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32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docx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定稿报省人社厅

烟台大学

关于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的报告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校紧紧围绕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不断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现将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压力和就业难度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我校积极开展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各学院积极配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力促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就业。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进一步增长的目标。

201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6418人,其中,本科专业47个,5956人,升学1142人,升学率为19.17%,签约2969人,签约率为49.85%,初次就业率69.02%,总体就业率为91.57%;51个研究生专业336人,升学5人,签约122人,初次就业率为37.80%;3个专科专业126人,初次就业率26.19%,总体就业率为53.17%。

 

(一)明确就业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

学校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要求,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我校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的重要决策,紧紧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拓展、全面覆盖”的工作理念,健全就业工作机制,优化就业工作环境,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凝聚整合力量,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的就业工作思想,制定了以健全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力争保持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进一步增长的目标任务。

学校与学院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就业率作为学院考核的指标之一,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了多项激励奖惩措施,督促、鼓励各学院做好就业工作。

形成了“学校统筹、部门牵头、学院落实”的就业工作机制。

把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学院年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在年终进行单独考核;制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对就业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确保了今年我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准确把握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进一步疏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11年3月,副校长孙祥斌与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到各学院围绕就业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就业指导与考研指导、加强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为查找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月23日,我校举行2010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表彰暨2011年就业工作部署会,回顾和总结2010年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全面推进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会上,副校长孙祥斌传达了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省政府第94次常务会议听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后的讲话精神,以及副省长郭兆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暨促进创业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内容。

大会对获得2010年就业工作优秀奖、考研优胜奖、就业进步奖的学院进行了表彰,土木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代表等先后做了典型发言。

党委书记崔明德强调要清醒认识到我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坚持“一把手工程”;高度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个性化的分类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在建立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引导教育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心态,努力形成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和良好氛围;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与地方合作办学的力度,培养社会需求旺盛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主动“走出去”,建立就业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本着“走出去”的就业市场开拓方式,2010年2月,“烟台大学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推介团”在就业指导中心带领下相继考察了烟台、威海、潍坊、济南、临沂和省外天津、苏州等地人才市场,发放2011届毕业生信息5000余份,同时发挥各地校友资源优势,宣传推介我校毕业生,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走进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

各院系领导也都主动出击,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2、热情“请进来”,举办校园招聘会

学校本着“早动手、早准备”的原则,为了更好地给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做了大量的宣传、准备工作,分别在烟台晚报、今晨六点等新闻媒体做了专题宣传,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发布了大会资讯,借助各县市区人事部门的资源优势发动用人单位,通过邮寄信函和烟台大学2011届毕业生信息的形式广邀用人单位参会招聘。

在招聘高峰期间,每天至少有一个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

学校共为2011届毕业生举办两场大型综合性供需见面会,四场专业类供需见面会,160余场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岗位数近2万个,有效保证了我校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

3、加强合作,开启网络招聘的新途径

为用人单位招聘与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我校联合烟台市人才市场、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莱山区人才市场、芝罘区人才市场等开展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四场,同时开通了远程视频面试,有效降低了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健全就业指导体系,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在不同年级和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针对本届毕业生,我校在大一第一学期就组织学生借助职业天空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和认识工作世界,使学生上大学有了清楚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且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了解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学校制作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提纲》,设立就业咨询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政策把握和就业程序上的实际困难。

调查显示,通过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良好。

注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目标牵引式”人才培养模式、举办“企业家论坛”、“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及就业信心。

2010年11月,我校举办“就业与创业教育活动宣传月”,邀请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烟台威利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大勇等知名企业家、校友开展各类讲座40余场,“校友论坛”10期,各类经验交流20余次,逐步实现了我校就业教育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的转变,从理论指导向实践指导的转变,从技巧指导向心理指导的转变。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

推进基层就业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的目标,更是突破制约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关键。

在省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着重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预征入伍等基层就业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投身基层。

我校认真落实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制定了《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梳理西部计划相关政策。

以“弘扬志愿精神,投身西部发展”为口号,立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弘扬“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的理念和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平台的角度出发,大力宣扬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精神价值,以精神力量凝聚、感召和动员广大毕业生。

通过在基层团组织组织开展“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优秀志愿者回访母校或者采用视频连线等方式,举办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与毕业生交流座谈会,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设置西部计划咨询台等方式,集中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向广大毕业生宣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相关信息,解读政策,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成才,建功立业,有效促进我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

通过举行“烟台大学2011年入伍预征工作启动仪式暨政策宣讲会”,邀请烟台市警备区优秀士官来我校举行事迹报告会,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投笔从戎到军营锤炼成才,报效祖国在部队建功立业。

据统计,今年通过审核的“三支一扶”学生达到347人,报名应征入伍的学生118人,我校今年有14名同学入选西部计划,并实现岗位对接,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基层中去。

此外,为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根据《烟台大学学生奖励条例(修订)》规定,我校2011年授予14名毕业生“烟台大学基层就业与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

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创业帮扶计划

我校积极贯彻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落实“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以及省人社厅的有关加强创业指导教育的通知,加大投入,在完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逐步形成了平台广阔、点面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领域通过多种途径,使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精神在师生中得到了发扬,使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校与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今晨六点》等媒体合作,搭建平台,邀请优秀企业家进校园讲座23场,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创业激情,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2011年我校组队参加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烟台市创意产业交流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为在外部环境、硬件设施和资金政策等方面切实帮扶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经与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协商,我校学生可申请3-5万元的青年创业扶持基金。

此外,今年我校新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三处,聘任青春创业导师10人,1名毕业生被省人社厅选为“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我校也被省人社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六、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素质,造就一批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是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

为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适时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为毕业生做好前沿的就业指导,我校共组织山东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培训、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暨《创业学》教育课程研讨会、山东省职业指导师培训、烟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培训5次,45人次参加。

其中,2名教师顺利通过高级职业指导师认证考试,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通过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资格认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积极做好毕业生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

毕业生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不因就业问题引发不稳定事端,确保毕业生愉快、文明、平安离校。

一是努力做到“两个坚持实行”。

坚持实行毕业班辅导员“周访”制度,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教育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满腔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实行“两个一”:

即为毕业生举办一场欢送晚会;举行毕业典礼,校领导为每一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

二是努力做到“两个认真对待”。

认真对待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和每个环节,尽量地减少毕业生离校前的负担;认真对待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由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校毕业生离校工作平稳、有序,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情况和就业情况

我校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10年省内高校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特困家庭毕业生评选,做到严格按照评选办法,认真核查,公开透明,公正有序。

我校按毕业生总数的3%确定校级特困家庭毕业生,按每人300元的标准发放求职补贴。

在求职补贴发放过程中,由学校资助中心专人负责,认真落实发放工作责任制。

无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的现象,严格遵循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共发放求职补贴159600元。

学校紧扣“三个关注”(即关注特困生学习状况、择业进程、毕业意向),针对“三个不同”(即针对特困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经济情况),采取“八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奖、贷、减、免、缓、借、助、补),推出个性化的“就业规划方案”,建立起“学校—学院—导师—贫困生”四方互动的特困生就业帮扶体系,逐步实现了无缝覆盖。

为扎实推进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促进特困生顺利就业,健康发展,学校完善四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学校组织编辑了国家、省和学校关于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类政策和指导文件,做成宣传册印发给特困生。

确保每一位特困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2、为及时了解、分析特困家庭毕业生工作中的问题,我校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3、重点帮扶,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为特困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的平台,增加特困生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及早就业。

另外,学校还在特困家庭毕业生中着重宣传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预征入伍等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帮助更多的特困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让特困家庭毕业生在离校之际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截止目前,我校222名特困家庭毕业生中已经有160名特困家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升学,初次就业率达72%,总体就业率达到96.8%。

三、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11年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通知》和《烟台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我校高度重视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工作,在评选推荐过程中加强领导,严格条件,控制比例,强化程序,掌握进度。

经群众评议、学院推荐,学生处统一审核调查和公示后,2011年评出省级优秀毕业生321名,校级优秀毕业生643人。

截止到目前省级优秀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5.8%。

四、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状况,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为了准确研判和把握当前就业形势,深入了解本届毕业生的择业观、求职心态、毕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等,我校先后开展了2011届毕业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和就业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问卷,及时、真实的了解毕业生现在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对我校就业工作的评价,以反思和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完善针对毕业生的各项措施。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感到满意,对我校在校园招聘、就业指导内容和效果、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态度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总体是积极的。

主要表现在: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能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许多毕业生主动到乡镇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志愿到比较偏远的西部或农村基层去工作。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

在思想上,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问题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在择业地点上盲从中心大城市,择业方向上致力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就业心态不端正,不愿到基层一线、偏远地区工作,将不能顺利就业归结于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和缺乏广泛的人际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对自主创业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对创业的看法和认识逐渐清晰,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对创业相关扶持政策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对创业者应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强烈的创业精神、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失败的勇气,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把握时机的决策能力等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但是我校在创业过程中真正付诸行动的比例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我校认真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教育不放松,进一步加强心理指导,在及时疏导思想困惑的同时,最关键的是引导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二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用好、用活国家以及省市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三是进一步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努力实现就业信息无缝化覆盖,四是加大对自主创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在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理念外,还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等。

要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改革和创业指导等环节。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五、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改进和提高之处,主要是:

1、切实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从机构建设、毕业生就业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投入、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力度。

2、 注重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社会需求型人才,增设实践环节。

从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着重培养,使毕业生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引导毕业生了解基层,走进基层,到基层中去实践、去锻炼。

4、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要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改革和创业指导等环节。

5、多方联动,重点突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多方联动,搞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强化毕业生签约指导服务工作,提升签约成功率,制止违约行为,提高我校一次性就业率。

6、要完善就业人员参与招生计划和学科专业调整机制,要依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依据就业情况制定招生计划;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很多企业提前进入校园抢购人才,并要求毕业生提前上班,严重冲击学校毕业生教学实践计划的安排与实施,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要加快加大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化解就业时间提前与教学实践安排冲突的矛盾。

7、就业安全教育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极少数用人单位进行了不实宣传或者用人单位违约而侵犯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而无法对其进行制约。

所以,加强毕业生就业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注意维护个人权益,避免因盲目签约而落入“就业陷阱”。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内容,我校将以省人社厅、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和更加有效的措施投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去,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烟台大学

二〇一一年六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