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4849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商南县******。

峡联村位于清油河镇西北边陲,******位于312国道南25公里处,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286户,1046人,党员42人,耕地面积981亩,山林地1万余亩,是距离清油河镇最远、面积最大、居住分散的一个贫困村。

同时这里还是群众居住分散,山大沟深,林区面积大,土壤瘠薄,平地少,沟地和坡排地多的村,按照全国及本省、市、县的人均纯收入标准衡量又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或者是说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的村,因此2009年初被商南县委、县政府确定为边远山区扶贫重点村。

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2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

甘草2000亩;猪苓8000亩),年产甘草800吨,猪苓800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

猪苓、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5年5月—2017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286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

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

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

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

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

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

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峡联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项目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的深化,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286户农民直接受益。

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

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2.论证结论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

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

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种苗供应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合作社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

2.中药原料基地建设实施GAP标准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GAP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GAP贵州标准。

3.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

4.由于品种的引进示范、筛选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的生产没有解决科技推广问题,良种良法跟不上。

粗放经营方式突出,现代生产管理化程度低。

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粗放型生产上,同时,也因田间内部基础设施较差,先进的农业、农机适用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优质农产品生产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市场竞争能力极弱。

项目区长期以来以大麦种植为主,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农民种粮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精耕细作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日趋增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这同样是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开发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之一。

针对项目区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治理的主要措施,一是实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二是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扶持大量引进优质适用的中药材品种实行筛选、繁育和推广,大力推广农业综合科技措施,在项目区逐步实现良种化、规范化、科学化中药材生产模式;三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中药材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产品,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以求土地的永续利用;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增加投入实行搞示范带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利用先进、适用科技和优良品种,促进推广和普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潮流。

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

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上生长周期长,致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

加之科技经费不足,生产种植不规范、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

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峡联村中药材由于面积产量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中药材生产产品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中成药品已上千种,药材销售市场看好,原材料严重不足,产品供不应求。

为此,尽快建设规模型中药材基地,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着力解决增加中药材产前投入问题,提高本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及种植水平,形成基地规模品牌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

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

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

2.项目建设的意义

(1)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意义

峡联村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上,投入大、收入少、效益差,农民增收难度大。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覆盖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

本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广大山农户在耕地上人工栽培中药材。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峡联村的实际情况,可切实调整项目实施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并为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示范。

(2)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中药材市场潜力巨大,通过项目实施,可极大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达产后每亩地每年收益远远超过种植传统大麦及小麦作物。

对解决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巩固生态工程建设成果有重要意义。

(3)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开发特色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之一。

中药材是具有重要生态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特色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通过项目示范建设,可大大促进其开发。

因此,充分发挥峡联村土地资源丰富优势,尽快建立峡联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必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有耕地面积981多亩,人均可耕地面积0.8亩,由山林地1万余亩,人均林地1000余亩,广袤的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以前一直的不到很好的利用。

2、交通运输条件

******位于312国道南25公里处,清腰路竖穿其境,村内道路以硬化,交通便利。

三、其他条件

中药材为药用植物,对水、温度、土壤、气候等环境要求不高,既能在高寒山区轮歇地和瘠壤地正常生长,也可在一般耕地上栽培,人工规范化种植条件下药材亩产稳定。

中药材种植效益明显,投资回报率高,猪苓、甘草已在峡联村试种成功,所以该项目易于被当地群众接受和推广。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产品简介

猪苓(英文名称:

grifola)猪苓别名:

野猪粪、地乌桃、猪屎苓、猪茯苓使用提示:

内服:

煎汤,9至15克,或入丸、散。

本品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

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

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

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

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

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

经济价值:

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

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

猪苓为多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猪苓生于林中树根旁或腐木柱旁,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后4至5年秋冬检查,如果萌发的白头很少,或不再萌发凇芩,并出现腐烂现象时,应于次年3至5月及时采挖翻栽,收获后选出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芩种。

取色黑质硬的老芩作药用,及时晒干,除净泥土。

猪苓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至25厘米,直径2至6厘米。

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性,气微,味淡。

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

【猪苓】Zhuling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的根上。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云南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晒干。

切片入药,生用。

甘草(药材名称:

Radi*Glycyrrhiza),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

二、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对中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将全面走向世界。

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1980年近1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亿元,天然植物药品是目前国际市场的热点,年增长率超过10%,到2012年,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贸易将突破3000亿美元,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群体。

本项目产品均属于中成药制品中用量较大品种,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近十年来,各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

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中医药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道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上述产品作为用量大且野生药材产量下降的大宗药材品种,其增长幅度将会高于平均水平,只要严格按照GAP标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三、生态改善

本项目中药材种植采用GAP标准生产技术,化肥用量少,农药用量少且为低毒易分解低残留品种,能有效避免土壤、水体、空气污染,故该项目对实施地的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

四、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与种植大麦比较,农民平均每亩地可增收1000元;基地建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繁荣与稳定;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1.建设的指导思想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2)加工厂要以现有条件为出发点,注意节约,因地制宜。

(3)生产工艺的制定,不仅要注意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还要同时企业考虑将来的发展,要求在功能和总平面布置上力求简捷流畅。

(4)扶持专业合作社,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5)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6)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7)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2.建设原则

(1)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2)初加工厂建设原则:

1)设计中要广泛采用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艺技术。

2)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执行标准进行设计。

3)主要设备的选型以围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的原则。

4)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

5)环保、消防、安全卫生设施,要贯彻“三同时”原则。

3、建设规模

(1)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1000亩。

项目建设地点位峡联村土地种植区。

(2)建设中药材饮片初级加工厂1个,厂址选择:

原峡联村供销社。

占地面积:

8亩。

二、项目规划、布局

1.种植基地营建工程内容及技术方案

(1)建设期限

种植基地建设年限为2年。

(2)种子及种苗需求量

种植基地种子需求量详见下表: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需求量表表5—1

项目名称

种植(经营)面积(亩)

单位需种量

(公斤/亩或株/亩)

合计种子需求量(公斤或株)

金银花

200

280

党参

200

800

丹参

200

800

当归

200

1000

(3)种苗组织和供应

建设所用种子及种苗由公司无偿提供给农户。

种苗为公司自有苗圃基地繁育提供。

(4)种植、栽培技术方案(正文不叙述,技术附后)

(5)产品方案

种植基地产品:

猪苓、甘草等中药材。

产品流向为:

种植基地——原料收购——初加工厂——销售市场。

产品产量预测:

据各药材生长规律和栽种试验的结果表明,甘草产量为400公斤/亩;猪苓产量为100公斤/亩。

基地所产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

2.初级加工厂建设方案

(1)厂址选择及布置原则

项目初加工厂厂址选设在原峡联村供销社,占地8亩,交通条件好,水、电供应方便,排污方便,地质条件好,主要原材料、辅料、燃料运输进出方便。

远期生产线建设有余地,适宜建厂。

厂区布置原则:

符合工艺流程,力求使生产作业线短捷、顺畅。

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防爆及环保等设计规范的要求。

满足施工、生产、检修、运输及生产管理的要求。

布置尽量紧凑,以减少占地面积。

(2)建设内容

初加工厂主要建设内容为:

生产厂房、仓库、停车场、绿化及供配电、给排水、消防、绿化等公用及辅助工程,配套建设相应的质检、分析设施等。

(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中药材饮片按《中国药典》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组织生产,按GAP要求,规范甘草、猪苓等中药材的生产、加工过程,进一步改善基地生产环境,提高药材的种植加工水平,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1、建设标准

严格遵循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有关标准及规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贯彻“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经济实用,着眼发展”的建设原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总局布置合理,操作方便,管理科学,调度灵活,生产安全。

2、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1)种植示范基地工程建设内容

种植基地工程总规模10000亩,每年统一组织提供种子及种苗发放给种植农户。

种植基地种植费用、管护费用及采收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采收所得干药材由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3、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及费用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技术推广

引进各中药材品种丰产栽培技术及持续利用技术,提高并稳定人工栽培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2)示范和培训

对种植农户进行管护和采收技术培训,培训人数600人次,时间每人累计不少于10小时。

(3)费用

技术推广和培训费用6万元。

4、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安排在2年内完成。

2015年4-9月为项目准备阶段,完成可行性报告报批和作业设计等准备工作并具体落实种植基地地块;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完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种植工作,同时期内完成初加工厂的建设工作。

5、项目运行管理

1.项目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项目运营模式为: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具体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及种苗给农户,同时承担培训、提供技术等费用,农户自行种植、管护、采收。

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干药材收购协议,产品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

公司通过对项目投入获得优质原料,并通过加工统一标准、品牌集约化销售获得效益。

2.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不得挤占挪用、转移、截留。

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坚持验收制度,凭单据报帐,同时接受上级和国家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

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投资估算是对市场需求,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及动力供应,建设条件,组织及劳动定员等因素充分分析研究后,在选择最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建设投资估算内容包括种植基地营建工程、初加工厂建设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还包括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估算总值为6000万元。

二、项目投资

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流动资金。

三、项目资金筹措

申请产业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自筹资金1500万元,申请产业扶持贷款4000万元。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

在项目施工作业阶段,如果某些技术措施或施工方法不当,将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如整地不当,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大面积纯种,容易引起某些病虫害发生;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频繁的人为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加工厂的建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等,具体如下。

1.整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地表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水土流失情况也不一样。

根据观测认为,全垦整地水土流失较块状整地严重。

2.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影响

基地,特别是药用植物在管抚中常施用一些化肥、农药。

化肥、农药施用过多,往往造成土壤板结,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地下及地表的小环境;对土壤中虫类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减少,严重时甚至对野生动植物的繁育生长都有危害。

如:

菌类不能生长,鸟类难于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

3.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开垦种植,植被演替,改变了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当人工栽培植物形成后,地被物会逐渐增加,部分野生动物可能返回,但大多数动物可能会迁逃,销声匿迹。

4.加工厂对环境影响

初加工厂在生产工艺中有少量生产废水产生,同时卫生间会有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放;在生产中有一些噪音产生。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评价

针对种植基地建设及初加工厂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并做出相应评价。

1.整地技术措施

整地时,首先应注意造林整地的方式。

在台地和缓坡地带可以开带状块地,坡度较大的地段采用沿等高线开地,以减少水土流失。

整地时如遇林地清理,对原有大树以及其它有价值的林木应予保留。

全面整地只允许在45°以下缓坡进行;坡地需全面整地时,必须每隔100米距离保留3米宽的原生植被带;45°以上陡坡不能采用全面整地应按作业设计进行。

不管何种整地方式,都要尽量保留不影响种植的原生植被。

整地按此技术措施和作业设计进行,且本项目种植模式大都为“林下种植”的人工生态群落,因此对地表的破坏程度不大。

2.施肥(药)技术措施

本项目按药用植物要求种植中药材,对化肥、农药的施用有严格的规定。

因此,在生产中,对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以及野生动植物繁育生长的影响极小。

3.加工厂环境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B3096-96二级标准。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BMM-93二类标准。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M36-79标准。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级标准。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I2348-9011类。

6)《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I629796二级标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