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404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docx

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导学案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目标:

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复习策略:

这一专题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侧重于研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比较抽象,所以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一定要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记忆基本理论,运用到做题当中。

二、学习与应用

 

 

知识点一:

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的对比: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都是微观概念,既讲,又论;

③都有一定的

质量和体积,

且质量、体积都很小;

④都在不停的,粒子间都有一定;

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种粒子的性质。

相异点

①化学变化中,可分,不能再分;

②分子可分成

,而也可构成分子;

③、不显电性,显电性;

④原子和离子可通过相互转化

转化关系

 

知识点二:

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

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构成的。

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构成的。

知识点三: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

、电解水实验等。

知识点四:

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例1.构成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小李同学对物质组成和结构

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请你填写空白,完成他的设计。

(1)概念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41-1

(2)概念的辨析和应用:

在①2N②Mg2+③Ca(+2)④H⑤Cu⑥SO2中,能表示分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能表示离子的是

;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能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归纳和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力。

(1)此问要求同学们构建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网络图。

明确: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分子是由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据此可推出“”位于中心,下面是“”。

(2)正确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特别要注意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是相同的,如铜;明确离子符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的不同,此问可顺利解答。

举一反三:

【变式1】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B.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变式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根据以上信息,小明、小华、小萌三位同学做出相应的预测:

小明:

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小华:

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为16。

小萌:

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你认为上述三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一定错误的是,可能正确的是。

考点二: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例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B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它们所含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

C

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解析】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同种物质的

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盐酸、

稀硫酸它们所含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红;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这是由于分子是;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非常大,所以气体最容易被压缩,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

的钢瓶中,这只能说明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不是氧分子的

体积变小。

举一反三

变式3】

(1)向容器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如图41-3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说明。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变式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根据图示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3条):

①;②;③;

图41-5

考点三:

微观粒子的结构

例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B.C.D.

图41-4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3)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粒子是;易得电子的粒子是。

解析:

该题是典型的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考查题,圆圈内的数字代表,

决定元素的。

圆圈外面的数字代表,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粒子带,为,是原子得到的稳定结构,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粒子带,为,是原子得到的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若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若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为个

(He为个)则为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举一反三:

【变式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右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图41-7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

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

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2)根据卢

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

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考点四: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例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115B.49C.66D.164

解析: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及相等,

因此此题电子数为。

请注意不要与相对原子质量混为一谈。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与

之和,与本题要求无关。

举一反三:

【变式6】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图41-6

(1)从上图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都各有规律。

其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4个(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氦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在通常情况下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选填“稳定”、“不稳定”)。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根据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18号元素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类似的一种元素是(填名称、元素符号均可)。

三、总结与测评

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

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

(一)本专题的复习要深刻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并做好辨析。

(1)分子是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2)原子是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离子

①离子是带电的,分为和两种。

②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方式是。

③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数值及正负是。

(二)弄清原子内部各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在离子中,核电荷数=≠。

(三)加强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元素的。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把元素分为三类:

元素、元素和元素。

(四)充分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应用好以下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能解决一些应用性的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明显增加了能力考查,实用性题目较多,往往在题目中提供知识背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要求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的学习,还要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