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3666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牛郎织女》。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学生在情感上很难跟进,共鸣。

因此,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释义、书空等方法认识“乞、霄、烛、晓”等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横,晓右上部不要多点,霄雨字头要扁。

2、通过配乐、赛读、引读等途径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体会两首诗中欢乐和孤独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预习、拓展,结合资料袋等手段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阅读课前准备的民间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古诗,有感情背诵古诗。

难点:

领会诗中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读准诗句中的四个生字。

1、指名读,主要正音:

乞巧中乞音变,烛翘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强调古诗中都含有民间故事)

三、学习《嫦娥》

过渡:

这两首诗中,你觉得哪一首更难懂?

让我们先走进《嫦娥》。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解、民间传说说大意。

3.全班交流:

谁能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从字、词到句)

4、师说意思,学生说诗句。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大概是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二)再读感悟,品味诗情

1、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吗?

(孤单?

寂寞?

无尽的思念?

2、是哪些词句为你勾勒出这么样的画面?

.

3、预设交流点:

云母屏风---冰冷的石材,精美迤俪的图案。

从中引导感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下嫦娥内心的孤寂凄凉。

(和自己家装潢的很富丽堂皇,只留下一个人时作对比。

晓星沉---百无聊赖地守侯着星星升起又沉下,无数个不眠夜啊!

悔---这是一种怎样的悔恨啊。

教师补充:

嫦娥飞入月宫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山珍海味,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

碧海青天----这词给你一种怎样的联想,从中感受到什么?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三)感情朗读,升华诗境

1、师补充有关诗文赏析内容:

月宫豪华却寒,仙子无心细看。

如今独守广寒,不知后弈冷暖?

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

星星便是泪线,一串联着一串。

现在后悔已晚,那叫当初心贪。

窃得后弈灵丹,飞天变作神仙。

昨夜星河璀璨,满天繁星如眼。

遥想银河那端,孤魂涕泪涟涟。

此情若能再叙,来生不做神仙。

2、生练读。

3、师指导朗读。

配乐,引导学生边想象情景边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四、回读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晓、屏”,注意晓不能多点。

3、指导书写整首诗,要求美观、整洁。

五、课后练笔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而“神舟6号”、“嫦娥1号”又把国人的飞天梦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又会演绎出怎样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

请你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嫦娥》。

2、默写《嫦娥》。

3、讲关于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4、你会讲《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吗?

引出《乞巧》。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请同学们读课题,根据注释理解题意。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

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

但17岁就离开了人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林杰仅存于世的2首古诗中的一首--《乞巧》

3、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4、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感悟诗意。

(1)“宵、霄”两字可用查字典来理解字词。

“宵”是晚上(拓展成语:

通宵达旦等)。

“霄”是天空(拓展成语:

九霄云外等)。

(2)前两句诗可以结合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

(3)后两句诗可以联系资料袋来理解。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取智巧啊!

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补充资料: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

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

你们羡慕什么啊?

(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三、感情朗读,再悟诗情

1、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你能读好前两行诗吗?

教师随机引读:

是啊,牛郎和织女一年只相会一次,能不激动吗?

一家四口终于相见,多么幸福!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又无从说起,化作深情对视,多么令人感动啊!

2、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你能读好后两行诗吗?

3、配乐齐读整首诗。

四、默读质疑。

《嫦娥》、《乞巧》这两首诗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拓展学习。

1、运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

(一)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春城:

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

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

皇城中的柳树。

  斜:

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汉宫:

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

赐给。

  五侯: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意思: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二)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

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

药酒店。

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

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

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意思: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

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2、说说有关的民间故事。

六、指导书写。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乞、霄”,注意乞不能多横,霄的雨字头稍扁。

3、指导书写两首诗,要求书写整洁,格式美观。

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师:

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古诗的大意后,心里一定为嫦娥那孤寂的心灵微微叹息着。

而当你再次穿透语言文字,你将会被深深震撼!

生再次认真读古诗,体会从哪里感受到嫦娥的孤寂之情。

5分钟后交流。

生:

嫦娥现在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寞之情难以排遣,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一个“悔”字表现了嫦娥的孤寂。

师:

好一个应“悔”而孤寂!

读出那一份孤寂。

生: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师:

是啊,月宫内豪华无比,却只有嫦娥黯然神伤。

孤独哪!

读出此时的孤独。

生: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启明星渐渐升起又落下,嫦娥孤独地面对银河晓星,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师:

对呀,嫦娥在月宫不堪忍受那般寂寞包围,可又无可奈何,只能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夜夜心情孤寂。

有感情配乐朗读整首诗。

附送: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30西门豹教案1新人教版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重点

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

2.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抓住西门豹的语言、动作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30 西 门 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ɡ)河边上的邺(yè)。

[①这句话交代了故事的什么?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ú),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②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怎样一个人?

]

段导读:

本段写西门豹找一位老大爷了解邺地的情况。

􀀌老大爷说:

“都是河伯娶(qǔ)媳(xí)妇给闹的。

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

“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

“巫(wū)婆说的。

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

“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

“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

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

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

“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

“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àn)灾。

段导读:

这几段写了西门豹向老大爷询问河伯娶媳妇的情况,以及乡亲们的生活状况。

􀀓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③西门豹真的是要去送送新娘吗?

]

段导读:

这段话既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写西门豹发现了邺地的问题,并调查出事情的真相,想好了对策。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óu)褂的女徒弟。

[④巫婆有这么多女徒弟说明了什么?

]

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

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

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⑤西门豹为什么会这么说?

]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段导读:

本段写了西门豹用计把巫婆扔到漳河里。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⑥西门豹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段导读:

本段写西门豹利用计策把官绅头子扔到了漳河里。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diào)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段导读:

这段话写出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准备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来惩治这些官绅。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ɡuì)下来磕(kē)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tǎnɡ)血。

[⑦“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写出了什么?

]西门豹说:

“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

“起来吧。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

你们都回去吧。

”[⑧西门豹为什么要等好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

]

段导读:

本段写西门豹又借机警告了官绅。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

写西门豹设计惩罚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并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záo)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

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⑨“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写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使邺地年年都得到好收成。

1.初读

课文,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新词卡片。

一 课文题目导入

1.(出示题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

2.老师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的人。

3.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西门豹是干什么的?

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4.在我们初读课文时,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认清字形,注意汉字书写。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4)标注自然段序号,解决质疑的问题:

西门豹是干什么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

官绅shēn  硬逼bī  旱灾hàn  扑腾tenɡ  跪ɡuì下  渠qú道  灌ɡuàn 溉ɡài  淌tǎnɡ血绸chóu褂  娶qǔ媳妇  眼睁zhēnɡ睁  老百姓xìnɡ  催cuī一催  提心吊diào胆

  注意:

①扑腾在句中读轻声。

②读准麻烦、收成、跪下的轻声。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生字中结构相同的字。

上下结构:

官 旱 吊 渠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淹 姓 睁 徒 腾 跪 灌 溉 催

②加偏旁记字法。

波+女➝婆  生+女➝姓  巾+口➝吊

③换偏旁记字法。

旱➝竿  淹➝掩  睁➝挣  溉➝概

(3)书写指导。

①左部以“氵”部首的字较多,如:

没、淹、灌、溉,注意与右部占田字格的比例。

②“官”与“管”要区分开。

③“旱”的下部是“干”,不要写成“十”。

(4)一字组多词。

官—官员 官方  旱—旱灾 干旱  吊—吊起 哀吊  渠—水渠 渠道

姓—姓名 百姓  睁—眼睁睁 睁开  徒—学徒 徒弟

(5)理解词语的意思。

巫婆:

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

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荒芜:

(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灌溉:

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全文共十六个自然段。

三 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

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

2.文章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着重讲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呢?

(第一件:

与老大爷谈话,进行调查。

第二件:

西门豹惩办巫婆和官绅头子。

第三件:

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

3.你能把西门豹做的每一件事用简洁的文字进行概括吗?

(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4.自由读课文,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你能将文章划分层次吗?

(起因:

第1~9自然段,调查摸底。

经过:

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结果:

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5.分组朗读,你认为文章的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

谈谈理由。

(文章的起因与经过是重点内容。

由于调查清楚,摸清了情

况,才有了他巧妙破除迷信的办法。

四 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西门豹如何摸清底细,采用什么办法破除迷信将是我们下节课研究的重点。

  1.上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思路。

进而抓住联系,明白人物之间是通过破除迷信这件事联系起来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可采取四人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课文,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兴趣。

让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课文,这方面时间比例的分配要恰当。

1.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代服装及道具。

一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以小标题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调查摸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今天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了解西门豹这个人物。

2.通过初读课文,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填空:

西门豹是        。

(一位好官;一位不迷信的人;一位善于观察、了解民情的人;一位敢于同迷信斗争的人……) 

3.现在我们要自主探究,看看细读课文后,你们对他又会有哪些认识。

二 自主探究,感悟人物品质

1.探究——调查摸底。

(1)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学

生分组学习,深入思考。

(3)汇报学习成果。

(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

他向老大爷进行了精心的调查,从而摸清了底细,胸有成竹地想出了好办法。

(4)追问:

西门豹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如何?

(小组讨论。

小组一:

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

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河伯娶媳妇闹的。

)②谁要给河伯娶媳妇?

(巫婆和官绅。

)③新娘从哪儿来的?

(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选。

没钱的人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拉走。

因而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人口越来越少。

)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小组二:

西门豹调查清楚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①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百姓钱财,使得有女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②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5)点拨:

面对着自己掌握的情况,西门豹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即采取措施,他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呢?

(他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表面上赞同给河伯娶媳妇,实际上他已识破巫婆和官绅骗取钱财的诡计。

(6)小组朗读西门豹的话,感悟人物品质。

你能用成语来评价西门豹吗?

(将计就计,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质疑:

西门豹是被派到邺的官员,他明明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要参加“婚礼”呢?

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惩办巫婆和官绅的以及这样做的妙处。

2.探究——破除迷信。

(1)出示自学要求。

①默读第10~15自然段,想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

②找到描写他是怎么说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③你认为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是否还有更妙的办法?

(2)学生间讨论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一: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是为了找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他这样说是故意装着认真的样子,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

小组二: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

催一催吧。

”(“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

“麻烦”表面上是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要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质疑:

官绅们见巫婆和官绅头子没有回来,西门豹又说让他们去催催。

他们磕头求饶,西门豹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真的要惩办他们吗?

(“再等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了,制服了他们,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

小组三:

西门豹利用假戏真做的办法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及官绅们。

这个做法很巧妙,巧妙之一,安排周密;巧妙之二,不动声色;巧妙之三,假戏真做;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3.西门豹一开始调查摸清底细,并没有把巫婆、官绅们抓起来杀掉,而采用这种将计就计、假戏真做的办法。

你们知道他的用意吗?

再默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

(彻底破除迷信,关键还是在于让百姓们从这件事中真正明白迷信的危害。

巧妙地惩办,深刻地教育,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目的所在。

4.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老百姓们有什么变化。

(老百姓在西门豹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年年都有好收成,再也不迷信了。

5.在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中,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机智过人,胸有成竹,不露声色……)

三 总结全文,整体理解

1.在西门豹一步步实施惩办巫婆和官绅们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办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2.你此时最想对西门豹说什么?

(你的办法真妙。

真的很佩服你。

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事要有策略。

……)

四 发散思维,角色体验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很巧妙,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进行角色表演。

要求:

(1)以课文为主要内容,注意要有层次。

(2)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给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如官绅等)加上语言。

(3)注意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有恰当的表情。

3.小组表

演。

4.小组汇报演出。

5.小组间评议:

最佳表演组,最佳人物创新奖……

  1.通过初步对课文的了解,要让学生明白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

很巧妙。

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

这样,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0 西门豹

 才智过人

1.看拼音,写词语。

ɡuǎnlǐ(管理) tiándì(田地) hànzāi(旱灾) yínɡjiē(迎接)

túdì(徒弟)  qúdào(渠道

)  ɡuànɡài(灌溉)

shōuchenɡ(收成) rényānxīshǎo(人烟稀少)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将(计)就(计)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才智(过)(人)

3.给“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发生。

②吵;扰乱。

③干;弄;搞。

④发泄。

(1)邺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