9:

46.1

1.8:

37.2:

61.0

3.5:

47.8∶48.7

2.8:

46.5:

50.7

5.5:

41.9:

52.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317.44

3263.57

2753.13

3306.05

1987.4

其中:

第三产业(亿元)

1024.34

2634.27

1960.1

1666.43

1242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45.9

80.72

73.9

50.41

6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24.28

4476.38

2146.08

2267.77

1725.5

其中:

批发零售业(亿元)

1366.59

3883.59

1917.12

2055.58

1402.3

住宿餐饮业(亿元)

215.12

592.79

228.96

212.19

323.2

说明: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中,由于各市统计口径,福州市指标为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杭州市指标为限额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其他城市均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根据测算,该口径下福州市与杭州市统计数与全社会固定资产口径统计数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

福州市统计局、各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福建省九地市服务业增加值与比重情况图

(数据来源:

各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福州为城乡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活动提供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较为充分,直接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加快,但总体来看规模偏小;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高端服务业供给不足,发展滞后,造成中高消费群体的购买力向发达省份和港澳等境外泄漏。

3、服务业发展环境亟需改善

服务业管理比较分散,交叉管理和缺位管理状况并存,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商贸服务业局职能明确后,相应的服务协调机构,商贸行政执法等编制亟需加强;服务业的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品牌运营需要规范;省会城市的服务业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4、人力资本和领军人物匮乏制约服务业发展

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短缺,导致服务业供给不足、创新乏力。

目前福州既缺乏具有从事服务业投资、经营决策和创新决策能力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也缺乏善于组织生产、对外公关、懂得英语和贸易知识,熟悉审计、会计、法律等业务以及掌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以及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力资本等等。

“十二五”期间,福州处于由工业经济主导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国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大都市和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城市发展要求,以保障改善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产业融合、完善布局为重点,以鼓楼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拓展新兴服务业,构建服务海西、辐射周边、面向全球,极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总量增长目标。

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26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结构优化目标。

立足福建,服务海西,面向台湾,全面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自然文化旅游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对台合作交流服务中心、信息研发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发挥省会城市集聚辐射的带动作用,努力构建海峡西岸服务业中心城市,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提升良性互动。

——产业布局目标。

依托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传统商贸中心的综合优势,优化布局,构筑“一核引领、两翼拓展、三轴延伸、多极联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总体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创新目标。

落实服务业相关政策,放宽行业规制、降低准入门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福州鼓楼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经验与示范效应,带动福州服务业综合改革,推动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表4:

福州服务业“十二五”主要目标预测表

指 标

2005年总量

(亿元)

2010年

“十一五”年均增速(%)

“十二五”目标预测

总量

(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量

(亿元)

年均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

645.83

1438.76

11.50

16.05

2600以上

13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0.6

158.10

14.40

8.03

300

13.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6.79

112.65

10.50

20.88

210

13

批发和零售业

143.12

339.77

16.70

16.49

625

13

#批发业

49.46

171.66

24.20

25.44

330

14

零售业

93.66

168.10

10.10

10.37

295

12

住宿和餐饮业

30.79

60.95

8.00

11.47

100

10

金融业

47.47

184.71

13.00

28.09

350

15

房地产业

81.8

134.98

3.00

8.57

200

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6.63

123.27

7.20

27.71

250

1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85

40.46

13.60

22.64

78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15

6.49

12.30

13.41

13

1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36

45.70

10.20

15.84

80

12

教育

42.67

80.87

6.00

15.12

150

1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2.49

41.57

13.80

9.99

80

1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2

26.86

12.60

22.52

70

1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3.45

82.39

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