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426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docx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doc

性能验证

1目的

验证检测试剂在仪器上的性能指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检验项目试剂的性能指标验证。

3职责

3.1科主任:

负责审批性能验证计划。

3.2技术负责人

3.2.1负责制定性能验证方案和计划。

3.2.2负责组织性能验证的实施。

3.2.3负责定期对科室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

3.2.4负责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各专业组技术管理员

3.3.1负责组织本组人员完成本组性能验证的验证工作。

3.3.2负责对本组性能验证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

3.4检验人员

3.4.1负责协助科室技术负责人和本组技术管理员完成本组的性能验证工作。

3.4.2负责完成本组性能验证工作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负责认真填写本组性能验证的检验记录。

4内容

4.1生化

生化室项目需要验证的参数包括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可报告区间等,适用时,还要考虑分析灵敏度(仅对那些在接近0的低值有临床意义的项目有必要进行确定,必要时,可引用说明书中给出的低值)和干扰试验。

4.1.1精密度

4.1.1.1标本准备及要求

可采用新鲜或冻存的样本。

当样本中待测物不稳定或样本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基质与实际待检样本相似的样本,如质控品。

应至少评估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当2个浓度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3个浓度水平。

所选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应在测量区间内,适宜时,至少有1个样本的被测物水平在医学决定水平左右。

注1:

通常较高值样本的不精密度较小,较低值样本的不精密度偏大。

对低值有临床意义的检测项目,宜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水平样本的不精密度。

注2:

如检测结果没有明确的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1个浓度,再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在测量区间内选择另一个浓度。

注3:

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不精密度比较,所选样本水平宜与被比较的样本水平接近。

4.1.1.2方案

方案1:

对验证材料每天分析1批次,2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次,连续5天。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标准差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

方案2:

批内精密度:

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20次。

记录结果并计算均值(X)、标准差(SD)和批内变异系数CV(%)。

批间精密度:

浓度分别处于正常和病理水平的混合新鲜临床标本,按照临床标本相同的检测方法(或将室内质控品按照常规标本的方法一样测定,测定结果在遵照厂商参数不出控的前提下),同批次内检测混合的新鲜临床标本20次,同一批号室内质控品某一时间段(至少20天)的室内质控数据逐步累积最终得出均值、标准差。

4.1.1.3结果判断

从卫生标准或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或卫生部/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表中查阅评价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由实验数据统计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小于等于允许误差范围的1/4和1/3作为检测系统不精密度性能的的可接受标准,且又小于等于厂商提供的精密度性能指标,说明由实验室评价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性能可接受,符合要求。

若大于判断限,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是否符合要示,应再进一步做统计学处理作出判断。

4.1.2正确度

4.1.2.1标本准备及要求

按照如下优先顺序选用具有互换性的标准物质或基质与待测样本相类似的标准物质:

1)有证标准物质(CRM),包括国家标准物质(如GBW)、国际标准物质(如WHO、IFCC)、CNAS认可的标准物质生产者(RMP)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与我国签署互认协议的其他国家计量机构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如NIST、JSCC)等;

2)标准物质(RM),如厂商提供的工作标准品;

3)标准物质(RM),如厂商提供的工作标准品;

4)正确度控制品;

5)正确度验证室间质评样本,如CNAS认可的PTP提供的正确度验证样本。

宜根据测量区间选用至少2个浓度水平的标准物质样本。

6)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质控血清含盖的项目,则以卫生部或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为准。

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未涉及的项目,通过仪器之间的比对来验证。

4.1.2.2方案

方案1:

根据测量区间选用2个浓度水平的室间质评血清,每个浓度水平每天重复测定2次,连续测定5天,记录检测结果,计算全部检测结果的均值和偏倚。

方案2:

使用5个水平的室间质评血清,每个水平重复测定3次。

记录结果,计算每份质控血清均值与靶值的偏倚。

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未涉及的项目,通过仪器之间的比对来实现,以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的作为比对基准仪器,其最近1次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结果。

采用5个患者的标本,标本浓度水平尽量覆盖测量范围,包括医学决定水平。

计算在医学决定性水平下的系统误差(偏倚%),偏倚=︱测定值-靶值︳/靶值*100%,偏倚%应<1/2CLIA’88或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最大允许误差,80%以上的数据符合以上要求即为通过。

成绩在80%以上者即为验证通过。

4.1.2.3结果判断:

偏倚≤1/2卫生标准或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或卫生部/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

80%以上的数据符合以上要求即为通过。

4.1.3线性范围

4.1.3.1目的:

在确定某项目检测上限的同时检测其检测上下限是否呈线性关系,从而保证该浓度范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1.3.2标本来源:

采用本实验室常规检测标本获得的高值/低值标本进行。

4.1.3.3验证频率:

仅在更换试剂盒厂家时进行验证。

一旦验证通过,无特殊情况,不重复验证。

4.1.3.4方案

方案1:

不同浓度标本制备:

取高值和低值标本各一份,按如下配比:

标本1:

低浓度样本;

标本2:

三份低浓度标本与一份高浓样标本混匀;

标本3:

二份低浓度标本与二份高浓样标本混匀;

标本4:

一份低浓度标本与三份高浓样标本混匀;

标本5:

高浓度样本。

检测时,按标本1,2,3,4,5,5,4,3,2,1,1,2,3,4,5排列,每个标本测量3次,记录浓度以理论浓度为纵坐标(Y),实测浓度为横坐标(X)。

由统计学计算出r2和回归方程Y=aX+b。

方案2:

取高值标本和低值标本各一份,将两者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成系列不同浓度的标本(如4:

0、3:

1、2:

2、1:

3、0:

4等),浓度范围遍布整个预期可报告区间,分别上机按低到高各重复测定3次,计算线性回归方程Y=aX+b及相关系数R2。

4.1.3.5验证结果判断

a在0.95~1.05范围内,b接近0,R≥0.975,R2≥0.95,则判断为线性范围验证通过。

4.1.4参考区间

4.1.4.1标本选择

选择年龄、性别等均匀分布,符合建立参考区间的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20份,对不同项目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

如碱性磷酸酶(ALP)等在不同年龄人群的不同参考区间应分别进行验证,如某些年龄人群标本不易获得时,可暂不做验证,但需与临床沟通,对于性激素等检测项目因生理周期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获取有效人群标本,暂不做验证,但亦需与临床沟通。

4.1.4.2结果判断:

规定小于或等于2份标本结果超出参考区间,即为验证通过。

或R=测定结果在参考范围内的例数/总测定例数≥90%即合格。

4.1.5最大稀释倍数和可报告范围验证

4.1.5.1仅对于那些临床可报告区间大于分析测量范围的检测项目才需要进行验证。

通常是在线性范围高值的基础上外延至最大稀释度倍数对应的值。

4.1.5.2标本来源:

含本项目浓度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临床新鲜标本。

4.1.5.3评价方案:

用厂家推荐的稀释液(或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稀释介质)对超过分析测量范围上限的高值标本进行系列手工稀释,分别进行不同倍数(2倍、4倍、8倍、16倍)的稀释,每份稀释标本重复测定2次,计算稀释后标本结果均值X与原浓度结果的偏倚B。

可报告范围下限为线性范围下限,可报告范围上限为线性范围高限*最大稀释倍数。

4.1.5.4结果判断:

偏倚B≤1/2卫生标准或美国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估或卫生部/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

符合要求的最大稀释倍数为实验室最大稀释倍数。

可报告范围下限为线性范围下限,可报告范围上限为线性范围高限*最大稀释倍数。

4.1.6携带污染验证

4.1.6.1标本来源:

含本项目浓度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临床新鲜标本。

4.1.6.2评价方案:

选取一份检测线性范围内的高浓度标本(H),以及一份低值标本或生化纯水(L),按照下列次序进行检测:

H、H、H、L、L、L,测定值分别为:

H1、H2、H3、L1、L2、L3,计算携带污染率=(L1-L3)/(H3-L3)*100%。

4.1.6.3结果判断:

携带污染率≤2%。

4.2免疫-定性(ELISA法)

操作者熟悉检验程序和评价操作程序,对操作程序校准为最佳状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验证。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验证:

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检出限、Cutoff值验证、重复性和比对试验。

4.2.1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4.2.1.1根据CLSI发布EP12-A2文件要求(应参考定量分析将偏倚和不精密度应用于定性试验的评价,除阴性和强阳性标本外,选取在临界值附近的浓度用于定性试验不精密度的研究。

)来验证本实验室定性实验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计算了近一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对比结果,将两方结果输入表格中通过公式计算各项性能指标。

实验方法(新方法)金标准

阳性(n)

阴性(n)

合计

阳性

a(真阳性)

b(假阳性)

a+b

阴性

c(假阴性)

d(真阴性)

c+d

合计

a+c

b+d

a+b+c+d

总符合率=(a+d)/(a+b+c+d)×100%,灵敏度=(a+d)/(a+b+c+d),特异性=d/(b+d)

4.2.1.2结果判断

按照卫生部临检中心对室间质评结果的要求认为80%及以上即为满意,故选择80%作为评价结果是否可接受的标准。

灵敏度≥95%。

特异性≥95%。

4.2.2人员比对

4.2.2.1方法

选取至少20份标本(包括阳性、阴性和弱阳性),先由实验室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验,以其实验结果作为参照,所有从事该项目检测的人员均对同标本进行操作,将各自结果与参照结果进行比对。

参考人员结果

检测人员结果

阳性(n)

阴性(n)

合计

阳性

a(真阳性)

b(假阳性)

a+b

阴性

c(假阴性)

d(真阴性)

c+d

合计

a+c

b+d

a+b+c+d

总符合率=(a+d)/(a+b+c+d)×100%

4.2.2.2结果判断

以本实验室参加人员检测结果与参考人员检测结果是否达到80%以上(80%以上即可,如能做到更高,可以以更高的标准来判断)来作为判断标准。

4.2.3定性实验的检出限

将定值样品进行倍比稀释(如稀释到原浓度的2、4、8、16倍…)后进行检测。

首次出现阴性的前一个稀释倍数为该实验的检出限。

4.2.4Cut-off值验证

方法1:

在临界值基础上,准备出-20%浓度样本和+20%浓度样本(即定值样品本身),对以上低、高浓度样本分别测定20次,记录阴性及阳性结果数,即为cut-off重复性验证。

应至少有19次以上(≥95%)阳性反应或者有19次以上(≥95%)阴性反应为通过。

方法2:

连续统计上百份已检测样本结果,计算临界值结果所占的比例,小于5%为可接受限。

4.2.5精密度

4.2.5.1批内精密度验证

4.2.5.1.1验证方法

选弱阳性室内质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