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03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docx

甘肃省民乐一中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

甘肃省民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

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早在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

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

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

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雷诺阿、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

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

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推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主讲的讲座及研讨会,不但给业内人士掌握全球艺坛最新动向提供了一个窗口,更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

这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

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进行了严格审查。

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

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的不同,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

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

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摘编自顾跃《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香港艺博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

B.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艺展各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C.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意在培育香港未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管理专才等,推动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D.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而有很高的学术定位,着力引导公众审美,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制,建构优秀专业团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期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B.开头两段,文章着重分析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在服务中外观众、沟通东西方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C.三、四两段论述的话题都涉及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有利于建立和提高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D.文章两次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分别说明艺博会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健康和活跃程度,揭示艺博会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艺博会只作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就不一定需要搞“博物馆化”实践了。

B.如果艺博会“博物馆化”,那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会成为展会“常客”。

C.只有加大对公共教育投入,提升大众鉴赏品位,艺博会才能服务社会,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D.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艺博会的健康发展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

“趁热吃!

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

“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的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

“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拨撩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

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

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

“这东西,还有灵性哩!

”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

“……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

“老提这事儿干嘛?

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

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

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

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

“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粒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

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

不是这样!

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

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

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

问及它,珍奶说:

“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舍的故事。

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

于是,我顿生怜悯:

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滋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

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如此地麻木不仁!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

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中善用比喻,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生动地写出了珍奶的苍老和善,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C.结尾说“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D.本文写羊舔墙的细节点亮通篇,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皆有感情,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5.小说多次描述“爷”的故事,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的题目“墙上的图画”有什么丰富的意蕴?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传承农耕文化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在不少年轻人或小孩子那里,可能却相当陌生。

事实上,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补充历法,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遗产。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传承保护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

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

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

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

”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

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

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

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D.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8.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B.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了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人类的农业生产仍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

9.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

请结合材料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恭谨强力,心计精敏。

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

累官右知客押衙。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至乎?

今设汝安用,苟有所缺,当罪汝以谢众!

”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

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

“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

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

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

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

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

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

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

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

会八作副使綦廷珪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

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军,复为枢密都承旨。

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

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

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

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太宗,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

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

B.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

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间,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

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

京城米价日益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性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

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

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沦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释】①南海:

今广州佛山一带。

②上国:

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

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

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1)荀子《劝学》中,“              ,              ,              ”三句,以螃蟹设喻,从反面论述要专注、持之以恒。

(2)《送东阳马生序》中描写作者求学路上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清华大学校方不孚众望,给我省疾考生魏祥回信,承诺学校会妥善安排、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他的自立精神也表示激赏。

③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节,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④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厌其烦。

⑤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用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⑥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分)

A.鉴于目前我国南海方面的复杂局势,我军某艇队紧紧围绕联合作战能力提升为中心,针对重点问题集智攻关、专攻专练。

B.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

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C.一个人的胆识与他是否注重自我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有胆无识就会盲干,有识无胆就会徘徊,有胆有识才会成功。

D.江苏大学急救协会志愿者走进街道社区,向小朋友传授防溺水、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度暑假。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

惠赐的大作已收到。

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B.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C.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D.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

“借光,借光!

”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牛奶被誉为“白色血液”, ①  ,因此也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用营养品。

 ②  ,每100克牛奶中就含有4克以上的脂肪,这个脂肪含量对血脂较高和身体肥胖的人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③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因为高钙牛奶也会促使白内障的发生。

①                                     。

   ②                                  。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现在,很多地方都明文规定,禁止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春游。

因为组织春游就会发生安全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