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50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docx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

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

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导致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

学校与休闲在起源上的同义,绝不是巧合。

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人这一特殊的物种享受休闲的特有方式。

动物只有嬉戏,没有教育。

人类除了有儿童自在的游戏玩耍之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那就是教育。

通过这种特殊的休闲方式,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传递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

但现在的教育通过不休闲和不教育这两种方式排斥了休闲,变得只与工作有关,而与休闲毫不相关,那这教育还是教育吗?

从自然的角度看,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

换句话说,在童年阶段,儿童生活的特性,就是这一阶段的人性内涵。

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的这种特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

如果学校和教育排斥了休闲,儿童一进入学校和教育场域,就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这种落差是不是也太大了?

如果适应不好,就会被贴上终身都可能难以揭除的标签;如果能够适应,其本性的压抑与丧失该有多大!

儿童要么不适应,要么得改变本性来适应,那这种教育不是异化的吗?

尼尔.波兹曼认为:

“由于局限儿童于书本学习,由于他们受制于书本学习者的心理以及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印刷向儿童关闭了日常生活的世界。

”儿童一进入排斥休闲的学校,其日常生活世界的大门就被关闭了。

自在的、游戏的、独立于成人的生活方式在学校里没有空间,学校排斥儿童日常生活的这些特性,而倡导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工作化”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生活方式,而是反对将学校生活变成这种单一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不能将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些特性,比如游戏性延展到学校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整合的、互渗的生活呢?

在两种生活之间竖起一道门墙,将儿童的特性关在门外,既异化了教育,也异化了儿童。

在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下,儿童在人生的初期阶段就开始了繁重的“工作”----学习,使学生变成了“工作化的儿童”。

身着校服的儿童与身着工作服和职业装的成年人没什么两样,都是早出晚归,都是行色匆匆。

正常的参加工作时间是成年之后,起码要到18岁之后,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童只要达到入学年龄,似乎就开始“上班”了。

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常说“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学生的天职就是把功课搞好”呢。

实际上探究是人的天性,人是天生爱学习的动物,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儿童,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游戏等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

排斥休闲的教育将学习“工作化”,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剥夺了学习的快乐。

符合儿童探究天性的学习,在排斥休闲的教育体制中变成了类似于成年人为养家糊口不得已为之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真是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

(摘自《新华文摘》)

1.下列对“双重异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教育不让儿童休闲,又不对儿童进行休闲教育。

B.学校教育不顺应儿童生活的特征,将学习变为乏味的“工作”。

C.儿童在异化了的教育环境中,本性被压抑与丧失,只有通过改变本性来适应“工作

化”的学习生活。

D.教育不顺应儿童特征而将学习“工作化”,儿童改变本性丧失本性来适应“工作化”

的学习。

2.对“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自在的游戏玩耍的天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

B.如果学校教育完全排斥了儿童原本的生活,那么这样的提升和引领必然让孩子异化。

C.排斥儿童生活的学校和教育,无论学生适应与否,都会导致教育的异化或儿童的异

化。

D.学校和教育应该完全顺应儿童的生活,并且要自始至终地让他们保持爱游戏玩耍的

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正是通过它,人类创造的文化才得以传递并不断创新。

B.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它反对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

C.排斥休闲的学校教育,其特征是先顺应儿童生活的特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

D.作者认为,儿童到了入学年龄,就应该开始“上班”,“学生的天职就是把功课搞好”,

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

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

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众咸云:

“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

”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

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

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

觊见之,伪喜,谓曰:

“我比困乏,得此甚要。

”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

“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

”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

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

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

觊呼吏谓之曰:

“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

可载米还彼。

”吏曰:

“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

”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

璪至,说觊曰:

“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

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

”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

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

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

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

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

“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

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

”觊曰:

“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

”晏乃斩之东阁外。

临死求酒,曰:

“此是平生所好。

”时年五十一。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醉辄弥日不醒辄:

总是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疑:

怀疑

C.乞于此货之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诣: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

“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

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

“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

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

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5分)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

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

可载米还彼。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8-9题

秦楼月

(宋)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8.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

请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5)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氓》)

(6)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

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

班长说:

“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

“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

”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

“你就当她漂亮吧!

”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  

老师点点头: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

“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

“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

”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

“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

“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

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

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

校长先对同学们说: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然后又对老师说:

“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

“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

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

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

“那个女人的丈夫呢?

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

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  

校长点点头说:

“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

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

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同学们沮丧、气愤,

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6分)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访谈选段,完成

(1)-(4)题。

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

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

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

“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

“高见甚是。

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

“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

“你跑什么跑?

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

“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

“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

“你就是军阀!

”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6分)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

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体系,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题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国巡演近百场,场场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淮北,是依托煤炭发展起来的城市。

②吃腊八粥。

粥由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多种食材熬制成,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农村人家往往还要在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寓意消灭危害庄稼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稼的麻雀)。

③熬岁。

全家人欢聚而坐,吃菜喝酒吃年夜饭,讲家史话家常祝福新年。

近年来,全家看春晚也成了很多家庭熬岁的首选。

④一方水土一方习俗,我们所要介绍的煤城的春节习俗,自然有着它的独特魅力。

⑤祭灶。

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街面上售卖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据说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

A.②③⑤①④B.①④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②⑤③

16.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方面有一定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5分)

通知

高三全体师生:

学校定于6月5日召开2009届高三毕业典礼大会,望高三全体师生准时参加。

无故旷会者,后果自负。

x月x日

xx中学办公室

17.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

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6分)

示例:

社名:

浅草

理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

你所拟的文学社名:

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了过来,兔子被刮上了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

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也惊呆了:

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

从此,兔子成了动物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

兔子也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1.D(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A项是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B项只是教育的异化;C项只是儿童的异化。

2.D(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内容的理解。

D项,学校和教育不是应该“完全适应”儿童生活,也不能“自始至终地让他们保持爱游戏玩耍的特点”,而是在顺应他们爱游戏玩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领。

3.A(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

B项,反对的是“将学校生活变成这种单一的生活方式”;C项,排斥休闲的教育是不会顺应儿童的生活特征的;D项,作者反对这种观点,注意原文中的“讽刺意味”。

二、4.B.“疑”为迟疑、犹豫之意。

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