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97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docx

三下乡梯田规划布局样本

 

暑期三下乡

梯田规划布局

广西龙脊平安壮族梯田区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梯田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基础措施之一,特别在沟深坡陡、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9.2%的广西地区,梯田对治理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梯田在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中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对梯田整体的规划有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梯田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益的发挥。

调研主题:

感受梯田魅力,传承建筑文化

调研时间:

8月27日—8月29日

调研地点:

广西省桂林市龙胜县平安壮族梯田区

调研人员:

指导老师——黄智老师、王益勇老师

小组成员:

李安妮、严俊、张桂铭、陈耀辉、付桔菲、于佳男

 

第一章绪论

1.1调研背景

1.2调研主题介绍

1.3调研对象分析

第二章调研流程及行程安排

2.1调研流程安排

2.2调研行程安排

第三章调研分析

3.1调研区域概述

3.2梯田划分分类

3.3梯田类型的选用

3.4梯田规划及设计分析

第四章总结

4.1梯田布局的优缺点

4.2梯田规划的注意事项及原则

4.3调整梯田布局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

1.1调研背景

梯田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基础措施之一,特别在沟深坡陡、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9.2%的广西地区,梯田对治理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梯田在坡面综合治理措施中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对梯田整体的规划有所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梯田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益的发挥。

梯田工程是中国坡耕地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广西龙胜县而言,实施梯田工程有助于实现农业增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农田水土流失,改进生态环境,但当前关于平安区梯田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效以及部分农作物的研究,因此还需要依据实践情况开展大量的坡耕地平整工程的分析研究工作"因此,本文以广西龙胜县平安壮族自治的梯田工程为例,经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考察,再依研究该调查资料和基础数据,进行梯田工程的布局和设计分析研究,进而提升梯田耕地的地力。

1.2调研主题介绍

梯田规划布局是梯田建设以及配套工程措施的总计划,也是水土保持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1.3调研对象分析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

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

”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

”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

”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

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田许多情趣和意味。

第二章调研流程及行程安排

2.1调研流程安排

(1)询问、拍照、考察、调查。

(2)实地走访形式,调查当地村民对梯田规划布局的态度及意见。

(3)深入探究,结合所见多闻和研究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对现有的梯田规划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研究出一套适合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梯田规划的可实施性办法。

2.2调研行程安排

我们建规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于27日乘火车来到广西省桂林市,对我们要研究的梯田区域进行相应资料的查询及了解。

28日我们来到龙胜县平安壮族自治区对当地梯田的划分及梯田种类进行研究,并做好了相关的数据记录。

29日我们向当地政府汇报了这几天调查的情况并做了详细的总结,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了解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梯田规划、设计的分析指导。

第三章调研分析

3.1调研区域概述

在开始调研之前,我们认为认为很有必要对本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做一下阐述和说明,这样我们对后面的研究内容就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

龙脊大寨是以梯田稻作生产为主要农事活动的壮族聚居村,梯田是大寨最主要的农业景观,壮族是大寨梯田的主人。

单一的民族,单一的生产活动以及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为本研究的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本部分内容共分为了三节来进行叙述:

第一节简单介绍了龙脊大寨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这部分内容也很好地揭示出了大寨梯田开发所具有的自然条件;第二节对龙脊地区包括龙脊大寨的历史沿革情况做了一下简单梳理,使我们对区域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三节则回到了梯田本身,对大寨梯田的基本形态、布局规划、运作方式以及开发历史进行了简单阐述与研究。

这部分内容将人和田地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过渡到后面的研究做好了直接铺垫。

第一节自然环境

龙脊平安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境内。

龙胜古称桑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面积2370.8平方千米。

龙胜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境内气温水平分布大致自北向南逐步递增。

但由地形地貌的影响,地方性气候差异明显。

主要气候特点是:

四季冷热分明,干湿明显,昼夜温差大,高海拔地区云雾多,湿度大,冬季多霜雪但非年年呈垂直变化状,因此,山顶、山腰山脚植物类型生长有异。

梯田沿等高线建造,一般分布于海拔300-1100米之间,梯田垂直分布高差500-800米。

龙脊平安寨位于越城岭西侧江南古陆的边缘,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的泥质砂岩、砂质片岩和页岩。

由于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高山一阶地一河谷的地貌,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700米,梯田多位于海拔700-1100米的山坡上,坡度大多在26一35度之间。

龙脊平安寨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呈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力一般1一3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山地气候明显。

龙背平安寨属中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

弃、灌、草本植物种类有于余种,用途广泛。

珍贵孑遗树种有红豆杉、长柄山毛样等。

第二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位

历史上,整个金江河流域曾被泛称为”龙脊”。

而狭义上的龙脊则是指现在行政意义上的龙脊村。

迄今为止,广义上的龙脊仍是指整个金江河流域,广义上的龙脊在明万历三十九年以前,是属于兴安县管辖。

万历三十九年以后,据说因兴安县地广人稀,不便于统治;而义宁则地盘较小,因此才将龙脊拨归义宁管辖,但粮赋依旧向兴安县交纳。

乾隆五年,龙胜附近有四大苗王起来”造反”,自当年起便将义宁的一部分地方划出,设立龙胜理苗分府,专理行政事务;此后又设立一个衙门叫做龙胜厅。

整个龙胜被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乡,后又改称团。

龙脊、官衙(解放后改称和平),和大木称为南团。

其中又分作上下两个半团:

龙脊和官衙合为上半团,大木为下半团。

清道光年间,龙脊和官衙发生冲突,龙脊在官司诉讼中获胜,从此完全脱离官衙,独立成立一个半团,称为龙胜南乡龙脊上半团。

约在清嘉庆初年,龙脊十三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甲:

上甲有毛呈寨、廖家寨、侯家寨三个屯;中甲有平寨平段寨、龙辅寨、八难寨四个屯;下甲有金竹寨、枫木寨、江边寨、黄洛寨、新寨和马海寨六个屯。

到民国初年,因赋税加重,龙脊人民自动归附兴安,设立龙脊团务支局,属于兴安县西外区团务分局所管。

自从归附兴安以后,由于兴安、龙脊二县的县界未清,龙脊地处边远,实际上成为三不论地带,直至1933年瑶胞起义失败后,龙脊才在统治者威逼下划归龙胜。

至民国24年(1935),设立官衙乡,龙脊十三寨分做五个行政村(即龙脊村包括廖家寨、侯家寨和平寨;平瑶村包括毛呈;新落村包括黄洛寨、新寨和八难寨;枫木村包括枫木寨、龙辅寨和平段寨;金江村包括金竹寨和江边寨)。

第三节大寨梯田

龙脊梯田由平安壮族梯田和大寨壮族梯田组成,其中平安壮族梯田是龙脊壮族先民开垦出来的,是龙脊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

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

”九龙”指龙脊主脉在这里分出来的九条小山梁,”五虎”指这里五个略微凸起的小山头。

”九龙”、”五虎”全部为梯田所盘绕。

”七星”指当初开天时特意留下来的七个小山包,七个小山包分别叠立在七块田的中央,远远望去像七颗闪烁的星星,守护着龙脊那块弯弯的月亮田。

因为”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扫帚田园一样景中有景,平田许多情趣和意味。

梯田开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文献里便出现了具有梯田特点的山坡田和水平田。

唐宋时期,中国江南梯田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在福建地区出现了”其人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的记载,广西地区出现了”筒车无停轮,木视着高格”的记载。

”梯田”一词也于此时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文献记录当中:

如”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瞪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古代梯田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主要标志便是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有关梯田的论述(如下文),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中国的梯田耕作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和系统了。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

夫山多地少之处,除垒石峭壁例同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至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作重蹬,即可种艺。

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

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讴楼蚁沿而上,褥土而种,跟坎而耘。

此山田不等,自下登涉,俱若梯蹬,故总日‘梯田’。

上水塘,则可种粳林,如止陆种,亦宜粟麦。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梯田开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耕作技术和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扩大。

龙脊平安寨几乎没有像样的平地,其耕地都是由山地开成,其中坡度较小和能引水灌的地方便筑成梯田,水源条件不好以及位于山顶两峰之间无法引水灌溉的田面就开发成梯地,用来种植薯类和蔬菜等需水较少的作物。

大寨梯田相对于中国南方其它地区的梯田来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由于龙脊山区山高坡陡,这里的梯田坡度非常大。

经过测量,最陡处的梯田坡度达到35.7度,在这样陡的山坡上开出梯田,实为罕见。

其次就是梯田的田面狭窄,最窄处只够种下两三株禾,但田长却很大。

整体景观线条状非常明显。

能够说山势的陡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梯田田面的狭窄,从而使大寨梯田景观呈现明显线条状分布。

梯田每级的宽面一般在2米到8米之间,可是8米的很少见,从4米至6米的占多数。

田长有的甚至可达数百米。

梯田呈狭长状分布。

在坡度较大的地方,田的宽面较小而长度很大。

其中有的梯田只有1米多宽但却有半里长。

梯田每级普通相距高度为1到2米,但在坡度大的地方有的却高达3,4米,甚至更高。

龙脊梯田的开垦非常讲究时节。

开梯田的最佳时节是每年冬季至次年3月。

这段时间气候温和凉爽,宜于劳作,且土质干燥。

开挖时,哪里渗水,能够看清,可即时补漏加固。

龙脊大寨新开梯田,一般在数年前就己将荒坡辟为台地,在台地上播种数季早地作物,如红薯、芋头等。

待水沟挖通,就在台地上开挖梯田。

有的荒山因水源情况好,可直接开挖梯田。

田基由开挖时挖下的较为坚硬的大土块层层垒起,每放一层,都用脚踩牢夯实。

龙脊梯田是由山下往山上开挖,山势海拔越高梯田越陡,田基也越厚。

在低山,坡度较小,田基较低,也较薄,仅有20厘米左右,人走在上面,非老练不能走稳。

高基十分厚实宽大,能够二人并行。

梯田在垒砌田基时,沿着田基内侧会挖开一条小沟,踩实,这样既能够便于排水、导水,也能够起到加固田基的作用,使其坚固耐用,且不易渗漏田水。

3.2梯田划分分类

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

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

水平梯田

沿等高线把田面修成水平的阶梯农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保水、保土、增产效果较好的一种。

坡式梯田

坡式梯田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

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

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

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既巩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

在条件许可时,坡式梯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

复式梯田

复式梯田指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

它的修建宜经过统筹规划,在必要条件下还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

修建复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隔坡梯田

山坡地,此坡地也可做下一级水平梯田的集水区,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集水。

水平梯田与坡地两带宽度比一般为1:

1。

梯田-栽培

梯田是丘陵山区和干旱地区的基本农田之一,它是顺山坡沿等高线修筑的阶梯状农田。

中国梯田栽培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据出土文物考证,在今四川彭水县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的古墓中有陶田图,陶田里,丘丘相接,仿佛鱼鳞,略呈阶梯形状梯田应修筑在25°以下坡地上,田块的平面形状,一般沿等高线横向成长条形。

现在大量坡耕地要修成梯田,主要还是靠人工完成。

人修梯田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便于冬春农闲季节进行,修筑梯田的投资少,质量高。

梯田的埂坎要占去一定耕地,使可耕地面积相应减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可在埂坎上种植作物,如南瓜、黄花及蚕豆等。

另梯田由于的管理及养护工作是充分发挥梯田作用的重要环节。

发现有漏洞、滑塌、沉陷、冲口等问题应立即修补,做到治理与养护并重。

3.3梯田类型的选用

1在石料充分或坡耕地中夹杂大量砾石时,要尽量利用优势条件修筑石坎水平梯田。

2对坡耕地土层深厚,当地劳力充裕的地区,必须一次修成水平梯田。

 3在坡耕地土层较薄,或当地劳力较少的地方,能够先修坡式梯田,经逐年向下方翻土耕作,减缓田面坡度,逐步变成水平梯田。

 4在地多人少,劳力缺乏,同时年降雨量较少、耕地坡度在15º~20º的地方,能够采用隔坡梯田,平台部分种庄稼,斜坡部分种牧草,暴雨中利用斜坡部分地表径流,增加平台部分的土壤水分。

 5梯田田坎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复式坎水平梯田;在缓坡地(<10º)修筑梯田(如高原沟壑区的塬面及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地带),当田坎高度小于2.5m时,要尽量采用软坎梯田。

3.4梯田规划及设计分析

水土保持规划是山区生产规划的中心环节,而梯田规划是整个水土保持规划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事实证明:

治山是治水治田的基础,山水田的关系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因此梯田规化必须与治山治水相桔合,不能孤立进行,否则会顾此失彼,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现据实际情况,进行梯田规划,主要需考虑下列几点:

1要从发展出发,合理利用水土查源:

合理利用水土查源,目的是使地尽其力。

多将林地规划在山顶、陡坡、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山下是梯田,有条件的地方河沟道修建蓄水工程,使山水田的规划形成一个整体,认真置彻”以粮为桐多种握营”的总方针,并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利用水土查源。

下丁家每人九分地,坚持集豹挫营,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入手,全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因此,梯田规划必须有利于耕作管理增加产量,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生产,有利于灌溉排水旱涝保收,有利于深翻不用而整平田面和节约材料。

2规划要有长远观点,远近结合,分别集中治理:

梯田规划必须要有长远观点,依靠长期的劳动积累,分期分批集中治理,搞一片成一片,同时做到当年增产,远近拮合,援急有序,这样才能将有限的劳力,用到关键上去。

先整有水浇的梯田,能够尽快发挥水土效盆。

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整投查小、用工少、收效快、增产多的梯田,采取自下而上,由近到远,最后攻坚的方法,也很快地实现了稳产高产。

调查料表明:

山很地(下坡地)变成稳产高产农田,要比山坡地(山腰地)每亩用工节约16%,投查减少19%(用工投查包括整地与水利化两项平均)。

由此可见,根据上述规划原则,进行梯田治理,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途径。

3规划田块大小要因地制宜:

规划梯田要根据地形来确定田块大小,不能一刀裁。

田块长度多等于自然侵触沟的简距,浸触沟简距大,田块别长,反之短。

但对少数支毛沟,若简距小、断面浅而窄,也可1}平,以增加田长便于耕种,田面克度是随捻高而增宽,可是,根据山坡陡援L:

l及土层厚薄不同,修建梯田的一般特点是:

山坡越援、土层越厚,梯田面越竟而捻高却较低,反之山坡越陡,土层越薄,梯田面越窄

第四章总结

结语:

梯田是广西龙脊平安壮族梯田区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梯田附属建筑物是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梯田的建设速度、质量、安全和生产效益。

因此,在梯田规划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附属建筑物的规划。

4.1梯田布局的优缺点:

一:

优点

1.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2.保水、保土、保肥,改进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周围环境。

  

3.改进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

   

4.为集约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作农业奠定基础

二:

缺点

1.耕作比较苦难,不能使用大型的机器

2.新修梯田由于原耕作熟化土层大部分移位,造成生土裸露,使土壤水分、养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存在着不一致性

3.梯田的切土和填土部位,在水、肥、气、热等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加之机械的扰动使土壤结构造成破坏,造成表土深埋,生土裸露,土层坚硬。

总:

梯田对治理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来,这些地区在缓坡耕地大力兴修梯田种植粮食作物、陡坡地修建反坡梯田种植林果灌草,有效增加了降水的就地拦蓄入渗,减少了坡径流,保持了水土资源,保护了土地生产力,做到了水不出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从而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改进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农业经济的发展。

4.2梯田规划的注意事项及原则:

梯田是广西龙脊平安壮族梯田区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在梯田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梯田附属建筑的规划,影响梯田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梯田附属建筑物规划被忽视的原因,明确了梯田附属建筑物规划的内容。

原则

1.规划要做到配套设施与梯田建设的紧密结合

梯田附属建筑物要以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为基础,尽量做到蓄水、灌溉、排水、拦沙、道路等设施配套组合,与沟、坡、塬、梁、峁综合治理相结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保证梯田的安全、灌溉和生产便利。

2.规划要与集流工程的规划紧密结合

广西龙脊区年均降水量400~600mm,雨量集中期与作物需水期不相匹配,供需错位,径流稀缺,水资源日益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加之广西龙脊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贫乏,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于的天然降雨。

因此,雨水资源化和发展集流工程就成为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将梯田附属建筑物规划与集流工程(包括雨水拦蓄收集系统、储存系统和高效利用系统)规划紧密结合,减少投资和重复工程。

比如梯田附属建筑物中的蓄水沟、截水沟和引水沟,同时可作为集流工程的配套措施,路边规划的排水沟和蓄水沟可作为集流工程的引水沟,坡面排洪渠布设可与灌溉渠布设相结合,一般情况输水灌溉,暴雨时排涝防冲。

3.规划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在梯田附属建筑物规划中要因地制宜,以防治水土流失为出发点,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良好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

注意事项:

1.由于受梯田建设资金的影响,在梯田建设规划时优先保证梯田建设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放弃了附属建筑物的规划与建设,造成灌溉排水设施和梯田区道路规划不完整。

2.水田梯田规划综合考虑地形,。

灌溉、排水、机械耕作等多个因素的制约作用。

3.做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进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地力,增产增收。

4.定期改进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

5.因地制宜,山水田林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综合配套,优化布设。

6.梯田应布在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4.3调整梯田布局的方法:

规划梯田区的坡面蓄水拦沙设施的规划内容,包括引、蓄、灌、排0的窖、池、塘、堰等缓流拦沙附属工程。

规划程序上可结合,蓄水为灌,灌余后排0的原则,在梯田上方5~10m处沿等高线开挖

截水沟,引洪灌梯田,或将径流引入水窑、蓄水池。

梯田拦蓄量,根据拦蓄区内降水量可按10~20年一遇的一次最大降水量的全部径流量加全年土壤可蚀.

1.道路

梯田区道路规划总的要求:

一是要保证机械化耕作的机具能顺利地进入每一个耕作区和每一地块;二是必须有一定的防冲设施,以保证路面完整与畅通。

在较平缓坡面区,尽量做到路渠结合,以路、渠为骨架,耕作区规划成方块形,三边或四边留机耕道路;在丘陵区,以一面坡或一个山丘作为耕作区,路面纵坡在15b以下时,从坡脚上山顺沟缘修路,当坡度大于15b时,道路按/S0形或环绕山丘布设。

2.道路配套措施

由于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多以暴雨出现,降水比较集中,且黄土易被冲刷,道路防冲措施的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在规划路边开挖排水沟或间断蓄水沟,在梯田地头和径流集中的低地打旱井,挖蓄水池,以分段拦蓄路面径流;适宜处引路水归田;路边栽树,靠沟边的一侧可种植护坡灌木。

3.灌溉排水设施

梯田区灌溉排水设施的规划,一方面要对水源和引水建筑、输水配水系统、田间渠道系统、排水泄洪系统等工程全面规划;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体现拦蓄和利用当地雨水的原则,围绕梯田建设,合理布设蓄水灌溉和排洪防冲工程。

灌排设施的重点以突出蓄水灌溉为主,布设窖、塘、堰、池等蓄水和渠系工程;冲沟梯田区,不但要考虑灌溉用水,而且应该全面规划排洪和排涝设施.选定能代表坡耕地平均坡度的纵向基线和横向基线,进行矩形或者梯形区域的划分梯田规划要正确地设置耕作田块的长边方向,从而保障机械化作业的方向,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降低土壤侵蚀速度,提高作物产量"同时,针对重庆丘陵区坡耕地主要存在的排灌问题:

骨干渠系垮塌严重,其它渠系分布零散,排水能力不足,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