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学智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52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中学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国中学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国中学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三国中学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三国中学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中学智慧.docx

《三国中学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中学智慧.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中学智慧.docx

三国中学智慧

三国中学智慧

《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法书。

它们不仅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着极为显著的地位.

    提到三十六计,很多人耳熟能详,随便能背出几计,经常会拿来一用,现代人照样上当。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记得一首五言诗:

      金玉擅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挑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比打油诗好一点,出处己忘,但四十字中,除“擅公策”及“伐”字外,每个字代表一计,很有利于记住三十六计,各位可陪同此书慢慢领略。

      三国的历史虽短,却是中国人才辈出的时代,缘于三国时期的纷争局面确实需要人才,更缘于三国时期的纷争局面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人才的本领往往体现在战略和战术上。

战略是一种大才,一种眼光,一种宏观的视野和韬略,战术却是用计,一种对手间的拼争和算计,一种具体的经营和谋略。

将战略战术用活了,一局棋也就活了。

一.  瞒天过海

  刘备瞒天取西川

  孟德用乱破黄巾

  仲达克日擒孟达

  二.  围魏救赵

  孔明约马超袭曹

  魏蜀吴三方角逐

  三.  借刀杀人

  刘备唆曹操杀吕布

  周瑜除蔡瑁与张允

  孟德善借故或借刀

  四.  以逸待劳

  老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

  小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狡司马无心弈战却请战

  神诸葛料定天气缓出兵

  五.  趁火打劫

  董卓打劫残酷无情

  刘备打劫自取败绩

  曹丕打劫风流佳话

  六.  声东击西

  贾诩识孟德之招

  曹操解白马之围

  徐公明大破关羽

  魏文长绝妙一计

  钟会伐蜀先造船

  七.  无中生有

  曹之矫诏陈之檄文

  徐庶不懂无中生有

  诸葛司马计计相报

  八.  暗渡陈仓

  徐公明暗渡蒲阪津

  曹孟德半夜搭浮桥

  吕子蒙白衣渡江

  司马荐陈仓守将

  九.  隔岸观火

  曹操观火  笑看袁家自争

  曹丕袖手  静观彝陵大战

  十.  笑里藏刀

  谋董卓孟德献刀

  老实人孙权耍计

  十一  .李代桃僵

  骇马践麦  孟德割发代首

  玄德无奈  荆州先还一半

  十二.  顺手牵羊

  孙坚洛阳藏玉玺

  夏侯顺势破张卫

  十三.  打草惊蛇

  许田打围试反应

  诸葛夜号退曹兵

  孔明遗计斩魏延

  十四.  借尸还魂

  刘备所以称皇叔

  曹操所以迎献帝

  钟会所以降姜维

  十五.  调虎离山

  一山难容二虎

  袁曹官渡之争

  猛张飞支招捉严颜

  诸葛亮用计夺安定

  孔明退兵诱敌

  司马直捣黄龙

  十六.欲擒故纵

  周都督收服太史慈

  吕子蒙追擒关云长

  司马懿冒雨围襄平

  司马昭平叛诸葛延

  诸葛亮七擒孟蛮王

  十七  .抛砖引玉

  攻吕布刘备领诏

  献玉玺孙策换兵

  夺辎重文丑丧命

  失牛马巧得军需

  十八.  擒贼擒王

  曹孟德只诛元凶

  落凤坡庞统遇难

  十九.  釜底抽薪

  战官渡曹操袭粮

  留徐庶孙乾献奸

  曹操杀才子  刘备杀养子

  吕都督秋毫无犯  曹孟德故意泄密

  二十.混水摸鱼孙坚作状劫海盗

  曹操造势取荆州

  诸葛亮草船借箭

  二十一.金蝉脱壳

  孙坚换头盔脱逃

  仲达弃金盔活命

  诸葛亮增灶退兵

  曹孟德割须弃袍

  二十二.关门捉贼

  围下邳关门捉吕布

  夺下邳关门降关羽

  关云长水淹七军

  诸葛亮全线撤退

  上方谷司马遇险

  二十三.  远交近攻

  三国到底是哪三国

  孙策索玺引出战事

  袁绍结交东吴伯符

  曹操先取汉中张鲁

  二十四.  假途伐虢

  周瑜取西川拟作嫁资

  曹操诱关中诸将反叛

  二十五.  偷粱换柱

  程昱假书诓徐庶

  曹操造假灭刘旦

  诸葛二桥变二乔

  二十六.  指桑骂槐

  张松骂槐险送命

  孟德笑哭皆有用

  曹丕画图羞于禁

  二十七.  假痴不癫

  阿瞒装癫戏叔父

  玄德借雷掩心虚

  庞统当糊涂县令

  司马诈无能曹爽

  二十八.  上屋抽梯

  荆州城刘琦问计

  诸葛亮智收姜维

  二十九.树上开花

  十七路诸侯伐董

  孟德攻破燕山贼

  曹丕谦虚篡皇位

  徐盛沿岸布疑兵

  三十.  反客为主

  袁绍巧取翼州

  诸葛巧坐上席

  三十一.  美人计

  貂婵青春报主

  东吴陪人折兵

  三十二.空城计

  孔明空城疑仲达

  曹操假城骗吕布

  姜维虚寨斗邓艾

  三十三.  反间计

  读三国处处奸诈

  间韩遂曹操抹书

  三十四.  苦肉计

  周瑜痛打黄盖

  关羽过关斩将

  马谡非死不可

  三十五.  连环计

  庞统巧授连环计

  曹操巧设计中疑

  三十六.  走为上

  走为上专家刘玄德

  大撤退雄略看曹操

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首计,出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薛仁贵瞒着不理朝政的唐太宗,在不知不觉中乘船渡海。

  此计的魅力在于利用假象迷惑对方,使其失去警觉和移开注意力,而落入你的圈套。

 《三十六计》中的原文是: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外。

太阳,太阴。

”意思是说,防备太周密,结果反而意志松懈;平常习惯的事件,就不容易引起疑心了;阴谋往往藏在阳光之内,不在阳光之外。

 

    

  刘备瞒天取西川

    

  刘备入四川,夺取同宗兄弟刘璋的基业,是最大的瞒天过海。

不仅瞒住了孙权,更瞒住了刘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谋划了称帝的步骤,先取荆州为本,再取西川立基业,然后图中原。

  刘备通过与孙权联盟,赤壁大战击败曹操,借得荆州后,想尽快取得西川,好有块地盘圆当皇帝的美梦。

但西川是同宗兄弟刘璋的地盘,不能明抢。

为此,刘备颇费了一番脑筋。

  当时,汉中的张鲁、北方的曹操都有取西川的意思,西川大多数有眼光的人都预测到了怯弱的刘璋难以保全西川,于是纷纷寻找靠山和出路作善后打算。

趁此机会,刘备沟通了刘璋身边的张松、法正、孟达等主要官员,说通刘璋:

曹操、张鲁都要取西川,我们是打不过的,要能抗拒他们,只有请曾在赤壁战胜过曹操的很有能力很有声名的刘备兄弟来帮忙。

  同时,刘备也装出在竭心尽力保护西川的样子:

大舅子孙权约刘备共同攻西川,刘备说,不行!

这是我兄弟的基业;孙权又要派兵单独攻打西川,并同意打下西川后,将西川作为妹妹的嫁妆送给刘备以换回荆州,刘备又说,果真这样,我宁愿到山上落草。

四面受困的刘璋对刘备的关怀信以为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刘备这位兄弟真够意思,诚心为我保护西川。

同宗兄弟,担心什么,于是力排众议,主动请刘备入川,从而引狼入室。

  刘备入西川刚刚碰了酒杯行过见面礼,法正、孟达及庞统等人就想将见面酒会换成鸿门宴除掉刘璋。

刘备考虑到要做得稳妥体面一些,赶紧说:

“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

”于是一直在等待时机,做准备工作。

待到立稳了脚跟,拉拢了人员,自认为威信已经有了,准备工作差不多时,刘备借口抗曹,要刘璋增兵拨粮。

此时刘璋已经看出了刘备的不轨之心,于是只拨给四千老兵。

刘备马上露出了真面目,我为你拒敌,你却连兵马粮草都不给我,怎么对得住我呢?

耍个回马枪挑起了战事。

  刘璋肯定不是刘备的对手。

小耍计谋,刘备便夺了涪关,杀了刘璋的汤怀、高沛两将。

仅仅初战告捷,刘备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酒会上兴高采烈,只想唱卡拉OK,还得意忘形的问庞统:

“今日之会,可为乐否?

”好在庞统当时冷静,劝阻刘备“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义之兵也。

”为此,两人还差点红了脸。

好在都是酒醉后的事,第二天还是和好如初。

  当然,刘备夺西川毕竟还是费了一番努力,甚至失去了第二号谋士庞统,最后靠诸葛亮来帮忙。

但有了一块地盘,刘备终成帝业。

可怜的刘璋最后被贬到全国最小的公安县住歇。

  刘备步步隐藏着自己真实的意图,一切都好像顺理成章,其实一切都是阴谋,瞒天过海达到了目的。

孟德用乱破黄巾

    

   曹操攻击波才所率领的红巾军时,也使用过漂亮的瞒天过海。

   当时,波才所率领的黄巾军将汉朝的朱携元帅围困在长社城,曹操入城来救援解围。

   曹操先是抓住黄巾军用柴草扎营的弱点,在一个黑夜用火攻破围,将黄巾军打回老巢颖川城,同时让曹仁挑选几十个机警强悍的军卒化成黄巾军,趁夜战混乱之时、黄巾军撤退之机混入了颖川城。

  曹仁等进城后,立即分头行动,勘察地形,侦察兵力部署,摸清情况,绘成草图,传出书信。

第二天,汉军里应外合,一举全歼了此地的黄巾军

    仲达克日擒孟达

  

  司马仲达克日擒孟达更是一瞒天过海的典例。

  诸葛亮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去职失权归宛城闲居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了,于是放心大胆攻打曹魏欲一统中原。

出师很顺利,一路过关斩将,还俘获了魏之附马夏侯楙。

原来不得已而降魏的蜀将孟达准备献城起义从新反魏归蜀,诸葛亮伐魏前景十分光明。

但意想不到的是,关键时刻曹睿采纳了重臣意见重新起用了司马懿。

消息灵通的司马懿很快得到了孟达反叛的消息。

  按照常规,走马上任的司马懿要先往长安谢恩,请得君命后才能组织兵马出战,一来一往赶到孟达驻守的新城,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孟达不慌不忙地做着反叛准备。

  但司马懿何等人物,表面上派人通知孟达,要其做好战斗准备,自己要先去长安谢恩,以稳住孟达之心,好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暗中却迅速集结兵力,只八日时间便赶到新城,迅速擒获孟达,收服了叛军,并控制了街亭,击退了诸葛亮。

  在这里,司马懿所用的瞒天过海之计是用常规指令瞒住孟达,用超常规的速度击溃孟达,一举成功。

第二计借刀杀人

  

  计名出自于明代戏剧《三祝记》。

说北宋时期,范仲淹的政敌密谋策划,让没有打仗经验的范仲淹领兵征讨西夏,目的是借兵强马壮的西夏军队这把“刀”除掉范仲淹。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策略。

  《兵经百字·借字》说:

“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仞。

”借有明暗之分,有强借诱借之别,可借人力、物力、财力、势力等。

能不费吹灰之力制敌于死地且毫无蛛丝马迹的才是高手。

  原文是“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刘备唆曹操杀吕布

  

    刘备唆使曹操杀吕布,仅用了一句话。

  照常规推断,凭曹操的胸怀、气度和智慧,抓获吕布后,不杀而收为己用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吕布是“天下第一条好汉”,武艺超群,关羽、张飞、刘备三英战吕布,居然不分上下;毕竟吕布也愿意投降,而且有点不自量力地想当曹操的“副手”及先锋;杀降将不义,而当时曹操又非常需要将领。

从曹操容忍祢衡的“国骂”,放任关羽过关斩将的逃逸来看,曹操完全有这个胸怀。

  但在杀与不杀吕布的问题上,曹操征求了刘备的意见。

刘老先生一句话点醒了曹操: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原来吕布先认丁建阳即丁原为义父,后杀丁原投董卓又认董卓为义父,以后又杀董卓纳其妾貂婵而自立门户,此等不光彩的历史曾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如此无义之人养之无异于养虎。

于是曹操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吕布,刘备也顺势除掉了日后的一个竞争对手。

  当然我们在此也不能否认另外一种可能:

曹操偏向于杀吕布,但由于吕布愿降,因此多少有点担心毁了声名,于是故意征求吕布的敌人刘备的意见.恨死了吕布的刘老先生趁机放火,曹操毫不犹豫顺势而为.从这个角度说,是曹操、刘备合谋杀了吕布.

第三计围魏救赵

  

  计名出自于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

  原文是: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意思是说,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以攻为守,击敌要害,迫使敌人脱离原来的战场而自救。

  由于三国时期群雄并举、三足鼎立之势的客观存在及互相牵制,围魏救赵之计屡试不爽。

  

  

  孔明约马超袭曹

  

  曹操在诛杀马腾之后,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想乘周瑜刚死之际吞并东吴,一方面探知刘备欲取西川,担心刘备成势,也很想尽快取得西川。

最后听取谋士陈群的意见,听任刘备去取西川,借以分化孙刘联盟之势,自己集中力量先攻东吴,再伺机取西川。

遂率领30万大军,直奔孙权。

  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气势,孙权连忙向刘备求援。

这样又将刘备逼入了一个二难境地:

不救,则妻兄的基业难保,唇亡齿寒;救则要错失入川的大好时机。

这时诸葛亮出了一个围魏救赵之计:

修书劝说西凉的马超从背面攻击曹操。

  马超是马腾的儿子,后来成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

马腾曾与董承、刘备等人密谋曹操,反为所图。

杀父之仇如何不报,一收到刘备的来信,马超马上率领20万大军入关,连续攻下长安、潼关等重镇,逼得曹操赶紧回师北上,顾不上进攻东吴了。

  这里,诸葛亮用围魏救赵之计不仅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东吴,也挽救了自己,而且没耽误乘隙占领西川的大好机会

第四计以逸待劳

  

   计名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与敌对峙,先避开其锋芒,寻求安定的环境,以图自强,待敌人“三而竭”,而自己最强的时候,一战而胜之。

  原文是:

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

意思是说,要避开敌人的强势,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应争取不利于刚而有益于柔的方法,令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老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

  

  定军山老黄忠计斩夏侯渊,是以逸待劳的范例。

  刘备的五虎上将黄忠与曹操的族兄夏侯渊对峙定军山时,发现定军山西边有一座高山,四边皆是险道,山上可完全看清定军山的虚实。

于是黄忠先把这座山占下来,然后自己的大部队守在半山腰,而让助手法正带人登上山顶。

  性急的夏侯渊见黄忠夺了对山,大怒,不听张郃的劝阻,非要出兵攻打,于是派兵围山大骂挑战。

  黄忠与助手法正以逸待劳:

以山顶法正举旗为号,举白旗则是夏侯渊部队锐气正盛时,不出兵交战以避其锋,举红旗时出兵攻击。

因此,任由夏侯渊在山下百般辱骂,老黄忠按白旗指令坚守不出。

  到了午时,法正在山上见骂了一个上午的曹兵开始倦怠,锐气已坠,很多人已经下马休息了,马上将红旗举起。

黄忠一马当先带领大部队冲了下来。

正在山下纳凉的夏侯渊连战袍都来不及穿上,措手不及,战败身亡。

第五计趁火打劫

  

  计名出自《西游记》,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发生火灾,处于一片混乱时,乘机偷抢别人的东西。

  敌方发生混乱的情形一般有三种,一是内忧;二是外患;三是内外交害。

这都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机会。

  但到底如何打,明抢还是暗夺,这很有讲究。

抢也要有道义。

  原文是: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意思是敌方出现危难,要乘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的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董卓打劫残酷无情

  

  董卓打劫是最残酷无情的。

  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进而谋害少帝及唐妃后,每次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又引军出城,在阳城围住参加社赛的村民,尽皆杀之,悬头千余颗于车上,扬言是杀贼大胜而回,并以妇女及财产分散给众军,把整个洛阳城搞得乌烟瘴气。

董卓要将首都从洛阳搬到长安,迁都时又出动兵马将洛阳一千多户富户全部抓起来,加上“反贼逆党”的名义,全部杀害,将其家产尽数没收。

  好在老天有眼,趁国家危难之际劫国劫民、残暴无度的董卓,最后也遭到了报应,尸体被点天灯,残骸屡遭雷打。

  董卓被杀后,其部下李傕、郭汜治国能力很差,但趁火打劫的功夫却一点也不逊于董卓。

两人内战,乘势掳掠长安居民,李傕将天子和皇后劫持住,以为控制天子便可控制天下,郭汜见李傕劫了天子,于是尽抢宫嫔妃女入营,放火烧了宫殿,甚至将来做调解工作的众位官员也尽行监下,且说:

“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

”其打劫如此,真可谓天理难容!

第六计声东击西

  

    计名出自唐代杜佑的《通典》: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百战奇谋》中说:

“声东而击西,声此而击彼;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敌人所不守也。

    一句话,声东击西就是制造假象,扰敌视听,使其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其不备,攻其要害,夺取胜利。

    原文是: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贾诩识孟德之招

  

    公元198年,曹操借天子之名,第二次兴兵征伐南阳张绣。

    大战几个回合后,张绣敌不过曹操,退入南阳城内,死守城池。

    攻了几天没有效果,曹操骑马亲自围着南阳城转了三天,发现城东南角的砖土新旧不等,似临时堆砌而成,城墙鹿角也多半毁坏。

于是公开传令在城西北角堆积柴薪,会集诸将,摆出要在此处进攻的阵势,实际上却令军中密备其他攻城器械,准备从东南角袭入城内。

    曹操虽然老谋深算,但当时张绣的谋士,日后曹操的重臣贾诩更是独具慧眼。

曹操绕城三日,贾诩也观察了曹操三日,识破了曹操的诡计。

于是为张绣出谋划策,将计就计:

令饱食的轻装将士全部藏于东门的房屋之内,却叫老百性装成士兵,登上城西北角,摇旗呐喊。

    曹操见此光景,暗暗自喜,自以为得计,于是白天在城西北角虚装声势佯攻一阵后,晚上悄悄带兵从东南角攻入城内,正落入贾诩布下的伏击圈内。

    其结果可想而知,曹操损兵近5万、奔逃数十里。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计可指凭空捏造,栽赃陷害,广义上也指采用虚实相杂、真假相间的手段,用假像欺骗敌人,使其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计谋。

此计之中,“无”是迷惑敌人的假象,“有”是我方欲实现的真实意图,“无”指没有条件,“有”指创造出的条件,“无”即可直接产生“有”,也可间接产生“有”,关键是要了无破绽。

      无中生有之计一般有三种含义:

凭空捏造,以假代真,无事生非。

      原文是: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一>  曹之矫诏陈之檄文

      曹操发矫诏十七路诸侯伐董卓,其矫诏显然就是无中生有,皇帝什么时候下诏你们打仗。

      袁绍要攻打曹操,先制造一段漂亮的攻击文章,建安七子的陈琳领命拟稿,挥笔立就。

一篇檄文,直把曹操祖宗三代骂得狗血淋头,把曹操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毛骨悚然,但没想到却把偏头痛止住了。

檄文确定写得好,但同样不少无中生有处。

      好在曹操度量大,不忍心杀陈琳,还戏谑说,陈琳的文章可以医治自己的头痛,这样,保全了建安七子的完整无缺。

  第八计  暗度陈仓

      计名出自于《史记•高祖本纪》:

楚汉相争时,韩信攻打章邯,明修从汉中到关中的山间栈道,暗中从陈仓小路杀出,使章邯大败。

“暗度陈仓”与“声东击西”相比,假目标暴露更明确更单一,只求将敌人引至此地而非使之混乱。

明修栈道的目的在于掩敌耳目,使敌人相信我必沿栈道进攻而集结兵力把守。

暗渡陈仓是最后目的,趁“陈仓”空虚,既时出动,取得胜利。

      原文是: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主其有,益动而巽。

”意思是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公明暗渡蒲阪津

      公元211年,曹操战马超,强攻难下。

      五虎将徐晃献上一计:

目前敌我双方集结在潼关,进入山西境界的蒲阪津渡口竟无人防守,若得一军暗渡蒲阪津,抢攻入敌军后方,必可击溃敌军。

      曹操采纳意见,教徐晃、朱灵引精兵四千,趁夜色偷偷渡过蒲阪津进入太原郡,随即西渡黄河,到达河西地布防。

等马超发现后,自己集结在潼关的部队已经被曹操东西合围,随后全线被动。

      此役胜利后,曹操召开了一个军事总结会,很有趣味.

      众将问:

开始时,敌人集中据守潼关,渭北少防,丞相为什么不直接从河东击冯翊,反而对守潼关,延误一段时间后再北渡,立营寨?

      曹操说:

敌人集中守潼关,正是我们的机会!

但如果我们初到便取河东,敌人必然会发现我们的意图而分兵驻守各渡口,这样我们不可能渡兵到河西。

因此我们也将重兵聚于潼关前,敌人只能尽在河南防守,而河西不作准备,徐晃、朱灵才得以渡河。

然后吾再引兵北渡,疾雷不及掩耳击败敌人。

      众将又问:

丞相每次听到敌人增加了,则特别高兴,为什么呢?

      曹操说:

关中边远,如果敌人各依险阻坚守,一二年不可平复;现在聚一起来了,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

      众将于是拜服:

丞相神谋,众不及也。

      看来曹操这位领导高兴了,吹牛皮也不用打草稿。

吕子蒙白衣渡江

      暗渡陈仓之计用得最漂亮的是吕子蒙白衣渡江。

      孙权要夺回刘备有借没还的荆州,把这个任务交给强硬派大将吕蒙。

当时,镇守荆州的关羽虽在北上进攻曹操,但并未忘记及松懈对南线的防守。

不仅在南线驻有重兵,还命人沿江造起众多的烽火台,明攻急切难下。

      为麻痹关羽,吕蒙借口染病交出帅印,而推荐当时没有什么名声的年轻人陆逊接任自己的职务,暗中做好进攻准备。

      陆逊是孙策的女婿,东吴日后的栋梁,智慧过人,当时很年轻,声名不大。

接任后,故意做出谦虚的姿态,向关羽写信称赞关羽,并以晚辈的身份向其请教。

妄自尊大的关羽以为陆逊年少无知怕自己,不足为敌,因而把防守南线的军队调到北方去集中攻打曹操。

吕蒙见时机成熟,马上派出一支船队,把一部分士兵藏在船舱中,另一部分装成普通商人,向荆州进发。

      这支船队以商船的名义混过哨卫,到达目的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荆州。

这样将关羽陷入北曹南吴的两面夹攻之中,不久即战败身亡。

      吕蒙称病,由一个年少的将领接替他,让关羽产生轻敌的念头,可在暗地里,吕蒙却秘密部署并将军人扮成商人渡江成功,偷袭了关羽,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谋的成功运用。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出自于《孙子•军争篇》:

“以治待敌,以静待哗。

”意指在河的这边看对岸失火,比喻在别人出现危难时,袖手旁观,并从中取利。

此计含义有三:

一是能坐得住,不轻举妄动;二是坐看敌人受损;三是要坐收渔人之利。

一般在自己不愿出战或无力出战时,皆可使用“隔岸观火”之计。

      原文是:

“阳乘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却豫,豫顺以动。

”意思是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