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552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docx

园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xxx道路路基、基层施工方案

xxxx集团

一、编制依据(4

二、工程概况(4

2.1、平面设计(5

2.1.1平面设计原则(5

2.1.2平面设计内容(5

2.2纵断面设计(5

2.2.1一般设计原则(5

2.2.2具体设计内容(6

2.2.3平纵组合设计(6

2.3横断面设计(6

2.3.1横断面设计(6

2.3.2各断面设计理由(7

三、施工部署(7

3.1、进度目标(7

3.2、质量目标(7

3.3环境与安全目标(7

3.4总体施工安排(7

四、施工准备(8

4.1施工技术准备(8

4.1.1、施工进度控制实施(8

4.1.2、施工质量控制实施(8

4.1.3、复核施工图纸(8

4.1.4、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8

4.2人员准备(8

4.3材料准备(9

4.3.1路基填料(9

4.3.2路面材料(9

4.4施工机具准备(14

五、施工方法(14

5.1工艺流程(14

5.2具体施工方法(15

5.2.1基础施工(15

5.2.2基层施工(16

5.5.1工艺流程(16

5.5.2具体施工方法(17

六、质量保证措施(18

6.1保证措施总则(18

6.2土方开挖保证措施(19

七、雨季施工(19

八、安全、文明、环境保证措施(20

8.1安全保证措施(20

8.1.2施工机械安全措施(20

8.1.2挖机安全操作规程(20

8.1.3自卸汽车安全操作规(21

8.1.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21

8.2文明保证措施(22

8.3环境保护措施(23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地形图》(1:

2000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9.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0.《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5.《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

1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二、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地质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公园主园路一期工程

建设范围:

xx地质公园一期建设项目主园路工程位于xx市xx区xx矿山地质公园内,是一条首尾相接的环形公园园区主路,全长5727.763m,是xx地质公园的主要交通道路,建成后将对xx地质公园开发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2.1、平面设计

2.1.1平面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位置考虑园区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2.严格执行《公园设计规范》。

3.平面布设尽量利用旧路。

2.1.2平面设计内容

xx地质公园一期建设项目主园路工程起终点首尾相接,起终点坐标为:

X=547555.617,Y=492876.338。

路线在K0+000~K1+150沿旧路由北向南布设,在K1+150~K1+425、K1+550~K1+650、K3+100~K3+575处沿山坡布设呈半填半挖形式,余下路线全部按照旧路线型设计,道路最终呈环形形状,道路全长5727.763m。

2.2纵断面设计

2.2.1一般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以及规划竖向设计,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加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

以减少借方和弃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

(5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2.2.2具体设计内容

道路标高结合现有道路情况进行设计。

本道路最大纵坡10%,最小纵坡0.3%,本设计对填挖方进行严格控制。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

313.437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

500m。

道路全长范围内共54个变坡点。

2.2.3平纵组合设计

(1.平纵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及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平面、纵断面线形应均衡,路面排水应畅通。

(2.线形组合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3.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极限值的相互组合设计。

(4.平纵线形应相互对应,技术指标均衡连续,以及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

(5.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3横断面设计

2.3.1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在规划红线宽度内进行。

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按照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内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证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具体为:

0.5m(土路肩+3.5m(机动车道+2.5m(慢跑道+0.5m(土路肩,总

2.3.2各断面设计理由

1、挖方段在边沟外侧设置1.0米宽碎落台。

2、路面横坡:

机动车道与慢跑道设置1.5%的单向横坡。

3、土路肩横坡:

2.5%

4、缘石:

路面外侧缘石采用下卧式15cm×15cm×99cm花岗岩缘石。

三、施工部署

3.1、进度目标

3.2、质量目标

符合施工质量验收相关规范,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

3.3环境与安全目标

(1责任事故伤亡率为零,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有效有运行;

(2控制、预防环境污染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扬尘进行有组织控制确保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遵循“ISO-24001环境管理标准”对本工程进行管理,争创鞍山市环境保护达标工地。

3.4总体施工安排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拟以园区南侧150米道路作为试验段,根据试验段施工结果指导园区道路整体施工。

大面积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分施工段施工,为减少土方运输,施工作业时应相邻施工段连续施工。

四、施工准备

4.1施工技术准备

4.1.1、施工进度控制实施

(1确定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

(2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目标;

(3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4收集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工作。

4.1.2、施工质量控制实施

(1确定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体系;

(2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分析施工质量变化状况。

4.1.3、复核施工图纸

4.1.4、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以及适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施工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和同类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完善的实施性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同时将工程施工概况、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等及时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以便工程能顺利进行。

4.2人员准备

1、项目管理人员准备

根据施工要求,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经理负责生产组织、指挥、协调工作。

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责,按制度办事。

2、施工队伍准备

开工前,确定施工班组,根据施工现场进度,陆续完成全部所需人员的进场。

4.3材料准备

4.3.1路基填料

本工程路基填料要求采用碎石土、砾石土以及渗水性较好的石渣填筑,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路基填料应符合下表规定。

4.3.2路面材料

1、面层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

及最佳沥青用量。

(1沥青:

采用90#石油沥青,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2粗集料

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须符合下表要求:

(3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4矿粉

采用石灰石加工制成,应干燥、洁净、无团粒,其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5沥青混合料要求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标准应满足下表:

(6其它要求

在半刚性基层顶面上浇洒透层油,应采用慢裂快凝阴离子乳化沥青,用量为1.0L/m3,再撒布石屑后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稳压,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将多余集料扫除。

透层油用乳化沥青,其质量要求见下表:

2、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组成范围,见下表

3、垫层

用做垫层的石渣可由项目所在地的矿山地区直接获取铁矿石加工而成,垫层材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5.3cm。

4.4施工机具准备

五、施工方法

5.1工艺流程

5.2具体施工方法

5.2.1基础施工

1、基底处理

开挖完成后,应对基底土方进行检查分情况进行处理:

(1如基底土方遇软土底层或土基土质较差时,应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方进行换填或进行其它处治。

换填前应通知监理、设计及业主,对换填厚度及换填范围或相应处治技术措施进行确认。

(2如基底土方符合规范要求或对不良土层处理完成后,用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整形,并碾压成活。

成活后,表面应平整、坚实,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路床底压实度应>90%。

基底处理完成后,通知监理对基底宽度、标高及压实度等进行验收。

2、测量放线

按直线段每15~20米一个控制桩,曲线段按5米~10米设臵一个控制桩放出路床中线、边线。

并通知监理进行验收。

3、拌合

由于施工场地限制及减少运输,利用开挖好的路基作为拌合场地,利用挖机进行拌合。

由于施工现场不易于存放,一次拌合量应根据施工需求进行拌合,随拌随用。

一次拌合量的确定:

4、摊铺

根据设计要求,沟槽回填土须分层碾压密实,每层厚度不≤25cm,本工程40~80cm路床分两层铺设。

每层铺设厚度为20cm。

碎石土拌合好后,根据测量位置和标高,将拌合料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摊铺的碎石级配分布均匀一致,无明显颗粒分离现象,严禁用四齿耙拉平料堆,造成粗细料局部集中。

填料推铺平整应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填筑层面应做成向两侧2%的横向排水坡。

在初平过程中,应配备人工对超粒径骨料进行挑除及对推土机无法碾压的表面或死角进行找平。

终平过程中,人工挂线找平,以细石料找平坑槽。

5、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碾压应自路基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