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5105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题答案

目录

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

导论-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

导论-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4

【导论补充4】什么是资本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一球两制”,资强社弱是不争的事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4

1-1.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5

1-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5

1-3.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5

【本章习题中未出现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

【本章习题中未出现1.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6

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7

【2-2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原理分析为何在金融危机中中国一枝独秀。

7

【2-3参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7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7

【习题中未出现2.1】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量外资。

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谈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增长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8

3-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8

3-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9

3-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

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9

4-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10

4-2、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10

4-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

5-1、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1

5-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

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11

5-3、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唯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11

6-1、十七大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2

6-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经济发展了。

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处?

12

6-3、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12

7-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2

7-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3

7-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3

【习题中未出现7.1】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3

8-1、目前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极为深远,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14

8-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14

8-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15

28【习题未出现】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

15

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

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在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论-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做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好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问题。

制度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和路径,科技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技术支撑和手段保证,文化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制度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

科技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回答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等重大问题。

文化创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如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等。

这都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论-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特”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优”在何处: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导论补充4】什么是资本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一球两制”,资强社弱是不争的事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应当有全面认识。

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同它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也要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

资本主义有值得社会主义借鉴的方面,同时社会主义也有很多资本主义值得借鉴的地方。

资强社弱是事实,但我们不能气馁,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经历了一波三折,乃至大起大落。

特别是80年代末,有70多年历史的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潮。

这是因为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情况存在巨大反差。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同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情况有很大不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封建主义已经衰落和腐朽,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在“资强社弱”的斗争形势下进行建设和发展,巩固政权始终是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问题。

巩固需要实力,无产阶级政党尽快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的责任感使命感,同人民群众希望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相迎合,使社会主义建设往往急于求成,出现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的“左”的错误,致使社会主义建设走了许多弯路、出现许多曲折。

社会主义国家大多脱胎于封建主义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的社会母体,在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历史任务。

由于同资本主义的斗争更为现实、更加紧迫,因此,往往忽视了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的存在和危害。

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级观念等封建的东西,加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损害了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使一些领导干部淡漠党的性质和宗旨,甚至出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被破坏。

1-1.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基本上是抄课文P20-22

1-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描述和分析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答: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

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出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主要在于: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随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确立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1-3.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抄课文P26-27

【本章习题中未出现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章习题中未出现1.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

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