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温习重点.docx
《语言学概论温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温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温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一、音位
音位是必然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照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斜线//是音位标记。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不能再切分。
音位虽能再分成若干区别性语音特征,但一个单一的语音特征不能组成一种语音形式。
二、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是以音高、音长、音强为语音形式的音位,又叫超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三种。
3、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指定并开始利用的。
它的指定原则是“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因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
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里。
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咱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
4、语流音变
在持续的语流中,由于受临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发的语音转变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五、语言的分化
一种语言内部份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六、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能够彼此替代的成份之间的关系或是共现的成份和非共现的成份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一路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彼此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名置上能够彼此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一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能够彼此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7、语言替换
语言的替换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发生的不同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言替换在巩固国家统一、保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团结、增进人民往来等方面都有踊跃的作用。
替换的方式分为志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八、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是以音质为语音形式的音位,又叫音段音位。
如元音和辅音都是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在任何语言中都是主要的音位。
九、洋泾浜
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本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进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两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洋泾浜”一词来源于汉语。
“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一条叫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汇合处。
来自外国的商人和本地的平民接触,就用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
因此,“洋泾浜”就被人们用来指那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语,尤其是英语。
这种语言现象活着界上很多通商口岸都存在,包括60多种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
洋泾浜的一路特点
(1)辞汇量很小。
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本地辞汇。
(2)语音通过本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音位数量少,但每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
(3)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
(4)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辞汇和极为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刻画方式、用词组乃至句子来表达。
洋泾浜利用处合有限,不作为母语教授给下一代。
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一般不被看做正式的语言。
10、混合语
克里奥耳语(混血儿的意思)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克里奥耳语的产生也与十七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
它主要出此刻非洲、美洲某些地域殖民统治者的种植园里。
但与“洋泾浜”的社会条件不同的是,种植园的劳工来自彼此不能通话的不同部落,不仅他们与殖民统治者之间没有一路的语言,就是他们之间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通话。
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就成了本地唯一一路交际的工具。
如此,随着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彼此通婚,这种语言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进展成了克里奥耳语。
1一、符号
又叫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符号指按照社会的约定俗成利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若是两个不熟悉的人见面,约定两边手拿玫瑰花,那么玫瑰花就是代表特定身份的符号。
1二、征候
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能够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
若是人们闻到某种浓郁的芳香,就明白周围可能有玫瑰花或别的一种什么花,这种芳香就是玫瑰花或别的花的属性。
这种自然存在的属性,即没有通过别的事物表现出来,也没有效来代表其他的事物,就只是事物本身的征候,而不是符号。
13、语法范围
语法范围是语法意义的归纳类型。
常见的语法范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
语法范围的特点:
第一,有一路的意义领域。
第二,同一语法范围中的各个转变形式是彼此对立的、排斥的。
第三,同一语法范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目之间的彼此制约关系。
14、语法意义
语言中无论是词语意义,仍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一路功能所取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二、简答
短语的大体类型
1.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短语。
主谓短语的内部结组成份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例如:
祖国繁荣 历史悠长
2.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又叫“动宾短语”,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组成份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短语。
例如:
作画看电影
应当注意的是:
主语和谓语是相对应的句子成份,述语和宾语是相对应的句子成份,主语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主语和施事,宾语和受事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主语不必然是施事,也能够是受事或与事主语;宾语不必然是受事,也能够是施事、结果、工具、处所或数量宾语。
主语和宾语是语法学上的概念,施事和受事是语义学上的概念。
3.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组成份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按照充当中心语的成份的语法特点,能够将偏正短语分为:
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①定中短语也叫“体词性偏正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体词的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的修饰语是定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体词性成份,定语从领属、范围、质料、形式、性质、数量、用途、时刻、处所等方面描述或限制中心语。
例如:
野生动物壮丽的山河
按照是不是加结构助词“的”,能够将定中短语分为粘合式和组合式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体词性成份,例如名词、代词、数词、定中短语、体词性联合短语等。
有时谓词性成份也能够充当中心语,例如“经济的振兴”、“智力的开发”。
充当定语的成份比较灵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介词短语等。
②状中短语也叫“谓词性偏正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谓词的偏正短语。
状中短语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份。
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有时用“地”。
例如:
超级超卓 极可能。
状中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谓词性成份,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短语等。
有时数量词或量词短语,乃至定中短语也可充当中心语,例如:
正好五位 就两块钱
4.述补短语
述补短语也叫“中补短语”,是由中心语和补语组成,结组成份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关系的短语。
补语从结果、程度、状态、趋向、时刻、处所等方面对述语进行补充说明。
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有时用“得”。
例如:
打败了(结果) 高兴坏了(程度)讲得眉飞色舞(状态) 诞生在上海(处所) 搬出去(趋向)述补短语的述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组成补语的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谓词性短语等。
5.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又称“并列短语”,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份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短语。
例如:
并列关系:
工业农业伶俐能干选择关系:
生存或是死亡北京仍是上海 递进关系:
检查并落实学习和借鉴
联合短语的直接成份处于平等的地位,其间不存在修饰或限制等关系。
联合短语的直接成份之间能够依照必然的逻辑要求排列顺序,例如“工业农业”、“又脏又乱”;也能够利用“和、及、或、并、而、又、且”等连词,例如“今天或明天”、“检查并落实”。
表示递进关系的联合短语一般不能改变直接成份之间的顺序。
例如:
审议并通过→*通过并审议 检查并落实→*落实并检查
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的联合短语能够改变直接成份之间的顺序,不会影响联合短语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功能,但意义上会发生细微转变。
例如:
工业农业→农业工业北京仍是上海→上海仍是北京联合短语按照直接成份的语法特点,能够分为体词性联合短语和谓词性联合短语。
亲属语言及其分类
亲属语言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彼此有亲属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地域方言若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进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是从原始汉藏语分化出来的,是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的分类:
就是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又叫发生学上的分类。
依照亲属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分为九大语系: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pi)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
语系下面再分成语族、语支、语群等。
语言的结构类型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即语言的结构类型包括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组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能够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
例如,在汉语中,一个名词能够和一个动词组合,若是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则形成主谓结构:
如“我说”“你听”“他来”“你走”等等;若是动词在前,名词在后,则能够形成动宾结构,如“卖书”“买菜”“做饭”等等。
聚合规则指的是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也就是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同什么样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功能上相同,能够彼此替换。
例如,“我说”中的“我”能够替换成“你”“张三”“李四”等等,可是一般不能替换成“白菜”“萝卜”“花生”。
如此,“你”“张三”“李四”就可以归为一类。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关系第一、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总结出来的规则。
第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贮存于人们的头脑中。
第三、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替换,就可以造出新的句子。
元音和辅音的异同
音素能够按照发音时的生理特征和听者的音响感觉,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又以下三个方面:
1、发元音时,声带振动,气流在发音器官的通路上不受任何阻碍。
发辅音时,声带不必然振动,气流在发音器官的通路上要受到必然的阻碍。
2、发元音时,除声带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份维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发辅音时,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份器官紧张,其他部份不紧张。
3、发元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此呼出口腔外的气流比较弱。
发辅音时,由于呼出的气流一定受到某种阻碍,积蓄了力量,因此呼出口腔外的气流就比较强。
语言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普遍特征是不同语言在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部份,如语音、词义、语法上的一路特点。
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1)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组成的句子。
2)都有形容词性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3)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数或部份转成名词性词语;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
4)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路,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路。
5)都有否定句和疑问句,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
6)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主动、他动)。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一、含义:
同一地域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原居住地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出现的小言语社团语言不同。
二、表现方式:
不同年龄的人能够形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形成自己的社会方言。
另外,不同的阶级、阶级,不同的行业、职业、不同的性别都能够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少到几个人,大到整个社会,只要有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都能够成为一个语言社团,形成自己的社会方言。
3、特点:
社会方言在语音、辞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自己的特点,可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辞汇上的特点。
地域方言
一、含义: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二、特点:
一般地说,主要体此刻语音上,辞汇上的不同小于语音的不同,语法上的不同小于辞汇上的不同。
方言之间在辞汇上的不同主如果实同名异。
例如,“馒头”,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叫法,烟台叫“饽饽”,济南叫“馍馍”,其他地域也有不同的叫法。
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按照语言的语法结构特点,能够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1)孤立语
汉语属于这种语言类型。
其特点主如果:
很少有词形(形态)转变,词序严格,用词序和虚词来作为主要的语法手腕。
例如:
我打了他。
他打了我。
“我”和“他”作主语和宾语时,词形不变。
在英语中,代词的主语和宾语要发生形态转变。
属于孤立语的有汉语、缅甸语、越南语、壮语、苗语等。
2)屈折语
屈折语的特点之一是利用词的屈折(包括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作为主要语法手腕来表示词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复数能够通过内部屈折(goose-geese),外部复加(table-tables,child-children)等来表示。
第二,屈折语的一个词尾有时可是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
同一种语法意义也能够用不同的词尾乃至语法手腕来表示(例如英语中的复数)。
另外,屈折语的词尾必需和词干结合才成心义,离开词干,词尾就不能独立存在。
例如,英语中的-ed就不能单独存在。
属于屈折语的有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
3)粘着语
粘着语的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附加成份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一种语法意义也由一种附加成份来表示,词根和附加成份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属于粘着语的有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等。
4)复综语
又称多式综合语、合体语、编插语。
它的特点是:
一个词往往就是一个句子,而那个词又是由各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北美的印地安语多属于复综语。
按照语法结构,只能对语言进行大致的分类。
事实上,没有一种语言纯粹属于某种语言类型,而没有其他类型的特点。
例如,属于词根语的汉语当中也有内部屈折,也有外部附加,而典型的屈折语,如俄语,有时也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词语词之间的关系。
语言接触的几种特殊类型
1、“洋泾浜”
含义:
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本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进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两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洋泾浜”一词来源于汉语。
“洋泾浜”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一条叫洋泾浜的河流和黄浦江的汇合处。
来自外国的商人和本地的平民接触,就用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
因此,“洋泾浜”就被人们用来指那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语,尤其是英语。
这种语言现象活着界上很多通商口岸都存在,包括60多种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
一路特点:
(1)辞汇量很小。
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外语,极少数取自本地辞汇。
(2)语音通过本地语言音系的大幅改造,音位数量少,但每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
(3)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带有本地语法的痕迹。
(4)只用这少量的外语辞汇和极为简单的语法规则,许多事物只能用迂回的比喻刻画方式、用词组乃至句子来表达。
洋泾浜利用处合有限,不作为母语教授给下一代。
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
所以一般不被看做正式的语言。
2、混合语克里奥耳语(混血儿的意思)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克里奥耳语的产生也与十七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
它主要出此刻非洲、美洲某些地域殖民统治者的种植园里。
但与“洋泾浜”的社会条件不同的是,种植园的劳工来自彼此不能通话的不同部落,不仅他们与殖民统治者之间没有一路的语言,就是他们之间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通话。
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就成了本地唯一一路交际的工具。
如此,随着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彼此通婚,这种语言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进展成了克里奥耳语。
3、世界语
含义:
随着世界各族人民交往的日趋频繁,人们自然地产生一种理想,希望有一种国际辅助语能够成为世界各族人们一路语,全世界的人们都利用这种语言,从而不存在阻碍人们交际的语言障碍。
目前比较成功的是世界语(Esperanto)。
它是荷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
特点:
辞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份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概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局限性:
它的国际性其实只限于印欧语系,对其他地域的人来讲,仍然是一种陌生的不易掌握的工具;它只是人造的国际辅助语,无法代替自然语言,不可能成为世界一路语。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关系
1)一路点:
都是全民语言的变体,是一路语的分支。
2)区别:
A、含义不同:
地域方言是民族一路语的地域变体,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B、特点不同:
地域方言的特点主要表此刻语音,社会方言的特点主要表此刻一般辞汇。
C、进展前景不同:
地域方言在必然条件下有可能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语言。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在持续的语流中,由于受临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发的语音转变叫做语流音变。
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所谓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棉袍”、“面包”。
(2)所谓异化:
两个本来相问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例如北京话两个上声字相遇,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念成“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3)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楚,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例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其中的元音往往发生转变:
复元音可能变成单元音,如“木头”、“篱笆”。
声调也发生转变,丧失原有的音调,变得短促。
(4)弱化的音往往进一步脱落。
如“豆腐”常发成/touf/。
语法范围和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语法范围是语法意义的归纳类型。
常见的语法范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
A)性:
性主如果与名词相关的语法范围。
形容词、冠词等由于常常修饰名词,因此也随着有关的名词而有性的转变。
有的语言中将名词分为阴性和阳性(如法语),有的语言中把名词分为阴性、阳性和中性(如俄语和德语)。
在有性这一语法范围的语言中,性不同的名词别离用不同的形式标志来表示。
作为一种语法范围,性与指人的名词有必然的联系,与自然性别大体相对应,但也不是绝对的。
B)数:
数也是主要与名词有关的语法范围。
有的语言中,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示,有的语言中把名词分成单数、双数和多数(大于二的数),别离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示。
C)格:
格主如果名词和一部份代词的语法范围。
它表示句子中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D)时: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有的语言分过去时和现在时,有的语言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
E)体:
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围,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英语中有一般体、完成体和进行体。
法语当中还有未完成体。
F)态:
又称时态,表示的是主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
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
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主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施事,被动态表示主语是动词的受事。
G)人称:
有的语言中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H)级(degree):
级是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范围,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
例如,英语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
语法范围的特点。
第一,有一路的意义领域。
第二,同一语法范围中的各个转变形式是彼此对立的、排斥的。
第三,同一语法范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目之间的彼此制约关系。
语言进展的特点
1、渐变性
(1)语言的进展不是突变的、革命式的,而是一个逐渐转变、潜移默化的进程。
例如,从“洋火”“洋灰”“洋油”到“火柴”“水泥”“煤油”的转变,就是一个渐变的进程,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这么说。
(2)语言渐变的原因:
语言的渐变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语言要随着社会的进展而进展这两个方面的矛盾不断斗争的结果。
一方面,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要维持稳固,不允许发生革命式的剧变,不然就难以实现交际的任务。
另一方面,社会是在不断进展转变的,这又促使语言要知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进展。
例如,在旧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掉队,不能自己生产制造火柴、水泥、煤油等,只能从外国入口,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洋火”“洋灰”“洋油”。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逐渐实现了自给自足,另一方面,上述这些名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有“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色彩,于是,这些词逐渐地别离被“火柴”“水泥”“煤油”所代替。
2、不平衡性语言进展的不平衡性表此刻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语言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份的转变速度不同;二是各个组成部份的诸要素之间的转变速度也不同;三是,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域也表现出不同的进展特点。
(1)各个组成部份进展的不平衡总起来讲,语言中辞汇的转变速度要比语音、语法的转变速度快。
伴随着社会生活中新的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和旧事物、旧观念的不断淘汰,组成辞汇的语词也在不断的更替。
如“空调、微波炉、洗碗机”等。
语音的转变比较缓慢,在同一地域同一社团中生活的人们一般觉察不出上一代下一代的语音有什么转变。
语法规则的转变也比较慢。
(2)同一部门不同的要素进展不平衡
拿进展速度较快的辞汇来讲,也不是所有成员都会以相同的速度更迭。
例如,组成词语的最小成员,如词根语素,专门是与人类世世代代日常生活都相关的大体词根(如汉语的“天、地、人、山、水、树、太阳、月亮、风、雨、雪、冰、气、手、头、脚、口、眼、马、牛、狗”等),它们的更迭是很慢的。
(3)语言进展的地域不同辞汇、语法的进展速度、进展方向有地域不同。
例如,“的士”一词,在南方的一些城市比较流行,而在北京比较常常利用的是“出租车”,南方说“打的”,北京人则说“打车”。
语法方面,普通话中双宾句的词序是“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可是,有的方言中是“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例如:
“我送几个鸡蛋他”(湖北西南官话)、“我给书他”(下江官话)、“我拨一本书侬”(吴语)、“留张电影票我”(鄂南话)等等。
总之,语言进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两个特点,它们都是由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功能所决定的。
三、论述题
什么是符号,为何说“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的概念:
又叫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2、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用声音来代替所有事物及其彼此关系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用其他的语言符号组成某种系统。
(2)对语言符号的熟悉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的形式,指的是它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指的是它的意义。
音义的结合体,就是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是现实的现象。
(3)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刻上呈线性排列。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大体的特点。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彼其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周密的系统。
能够从两方面来熟悉这个系统:
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